為何現在國產動畫電影多以神話故事為主?是不能原創還是不願意?

2021-01-18 嘟嘟國漫

縱觀現在的國產動畫電影,似乎清一色的都開始往神話故事題材上跑,遠的不說,就說現如今,西遊題材的就有四部待播,分別是《西遊記之噬天魔猴》《西遊記之再世妖王》《西遊記之大聖鬧天宮》《西遊記之混世四猴》,哪吒的還有一部《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傳也跟著來湊熱鬧,《白蛇傳之白素貞》電影已經在路上了,二郎神題材的動畫電影更是多達四部,分別是《楊戩》《二郎神之深海蛟龍》《二郎傳》,和彩條屋和光線傳媒聯合開發的「楊戩篇」,只是目前還沒有定名字。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現在國產動畫電影多以神話故事為主,是原創不行還是不願意?個人有以下幾個猜測,大家覺得是什麼原因呢?

一、原創的作品不易被認可,還是傳統神話故事有吸引力

這一點很好解釋,原創作品很多時候都不會翻起浪花,除非特別優秀各方面都吸引人,不然原創的話多半會賠。但如果改編神話故事的話,知道的人多些,願意買單的人也很多,而且動畫電影就是給小孩看的一直是大人的思維理念,這樣的話,用傳統神話故事來做文章,那些大人想必也不會反對,應該會帶孩子來看。

二、神話故事不容易踩雷,既宣揚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能得到支持

相比於別的動畫動不動就下架封禁,或者過不了審,還是神話故事改編的作品靠譜些,要知道連《喜羊羊與灰太狼》都能被熱心家長舉報停播,別的動畫可想而知,說不定哪天就有哪家大人看不過去又順手舉報了。但神話故事就不一樣了,如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哪個家長會舉報說動畫推廣的名著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所以神話故事改編作品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既宣揚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能得到支持,這是大家都喜聞樂見的事。

三、動畫電影不做神話,那麼票房難以保障

可能是看到《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這樣的高票房,給了一眾做動畫電影的從業者一顆定心丸,讓他們覺得只有這樣做神話故事題材的動畫才可能有票房保障,於是不再追求原創,而是一門心思的都去做神話故事改編,而投資者顯然也更中意神話故事所代表的背後IP和其未來的前景,所以不論是為拉投資還是想做好動畫電影,一眾從業者都更傾向於神話故事改編作品,那麼現在國產動畫電影多以神話故事為主也就不足為奇了。

四、看別人成功大家眼饞,於是都盲目跟風

不得不說近些年成功的國產動畫電影都基本上是神話故事改編,尤其是《哪吒之魔童降世》收穫的最終多達50.35億的票房更是刺激了一批人,於是很多人都一頭扎進了神話故事改編的動畫電影中,覺得這樣才能斬獲高票房,卻不知道過分改編只會適得其反的道理,希望那些動畫從業者不要都一股腦都去做神話故事改編了,也可以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你覺得現在國產動畫電影多以神話故事為主的原因是什麼呢?來和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評論區見!

註:本文由嘟嘟國漫原創發布,文章受版權保護,抄襲洗稿必究。

相關焦點

  • 恰到好處的《福星高照朱小八》:國產兒童動畫電影也找對路子了
    影片雖然勉強算是沾上了國民名著《西遊記》的邊,但劇情是全新的,人物形象設計也是全新的,等同於另起爐灶——甚至可能還會受累於過去不少打《西遊記》擦邊球的低質量國產動畫電影,被先入為主地當作是一部不走心的「山寨」電影。然而《朱小八》應該可以讓觀眾對國產兒童動畫電影的固有偏見得到改觀。這部站在兒童視角的電影,態度端正誠懇,畫面和故事都可圈可點,是相當不錯的親子觀影選擇。
  • 《媽媽咪鴨》:國產動畫電影的新曙光
    2015年被稱為國產動畫電影的騰飛之年,元旦上映的《十萬個冷笑話》成為票房黑馬,暑期檔《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更是席捲了10億票房,創造了國產電影的神話。但此後,國產動畫電影又重新回到迷茫的摸索道路中,《大聖歸來》並沒有給國產動畫電影帶來多大的革新。
  • 不!國產動畫電影現狀仍然堪憂
    同行感受:動畫電影現狀面臨困難,主要在資金和人才「Pinta Studios」聯合創始人雷崢蒙從事國產動畫創作多年,其團隊打造的VR電影《烈山氏》曾入圍威尼斯電影節。說起《哪吒》,他直言,「我低估了《哪吒》的票房,我覺得大眾的判斷標準,以前是題材,現在是真真實實的好壞。但這次,好好地給我上了一課。電影的土壤居然成熟了這麼多,我們也有信心得多了。」
  • 國產動畫電影為何死磕哪吒和孫悟空
    之前定檔的《新神榜:哪吒重生》同樣是一部哪吒題材作品,再結合之前的《大聖歸來》,我們發現動畫電影總是喜歡用這些經典角色,擔心大家不買單就開始魔改,最後只有很少能夠突圍成功,那麼這些動畫製作公司為何不整點新意呢?不講夢想,只看利益作為觀眾,我們希望的是百花齊放,但是站在片方的角度,做一些非大眾熟識的角色,很可能就被打入冷宮,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下場。
  • 國產動畫《修容鎮》昂西動畫節獲獎,國產動畫短片為何頻頻出彩?
    近些年內國產動畫的製作和質量在不斷攀升,也開始在各大國際動畫節上出現,其中國產動畫短片更是大放異彩,那麼國產動畫短片為何能頻頻出彩呢?除此之外由中國香港和德國合拍的《奇妙平行世界》獲得了法國昂西國際動畫節中的「短片實驗動畫獎」。不難看到,國產動畫的質量也是在逐漸提高。
  • 這部國產動畫曾被視為中國版的蠟筆小新,現在為何不更新了呢?
    「圓圓的腦袋,大大耳朵,笨手又笨腳,跑步像陀螺」,肯定有不少人對這首歌很熟悉,這就是經典的國產動畫《大耳朵圖圖》的主題曲。《大耳朵圖圖》目前出了5季,故事情節搞笑,人物設計也很可愛。《大耳朵圖圖》5季中,我個人還是最喜歡第一季,可能是先入為主的緣故吧。不管是動畫還是電視劇,總是難逃一個現象,那就是第一季一般來說是最好的,後面的續作口碑會越來越差,比如《愛情公寓》《家有兒女》等等。即使是日漫也是如此,《一拳超人》第二季就明顯不如第一季,當然這和製作方變化有很大的聯繫。
  • 演繹中國神話故事,浙產三維動畫《嫦娥奔月》後年中秋節上映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數不盡的神話故事為影視創作提供了靈感和素材。如《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都成為大屏幕上可圈可點的作品,喚起了觀眾對國產動畫的信心。浙江起點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偉光講述了一個不一樣的嫦娥。該片取材於中國經典神話《嫦娥奔月》,在視覺效果上以中國風為主,主創團隊將以全新視角對嫦娥這位月亮女神進行全新演繹,借用一個古代神話講述一個符合當代主流價值觀的新故事。
  • 「大魚」VS「藏獒」,國產動畫的進擊
    這兩部動畫電影風格迥異,但卻都被期待許久。下一個《大聖歸來》的神話是否會在這個暑期被再度書寫?本周,前來為影片宣傳的主創們分別談了他們的看法,看來這個暑期檔勢必將迎來國產動畫電影的進擊。《大魚海棠》導演梁旋、張春:想法越單純,結果會越好12年前,《大魚海棠》這部在樣片階段就好評無數的作品,被很多觀眾列上觀影清單。
  • 從《哪吒之魔童降世》說起:國產動漫40年發展路
    《魔童降世》的主題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側重表現親情和友情,多了幾分幽默搞笑和少年熱血。太乙真人的設定讓人想起諸多迪士尼動畫中的搞笑擔當,比如《花木蘭》中的木須龍,《獅子王》中的彭彭和丁滿。搞笑角色似乎是迪士尼動畫的標配,現在也逐漸成為國產動漫中的標配。哪吒母親殷夫人那紐扣一般的大眼睛亦像極了美國動畫片中的女性角色。人物形象的改變為《魔童降世》引來了不少爭議。
  • 現在的動畫電影缺的到底需要的是什麼?
    前言近些年的國產動畫電影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作品,從2015年的《大聖歸來》開始,逐漸將處在破冰期的國產動畫電影慢慢推入了一個新的高潮,尤其是後來的《白蛇緣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可以說是將中國動畫電影帶到了一個新的巔峰。但是相比美國動畫電影的成功,僅僅一部《魔童降世》還是不足以掩蓋中國動畫電影的真正問題。
  • 《熊出沒》等片受追捧 國產動畫電影正在崛起
    2015年度上映的動畫電影54部,國產片41部,產出21億元票房;進口片13部,產出24億元票房。可以看出,過去一年裡,國產動畫電影上映數量與之前持平,票房略有增長,而進口動畫無論在上映數量和票房上都有大幅增長,2016年中國動畫電影票房的激增主要源於進口片的貢獻。
  • 兩部國產動畫電影齊陷「山寨門」
    近日,國產動畫電影《汽車人總動員》上映後,有觀眾指出,該片從片名、形象設計到海報都是在山寨皮克斯動畫《汽車總動員》。隨後,又有網友指出,7月上映的另一部國產動畫《美人魚之海盜來襲》海報和角色就是迪士尼經典動畫角色的「大拼湊」。
  • "哆啦A夢"魅力不減 多部國產兒童電影紛紛"一日遊"
    原標題:多部國產兒童電影為何紛紛「一日遊」下架 而同期的多部國產兒童片則已「一日遊」下架。是因為「藍胖子」魅力大?還是國產動畫不爭氣?記者分析,可能兩者都有。   「藍胖子」已陪伴我們近半個世紀啦   沒想到,很多年之後,「人人都愛藍胖子」這句話依然適用。   1991年,很多中國小朋友通過中央一套認識了「哆啦A夢」這個「藍胖子」。
  • 電影《哪吒》:原創還是抄襲?
    2019年下半年,改編自中國傳統神話故事的動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掀起觀影狂潮,其創造的50億元票房成績在我國電影總票房排行榜上位列第二。完全的中國故事、中國製造,也讓這部電影成為了「國漫之光」,受到諸多好評。然而,這部電影尚在上映期間,製作團隊及出品方就被舞臺劇《五維記憶》的著作權人以侵犯複製權、改編權和發行權為由告上法庭,遭索賠5000萬元。
  • 國產動畫電影黃金時代回來了?
    國產動畫電影進步中暑期檔電影口碑和票房的這些變化讓不少網友對國產動畫電影的信心回升,畢竟,近年來國產動畫電影的道路並不順利,《熊出沒》系列、《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和《十萬個冷笑話》等票房大賣,但在口碑上面臨頗多爭議。《麥兜》系列和《魁拔》系列口碑上佳,卻票房慘澹。如今的國產動畫電影看起來能兼具口碑及賣相,這其中到底有什麼改變?
  • 《姜子牙》評分從 7.4 到 7.0,中國動畫電影路在何方?
    《哪吒之魔童降世》給國人帶來了國產動畫電影崛起的希望,而《姜子牙》作為《哪吒》之後的第一位接棒手自然也是「眾望所歸」。不難看出,無論是《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白蛇:緣起》還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近幾年的國產動畫似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取材於中國傳統的神話傳說,又也為之注入了不一樣的價值思想。
  • 《龍貓》:淺談國產動畫電影值得改進的地方
    ,在觀看完一部好的作品之後不僅要體會它的可取之處,也要藉此機會反思國產動畫電影與之相比的不足之處。提起動畫作品的受眾,我們總會在第一時間想到孩子,沒錯,儘管現在也有很多專門為成年人製作的動畫電影,但毫無疑問該類型作品最大範圍的受眾依然是孩子。心理學家說過,少年的品格取決於他從身處的環境裡吸收到了什麼樣的信息和文化薰陶,而作為受眾以孩子居多的動畫電影,出品方不應該只是為了收攬票房,讓孩子們在看完之後能夠學習到什麼,體會到什麼,才是更加重要的地方。
  • 盤點國產動畫之精靈王座,網友:看好國產動畫
    也許這不是一部沒有瑕疵的電影,但是是目前最與國際接軌的國產動畫之一。原創不易,國漫加油。製作水準幾乎可以代表國內目前動畫的頂尖水平,畢竟我們是外包大國。故事性差了些,這是長久的弱項。有時候我就會在想,技術達到如此地步,是不是該回過頭來補一補劇情的缺失了呢?假如某天我們追上迪士尼動畫技術,人家照樣能用劇情秒殺我們。國內的導演,投資人們,是時候反思一下了。
  • 成本2億票房3600萬,《媽媽咪鴨》等國產動畫電影還差了些什麼?
    有了製作技術,也有了資本助推,國產動畫電影還差了點什麼?不只是運氣。你認為中國動畫電影缺的是什麼?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3月9日,備受關注的國產動畫電影《媽媽咪鴨》登陸院線,兩周後的3月23日綜合票房佔比跌破0.1%,票房艱難突破3500萬。本周五其單日票房不及已經上映36天的《紅海行動》的1/88,而根據行業預測,這部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空間也所剩無幾。
  • 《媽媽咪鴨》我看到的不只是電影,是國產動畫的希望
    這個月有一部國產動畫電影,大家看完之後的評價都是醬嬸兒的,但是整體來說就是一個質疑的態度——不信這是國產動畫。說真的,從電影製作的效果上來看,或者是單看海報,很難讓人想到這是一部國產動畫電影,反而很有可能欣喜又疑惑地感嘆——難道是迪斯尼或者皮克斯又出新動畫了?為什麼這次翻譯的名字這麼奇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