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河曙猿化石 (資料圖)
←倪喜軍(右)介紹曙猿化石
文/本報記者 馬德英 圖/本報記者 張朝峰
澠池竟是「人類遠祖起源地」!這一重磅消息引起了國內各大媒體的極大關注。
4月19日,國內30多家媒體記者齊聚澠池縣南村鄉任村上河,見證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人類研究所和三門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澠池上河曙猿化石遺址立碑儀式。
「過去一百年間,中外科學家在這裡發現的包括曙猿化石在內的高等靈長類哺乳動物化石之多,在中國尚屬首次,是中始新世晚期最具代表性的化石點之一,也是國際公認的人類遠祖起源地之一。」當天上午9時30分許,在澠池縣南村鄉政府召開的澠池上河曙猿學術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倪喜軍博士這樣表示。
南村鄉任村上河屬於澠池——垣曲盆地。1916年6月16日,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在垣曲寨裡和澠池南村黃河渡口兩岸,首次發現了中國的早第三紀地層和淡水貝殼化石。其後,在長達近百年的考察中,中外科學家在任村村上河組發現了世界最早的具有高等靈長類哺乳動物特徵的曙猿化石(澠池上河曙猿),屬始新世晚期(沙拉木倫期)任村上河動物群,距今4500萬年左右。
曙猿化石發現之前,世界上最早的高等靈長類動物化石發現於北非法尤姆,距今約3500萬年,由此古人類學界曾認為,人類最早的起源地在非洲。澠池上河曙猿化石遺址的發現,動搖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論斷,把類人猿出現的時間向前推進了1000萬年,澠池——垣曲盆地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人類遠祖起源地。
澠池上河曙猿化石意義如此重大,為何一直默默無聞?據倪喜軍博士介紹,有關澠池上河曙猿重要論文發表的時間較晚,且發表時未作媒體宣傳,加之當時黃河小浪底水庫蓄水,大多數考古地點已經淹沒。
那麼為何現在才得以揭秘?這要歸功於當地文化名人楊栓朝的不懈努力和新一屆澠池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
楊栓朝是中國社科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澠池縣仰韶村彩陶坊主人、澠池縣仰韶文化藝術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
2016年10月,在編輯澠池縣鄉鎮志時,楊栓朝在一份資料中看到了「任村猴」的詞條,其中寫道「此動物產於澠池南村鄉任村南2公裡上河中始新世晚期(沙拉木倫期)河堤組任村段上化石層」。他愣住了:作為土生土長的澠池縣南村鄉人,怎麼從來沒聽說過?他敏銳地感覺到這背後或許隱藏著一個被淹沒的重大史實。
同年12月,楊栓朝專程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拜訪了當年在任村遺址參與發掘的童永生教授等多位專家,詳細了解了百年來中外專家在任村遺址的發掘情況和研究成果。最終,經多方查找和請教並翻找資料數月,楊栓朝發現,澠池縣北部南村鄉黃河岸邊和山西垣曲之間的澠池——垣曲盆地,為中國第三紀地層和始新世哺乳動物的發祥地,中外專家在澠池任村上河(自然村)一帶曾陸續發掘出數量可觀的曙猿化石。
早在1916年,北洋政府實業顧問、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沿黃河兩岸調查礦產資源時,在澠池——垣曲盆地發現了中國第一塊始新世(距今5780萬~3660萬年)哺乳動物化石,並於1923年發表《中國北部之新生界》專著,文中對澠池——垣曲盆地的始新世地層作了詳細描述,並繪製了十萬分之一的地質圖。這本著作也把世界上古人類學家的目光吸引到此。此後,中外專家在此考察挖掘愈發頻繁。
1953年,以周明鎮和胡長康為首的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野外隊在任村上河一帶發現高等靈長類哺乳動物化石。1994年,美國科學家金格裡奇把這些化石命名為「任村猴」。
……
1985年9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童永生教授在任村上河發現了高等靈長類哺乳動物——曙猿的牙齒化石。
1994年,美國卡奈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克裡石濤卡教授在任村上河發現了曙猿新屬新種化石;美國科學家肯尼斯·克里斯多福·比爾德博士在任村上河化石點發現了曙猿新屬新種,後被命名為「克氏假猿」。
了解到上述情況後,楊栓朝通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與美國科學家肯尼斯·克里斯多福·比爾德博士取得了聯繫。
今年4月14日,肯尼斯·克里斯多福·比爾德給楊栓朝專門發來郵件:「20多年前,我與其他中美科學家一起,在澠池縣的黃河故道開展工作,在黃河南岸,我們在一個非常著名的化石地點發掘化石,這個地點就是任村。我們非常努力地工作了好幾年,當地人對我們非常友好,給了我們很多幫助。有一天,我們非常幸運,發現了一小塊新型靈長類的上頜和臉部的化石碎片,後來我們把這塊曙猿新屬新種化石命名為『克氏假猿』。」
倪喜軍博士說:「『克氏假猿』顯示了類人猿最關鍵的特徵,它比1995年在垣曲寨裡發現的世紀曙猿早了500萬年左右。曙猿是類人猿最早的猿種,是迄今為止已經發現的最小的靈長類動物,距今約4500萬年。截至目前,全國發現曙猿的地方僅五處(江蘇、雲南、內蒙古、河南、山西),這是在河南省境內唯一發現曙猿的化石遺址,是國際公認的人類遠祖的起源地之一。」
對於上河曙猿遺址的重要性及意義,澠池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今年1月,澠池縣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對上河曙猿遺址進行了勘察,界定了保護範圍,縣領導還專程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拜見了該所副所長鄧濤博士和倪喜軍博士,就任村上河遺址保護和利用工作進行通報。
隨後,澠池縣各相關部門行動起來,對任村上河遺址進行詳細勘察,對古生物化石自然保護區的勘測申報、保護利用和澠垣高速對該遺址的影響進行調研,對在該遺址立碑的工作進行部署,並修築了南村曙猿遺址公園簡易步道……
「曙猿化石的挖掘和科考,是我們中國對世界文明和知識體系的貢獻,是我們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倪喜軍博士建議,可在化石遺址處設立科普教育基地,這對古生物研究成果的推廣,以及下一代的學習認知都有重要意義。
「我們將結合澠池縣情實際,在深度開發仰韶文化的基礎上,叫響『澠池——人類遠祖起源地』品牌。」澠池縣委書記楊躍民表示,今後,澠池縣將在科學編制規劃的基礎上,以招商引資的方式,建成全國性的集科學考察、學術交流、科學普及、旅遊觀光為一體的曙猿遺址公園,建成南村曙猿文化小鎮,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文化新優勢。
(中國三門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