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昆明11月11日電(記者吉哲鵬)中國東北是人類最早馴化牛類動物的地區之一,這將改變此前普遍認為中東地區是全球動物馴化單一起源地的傳統觀點。
11日,雲南師範大學教授張虎才及其研究團隊在昆明通報了這一研究結果。
在11月8日正式出版的在線綜合科學期刊《自然—通訊》上,張虎才與國際合作研究團隊首次以多學科的科學證據提出了上述觀點。
這項研究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下,由雲南師範大學、北京大學、黑龍江省博物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英國約克大學、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丹麥哥本哈根國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合作共同完成的。
據了解,對動物馴化起源地和歷史的系統認識是了解人類文明演化的重要內容和基礎。張虎才表示,家牛的起源與馴化是一個令考古學家和古生物學家非常困惑的問題,關於其馴化發源地有單一中心說與多中心說兩種觀點。至今學術界大多認為對動物的馴化最早起源於亞洲西部地區,約10500年前出現人類對原始牛的馴化,又經過了2000年後在南亞地區才出現人類對瘤牛的馴化。
張虎才介紹,他和研究團隊首次在中國東北的哈爾濱附近發現具有人類馴化痕跡的牛類化石。2007年至今,先後完成了年代學、形態學、DNA測序等多指標的綜合分析,確認了該化石的人類馴化痕跡。對該化石的系統測年結果顯示,其校正年代為距今10660年左右。
同時,通過與英國約克大學生物系的科學家合作,張虎才及其團隊完成了東北牛類化石DNA的完整測序。作為牛類馴化的第一個完整標本,DNA結果顯示其為原始牛和現代家牛的過渡種,與化石形態特徵和馴化痕跡一致。
張虎才表示,綜合以上證據和嚴格的數據分析,他和研究團隊確認中國東北地區至少是人類馴化動物的重要起源地和家牛馴化的擴散中心之一,這項研究改寫了推動人類文明進化的動物馴化歷史,並豐富了動物馴化起源地的理論探討和技術創新。
(原標題:雲南師範大學教授張虎才:中國東北是人類最早馴化牛類動物的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