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綸傍晚停泊在鄂州寫下一詩,透著濃濃的思歸之情

2021-01-08 詩文大觀園

現在我們生活的社會是國泰民安,人民安居樂業,一片祥和。這麼美好的社會當然是和當年無數共產黨員,拋頭顱、灑熱血,浴血奮戰密切相關的。雖然戰爭非常殘酷,無數子弟兵犧牲了寶貴的生命,最終戰爭勝利了,也帶來了美好的生活。

戰爭從古至今一直存在。古代的將士們英勇奮戰,在邊塞,在疆場,在極其艱苦的地方艱苦奮戰,度過了人生中一個又一個美麗的華年。邊塞戰爭風光是一片壯美悽然。比如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有英勇善戰的飛將衛青還在,絕不讓敵人度過陰山。詩人對戰爭的勝利勝券在握的豪氣盡顯。再如範仲淹的「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飲一杯濁酒,不覺想起遠隔萬裡的家鄉,內心是幾多傷感啊。

家鄉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盧綸的一首描繪邊塞詩《晚次鄂州》,透著濃濃的思歸之情。

雲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三湘衰鬢逢秋色,萬裡歸心對月明。

舊業已隨徵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

「雲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城」,雲散天晴了,遠遠看到漢陽城影,孤帆在江上還需要一段日程。唐朝安祿山叛變,興起了安祿山之戰。這首詩是詩人為避安史之亂南下,途徑湖北去湖南舟中所作。詩人傍晚停泊在湖北的鄂州寫的此詩。開頭的這句寫了傍晚雲霞散去,詩人在舟上行駛,目睹了漢陽城隱隱約約的城景。

詩人遠遠地看見了漢陽城,可是還需要一天的行程。這兩句寫出了詩人歸家的心切。詩人盼望著能快點回去,遠遠地遙望著,可竟然還需要一天的時間,這讓詩人如何不盼得心癢難耐呢?

「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商人白天,大睡艙中知道舟平浪靜。半夜裡船夫互喊風起潮生。這是詩人在行舟途中的所見所感。在這舟上有商人出門經商,在睡艙中休息,自覺風平浪靜。夜晚波浪翻滾,潮流湧動船夫們駕駛著吶喊著,像是在為這船上的所有人保駕護航。的確夜晚很多人都已進入了睡眠中,夜黑浪大,這時船夫的重任也就油然而顯了。

「三愁鬢逢秋色,萬裡歸心對月明」,此去三湘的秋色就像我的愁鬢一樣,我的歸心漂流萬裡只能隨明月捎寄。詩人本想著能快點到達目的地,可無奈路途遙遠,去往三湘的路上長路漫漫,詩人自然地就愁容滿面,正值秋季,愁得讓詩人感到秋色就如同自己臉上的愁鬢一般。

詩人歸心似箭,萬裡歸心無處可託,只好寄託給皎皎明月。遠在家鄉的親人也是共賞一輪明月,共同的明月光輝照耀下,詩人與何曾是兩鄉的惺惺相惜啊。

「舊業已隨徵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昔日的田園因戰火都已經燒光滅盡了。更那堪又聽到了戰士擂鼓的聲音。詩人前幾句都寫了行舟途中的情景。到了結尾詩人筆鋒一轉,又提到了戰爭。當時永王鎮守江陵,正欲沿江東下佔據金陵,感嘆眼看又要發生戰爭了。

的確在當時戰亂的年代,戰爭就是這麼層出不窮啊。戰火剛熄滅,卻不一會兒又有了新的戰爭。戰爭炮火弄得詩人有家不能回,多少百姓流離失所。還是我們現在的社會好啊,家國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社會一派祥和。想想我們還是很幸運的,生活在這麼和諧的社會環境中。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品讀,關注我不走丟哦,更多精彩內容與您共賞。

相關焦點

  • 大曆十大才子之冠,盧綸十首佳作,情感真摯,尤其行旅詩堪稱一絕
    出身範陽五大姓氏盧氏,可謂名門望族,家世卻並不顯赫;身具大才,卻仕途不順;安史之亂致其顛沛流離,作客他鄉,日子過得蹉跎,這個人便是有「大曆十才子之冠冕」之稱的盧綸。他的行旅詩、軍旅詩聞名天下,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盧綸的十首佳作,一起深刻領悟詩文背後的意義與魅力。
  • 因鬥雞案而出府入蜀的王勃,三年後寫下兩首羈旅小詩,開盛唐詩象
    突然,王勃靈機一動,一揮而就,寫下了一篇文採非凡的《檄英王雞》,鬥雞不會,助興卻是他的長項。他從昴日星君開始,到聞雞起舞、雞犬升天,洋洋灑灑、嬉笑怒罵、旁徵博引,極盡諷刺之能事,寫得酣暢淋漓! 沛王一看,大喜,立馬便派人將這篇文章送給英王。英王一讀,氣得半死,大怒之下,立志搜遍全城,一定要贏了哥哥,出一口氣。事情越鬧越大,直到唐高宗出面調解,才算壓了下去。
  • 詩詞| 塞下曲·其三 盧綸(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這是盧綸組詩《塞下曲》中的第三首。盧綸曾任幕府中的元帥判官,對行伍生活有體驗,描寫此類生活的詩比較充實,風格雄勁。這首詩寫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  詩由寫景開始,「月黑雁飛高」並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飛的正常時刻;而宿雁驚飛,透露出敵人正在行動。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時間為冬季,又烘託出了戰前的緊張氣氛。
  • 湖北省文聯文藝輕騎兵湖北鷹臺書畫院小分隊走進鄂州臨空經濟區
    據悉,此次「送文化下鄉,春聯福千家」活動由湖北省鷹臺書畫院鄂州分院主辦,鄂州市臨空經濟區新廟鎮政府、新廟鎮文塘村承辦。 書法志願者蘸好筆墨,凝神聚氣,揮毫潑墨,用行書、楷書等各種字體,在紅彤彤的紙上,為群眾寫下蒼勁有力、形式多樣、酣暢淋漓、瀟灑自如的春聯。
  • 中華詩解|盧綸《塞下曲》:釋疑華羅庚之問——月黑怎知雁飛高,大雪...
    (清·潘德輿《養一齋詩話》卷七) 盧綸是一位邊塞詩人,《和張僕射(yè)塞下曲》六首是其代表作,其中最有名的是第三首: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這首詩寫的是大唐將軍準備率兵追擊敵人的情景:一個漆黑的夜晚,大雁在高空中向南飛去,敵軍的首領帶著軍隊偷偷地逃向了遠方。
  • 劉禹錫很經典的一首詩,寫盡羈旅思鄉之苦,最後一句更是感動世人
    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同時他也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正是因為劉禹錫是王叔文派改革集團中最為重要的一名人物。後來的李純繼位,宣告了以王叔文為首的集團改革失敗,隨後王叔文被李純賜死,王丕被貶後病亡。而劉禹錫與難友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貶為遠州刺史,之後又被加貶為遠州司馬。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八司馬事件」。
  • 對盧綸《塞下曲》月黑雁飛高與華羅庚質疑的解析
    對盧綸《塞下曲》月黑雁飛高與華羅庚質疑的解析近日看到一篇分析盧綸《塞下曲》第三篇(月黑雁飛高)的文章,作者好像是一位語文老師,認為給學生解釋不清楚這首詩,同時列舉出數學家華羅庚也曾經質疑過這首詩的合理性。
  • 白居易的一首冬至詩,寫出了堪比《靜夜思》的思鄉情,值得一讀
    古代交通不便,人們要出門辦事,往往會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回家,比如行商與趕考,常常一離家就是半載以上,當然,還有一類人離家的時間更長,那就是在異地做官之人,故而,我們能在古代詩詞中讀到不少「羈旅詩」。所謂「羈旅詩」就是「用詩歌的形式反映客居異鄉的艱難、漂泊無定的辛苦並引發對親人的思念,對故鄉的思歸,對自我人生如寄處境的感慨」。很多人沒有注意到自己讀過的許多思鄉詩其實就是羈旅詩,其中最有名的當然要數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大唐最強落榜考生,寫下史上最短邊塞詩,20個字就是一曲金戈鐵馬
    要麼帶著一腔怨氣離開京城,回到家鄉做個教書先生;要麼乾脆不回家,流落市井靠著給人寫字作畫為生,以期來年再考。兩種做法都合理,但偏有人不這樣做,他靠著強大的交際能力,在京城不靠科考也能混得風生水起,這位號稱大唐最強落榜考生的才子,就是大曆十大才子之一的盧綸。盧綸,字允言,少年有才,可惜頭一年科舉就遇到戰亂,沒考上。再考時,又因疏於筆墨,屢次不中。
  • 李白在酒席上信手拈來,寫下一首贈別詩,只有短短的幾句但很傷感
    四處漂泊的生活,也讓李白增長了見識,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更加的深刻,特別是他的這首經典的贈別詩《金陵酒肆留別》,顧名思義,這首詩正是寫於金陵酒館,當時他正要離開金陵去往揚州,於是信手拈來,寫下這麼一首感人肺腑的詩作,以此告訴了朋友,自己將要離開了,可是又依依不捨,所以通篇也是營造出了一種悽美之感。《金陵酒肆留別》唐代:李白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 唐朝一道姑愛上和尚,寫下一首大膽的求愛詩,最終收穫了愛情
    唐朝不像我們今天只要你愛上了一個人,那麼就可以大膽去追求,古人是不可能自由戀愛,大多都是要遵從父母之命,還有媒妁之言,畢竟婚姻不由已,戀愛也就變得很奢侈。不過凡事也有例外,譬如才女李冶就是一位奇女子,當年帶髮修行,看上了一和尚,還寫下了一首很大膽的求愛詩,最終是收穫了愛情。
  • 陸遊寫下了《蟠龍瀑布》一詩,這首詩充分反映了他的認識和志向
    水亦有何情,因物以賦形。處高勢趨下,豈樂與石爭。退之亦隘人,強言不平鳴。古來賢達士,初亦願躬耕,意氣或感激,邂逅成功名。如果說唐詩講究風神,長於興味,那麼宋詩則講究理趣,重在意味。陸遊這首五言古詩就是一首比較典型的以議為主,借物言事辨理的作品。雖不免帶有以文為詩、重說理而稍欠形象塑造的缺點,但本詩也有自己的思致、理趣在。
  • 千古情詩、紅豆相思,王維寫下的這首詩,流傳千古
    後人漸漸將此相思子作為出行攜帶或臨別贈送之物,用以寄託思念之情。那麼,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王維的一首相思情詩,也是大家所耳熟能詳的一首詩,那就是《相思》。《相思》唐朝·王維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 此物最相思。紅豆生於南方,隨著春天到來而長。這裡面的南國解釋南方為好;春來發幾枝,沒必要去解讀幾字。幾枝可以理解隨著春天的到來,逐漸萌發生出枝葉來。
  • 詩人臨終前遣散歌女,滿懷依依不捨之情,寫下這首悽美的送別詩
    來往應和之間,他寫下了許多贈別詩,也以此出名。但他最出名的,還是臨終前遣散歌女的贈詩。司空曙的官職不高,收入也低,卻對歌女們十分迷戀。他沒有什麼私產,幾乎將所有的收入都花在蓄養歌女身上。有時候,他甚至自己忍飢挨餓,也要讓她們光彩照人,這也許是唐人的獨特精神和情懷吧。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司空曙到了年老體衰的一天,他自知不久於人世,也按照規矩準備遣散歌女。
  • 唐朝人品最差的詩人,寫下這首著名的詩,最後兩句讓人心碎
    這一描述用在宋之問的詩同樣適用。他的詩兼宮廷的典雅華麗與山川旅行的清新自然,只不過他行走山川不是自願而已,而是迫不得已。宋之問本來擅長寫和制、應制類型的詩,再加上他喜歡阿諛奉承,他靠著阿諛武則天的男寵「二張」兄弟倆而上位的,因此,在武則天執政的時候,他還是很瀟灑的。
  • 鄂州庾樓紀念的不止一個人
    他死後,其弟瘐翼接替兄職鎮守武昌,庾翼之弟庾冰亦曾鎮守武昌,史稱兄弟三人在武昌皆有德政。鄂州設武昌縣時,全縣有8個鄉,其中一個鄉名為「賢庾鄉」,據說就是紀念庾氏三兄弟的。 夾市操作之家,巡市徒役之眾,晝夜無停聲,跬步無隙壤,湫隘囂塵,不啻臨淄之市矣。」
  • 唐朝一位尼姑暗戀一僧人,還寫下一首求愛詩,最終收穫了愛情!
    今天我們繼續來讀詩,前幾天陸陸續續為大家推薦了好幾首王安石比較冷門的作品,我個人是比較偏愛王安石,一位真正的大家。不過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唐朝才女李冶的《八至》,這也是我比較喜歡的一首愛情詩。少年時代讀這首詩時就被詩人的深情所感動,寫得很真誠,每一句都情深意重,充滿了濃濃的愛意。
  • 蘇軾望遠思歸,這兩首七絕描寫傳神,寄託深遠
    蘇軾被貶到惠州時寫過兩句詩,「報導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宰相章惇看後大為生氣,蘇軾還能這樣安穩地「春睡美」!於是又把他貶到了更遙遠的儋耳。後來蔡京做宰相,他就更難有放歸的希望了。下面就分享蘇軾望遠思歸,這兩首七絕描寫傳神,寄託深遠。
  • 蘇軾「洞房」時寫下的一首詩,讀完讓人臉紅,卻成千古絕唱
    一出場,便驚豔了整個中國,難怪歐陽修感嘆:「三十年後沒有人會談起我了」。殊不知,他的千古奇才,更多的源於後天的努力。蘇軾說:「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他不僅這樣說,也是這麼做的。每讀一部經典,他都從頭抄到尾。比我們優秀的人,比我們還勤奮。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所有的差距,皆因逆水行舟時,放棄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