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品最差的詩人,寫下這首著名的詩,最後兩句讓人心碎

2021-01-10 阿清說文學與詩詞

聞一多在評論「初唐四傑」的時候,曾經說過:「五律到王勃和楊炯時代是從臺閣移到江山和塞漠,臺閣本來只有儀式的應制,到了江山和塞漠,才有了低徊與惆悵,嚴肅和激昂」。這一描述用在宋之問的詩同樣適用。他的詩兼宮廷的典雅華麗與山川旅行的清新自然,只不過他行走山川不是自願而已,而是迫不得已。

宋之問本來擅長寫和制、應制類型的詩,再加上他喜歡阿諛奉承,他靠著阿諛武則天的男寵「二張」兄弟倆而上位的,因此,在武則天執政的時候,他還是很瀟灑的。但是武則天過世後,李氏重新上臺,執掌天下,而武則天的黨羽被清除,因此宋之問受到牽連,被貶到廣西,不得不南下,在南下的路上,由於路途艱辛,心思憔悴,反倒寫了很多真情流露的詩。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他在大庾嶺寫的一首詩。

題大庾嶺北驛唐 宋之問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大庾嶺在今天的江西省大餘縣境內,在古代,是流放的人必經經過的路線,如蘇東坡過大庾嶺時寫下「浩然天地間,惟我獨也正。」大庾嶺多梅花,因此也叫梅嶺。詩人本來是有很好的前程的,卻被貶路過這裡,內心非常的悲痛,而這時候又看見十月北雁,頓生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詩中「陽月」即農曆的十月,大雁南飛過冬,飛到大庾嶺就不在往南飛了,可見古時候嶺南地區自然環境的惡劣,連大雁都嫌棄。而詩人想到這兒,覺得自己還不如大雁,大雁可以不再南去,而自己不得不往南,走上那個荒蠻之地。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已」本是終結之意,這裡詩人寫自己尚未到達目的地,就嘆息何時能歸來,可見他多麼的不情願去這個地方呀!在古代,嶺南是一個偏僻、落後、交通不便的地方,而且那個地方溼熱,北方人去到那兒,不適應那兒的環境,容易水土不服而染上各種病,因此許多人問嶺南色變。所以官員被貶嶺南,都經常和親人做死別,比如唐朝韓愈被貶,就給他送行的侄孫寫到「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漳江邊」。詩人這兒寫還鄉的渴望,何嘗不是害怕自己會死在嶺南。

當時已到黃昏,江水已落潮,周遭非常的寧靜;叢林裡瘴氣繚繞,迷迷濛蒙的無法看見任何東西。因此在這樣的情景下,就有了「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這句,同時也隱隱約約吐露出下句「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南朝梁朝詩人陸凱到江南時,看見早春的梅花,因此思念起北方的好友來,於是折下一枝梅花並寫下一首詩「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讓驛使幫忙寄給好友。這裡詩人就是化用了這個典故,這個時候,大庾嶺上的梅花應該開了吧,那我就可以折一枝寄給親人,這樣也可以緩解我的思鄉之情。

這裡有兩個關鍵的地點,一個是大庾嶺北驛,一個是攏頭梅。一峰劃分南北,明天登上嶺上,望一望故鄉,就進入那個大雁都不去的荒野之地了,前路茫茫,何時才是歸程。

宋之問因為阿諛奉承武后的寵男上位,被世人不齒,可以說是大唐人品最差的詩人,但他卻寫下這首著名的詩,最後兩句讓人讀之心碎。

相關焦點

  • 唐朝人品最差的詩人:依附權臣,卻擅長寫詩,一首小詩引千年共鳴
    另外也有人表示過,這首詩是詩人李頻在被貶謫到瀧州逃回洛陽的途中,經過漢水的時候所創作的詩篇,但是無論這期間詩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詩人一定是遭遇了貶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好好地欣賞一下這首詩篇吧。《渡漢江》唐代:宋之問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 他是人品最差的詩人,卻在回鄉時寫了首詩,成為無人不知的名句
    這首詩作者的名字叫做宋之問,是唐朝時期的一位詩人,對於歷史有些了解的朋友都知道他這個人的人品其實有些問題,嚴格來說是非常的差。他是初唐時期的人士,因為為人很有才華,所以名聲很響,不過人們對於他的評價卻並不高,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是一個趨炎附勢,而且善於玩弄權術之人。
  • 杜甫最具諷刺的一首詩,一開篇令人驚豔,最後兩句更是入木三分!
    杜甫是中國人最為熟悉的一位唐朝詩人,同時他也是「詩聖」,中國歷史上能夠稱為聖的人不多,只有在某個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且人品高尚的人,才有這樣的資格被封為聖人,無疑杜甫由於在詩歌方面做出巨大的貢獻,另外他的人品也是一等一,即使是在唐朝那個人才濟濟的時代,那也是無人能及,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最終被封為
  • 他是唐朝著名山水詩人,一首詩境界不輸王維,入選《唐詩三百首》
    相信很多人在看了這兩個線索都會認為是王維。 但其實在唐朝,還有一位詩人篤信佛教,同時也擅長山水詩,他就是和劉禹錫齊名的中唐詩人柳宗元。 而這道題的正確答案不是王維,而是柳宗元。
  • 唐朝一道姑愛上和尚,寫下一首大膽的求愛詩,最終收穫了愛情
    李冶敢於追求愛情,僅僅是這一點那就是值得我們尊重,而且他還是一位帶髮修行之人,原本是不可以談戀愛,但是她喜歡上了和尚,卻是不顧世俗的反對,毅然決然地勇敢追求愛情,寫下的這首《八至》,那也是感人肺腑,成為了唐詩裡最經典的求愛詩,讓我們感受到了她的一片深情。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 人品與才華不成正比,這些詩人品行有虧,寫的詩卻擲地有聲
    網絡上流行一句話,叫做「始於才華忠於人品」,但這兩者是並不一定成正比的。羅斯福曾說過:「有學問而無品德,如一惡漢;有道德而無學問,如一鄙夫」。餘華也說:「個性最好和才華成正比 不然社會早把你幹掉了」。下面這些詩人就是詩寫得好,做人卻屬實差勁。1-渡漢江唐代:宋之問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 詩人臨終前遣散歌女,滿懷依依不捨之情,寫下這首悽美的送別詩
    我們不能以現代人的標準看待這種風氣,這在當時就是一種雅好,是唐宋時期不能迴避的風俗人情。中唐的司空曙,就有這樣的愛好。這位詩人,現在沒有多大的名氣,但他在當時是大曆十才子之一。不過,才情橫溢,他的一生卻止步於下僚,過著潦倒的生活。不過,司空曙磊落正派,朋友眾多,而且多數友人也和他一樣是不得志的官員。來往應和之間,他寫下了許多贈別詩,也以此出名。但他最出名的,還是臨終前遣散歌女的贈詩。
  • 詩佛王維酒宴上多管閒事寫下首詩,無一高級詞,卻成一首千古名作
    據唐朝孟綮《本事詩》記載,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寧王李憲,唐明皇之兄。奪賣餅人妻。李憲宴客,召女子故夫,妻悽然淚下。此女是一個賣餅人之妻,被寧王抓了去。但她卻不忘舊愛,不貪戀榮華,在酒席間她見到了丈夫,於是悽然淚下。王維了解情況後不淡定了,於是當場寫下了一首詩,表達內心的哀悽怨慕。
  • 一首唐詩入選課本,作者人品卻極差,但這首詩卻是流傳千年的經典
    眾所周知,清華才子高曉松曾以一句「這個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引爆網絡,因為這句話直接觸動了很多70後、80後的心靈,面對生活的枯燥,仿佛那「詩和遠方」才是理想的生活。可當我們倦了的時候,回過頭,卻發現故鄉才成了去不了的最遠的遠方。
  • 唐朝有一「懶」詩人,只留下兩首詩,其中一首卻冠絕全唐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唐朝,無疑是一個非常繁榮的時代,尤其是在盛唐時期,無論是政治經濟,亦或是文化科技,都發展到巔峰。在唐朝之前的隋朝,雖然最後的結局不過是滅亡,但是隋朝因為曾到達過盛世,因此也給唐朝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盛唐時期,政治開明,社會安定,對外交流頻繁和諧。隨著道家思想的影響,道教詩歌興起,偉大詩人層出不窮,形成了空前的文化氛圍。一.
  • 唐朝最自信的詩人,去越南的途中,寫詩把自己比喻成狼狽的老鼠
    杜甫不僅是一位舉世聞名的大詩人,還是一位極度自信的讀書人。所以他在自己的詩歌《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給出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自我評價,一時之間語驚四座。這種自信雖說是出於杜甫對自我學識的認知,但也是有一些遺傳的因素。因為他的爺爺杜審言也是一個自信心爆棚的人。杜審言,是初唐時期著名的詩人。
  • 唐朝一位尼姑暗戀一僧人,還寫下一首求愛詩,最終收穫了愛情!
    今天我們繼續來讀詩,前幾天陸陸續續為大家推薦了好幾首王安石比較冷門的作品,我個人是比較偏愛王安石,一位真正的大家。不過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唐朝才女李冶的《八至》,這也是我比較喜歡的一首愛情詩。少年時代讀這首詩時就被詩人的深情所感動,寫得很真誠,每一句都情深意重,充滿了濃濃的愛意。
  • 唐朝一位小僧彌見到雪後臘梅,隨口吟誦出一首詩,成為了千古名篇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個朝代,而且那也是一個人才濟濟,湧現了大量詩人的時代,而且那些詩人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貢獻,以及對於漢語語言的貢獻,那都是任何一個時代所無法比擬,即使是一位很普通的人,他們都敢於在那個時代,站到臺前來賦詩一首,這就是勇氣,同時也是一種文化氛圍。
  • 唐朝最得意的一首詩,短短28字,卻出現了兩個成語
    孟郊是唐朝「苦吟」詩派的代表人物,「郊寒島瘦」指的便是他和賈島。他的詩歌多寫世態炎涼,人情冷暖,詩風奇險艱澀,情感愁苦凝重,就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讀來令人淚目。但他在46歲的時候,卻寫下大唐最得意的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心中得意之情,還留下了兩個成語。這首詩名為《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 唐朝才女大膽追求愛情,寫下一首感人的求愛詩,最終打動了心上人
    唐朝給我們的印象是很強盛,相當來說也比較開放,那一時期整個長安是世界的中心,各個國家的使節從萬裡來朝見,所以當時的皇帝也是使用了很多的外國人,這一點後來的明清是無法與之相比,相對來說比較落後,也沒有那麼開放,連女人都要裹腳,過著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日子;這樣也就造成了很多人的誤會,天真地以為唐朝的女人也要裹腳
  • 最讓人心碎的11首詩詞,讀完我心碎了,你心碎了沒?
    心碎的感覺是怎樣的?小編盤點了11首讓人心碎的詩,讓大家去感受下詩人心碎的感覺是怎樣的。點評:這首詩是詞人南渡後所作,北宋不思抵抗金國進攻,最終被金國攻破京師,北宋亡國。之後高宗在南方建國,但因為無法抵抗金兵,不得不再次南渡,而詞人也跟著南渡。這時候詞人的丈夫因病去世,詞人孤苦伶仃,悲苦悽涼。因丈夫去世,國家滅亡,又飽受顛沛流離之苦,一股悲恨縈繞在心頭,寫下這首詞。可見李清照的心碎在於家國之碎、流離之痛。
  • 唐代一著名詩人少時寫下兩首詩,其中一句成為惜時名言,人盡皆知
    古代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王貞白(公元8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號靈溪,信州永豐(今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人。求學期間,王貞白深知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和有效地利用時間,某日有感而發寫下《白鹿洞》兩首詩。其中一首寫道:「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雖然後來元代有一位名叫同恕(1254一1331)教育家在其《送陳嘉會》詩中也寫道:「盡歡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陰一寸金。」
  • 清朝大詩人趙翼很傷感的一首詩,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
    詩歌從唐朝開始真正進入了尋常百姓家,這一時期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每個人都熱愛詩歌,也都致力於詩歌的創作,那是詩歌的黃金時代,也正是唐朝由於唐朝詩人孜孜不倦地推廣詩歌,才讓詩歌深入人心,成為了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直到今天人們提起唐詩依舊是津津樂道,畢竟唐朝的詩歌達到了巔峰,把詩歌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髮妻臨死寫下兩句詩,花心丈夫含淚續寫後兩句,道出男人常犯的錯
    2000多年前,一位不知名的衛國人寫下了第一首《氓》,其中「人們仍然可以說太喜歡做學者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女人太放縱了,什麼都不說。雖然這有點太絕對,但在古代也很常見。在這個問題上,我想和你談的是一個如此悲傷的文學過去。南宋詩人戴復古是大詩人陸遊的弟子。
  • 唐朝高僧雨天寫了一首詩,無生僻字卻讓人費解,成最具禪意一場雨
    唐朝高僧雨天寫了一首詩,無生僻字卻讓人費解,成最具禪意一場雨文/一休道說道唐朝,那簡直就是文人的天堂,唐詩也成為了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從這些唐詩中看到了一個朝代的興衰歷程,而唐朝的著名詩人更是數不勝數,在唐詩中我們還能體會到詩詞中所體現出來的那些風景,尤其是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