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自信的詩人,去越南的途中,寫詩把自己比喻成狼狽的老鼠

2021-01-08 靜閱黃庭

杜甫不僅是一位舉世聞名的大詩人,還是一位極度自信的讀書人。所以他在自己的詩歌《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給出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自我評價,一時之間語驚四座。這種自信雖說是出於杜甫對自我學識的認知,但也是有一些遺傳的因素。因為他的爺爺杜審言也是一個自信心爆棚的人。

杜審言,是初唐時期著名的詩人。在《唐才子傳》一書中稱他:

恃高才,傲世見疾

由此可以看出,這是一位恃才傲物,自信過人的大才子。而他給自己的評價則被記錄在《舊唐書》裡:

吾之文章,合得屈、宋作衙官;吾之書跡,合得王羲之北面

翻譯成白話就是:「在詩文領域,屈原、宋玉都得排在我的後面;在書法領域,王羲之也不是我的對手」。如此自信,也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今天就讓我們來欣賞他的一首小詩,看看是否名副其實。

渡湘江杜審言遲日園林悲昔遊,今春花鳥作邊愁。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杜審言的這首詩創作於公元705年,在這一年裡他被唐中宗貶謫到遙遠的峰州。當途經湘江的時候,望著川流不息的江水,百感交集的詩人寫下了這首撫今追昔的七言絕句。

在首句詩裡,詩人一共表達了三層意思。首先是「遲日」,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裡,在《小雅鹿鳴之什出車》中就有「春日遲遲,卉木萋萋」的詩句。它代表了眼前的春景。

其次是「園林」,代表的是唐朝東都洛陽的景色。而「悲昔遊」則是今昔對比下,詩人所發出的感嘆。

在春臨大地的時候,暢遊美麗的湘江,本應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但詩人卻悲從中來,這是因為什麼?因為他想起了洛陽的亭臺樓閣,想到了昔日的歡聲笑語。昔日的樂與今日的悲兩相對比,哀愁就成為詩人此時唯一的內心感受。

在今昔對比,點明悲思的主題後,詩人又展開想像的翅膀,描述了未來的狀況,「今春花鳥作邊愁」。

這句詩雖然是以「今春」開頭,但描繪的卻是未來,也就是對詩人到達峰州後的描寫。現今看到的花鳥,使詩人想到了遙遠的峰州。那裡的春天是否也想中原一樣明媚?對一個遙遠的蠻荒之地所產生的恐懼,讓詩人的內心充滿了對未來的憂愁。

一個「愁」字,既是對首句的呼應,又代表了詩人情感的進一步發展。

第三句是唯一描寫到作者本人的詩句,「獨憐京國人南竄」。

這句詩的重點在於「憐」和「竄」這兩個字上。「憐」字的本意是哀,它反映了詩人此時複雜的心情。

而「竄」字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

墜也,從鼠在穴中

不僅從雲端跌落到谷底,還像老鼠一樣倉皇逃竄,這或許就是詩人此時真正的境況。「京國人」是對往昔光輝歲月的緬懷,但放到這句詩中,益發顯露出詩人當時的狼狽和悽涼。

在本詩的結尾,詩人終於提到了標題裡湘江,「不似湘江水北流」。

峰州位於古代的交趾郡,具體的位置在現今越南的河內市,是唐朝最南方的領土之一,所以詩人才有「南竄」的說法。在自己被貶謫峰州的途中,看到向北流入洞庭湖的湘江,詩人的心中又怎麼可能不生出感嘆呢?

在後兩句詩裡,詩人藉助北流的湘水來烘託南行的自己。此處他運用了對比和反襯兩種寫作手法,既加強了詩歌的中心內容,又突顯出自己內心的傷感,可謂是一舉兩得。

靜閱閒話

縱觀全詩,詩人善用對比。在首句詩中是今昔對比;首句和第二句之間則是現在、未來的對比;而後兩句是人與江水的對比。三個對比層層遞進,把詩人內心的悲愁逐步表現出來。

而在遣詞造句方面,詩人善於用最少的文字表達出最豐富的含義,例如「竄」字的運用。

本詩無論是整體結構,還是細微之處都堪稱完美,所以著名的詩論家胡應麟對它的評價是:

工致天然,風味可掬

看來盛名之下果無虛士。

參考資料《全唐詩》《唐才子傳》《舊唐書》《說文解字》

相關焦點

  • 他是唐朝壽命最長詩人,詩一度被冷漠,後寫詩一首回應貶低他的人
    放眼看來,唐朝熟為人知的詩人裡,長壽的不多。長壽者賀知章85歲,壽短的便那初唐四傑之首王勃。王勃,六歲便能詩詞,文章腹墨提筆即出,如此多才的一個詩人,可惜只活到29歲。在唐代的詩人裡,名揚的不多,但能寫詩的確有人在。
  • 古代的人怎麼才能讓自己出名?看唐朝詩人是怎麼「炒作」自己的?
    分享環節會影響詩人作家的創作激情,如果這個環節效果不理想,可能會打擊文青們的創作積極性,豈不聞賈島詩云「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急於取得傳播效果的態度躍然紙上。 古今人心一樣,如今的人玩微信,玩公眾號,講究的是閱讀量、粉絲量和點讚量,這和古代詩人希望分享的動機是一樣的。古人寫詩,也要賺點讚量,那麼,他們是怎麼操作的呢?一起看看唐朝詩人的示範吧。
  • 唐朝人品最差的詩人:依附權臣,卻擅長寫詩,一首小詩引千年共鳴
    另外也有人表示過,這首詩是詩人李頻在被貶謫到瀧州逃回洛陽的途中,經過漢水的時候所創作的詩篇,但是無論這期間詩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詩人一定是遭遇了貶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好好地欣賞一下這首詩篇吧。《渡漢江》唐代:宋之問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 詩人樹才教近七千個小朋友寫詩:給孩子們上詩歌課,我的心又暖過來了!
    樹才說:「我寫詩30多年了。我越寫,越覺得寫詩是了不起的事情。它的了不起在於,它是最簡單的,你不需要專門準備什麼,你自己有感覺了,還沒來得及多想,詩句就脫口而出了。」樹才是從2014年開始給孩子們講詩的,在樹才的詩歌教育理念裡,他認為,「寫」才是最根本的,光讀光背光欣賞沒有用,他不斷告訴孩子們,「你一寫,李白、杜甫就來到你的生活裡和心靈裡,你光背,李白、杜甫就還在唐朝。」
  • 詩人樹才教近七千個小朋友寫詩:給孩子上詩歌課,我的心又暖過來了
    樹才說:「我寫詩30多年了。我越寫,越覺得寫詩是了不起的事情。它的了不起在於,它是最簡單的,你不需要專門準備什麼,你自己有感覺了,還沒來得及多想,詩句就脫口而出了。」樹才更相信,小朋友在生活裡已經無意中說出了很多詩句,有的爸爸媽媽聽懂了,記下來了,有的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就讓詩句飛走了。
  • 白居易很冷門一首詩,以蝙蝠比喻自己,難怪不受歡迎,人見人厭
    不過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卻不是這首詩,而是另一位詩人所寫,這位詩人大家都很熟悉,是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白居易的一生寫下了無數的詩作,共計能有3840首,而出名的詩作也是不計其數,比如那首非常經典的《琵琶行》,無論何時何地讀起都令人感到無比驚豔,後世之人甚至還以此為題寫下了許多的衍生作品。
  • 唐代「四大女詩人」都寫過哪些膾炙人口的詩歌?
    唐代「四大女詩人」都寫過哪些膾炙人口的詩歌?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國力最強盛的王朝之一,也是封建社會歷史上經濟、文化、政治迅速發展時期。所以在國家形勢一片大好的前提下,唐詩在當時社會也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說唐朝就是「詩歌國度」,唐詩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對我國文化和歷史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 王長徵:寫詩進門容易,跨檻難
    可以說,每個人都是詩人,都具備成為詩人的條件。 如何理解「古詩詞」和「賦」?環視一下當下詩壇,寫古詩詞和寫新詩的人共同繁榮。古詩詞從《詩三百》開始,一直在不斷發展變化,到唐朝達到頂峰。唐詩並不是拔地而起,而是經過詩人們千百年的不斷探索,經過一段連綿起伏、重巒疊嶂的漫長曆程之後才爆發出來的。
  • 寫詩的「打工人」 | 盤點各行各業的詩人
    寫詩難以謀生,詩人往往有份固定工作,詩歌屬於996之外的愛好。
  • 唐朝有一「懶」詩人,只留下兩首詩,其中一首卻冠絕全唐
    唐朝孕育了詩歌提到唐朝,人們可能第一時間想到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也可能想到萬家燈火,百姓和樂的長安,還有可能想到的就是文化的高度繁榮,也就是詩歌的發展。唐代是孕育詩歌的懷抱,在這個一千多年前的朝代,詩歌發展到一個全盛時期,不僅是傑出詩人層出不窮,偉大的詩作更是傳唱至今。如果沒有前中期唐朝的繁榮,沒有中後期唐朝的衰敗,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詩人能夠寫出自己的人生,寫出自己的感悟了。
  • 鼠媽媽拼命鬥毒蛇保護一窩幼崽,最終毒蛇狼狽逃跑
    近日,越南。村民目擊到老鼠大戰毒蛇的一幕,用手機將其拍下。據村民描述,當時毒蛇試圖潛入鼠窩,老鼠為保護自己的幼崽。捍衛自己的領地,與毒蛇展開搏鬥。最終毒蛇不敵老鼠,節節敗退狼狽逃跑。 延伸閱讀:越南一老鼠與蛇搏鬥救下幼崽
  • 唐朝非著名詩人,教你什麼叫含蓄
    古人說「學而優則仕」,就是說學有所成之後,應該去博取功名,走上仕途為國家出力,但是在中國隋唐以前,普通人想通過讀書出人頭地,還十分困難,因為那時候更注重的是門閥和出身,直到隋煬帝設進士科,發展科舉制以來,才真正打破了延續很多年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
  • 唐朝最苦的詩人,也拒絕面向人生躺平
    我們再「喪」一次,講講唐朝最苦的詩人孟郊。46歲才中舉在中晚唐詩壇中,孟郊並非無名之輩,就是現在,他的那首《遊子吟》仍是很多學生啟蒙時期必學的詩篇。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整首詩辭藻並不華麗,僅憑几個動作就描繪出母親的愛與擔憂。很多人都以為,這是孟郊臨行前作的一首詩。
  •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熱愛生活的詩人,命運辜負了他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帘帖雙燕。」唐朝盧照鄰《長安古意》摘錄詩文漫讀:我借著吹簫排練的當口,問了問那達官家的仙女一樣的美女,問她是怎樣生活的。他說,在學習舞蹈中度過著青春年華。要是能夠和她像比目魚一樣的雙雙對對,哪怕讓我死一回也甘心,要是能和她一起做一對鴛鴦,我願意放棄成仙的機會。
  • 9歲男孩寫詩走紅用詞成 過於成人化熟引爭議(圖)
    港媒稱,被稱為「中國最小的詩人」的北京9歲男童鐵頭,近日出版首本詩集《柳樹是個臭小子》,在內地引起熱議。鐵頭據報6歲開始寫詩,詩集精選150多首詩作。出版該書的清華大學出版社編輯張立紅表示,鐵頭詩作最可貴在於毫無成人考慮,毫無高高教導,毫無歷史包袱,「就是一顆頑皮童心,騎著有色彩有熱度的想像力,在世界自由奔跑」。
  • 徐凝寫詩能力如何?《廬山瀑布》被蘇軾罵為惡詩,寫牡丹被稱頌
    說起徐凝,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人,沒辦法,唐朝的詩人太多了,唐朝有名的詩人也多,在李白、杜甫、李商隱、李賀、杜牧、白居易等人的光環下,徐凝就算發了光也很難被大家注意到。實際上,徐凝在唐憲宗時期小有名氣,「憲宗元和中即有詩名,方幹曾從之學詩(方幹唐朝一詩人,傳世作品不少)」,深得大詩人兼太守白居易的賞識,經常和白居易往來,一起喝酒聊天,暢談長安往事。方幹在律詩方面造詣頗高,能做方幹的老師,徐凝作詩的能力自然是不錯的,那麼他作詩能力到底如何呢?
  • 詩人只活了26歲,卻如流星閃耀著光芒,這首詩熱情奔放,胸懷坦蕩
    人生苦短,在紅塵中奔走,經常會思考什麼樣的人生才最有價值。蘇軾虛懷若谷,雖然從不誇耀自己,卻得到眾星捧月的尊重;劉禹錫自信果敢,遇事沉著,面對狂風暴雨也鎮定自若。唐代詩人王勃生命定格在26歲,一曲《滕王閣序》卻千年流傳。
  • 知名詩人、翻譯家樹才幾年來為近七千學生上詩歌課
    在書中,樹才為孩子們介紹了中國、日本、法國、俄羅斯、印度、美國等世界著名的天才型詩人,精選了約40首中外經典現代詩,採用一詩一講的方式,從詩歌閱讀到賞析,再到寫出自己的詩句,引導孩子打開感受與想像,體味語言的無窮創造性。  樹才說:「我寫詩30多年了。我越寫,越覺得寫詩是了不起的事情。
  • 唐朝人品最差的詩人,寫下這首著名的詩,最後兩句讓人心碎
    詩人本來是有很好的前程的,卻被貶路過這裡,內心非常的悲痛,而這時候又看見十月北雁,頓生思鄉之情油然而生。詩中「陽月」即農曆的十月,大雁南飛過冬,飛到大庾嶺就不在往南飛了,可見古時候嶺南地區自然環境的惡劣,連大雁都嫌棄。而詩人想到這兒,覺得自己還不如大雁,大雁可以不再南去,而自己不得不往南,走上那個荒蠻之地。
  • 詩人應該怎樣歌頌時代
    · 未來主義的另一名幹將赫列布尼科夫,除了寫詩之外最喜歡用數學演算方法推導未來未來主義詩人們「給大眾趣味一記耳光」的強烈個性,尤其令領導人難以忍受——新政權面臨著內外重重考驗1935年,《真理報》刊登了史達林的蓋棺論定:「馬雅可夫斯基過去是、現在仍然是我們蘇維埃時代最優秀、最有才華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