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記憶中,春天是最美的時節。一望無際的綠色秧田點綴著不知名的各色野花。三五個小夥伴在上學的路上,沿著田野一路尋去,總可以摘到許多的野果吃到嘴裡。酸酸甜甜的味道一直陪伴著我漸漸長大,終身難忘!
1. 刺梨
刺梨,也被我們農村當地的人稱為「刺李子「,」刺菠蘿」,廣泛分布在山區中。可以說,刺梨在貴州作為藥食兩用品種已有很久的歷史。小時候的我們把它作為水果來吃,而很多老人用於泡酒已成為他們的習慣。貴州的刺梨品種最多,而且果實產量居全國之首,在樹上的成熟刺梨可以摘下來生吃,味道香醇。
2.插秧萢
插秧萢呢?顧名思義就是插秧時節才成熟的一種野果,插秧萢一般生長在茂密的灌木叢中,枝葉上帶著刺兒。山邊的墳壟是最常見到這種植物的。雖然小時候的我們有怕鬼的擔憂和劃破衣服的風險,但依然擋不住饞嘴的我們前去採摘。
3.刺萢
刺萢是一種有刺的灌木結出的果子,主要長在山上。那個時候在小編家鄉的山上,路邊,只要是能找尋到它的蹤跡,必定是一群小夥伴,上去唰唰的就摘下來吃掉,味道很甜,很美味,那個時候的我們是漫山遍野的去找,摘的多的就用布書包裝回來給家人吃。
4.烏萢
烏萢成熟後就變成黑色了,看著黑紫黑紫的。小夥伴們每次吃完後手指、舌頭都是烏黑的,好長時間都洗不掉。「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現在的你,是否還記得魯迅的那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應該也還記得這句話吧?第一次讀到這篇文章時,就記住了「覆盆子」這個名稱,多年之後,才知道了它原來是那麼常見又熟悉的一種植物,兒時吃的烏萢。
5.蛇萢
聽老人說的話,蛇萢是不能吃的,以前家裡的菜地和廁所的旁邊,還有就是田野的路邊上,長了很多,主要長在草地上。聽家裡大人們說,這種萢會有毒蛇在上面吐口水的,有毒不能吃,放學回家走路都小心翼翼繞著走,後來才知道,這是蛇莓,可以吃!遺憾中還是有點不敢吃……其實可以吃!
6.八月瓜
小編依然還記得那句話「八月瓜,九月炸,十月摘來個空娃娃」。八月瓜剛開始是完整的,等到熟透了後表皮會炸開,露出了裡面白白的果肉,就跟香蕉似的,得扒了皮才能吃。因此想要吃的朋友們一定得抓緊吃,不然就要被小鳥給吃掉果肉了!
其果形似香蕉,富含糖、維生素C和12種胺基酸,以及人體不能合成的纈基酸、蛋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等。果味香甜,為無汙染的綠色食品,有「土香蕉」之稱。(小編家這邊很難找到這種野果,所以也不知道好不好吃,以後有機會一定要試試~)
7.火棘果
火棘又名救兵糧、救命糧、火把果、赤陽子,火棘果實含有豐富的有機酸、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和多種礦質元素,可鮮食,也可加工成各種飲料。
紅果中含有抑制齲齒的活性物質,對人類牙齒防治有積極意義,又是製作牙膏的優質原料。臺灣紅果紅中透亮玲瓏如珠,因味似蘋果又被稱為「袖珍蘋果」,「微果之王」。一顆如珠的紅果其維生素C的含量相當於一個大蘋果,是營養極高的保健型水果。
8.毛桃
也就是野桃,子個小,皮上附有一層細細的絨毛,如果是熟得很好的,大部分野桃子都不是很好吃,有點酸苦味。小時候大人都說:「一個毛桃三把火」,吃多了會喉嚨不舒服。
但是小時後吃過的野果,遠遠不止這些,只是小編一時只能想起那麼多,兒時的回憶,回味無窮,真是回憶過去,流連忘返。如果還有其他的歡迎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