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鴨豚10000餘只,這位貧困戶靠雙手圓了「致富夢」

2021-01-09 騰訊網

劉新來在給家禽餵食

「我去年純收入10萬塊錢左右,今年預計收入能有20萬元,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多虧了黨委政府的好政策。」劉新來高興地說。

劉新來家住溫泉鎮斯橋村儲衝組,是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致貧因3個孩子上學。在鎮村的幫扶下,讓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決心依靠勤勞的雙手擺脫貧困的面貌。

2019年以前,劉新來一直在外面務工,不僅辛苦,賺錢還少,妻子在家幹零活補貼家用,順帶養殖一些家禽。由於妻子有著多年的養殖經驗,劉新來決定回鄉發展,把養殖做大做強。

通過政策的幫扶,2019年,劉新來租下近10畝拋荒田辦起養殖場,散養雞鴨豚6000餘只,純利潤10萬元左右。今年,劉新來繼續擴大養殖規模,發展散養雞鴨豚10000餘只,預計純收入達20萬元。

斯橋村黨總支書記王先流告訴記者:「劉新來通過自身努力擺脫貧困,是我村很多貧困戶學習的榜樣,希望他越來越好,帶動更多的群眾致富。」

一個人的養殖場,起早貪黑是常態,每天早上雷打不動4點鐘起床給雞鴨豚餵食,撿雞蛋、清理雞舍,晚上還要在養殖場過夜。

「過去我家7口人吃飯,3個孩子讀書上學,家庭困難日子不好過,我在外打工收入維持不了生活。多虧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給我5萬元扶貧貸款和4000元產業獎補資金支持,我要繼續擴大養殖規模,爭取把養雞項目做大做強。」劉新來信心滿滿地說。

養殖場一角

記 者| 王雲峰 劉辰見習記者| 馮小倩

責 編| 程暑煒編 輯| 劉倩

主辦單位| 嶽西縣融媒體中心

點亮「在看」讓更多人知道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梅花鹿養殖託起群眾致富夢
    70餘只梅花鹿在鹿舍內悠閒的散步覓食,合作社負責人張阿龍正在忙著查看梅花鹿的生長情況。南屏鹿業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6年1月,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是一家集繁育、養殖、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鹿業專業合作社,主要銷售優質梅花鹿種鹿、鹿茸、鹿肉、鹿血等系列鹿副產品。張阿龍告訴記者,相較於牛羊養殖,梅花鹿養殖不需要那麼多勞動力,飼草料成本也可以降低三分之一左右。
  • 戚大勇:養雞忙 奔富路
    原標題:戚大勇:養雞忙 奔富路   安徽省宿州市泗縣長溝鎮戚廟村脫貧戶戚大勇,在脫貧致富的路上,抓住機遇,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成為村裡脫貧致富的領頭羊。
  • 巴州區白廟鄉「小雞換大雞」助貧困戶脫貧奔康
    四川新聞網巴中7月31日訊(王剛)「今年3月份,我向天宏公司借了100隻小雞,現在已經有60多隻雞開始產蛋了,光賣雞蛋一個月收入就近1500元,還不算上土雞長重的利潤。」陳正榮盤算著可喜的收入,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脫貧奔康的夢離他越來越近了。
  • 【脫貧故事】四川涼山發展特色養殖 鴕鳥「馱起」致富夢
    【脫貧故事】四川涼山發展特色養殖 鴕鳥「馱起」致富夢位於四川涼山州普格縣的沐洋鴕鳥專業養殖合作社,現有社員50名,貧困戶30戶。該合作社一期自籌基建引種投入資金110萬元,在普基鎮新農村1組建立養殖場,流轉土地、林地、水田共計100餘畝。現養殖鴕鳥50隻、商品鳥20隻、雉雞300隻、跑山雞2000隻,走出了一條特色致富路。
  • 小雞「換」大雞 貧困戶萬元增收不用愁
    8月22日,巴州區白廟鄉白花村貧困戶陳正榮盤算起養雞的收入。在他家的雞棚旁,一張貼著「小雞換大雞」的養殖責任卡上,詳細記錄了一些信息:「領養品種:土雞;領養數量:100羽(其中公雞30隻、母雞70隻);領養時間:2017年3月4日。」  67歲的陳正榮是百花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和妻子因病致貧,以前只能靠低保維持生計。
  • 「萬盛扶貧」第260期 【扶貧動態】第一書記當「雞倌」 ,圓了村民「致富夢」
    他從養雞的前景、抱團發展的好處、成品雞的銷路等方面,為老夏作了細緻的分析。  時間久了,夏明海興許被打動了,興許煩了,終於同意將自己申領的200隻雞苗拿100隻入股合作社,而另100隻留自家。  聽到夏明海的決定,戴玉鋒有喜有憂。「100隻雞苗不是小數目,夏明海家根本不具備規模養殖的條件。」於是,戴玉鋒帶著規模養殖的相關書籍,又三天兩頭地往老夏家跑。
  • 扶貧手工坊編織「弱勞力」致富夢
    荊莊村60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張光華說。據了解,張光華因哮喘病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手工製作對加工者沒有時間要求和年齡限制,採取比較靈活的計件工資,甚至可以帶回家做活,於是,張光華不出村就實現了打工掙錢。給殘疾人傳授脫貧技能讓手工藝煥發新生的過程,就是貧困戶自立自強、重塑自尊的過程。近日,吉林省公主嶺市範家屯鎮孟家村支部的會議室裡一改往日的肅靜,婦女們探討著草編技術,沉浸在草編的樂趣中。據悉,這是公主嶺市開展的「吉林巧姐」培訓,該市通過組織「博古藝人」專業導師隊伍將草編技術送到百姓家門口,傳授給身有殘疾不能從事體力勞動的女性。
  • 「我的脫貧故事」林下養雞給我家帶來幸福生活丨黃平縣舊州鎮大碾...
    我家是大碾房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全家7口人,夫婦倆承擔全家的生活重擔,過去家庭生活全靠種植幾畝農田維持,經濟來源主要是燒炭賣或抬柴賣。沒有通公路前,抬一挑柴到集市來回就要6個多小時,加上賣柴時間趕個場一天「兩頭黑」,生活十分艱辛。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到護林員 我靠雙手摘掉了貧困帽丨獨山縣...
    我叫白萬恆,是獨山縣基長鎮基長社區拉儉組的貧困戶,今年42歲。一大早我像往常一樣,戴上護林員紅袖章,拿上鐮刀和水壺,向自己管轄的山林深處進發。白萬恆正在巡山我全家有6口人,母親患有慢性病,幾乎沒有勞動能力,家裡還有三個女兒還在上學,以前家中就靠我一個人務農維持生計。2014年,我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儘管家庭貧困,但是我身體健康,勤勞能幹,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
  • 飛鼠託起鄉親致富夢
    陝西省洛南縣在脫貧攻堅中,發揮山區養殖飛鼠的優勢,全縣成立飛鼠養殖合作社29家,輻射帶動全縣16個鎮(辦)380多戶農民養殖飛鼠5.5萬多隻,年收入達 2770多萬元,其中40多戶貧困戶養殖飛鼠人均收入5170元。萌萌的飛鼠託起了深山群眾的致富夢。 在中藥藥材中,飛鼠糞便被稱為「五靈脂」,主要功效是活血止痛、化瘀止血、消腫解毒。
  • 黔西縣水土流失治理惠民生「粉色花海」託起鄉村致富夢
    新法村距黔西縣城20餘公裡,最高海拔1560米,是五裡鄉海拔最高的村。以前該村因土地破碎,土壤貧瘠,土地石漠化較為嚴重,嚴重製約了當地經濟發展,被列為黔西縣深度貧困村之一。「那些年老火得很,土地又不好,全是石頭,泥巴些挖都挖不下去,栽點包穀出來收成都不好,人都不夠吃,更不要說餵牲口嘍。」黔西縣五裡鄉新法村65歲的村民李登學回憶著說。
  • 澳洲國寶魚「遊」進河源新龍村村民的致富夢
    澳洲國寶魚「遊」進河源新龍村村民的致富夢 2020-11-30 1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頂破土而出的「小傘」,撐起了梅江區這些村的致富夢…
    在莆田村、直坑村,宛如小傘的靈芝、平菇、茶樹菇,撐起了群眾脫貧後的增收致富夢。張子傑說,相信在新產業帶動下,貧困戶今年的人均收入可突破2019年的2萬多元。  直坑村  試種獎補激發積極性  因地制宜發展食用菌種植的,還有直坑村。在去年積累了茶樹菇種植經驗後,該村在今年搶在春耕時節擴大規模,向12戶貧困戶發放了23700包食用菌種。
  • 柘城:獺兔養殖圓了致富夢
    映象網訊(記者 尚海東 通訊員 武月 張春花)走進柘城縣李原鄉大胡村鑫鑫兔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遮陰、通風、乾淨的兔舍裡,一隻只白色的獺兔正在吃食,一籠籠毛白嘴紅的小獺兔甚是可愛。2013年,兔子接連出現腹瀉的症狀,胡銀旗多方求醫效果都不好,當時一個多星期,就死了1000多隻兔子,直接損失3萬多元,胡銀旗一年的辛苦付出幾乎打了水漂。胡銀旗沒有被困難嚇倒,拿著生病的兔子到市動物醫院化驗檢查,向醫生和資深的養殖戶學習,從籠具、飲水、飼料的衛生和飼養密度方面嚴格把關,並且認真執行消毒制度。
  • 靠第一書記「代言」,江西貧困戶5000餘只滯銷鴨子2天脫銷
    「各位幫扶幹部,因疫情影響,貧困戶申鼎有飼養的一批鴨子找不到銷路,有需要的請聯繫我,可以送貨上門!」2月15日,江西贛州蓉江新區潭東鎮東坑村第一書記劉翊翔的一條微信朋友圈,引起了幫扶幹部和同事們大量的支持回復和轉發,紛紛表示願意購買鴨子,以解決貧困戶的難題。「老申,睡了沒有?
  • 湖南婁底鳳鳴谷裡鴕鳥歡 特色養殖託起致富夢
    湖南婁底鳳鳴谷裡鴕鳥歡 特色養殖託起致富夢 2020-05-26 16:54: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苑菁菁 責任編輯:苑菁菁
  • 「我的脫貧故事」獨臂養雞 謀致富新路丨銅仁市萬山區大坪鄉川硐村...
    回家後,我靠著左手做起了農活,養豬、養牛、種莊稼,再加上每月幾百元的低保,終於把女兒拉扯長大,還成了家。  2014年,雙線合一,我被村裡列為建檔立卡低保貧困戶。一個人靠著扶貧惠民政策也能享享清福了,但是村裡卻在脫貧攻堅的東風下,紅紅火火發展起了中華蜂養殖產業,看著鄉親們紛紛鼓足幹勁,為脫貧而努力,我也不想拖後腿。  二十多年的獨臂生活,什麼苦沒吃過。趁著身體還硬朗,我也想找一個產業發家致富。
  • 興仁:薏仁米蛋雞養殖帶動貧困戶增收
    位於興仁市城南街道保駒村四方丘三叉地的天元養殖場有一種特別的羅曼粉雞,體量小而輕,老闆養殖這種雞不為吃肉,只為下蛋。薏仁米生態蛋雞養殖項目自建成投產以來,經濟效益明顯,帶動了當地貧困戶增收。城南街道保駒村薏仁米生態蛋雞養殖項目總投資3000餘萬元,其中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資金900萬元,規模為15萬羽薏仁米生態蛋雞全自動一體化養殖及3萬羽林下土雞養殖。項目利用寧波市對口幫扶項目資金入股興仁市天元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家庭式農場薏仁米蛋雞示範養殖。
  • ...出彩」確山縣潘集村:貧困戶搖身變「股東」 養鴿子實現「致富夢」
    大河網訊(記者 祝傳鵬)好政策吸引不少人回鄉創業,更幫助了不少貧困戶脫貧致富。7月25日,大河網記者隨「決勝2020河南更出彩」系列主題採訪活動走進確山縣李新店鎮潘集村,在這裡見證鴿子變身「致富鳥」,助力村民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