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相信很多人在返鄉路上,很多老人在窗口張望,只為一年裡最隆重莊嚴的團圓。
按理說該說著高興的事情,有些不該提,可我還是想碎碎念一下。
上個月,12月24日晚重慶沙坪垻區一男子跳樓禍及兩個花季女孩事件,餘痛未消。
前幾天又發生新的慘劇。1月13日上午,重慶大渡口區美德佳園小區,一名七十多歲老人趁老伴小樓,從2棟12樓家中跳下。
據家人說,該老人患有抑鬱症。
很不幸砸中三十多歲男子,已身亡。當時,該男子正在打電話,快過年了,給家人給同事不得而知。
據說這個男子當時到這個小區來聚餐,幫主人取快遞,回去途中遭遇不幸。
這縱身一躍,毀掉好幾個家庭,馬上春節,團圓節不團圓,讓親人怎麼面對?
記得去年曾留意過一則新聞,同樣是「重慶大渡口區」,2018年10月12日,一名七旬老人從九宮廟步行街27樓的家中跳下,當場身亡。
那個可憐的老人也是抑鬱症患者,趁家人轉身關火的時候跳樓輕生。所幸沒有傷及無辜。
憂鬱症真的特別可怕,恐怖、絕望、崩潰、心如死灰,似乎找不到合適的詞形容它的可怕。
我深有體會,大約五年前,那時我還不到40歲,我的小女兒剛上幼兒園。每天只關在十幾平米的房間,窗簾都不肯拉開,不愛和人說話,怕見光,怕人多,怕熱鬧,經常哭起來停不住,後來家人諮詢了醫生,說我可能是抑鬱症,需要調理並建議身邊不要離人。
試想年紀輕即便是輕度抑鬱尚且有輕生念頭,何況老年人,他們是非常需要關愛的一個群體,一方面是身體原因,一方面是心理需求。
特意查了資料僅作參考,是一份《北京老人心理健康需求狀況調研報告》,圖標不清楚,請允許我碼字出來:
日常照顧17%
物質支持31%
社區環境23%
精神關懷29%
對於老人來說,僅僅衣食無憂是遠遠不夠的。精神需求佔29%的比重。不難看出除了一日三餐,他們需要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愉悅。
對於老人來說,他們沒有工作,失去了原有的社交圈子,子女也成家立業,有可能忙到一個月都顧不上打個電話,甚至好幾個月不去瞅一眼。還記得上海一則新聞,夏天獨居老人去世,家人就住對過小區卻不知道,等鄰居們發現惡臭報警,才懊惱沒能及時行孝。
當他們尤其是獨居老人感覺到被子女孤立,並且不被需要,很可能發展到抑鬱。這時作為子女如果不及時進行心裡幹預。否則這些負面情緒日積月累,真發展到不可收拾後悔都來不及。
所以,我們做子女的,請一定做好子女本分,沒時間看父母就常打電話,倘若有時間陪父母了就放下手機,為他們做頓飯,捶捶腿捶捶背嘮嘮嗑。
所謂孝順,「順」者為孝,讓老人舒心順氣,安享天倫是常道。做好「原版」,我們的兒女我們的「複印件」以後也會善待我們!
逝者已逝,生者珍惜!
團圓正當時,行孝要及時,請多給老人關愛,給他們天倫,讓他們過「暖冬」,盡歡顏年年歡!
什麼?您有故事沒有酒沒關係,柚子一樣聽!愛恨涼薄,一支禿筆記冷暖,如果喜歡柚子文字,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柚子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