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心經》
《心經》,全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唐玄奘譯,知仁筆受,貞觀二十三年(649)出,譯本眾多,但以玄奘譯本最為流通。全經260字,是漢譯佛經中最短的一部,然而義極精要,歷代僧人視之為般若學總綱。《心經》篇幅極度短小,適合背誦,所以自古以來讀誦《心經》,受持修行者極眾。依《心經)得開悟者多有其人。歷代此經的註疏本也極多,主要有窺基、圓測、靖邁、法藏、淨慧、智園、德清等本,羅列起來,可印厚厚一本書。
二 《金剛經》
《金剛經),全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姚秦鳩摩羅什譯。玄奘所譯《大般若經》中亦含此經,但歷世以羅什所譯本極為流行。
在《金剛經》中,佛一再向大眾說明,捨棄事相,證語實相的功德是非同小可的,此後數次宣說受持金剛般若波羅蜜的殊勝功德,對此,佛教徒們深信不疑,據說自古以來,由〈金剛經》而得悟的人很多。
鳩摩羅什所譯《金剛經》文字極為優美流暢,是翻譯文學的典範之作。
三 《維摩詰所說經》
這是一部以居士為主人翁的經文。鳩摩羅什譯,共三卷,敘述在家居士維摩詰的言行。
該經在中國有過7次漢譯,以鳩摩羅什譯本最為流行。鳩摩羅什和僧肇所著注本較為著名。
三《勝鬘經》
《勝鬘夫人師子吼經》,簡稱《勝鬘經》。漢譯本有三種:、北涼曇無讖玄始年間(412—428年)譯,已佚。二、劉宋求那跋陀羅於元嘉十三年(436年)譯,今存。三、唐菩提流志於神龍二年到先天二年(706~713年)譯,編入《大寶積經》第四十八會,今存。漢地流行為劉宋譯本。
四 《楞嚴經》
《楞嚴經),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簡稱《大佛頂首楞嚴經》,唐中宗時般剌密帝譯,屬秘密部,自宋代以來,盛行禪、教之間。長期以來,關於該經的真偽爭論不息。然而該經運用般若手法詮釋真如心性,論說修行法門,證果次第以及可能出現的魔道,內容精要,理序井然,非常人所可偽制。今天我們了解佛教教義,完全可以把該經當成一部小型的佛教百科全書。
五 《楞伽經》
《楞伽經》可能是諸多大乘經典中最難讀的一部,其譯本有三種:一、北魏菩提流支譯,名《入楞伽經》,成於北魏延昌三年(513年)。二、劉宋求那跋陀羅譯本,名《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成於宋元嘉二○年(443年)。三、唐實叉難陀譯《大乘入楞伽經》,共七卷。普通流通本以宋譯四卷本為準。《楞伽經》是早期禪宗以經印心的宗經,思想豐富,義理玄奧,非常人能理解。
《楞伽經》長期以來深受唯識宗和禪宗的重視,是佛教徒修學唯識學,印證悟境重要經典。
六 《圓覺經》
《圓覺經》,全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一卷,唐佛陀多羅譯,講述如來圓覺的妙義。
經文開首,釋迦牟尼與十萬大菩薩一起入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一派要講大法的景象。然後由12位菩薩輪流提問,他們是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辨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每位菩薩問法後,釋迦牟尼即給予回答,問題由如來因地始至奉持修行法,包括大乘修行的全部基本方面,且直接點出圓覺自性,不假小法宣說。所以,《圓覺經》歷來被佛教徒看作一部大經。
《圓覺經》經文雖短,然而包含內容十分豐富,歸入華嚴部。其中有大量關於禪法的修行觀,歷來為禪宗所重視。其注本以宗密《圓覺經大疏〉等為上。
七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又稱(大涅槃經》,北涼曇無讖譯,為佛門大乘五大部經之一。該經四十卷本於元嘉七年(430年)由涼地傳至江南建業,宋京名僧慧嚴、慧觀等因其文言質樸而品數疏簡,遂會同謝靈運加以修治,遂成二十五品的《南本涅槃經),而曇無讖的原譯本被稱作北本《涅槃經》。
經文開端,佛在拘屍那城阿利羅跋提河邊娑羅雙樹間,二月十五日臨入涅槃,宣告大眾:
「今日如來、應供、正遍知,憐愍眾生,覆護眾生,等視眾生,如羅喉羅,為作歸依,為世間舍。大覺世尊將欲涅槃,一切眾生若有所疑今悉可問,為最後問。」
分散在各地的弟子們、菩薩們、天龍鬼神、天人仙眾聽到這一消息,無不極為震驚,或舉手拍頭,槌胸大叫,或身體戰慄,不能自持。羅漢與菩薩們清晨起來漱口時遍體血現,聽到如來欲入涅槃的消息,連無盡意這樣的十地菩薩亦無法接受,無數大眾帶著自己的供養品前來,哀求如來接受最後的供養,但釋迦皆默然不受。《大般涅槃經》就在這樣一種沉鬱悲涼的氣氛中展開了。
佛接受了鐵匠純陀的最後供養,並為其說施食的果報。純陀請佛住世,佛讓純陀再去辦供養。於是佛又化身接受大眾的供養,與比丘及其它弟子們進行最後的答問。該經裡佛與弟子們的答問堪稱義入極致,旁無可比。
八 《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唐實叉難陀譯。共十三品。經文宣揚地藏菩薩偉大的願力和地獄的陰森可怖,對我國地藏崇拜的形成推動很大。
經文開首,釋迦牟尼在仞利天為母親說法。十方世界無量諸佛、 菩薩前來集會,如來含笑放種種光明雲,接引十方鬼神,天人亦來集會。爾後釋迦牟尼告訴文殊菩薩,這些佛、菩薩、天人、鬼神的數目即使以佛眼看也無法數清,而他們都是接受了地藏菩薩的救度才得到今天的利益的。
經文講述了地藏菩薩宿世發度化眾生大願的來由。《地藏菩薩本願經》經過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智旭大力宣揚,在民間有極大的影響。地藏菩薩的道場九華山終年香火不絕,他本人則被人們附會為陰間的教主。
九 《金光明經》
《金光明經》,全名《金光明最勝王經),譯本很多,今依北涼曇無讖所譯本介紹。《金光明經》主要宣說懺悔功德、如來三身、十地行等大乘義理。
歷世註解《金光明經》者甚眾,如智覬著有《金光明經玄義》,吉藏著有《金光明經疏》,知禮著有《懺儀》,不一而足。
十 《寶篋經》
《寶篋經》,全名《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唐不空譯。因密宗三經在密宗中已有述及,此處就介紹一部宣揚陀羅尼威德的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