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聯商網2019-04-10 10:41
聯商網消息:家樂福正在加快變革步伐。
4月10日,家樂福中國在上海宣布,與國美零售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國美將進駐家樂福全國200餘家線下門店,雙方推出 「店中店」。
根據此次籤署的協議,預計今年7月底前完成這200餘家門店的合作。家樂福也由此成為首家與國美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店中店」經營模式的外資零售巨頭。
據家樂福方面介紹,「店中店」家電專區的面積在350-500㎡左右,囊括了國美目前全部的熱銷單品,包括「大家電、3C商品、智能單品」等優勢品類。
雙方一致看到這一次的合作將是優勢互補。
家樂福集團副總裁,亞洲區總裁兼CEO唐嘉年表示,對「店中店」這一模式充滿信心。國美零售總裁王俊洲也認為,雙方優勢協同將產生1+1>2的效果。
很顯然,通過進駐家樂福,國美在渠道、客流以及銷售額上都可以做增量。而依託於「運營商」國美,家樂福家電3C業務在供應鏈、客戶服務、產品結構、專業度、購物體驗上或將有較大提升。
事實上,在此次正式合作前,早在去年底,首批國美「店中店」便已在北京、上海、無錫及杭州等地共11家家樂福門店順利完成改造並成功落地。截至目前數據,家樂福及國美雙方的整體銷售情況均較過往有大幅提升。
試點中的家樂福國美店中店
有業內人士指出,面對零售市場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傳統零售企業紛紛打破行業思維定式,通過跨界合作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店中店」模式或是零售企業實現流量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聯商網》看來,目前國內大賣場家電3C經營面臨幾個問題:一是規模小,面臨議價和貨源問題;二是專業度上不如專業家電3C賣場;三是產品走中低端,利潤不足;四是市場環境較為低迷。
因此,選擇供應鏈優勢、品牌效應、專業經營能力更強的「運營商」或許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
當然,類似商超與家電連鎖的合作,家樂福與國美並非個例。早在2008年,國美電器與世紀聯華也有過類似的合作,當時,消費者就可以用世紀聯華消費卡直接購買家電。
試點中的家樂福國美店中店
不過,家樂福此番與國美「聯姻」,更多的是讓人想起此前大潤發與蘇寧的合作。2018年6月,大潤發與蘇寧達成戰略合作,大潤發在中國大陸地區所有門店家電3C專區由蘇寧「代銷」,當然也包括大潤發未來新開的門店。雙方合作也涉及供應鏈協同、業態融合、消費者服務等方面。
根據蘇寧提供的數據顯示,在818大促期間,截至8月10日22點,蘇寧易購大潤發店全國銷售同比去年未進駐前增長700%,新會員買家佔比超過4成。高鑫零售在2018財報中也有所提及:截至2018年年底,改造後門店的家電部門業績已取得正增長。
這樣一看,這種引入更專業合作夥伴的模式,似乎為傳統大賣場家電3C專區的業務發展,指出了一條明路。
對於雙方的此次合作,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雲棲居士表示,這個模式無所謂好壞,對銷售的提升可能也有限,但是對服務的提升和體驗有很大幫助,覆蓋的商圈範圍也會有很大提升。
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王國平則認為,家樂福在突圍無望時,基本放棄掙扎,退出家電板塊意味著運營上的絕望以及開始模仿大潤發轉型為分租商。
「超市行業面臨無法通過提升毛利來獲得更高的盈利能力,無法通過規模獲取供應鏈議價能力,以及無法打破單店銷售天花板。在三大方向全部突圍失敗後,超市開始轉型通過販賣僅有的流量維持生存。」
以高鑫零售為例,2018財年利潤41.96億,租金收益38.08億。2018年底,家電全部退出,轉為分租給蘇寧後,高鑫零售的租金收益可能在19年直接突破40億大關。高鑫零售租金收入遠超寶龍、龍湖、大悅城等國內知名商業地產公司,已經轉身為國內大型分租商。
王國平同時指出,分租業務的不斷擴張會加大超市與購物中心租賃業務的矛盾。大潤發被萬達封殺,至今未能解封,不是沒有原因的。購物中心以低租金+免租吸引超市入駐,看中的是超市的流量,而超市把流量在內場過分稀釋後,流量價值會迅速降低,導致購物中心付出與回報不成比率。超市如果在分租業務上無序擴張,會引發購物中心的全面反彈,逼退場、縮小營業面積等事件,未來可能會成為常態。
不過,聯商高級顧問團主任、上海商學院教授周勇卻持謹慎態度,在他看來,大賣場是老業態,家電也不是新品類,沒必要線下賣,以後都可以線上賣。如果雙方會員信息不能打通,很難出實效。
雲棲居士表示,國美與家樂福的合作只是另一個版本的"蘇寧+大潤發",不同的是「蘇寧+大潤發」是阿里系,「國美+家樂福」是騰訊系,由此可以大膽想像一下:如果騰訊坐莊,把國美和京東也聯姻一下,可能更有看頭,這樣蘇寧可能會更頭疼。
從這個角度看,這個故事可能會有更大的想像空間。
(來源:聯商網 張佔英上海報導,編輯/諸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