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區:不忘鄉風民俗 鑼鼓社火「鬧」起來

2021-01-10 瀟湘晨報

民俗既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又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在當下社會發展中可謂彌足珍貴。民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習慣、情感與信仰而產生的文化,也泛指一個國家、民族、地區中集居的民眾所創造、共享、傳承的風俗和生活習慣。所謂「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民俗文化在各地有不同的形式。西安市雁塔區歷史悠久,鑼鼓、社火等民俗文化豐富多樣,是雁塔人民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

鑼鼓是一種音響強烈、節奏鮮明的樂器。在戲曲中,鑼鼓的伴奏配合能起到增強戲曲演唱、表演節奏感和動作準確性的作用,更能烘託和渲染舞臺氣氛,因此,鑼鼓是漢族民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樂器。社火產生的年代相當久遠,它是隨著古老的祭祀活動而逐漸形成的。陝西各地的社火尤以西安為最,而雁塔區的社火表演也頗具影響力。

鑼鼓、社火素為雁塔區農村傳統的群眾性文娛活動之一,自隋唐以來一直興盛,鑼鼓的金石之聲和獨特風格的社火——高蹺、芯子、竹馬、旱船、獅子、龍燈、大頭娃等,在西安市郊農村和長安區等地久負盛名。雁塔區為了弘揚優秀民俗文化,經常舉辦不同規模的鑼鼓和社火表演。雁塔區每年於元宵節期間,在大雁塔周圍舉辦物資交流會,組織劇團演出,民間鑼鼓、社火助興,受到了雁塔人民的歡迎。

(來源:雁塔旅遊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來源:雁塔區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鑼鼓嗩吶社火鬧新春 民俗文化添彩中國年
    「鑼鼓敲起來 張燈又結彩」「開心的鑼鼓敲出年年的喜慶」……作為中國年的標配之一,鑼鼓傢伙一響,喜慶歡樂登場。今年的中國年,大明宮將迎來全國各地的著名鑼鼓流派,為遊客送上一場振奮人心的鬥鼓大賽。1月25日至2月8日(正月初一到十五),「中國年·看西安」2020全國鑼鼓、嗩吶、社火展演大賽將在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舉行。來自全國的14支著名鑼鼓社火隊,將為市民和遊客帶來精彩紛呈的演出。鑼鼓 東西南北中 匯聚到西安鼓子秧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山東省濟南市的濟陽鼓子秧歌,將在大年初一閃亮登場。
  • 社火,記憶裡的年味
    在我幼年的記憶中,最盼望就是過年,過年有新衣服穿,有平時吃不到的好吃的,還可以在鑼鼓喧天中觀看舞龍耍獅的社火。圖片來自網絡在村裡幾個愛熱鬧的大伯大嬸的張羅下,鑼鼓從臘月二十八左右就開始咚咚咚鏘鏘鏘的敲起來了。人們隨著鑼鼓聲循聲而去,大人孩子圍著鑼鼓聲感受著越來越近的年味,也加入其中進行正月期間社火的排練。
  • 紀錄片《社火中國年》講海城高蹺隊故事
    紀錄片《社火中國年》講海城高蹺隊故事 遼寧日報 2020年03月25日 10:21
  • 廣州鑼鼓舞獅舞龍有哪些
    廣州鑼鼓舞獅舞龍有哪些, 來自廣西的專業技術水平,是北京城以及全國專業的龍獅慶典、婚慶、禮儀的連鎖團隊。有南獅端國際比賽的梅花樁、有4一6米採青高杆,還有國際比賽標準龍為主。主營:舞龍舞獅演出、南獅演出隊、舞龍舞獅培訓、舞龍舞獅道具出租、威風鑼鼓表演、女子打擊樂、雜技、魔術、變臉、我們在北京城雖然是一支組建年輕的龍獅表演隊伍。但是我們擁有師資雄厚業務精通,社交廣範的領導管理隊伍。
  • 漢中:讓少年站上2餘米的高蹺,當好社火傳承人
    1月9日至16日,陝西漢中市南鄭區文化館會同協稅鎮文化分館,在民間社火藝術之鄉——協稅古鎮舉辦了社火高蹺傳承人培訓班,對招收的20名13歲左右的初中生進行了免費培訓,如今這批孩子初步掌握了在街頭獨立進行表演的技能。協稅社火是流傳在陝南民間的傳統民俗表演活動之一。
  • 臨渭區民間社火
    關中東部渭南市臨渭區民間社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久負盛名。名目繁多,內容豐富,頗受群眾喜聞樂見。民間社火源於秦漢百戲,發展於盛唐,行於宋,到明清時期有了更大規模。以前,民間社火多是在廟會祭祀表演。每逢節日過年或大的慶典,農民們自發地或在有關部門的組織下,在城鄉搞起社火表演,一是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二是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三是帶動了文化旅遊業的進程;四是吸引了外地投資者地興趣和信心、現介紹渭南一些民間社火的簡況,以滿足讀者。臨渭區田市的芯子,其特點:高懸、乾淨、奇巧,引人入勝。不僅結構奇特,層次分明,而且扮相俊美,韻味饒人。
  • 【新疆是個好地方】烏魯木齊大巴扎步行街「舞龍舞獅鬧新春」
    新疆新聞在線網2月6日消息(記者阿依本、柴林):2月5日上午,「舞龍舞獅鬧新春」活動在烏魯木齊大巴扎步行街精彩上演,吸引了眾多首府市民和各地遊客前來觀賞。  上午十二點半,烏魯木齊大巴扎步行街上響起陣陣鑼鼓聲,一時間龍飛獅舞,濃濃的年味兒撲面而來,讓整個步行街熱鬧了起來。
  • 野馬圖聖水節:百姓家門口的民俗「嘉年華」
    本屆活動以「感受民俗文化、共建美麗鄉村,打造敕勒川文化旅遊品牌」為主題,為期6天,共有4大類11項內容,主要以文藝惠民演出、民間社火巡遊、傳統民俗 薪火相傳——聖水節儀式、傳承蒙古馬精神現場書法筆會及展覽、非遺項目傳習展示活動、綠色農產品生態野馬圖果蔬採摘、敕勒川味道美食品鑑活動、網紅現場帶貨直播等項目為主,以「六月六」民俗文化為亮點,通過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非遺文化、民族文化等系列活動
  • 甘肅張掖「耍社火」 高蹺、舞龍、舞獅、秧歌迎春節
    甘肅張掖「耍社火」迎春節。(照片取自中新網)華夏經緯網1月14日訊:據臺灣「旺報」報導,新春佳節臨近,年味兒濃濃。連日來,由甘肅張掖農民組成的社火隊踩高蹺、舞龍舞獅、扭秧歌、蕩花船輪番排練上演,以「耍社火」的形式迎接即將到來的春節。甘肅張掖「耍社火」迎春節。
  • 敲鑼鼓、舞花劍,這個景區用花朝民俗迎新春
    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20日訊(通訊員程書雄 劉慧)19日上午,武漢市新洲區潘塘街花朝民俗「鬧新春」、河灣風情「鼠送福」文化惠民活動,在當地武漢花朝河灣景區廣場舉行。「花朝文化」活動豐富 葉東輝 攝當天的活動現場,非遺項目牌子的鑼鼓歡騰喜慶,民俗表演「採蓮船」詼諧有趣,楚劇演出受到老年鄉親熱捧。各種精彩的武術表演,更是得到大家一致叫好。
  • 西安雁塔區:打通「斷頭路」 消滅「蜘蛛網」
    雁塔區住建局左騰自參加工作以來長期奮戰於城市建設一線,「三改一通一落地」以來,他實地調研,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與施工方一起完善施工方案,抓工期、強質量,爭取每項工程只留精品不留遺憾。他用心用情的工作作風,贏得了同事的認可和群眾的好評。
  • 祭山神、舞「犭回」 江西古村上演民俗盛宴
    12月13日,江西篁嶺古村舉行祭山神、舞「犭回」活動,弘揚傳統農耕民俗文化。圖為篁嶺祭山神大典現場。 方華彬 攝當日篁嶺古村鞭炮陣陣、鑼鼓喧天,兩邊祭旗開路,禮樂鑼鼓緊隨,祭祀隊伍在眾多遊客的簇擁下,浩浩蕩蕩地前往祭祀臺。
  • 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 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
    會議指出,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從理念轉變、內容創新、制度完善、亮點打造等層面不斷探索,向歪風舊俗亮劍,豐富實踐載體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在廣大農村著力推動形成新風尚,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力量。
  • 舞龍舞獅踩高蹺 拜城縣各族群眾社火表演迎新年
    據負責社火表演排練的李界成介紹,今年,該縣有140餘名當地群眾參與社火表演,表演項目有舞龍、舞獅、踩高蹺、扭秧歌、劃旱船、騎毛驢等。 當日在拜城縣大宛其農場文體活動中心,縣城居民雷保衛正忙著給居民化妝,他從12歲開始就在河南濮陽縣劇團學習唱戲,1988年,來到了拜城縣,成了社火表演隊的「化妝師」。
  • 記者帶您看節會:看獅舞,聽大戲民俗廟會免費逛
    精彩的大裡王獅舞,獨特的十六掛轉秋……作為牡丹文化節的專項活動之一,第26屆河洛文化民俗廟會今日在洛陽民俗博物館開幕,許多民間絕技將集中展演,市民、遊客均可免費觀賞。  ● 4月11日下午  曹屯排鼓《威風鑼鼓》、古箏《金蛇狂舞》、小丑表演、三弦鉸子書《關祿算卦》、民樂與香道表演、琵琶與剪紙表演、二鬼摔跤表演、南無拳表演、民族舞表演、南莊木偶戲《王小趕腳》、河洛大鼓表演、手偶戲《二小打虎》。
  • 惠安縣山霞鎮:深入田間地頭 培育文明鄉風
    福建泉州市惠安縣山霞鎮發揮黨員引領作用——  深入田間地頭 培育文明鄉風(文明的力量)  沐浴著冬日暖陽,記者沿一條林蔭路而下,路兩旁茂密的刺桐樹一眼望不到邊:足足有3000多棵,延伸了3公裡多,紅豔豔的刺桐花悄悄躍上枝頭。
  • 涪陵區:文明鄉風徐徐來 靚麗鄉村美如畫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之「魂」,是提升鄉村治理能力、促進農村和諧發展的重要條件。1月5日,筆者了解到,重慶市涪陵區義和鎮以開展促進鄉風文明為切入點,不斷修煉鄉村治理效率和移風易俗成效「內功」,著力解決移風易俗不「易」等問題,為有效遏制農村陳規陋習、培育良好的生活習慣、美化人居環境、涵養文明鄉風注入活力,吹響文明號角,繪就義和鎮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