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網絡上圍繞廣西玉林「夏至荔枝狗肉節」的爭論沸沸揚揚。一些網友指責吃「伴侶寵物」太血腥,一些明星在社交網絡上呼籲抵制吃狗肉、取消「狗肉節」,一些網民和玉林當地居民則針鋒相對地辯駁。
哪些國家吃狗肉
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食用狗肉的傳統,如中國、韓國、朝鮮、菲律賓、越南等,此外一些歐洲和非洲國家也有食用狗肉的人群。
在朝鮮,狗肉湯被稱作「香肉湯」或「補身湯」。朝鮮人認為每年三伏天吃熱辣辣的狗肉湯是應對暑熱的最好方法之一,可以「以熱制熱」。
在韓國,狗肉被許多人視為夏日佳餚,用狗肉製作的菜餚是許多餐館的主打。韓國人同樣管狗肉湯叫「補身湯」、「四季湯」、「營養湯」。不過,圍繞該不該吃狗肉的爭論一直不斷,韓國也因此多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1988年漢城奧運會舉辦前,一些國家的動物保護組織強烈要求韓國禁吃狗肉,並且以抵制奧運會相「威脅」。韓國政府採取了比較折中的方式,強行要求繁華地段和路邊的狗肉館遷移。2002年,韓日世界盃期間,一些人再次掀起抵制食用狗肉的熱潮,許多狗肉餐館被迫關門。不過,這都阻擋不了韓國民眾吃狗肉的「熱情」。
食用狗肉在法國並不常見,且更多被視為禁忌,但資料顯示,食用狗肉在法國歷史上出現過,在高盧的考古遺址中曾發現被屠宰狗的骨頭。十九世紀後期的法國媒體曾報導市民排隊購買狗肉的場景,並稱狗肉「美妙而柔嫩」。
到底該不該吃
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稱,食用狗肉不符合當今世界尊重生命、倡導文明的歷史潮流,現在已有一些國家和地區禁食貓、狗等伴侶動物,顯示人類對動物朋友的尊重和感恩。
支持吃狗肉的人認為,製作菜餚所選用的絕大多數狗是專門為食用飼養的。吃肉狗和吃雞鴨魚並沒有兩樣,也不能將寵物狗和肉狗混為一談。
在食用狗肉比較普遍的韓國,部分支持吃狗肉的韓國人回擊批評者不尊重或歧視本民族傳統文化。有人認為,如果有人反對吃狗肉則自己不吃即可,通過立法或政府規定禁止全社會吃狗肉是侵犯了他人的權利。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孝正認為,吃狗肉,只要是肉狗,實際上反映的是社會多元的飲食結構,是正常的飲食習慣,但食用肉狗應當儘可能地減輕它們在宰殺過程中的痛苦。同時,對於愛狗人士不食狗肉的觀點也應該予以尊重,這是社會文明的進步,政府應多提倡文明的飲食習慣。
「對吃不吃狗肉的爭論,實際是民間習俗與動物保護之間的矛盾。保護動物應成為每一個公民的責任,但同時也要尊重每個人正當的飲食需求。」周孝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