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和貓相似,能保護莊稼,狼見了都要發抖,如今卻很難見到

2020-11-01 老農民說事

提起野生動物,人們腦海浮現出的肯定是弱肉強食的畫面。實際上在自然界有個基本法則,即食肉動物一般不會攻擊食肉動物,比如狼、老虎、豹子發生衝突,其主要獵食對象是野兔、野豬、野雞等動物。自然界形成的這種默契讓人感覺到大自然的神奇,也感慨自然界競爭法則的殘酷。

食肉動物不會相互攻擊原因有二:一是二者都具備很強攻擊能力,發起攻擊後二者都會有損耗;二是相比素食動物來說,攻擊肉食類動物難度會更大。


今天我們說的動物是猞猁,是貓科動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和貓的外形相似,但體型和脾氣和貓相差非常大。猞猁主要食物是野豬、野兔、野雞等動物,因此說猞猁是保護莊稼的守護神一點都不為過。食物鏈中猞猁能通過吃野豬等動物降低其對莊稼影響,促使莊稼茁壯成長,沒有猞猁估計野生動物會泛濫成災。

狼在草原上是王者,但到了森林裡其見到猞猁估計都會發抖。狼和猞猁實際上是競爭關係,二者在主要食物上很相似,因此猞猁會在每年5-9月的時候攻擊領地內的狼。猞猁攻擊狼的不會選擇狼群,而是選擇獨狼或者懷孕的母狼,這樣成功概率會大一些。相關研究表明,猞猁攻擊狼成功的概率很高,常有狼丟掉性命。

森林中的狼遇到猞猁是一籌莫展,猞猁屬於貓科,具有一定攀爬能力,爬上大樹以後狼就會無計可施。


雖然猞猁攻擊性很強,但在強大的人類面前還是正在走向滅絕,數量持續下降。我國猞猁數量下降主要原因就是人們在沒有保護猞猁前的大量捕殺,捕殺猞猁來售賣皮毛,其皮毛價格很值錢。在被列為保護動物後,猞猁種群數量和生活空間都在持續擴大,充分證明保護工作的重要性。

猞猁和狼的鬥爭不會停止,相似的食物就決定了其會持續鬥爭。當然,猞猁和狼的鬥爭是自然界食物鏈的正常結果,二者會相互制衡,保證生態環境相對平衡。狼和猞猁的數量增加都會不利於生態環境,影響原有的食物鏈。


如果在野外遇到猞猁不要和其發生正面的衝突,其具有很強攻擊性,有主動攻擊人類可能性。猞猁連狼都不怕,人在它面前是沒有任何攻擊力的,曾經有一隻猞猁連續攻擊七人的新聞出現。

猞猁再兇狠,都只是動物。只要人類儘量不去野外,就能降低和猞猁的相互概率,減小不必要的遭遇。自然界中任何動物存在都是有意義的,是食物鏈中必不可少的組成,起著維護生態平衡的作用。保護野生動物,人人有責。


以前在農村你有見過猞猁嗎?你覺得猞猁這種動物有什麼特點嗎?

相關焦點

  • 長相和貓很相似,常去村裡偷家禽,敢和狗搏鬥,如今很少見到
    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提高,野生動物保護越來越受人們重視。在最近幾年,我國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得到恢復,野豬、野兔和野雞數量明顯增加。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種和貓很相似,脾氣秉性卻和貓天差地別的動物,野狸子。貓科動物,形狀和貓很相似。
  • 狼見了都要叫大哥的「猞猁」,在森林裡究竟有多恐怖?
    而且,無論是吃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本質上都是獲取肉質,而食草動物攻擊力較弱,所以大多數食肉動物會選擇攻擊更容易捕獵的食草動物,猞猁長相和貓相似,但是它們兩個直立的耳朵尖端生長著長長的叢毛,像是舞臺戲劇上的翎子。
  • 俗稱「狗婆蛇」,80後當玩具來養,卻不知價值高,如今很難見到
    雖然不是所有蛇都有毒,但蛇帶來的恐懼人們無法克服。我國有種長相和蛇類似,卻不是蛇的動物,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不同地區叫法不同,狗毛蛇、狗爬蛇、狗婆蛇是常能聽到的叫法。在我們當地,狗婆蛇是孩子們寵物玩具,80後中年把其當寵物養,相比蛇而言,狗婆蛇在人們心中形象明顯要高。狗婆蛇是屬於蜥蜴類,樣子不可怕,顯得憨態可掬。
  • 破壞莊稼能手,曾經快被抓完,如今又泛濫,農民無奈:損失誰賠?
    在魯迅《故鄉》中有這樣一段語言:「要管的是獾豬,刺蝟,猹。月亮地下,你聽,啦啦的響了,猹在咬瓜了。」這段話中提到三種會毀壞莊稼的野生動物,即獾豬、刺蝟和猹,獾豬和刺蝟相信大家不陌生,猹估計有人就會懵。其實這裡的猹是魯迅自己的描述,帶有當地方言色彩,指的是狗獾。
  • 狼見了都要叫大哥的「猞猁」,在森林裡究竟是個怎樣的存在?有多恐怖
    而且,無論是吃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本質上都是獲取肉質,而食草動物攻擊力較弱,所以大多數食肉動物會選擇攻擊更容易捕獵的食草動物,即使在野外遇到食肉動物,也會儘量避免起衝突。猞猁長相和貓相似,但是它們兩個直立的耳朵尖端生長著長長的叢毛,像是舞臺戲劇上的翎子。 在過去,歐亞猞猁非常常見,但由於它們耳朵上的深色毛髮,被歐洲人視為魔鬼的象徵,所以在黑暗中世紀時遭遇大規模捕殺,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開始保護它們。由於它們繁殖能力快,以及適應能力強,目前已經恢復到無危級別。
  • 以前冬季農村常見到的四類動物,現在卻很難見到,為啥?看完明白
    以前農村地區常能見到野生動物,現在很難見到。農村冬季以前常見到的野豬、狍子、獾和野兔,現在基本看不到。四類野生動物數量減小的共性原因有以下三個:一是人類的活動範圍增大,影響到野生動物生長空間;二是生態環境的變化,不能滿足野生動物生長條件,動物向大山深處移動;三是前些年人類的過度捕捉,導致野生動物整體基礎下降。
  • 曾經快抓完的3種動物,如今開始泛濫,破壞莊稼不能捕,農民無奈
    我國在初期的時候,對野生動物保護並不是特別重視。早年,每到冬季農村地區常會有人去山裡抓捕動物來改善夥食。隨著人們觀念意識改變,我國開始重視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一些快被抓完的動物獲得了一定喘息的機會,數量開始增加,有的甚至開始糟蹋糧食。以下介紹三種動物是最具代表性的三種動物,伴隨著人類保護重新獲得生機。
  • 為啥現在很難見到了?四點原因
    在農村生活的時候,家裡老人常說在野外遇到紅毛狗要小心,紅毛狗攻擊性很強,不要被紅毛狗傷害到身體。當時還不知道紅毛狗是什麼東西,後來才知道紅毛狗就是豺,能和狼匹敵的野生動物。紅毛狗和狼相似,都是群居動物,有明確分工,一旦出現附近可能就有幾隻,甚至幾十隻。紅毛狗的危險性體現在三點:一是行動迅速,紅毛狗體型不大,能快速移動,會快速出擊,形成傷害;二是攻擊能力強,紅毛狗嘴的咬合力強,正常下撕扯下其它動物的肉不是問題;三是團隊作戰,紅毛狗講究團隊作戰,很有智慧,被圍攻以後會遭遇極大的威脅。雖然叫紅毛狗,但脾氣一點都不溫順,不要試圖去招惹它。
  • 高原上才有的「白菜」,能長2米高,如今十分的珍貴,見到請保護
    #野生植物知識#導讀:高原上才有的「白菜」,能長2米高,如今十分的珍貴,見到請保護我國地大物博,物產資源十分的豐富,特別是野生植物資源更是如此,但是有些野生植物雖然生長在人跡罕至的地方,但卻因自身的價值太高,常常遭到人們的破壞,以至於成為瀕危物種,就比如說像人參、七葉一枝花
  • 野雞愛吃莊稼種子,為何還要被列入保護動物?
    雖然品種多,但它們的數量並不是很多,目前在國內或者國際上都被列為了保護動物。野雞為雜食性動物,葷素都吃,尤其愛吃植物的種子。野雞的食譜家禽雞的食譜相似,很多人沒有見過禍害莊稼地,但一些有過鄉村生活經歷的讀者,可能見過家禽雞啄食過的菜地,家禽雞會把綠油油的菜苗,啄得稀碎,一塊地的菜苗基本上就沒救了。
  • 醜貓多溫暖!醜貓哥替貓妹驅散嚴寒,凍得發抖也要咬牙堅持
    這兩隻小貓看起來似乎非常的寒冷,渾身都在瑟瑟發抖。但是阿霞卻發現,儘管再冷,那一隻體型較大的醜醜橘貓,卻還是用自己身軀擋在外面,將狸花妹妹抱在自己的懷中。似乎這一隻醜醜的橘貓是在用身軀替狸花妹妹驅散嚴寒。
  • 野豬把我的莊稼吃了!六旬農婦保護莊稼電死3頭野豬,被判刑賠償
    不久前,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一個老太太因為自家的莊稼被野豬侵擾,一氣之下花費數千元,購買了一臺「莊園守護機」,守護自己的莊稼,致使三頭野豬被陸續電死。老太的行為,已經觸犯法律,當地警方已經介入此事。警方經調查得知,吳某某主觀意圖並不是狩獵野生動物,而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莊稼不被侵擾。但是,這樣的做法違反了國家相關的法律規定。因此吳某某被判處拘役3個月,緩刑6個月。同時,由於吳某某已經將電死的野豬售賣,所以法院要求其繳納違法所得1070元。另外,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吳某某被判處補償1500元野生動物資源損失。據了解,已經花甲之年的吳某某,在年輕時丈夫便因疾而終。
  • 辛巴就是獅子王,見到王海也要發抖!
    做到這四點很難嗎?以至於全網都是真假雙方「組團」群毆,辛巴的熱度又加了幾度。從捐款開始,蹭華為,吼保安,再到真假燕窩,真是網絡造英雄。挺煩這些人天天網上嚷嚷。那次站在會議臺上開會我就料到此人也許事業即將要走下坡路,不出所料,也就幾個月的時間。站在全公司的會議桌也許有人會覺得他酷,誰知觸動了風水禁忌。
  • 農村「土狗」不是狗,是咬莊稼的害蟲,為啥進家不除掉要恭送出門
    偶然一次機會見到一隻體型呈圓錐形,頭小身長的蟲子,看到人後能快速移動。後來搬進新蓋的房屋,由於靠近菜地,就常會見到這種蟲進到家裡,但父母百般叮囑不讓家裡孩子傷害它們。有次,二弟逮住了只這種蟲,父母看到後教訓了二弟,並再次叮囑了家中的兄弟姊妹。後來才了解到,這種蟲叫土狗,民間有俗語叫「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土狗由於帶了狗字,人們就把它當成了進財蟲。
  • 貓發抖是怎麼回事?這幾個貓咪發抖的原因你得了解下
    貓發抖是怎麼回事貓發抖是怎麼回事?,當小貓感覺自己處在沒有保護的陌生環境中時,會因害怕而發抖。預示著貓咪可能要生病了如果貓咪發抖時伴隨著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狀況,建議帶貓咪去看寵物醫生。特別是幼貓(1周歲以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做一下身體檢查是有必要的。
  • 最令人矛盾的動物,曾瀕臨滅絕如今卻開始泛濫,該捕殺還是保護?
    有可能是一種動物、一株植物、一棟建築,或是一個地區的風俗習慣等,都能給予我們非常深刻的印象,可見旅遊的意義所在了。但今天要說的,是一種最令人矛盾的動物,曾經瀕臨滅絕如今卻開始泛濫,到底該捕殺還是保護它們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曾是農村常見的小動物,被農民傳說成了神物,如今卻成了保護動物
    這些神話中,有一些是嚮往美好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牛郎和侄女,但是也有一些神話是很嚇人的,比如筆者小時候就聽說的「貓老太太」,一直陪伴著筆者的童年。不過,不管這些傳說的原型是什麼,這些傳說卻被人們口口相傳的流傳了下來。其實,農村的神話傳說並不局限於人物,還有一些動物也被神化了,在《西遊記》裡,有很多被神化的動物,筆者就不一一細說了。
  • 美國水蛙入侵中國61年,分布已超過8省,為何如今很難看到它?
    同時美國水蛙如今已經遍及世界各大洲,所以是一種全球性的入侵生物,這種原產於北美洲和墨西哥等地的水蛙已經非常常見了,但是在我國卻不常見,如今很難存活下來,這是為什麼?美國水蛙其實的中文名很多人都聽到過,那就是「牛蛙」,它與我們常見的青蛙確實很相似,也就是因為其鳴叫聲洪亮酷似牛叫而得名,該生物的原產地是位於北美地區。
  • 正在消失的民間小吃,小時候常吃,如今卻很難見到了!你吃過嗎?
    正在消失的民間小吃,小時候常吃,如今卻很難見到了!你吃過嗎?國家越發強大,人們物質水平越發提高,自然而然對食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隨著精緻健康的食物越來越多,傳統民間小吃逐漸失去了市場,這些小吃一般都是含有高熱量和糖量的食物。
  • 五個月的貓咪一見到自家兔子就會嚇到發抖,網友:丟盡了貓界的臉
    有一次把他倆放在家裡忘了把兔子放在籠中裡,看貓身上倒是沒啥事,就是一見到兔子就嚇到發抖,平時都是散養的,但一不注意兔子就打貓了,打的貓都翻過去了,而且我養的這隻貓很慫,打他從來不帶換手的,你打完他還過來舔你~我有的時候都感覺他不是貓;他啥黃瓜,尺子的聲音,梳毛,橘子的味道……都麼有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