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野生動物,人們腦海浮現出的肯定是弱肉強食的畫面。實際上在自然界有個基本法則,即食肉動物一般不會攻擊食肉動物,比如狼、老虎、豹子發生衝突,其主要獵食對象是野兔、野豬、野雞等動物。自然界形成的這種默契讓人感覺到大自然的神奇,也感慨自然界競爭法則的殘酷。
食肉動物不會相互攻擊原因有二:一是二者都具備很強攻擊能力,發起攻擊後二者都會有損耗;二是相比素食動物來說,攻擊肉食類動物難度會更大。
今天我們說的動物是猞猁,是貓科動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和貓的外形相似,但體型和脾氣和貓相差非常大。猞猁主要食物是野豬、野兔、野雞等動物,因此說猞猁是保護莊稼的守護神一點都不為過。食物鏈中猞猁能通過吃野豬等動物降低其對莊稼影響,促使莊稼茁壯成長,沒有猞猁估計野生動物會泛濫成災。
狼在草原上是王者,但到了森林裡其見到猞猁估計都會發抖。狼和猞猁實際上是競爭關係,二者在主要食物上很相似,因此猞猁會在每年5-9月的時候攻擊領地內的狼。猞猁攻擊狼的不會選擇狼群,而是選擇獨狼或者懷孕的母狼,這樣成功概率會大一些。相關研究表明,猞猁攻擊狼成功的概率很高,常有狼丟掉性命。
森林中的狼遇到猞猁是一籌莫展,猞猁屬於貓科,具有一定攀爬能力,爬上大樹以後狼就會無計可施。
雖然猞猁攻擊性很強,但在強大的人類面前還是正在走向滅絕,數量持續下降。我國猞猁數量下降主要原因就是人們在沒有保護猞猁前的大量捕殺,捕殺猞猁來售賣皮毛,其皮毛價格很值錢。在被列為保護動物後,猞猁種群數量和生活空間都在持續擴大,充分證明保護工作的重要性。
猞猁和狼的鬥爭不會停止,相似的食物就決定了其會持續鬥爭。當然,猞猁和狼的鬥爭是自然界食物鏈的正常結果,二者會相互制衡,保證生態環境相對平衡。狼和猞猁的數量增加都會不利於生態環境,影響原有的食物鏈。
如果在野外遇到猞猁不要和其發生正面的衝突,其具有很強攻擊性,有主動攻擊人類可能性。猞猁連狼都不怕,人在它面前是沒有任何攻擊力的,曾經有一隻猞猁連續攻擊七人的新聞出現。
猞猁再兇狠,都只是動物。只要人類儘量不去野外,就能降低和猞猁的相互概率,減小不必要的遭遇。自然界中任何動物存在都是有意義的,是食物鏈中必不可少的組成,起著維護生態平衡的作用。保護野生動物,人人有責。
以前在農村你有見過猞猁嗎?你覺得猞猁這種動物有什麼特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