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秘助手解決廚餘垃圾 外國小蟲一天吃掉260噸剩菜
東城引進神秘助手解決廚餘垃圾處理難題 外國小蟲一天吃掉260噸剩飯菜 殘羹剩飯、果皮菜葉這些廚餘垃圾,如果直接填埋到地下,會產生垃圾滲瀝液,汙染土壤和地下水。那該怎麼辦?其實,廚餘垃圾還有另一種更神奇的處理方法——餵蟲子。
-
寧波鎮海有臺「神器」 1噸垃圾被蟲子吃掉60%
今年5月,駱駝街道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引進浙江青草地集團的智能垃圾精確分類平臺,在華豐花園小區1300餘戶居民中試點開展廚餘垃圾分類。「每天把廚餘垃圾分好投到垃圾箱,還可以得0.2元獎勵,我卡裡已經有27元了。」69歲的翁阿姨向記者展示了她的積分卡,裡面的獎勵金可以在社區愛心超市兌換實物。這種「花錢買垃圾」的新理念,極大提升了居民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
垃圾處理新探索!養蟲子吃廚餘垃圾,這裡的蟲子每天可吃掉2.5噸
「你看,現在正在猛吃餐廚垃圾的就是黑水虻小幼蟲,是一種腐生性水虻科昆蟲。」漆橋街道黑水虻養殖轉化有機廢物示範點負責人劉金寶說,工廠能消耗掉漆橋街道每天產出的廚餘垃圾和餐廚垃圾。廠內大約養殖著1000斤黑水虻,每日可「吃掉」2.5噸廚餘垃圾。
-
垃圾處理新探索!養蟲子吃廚餘垃圾,每日可吃掉2.5噸
交匯點訊 廚餘垃圾處置、資源化利用是各地推進垃圾分類的難點。記者昨日從南京市高淳區城管局獲悉,高淳區漆橋街道建立了南京首個黑水虻繁育基地,用廚餘垃圾餵養黑水虻,探索廚餘垃圾和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新途徑。
-
一天分揀上百噸垃圾 廚餘可「養」蟲
記者體驗韶關翁源後端垃圾分揀一天分揀上百噸垃圾 廚餘可「養」蟲記者跟隨分揀員楊永剛學習垃圾分揀。南方日報記者 李赫 攝「太難了,這味道受不了啊!」「是,一般人剛到都受不了,戴上口罩好些。」垃圾分揀員楊永剛笑著說。這段對話發生在廣東惜福翁源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試驗基地(以下簡稱「試驗基地」)的垃圾分揀線上。
-
章丘用蟑螂吃垃圾:每天吃掉15噸 衛生種群控制存疑
來源:新京報章丘用蟑螂吃垃圾 衛生種群控制存疑3億隻「美洲大蠊」蟑螂每天吃掉15噸廚餘垃圾,網友擔心蟑螂成災,專家質疑種群控制與公共衛生問題工人在孵化室進行蟑螂卵鞘孵化。受訪者供圖蟑螂是人們公認的害蟲之一,近日,山東濟南市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利用「蟑螂吃掉垃圾」的生物無害化處理垃圾的方式引發熱議。
-
餐廚垃圾處理「神器」 小蟲子「大胃王」日吃垃圾10噸
從今年6月起,作為汕頭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運行服務項目實施內容之一的餐廚垃圾處理環節,中標單位創新引進了餐廚垃圾處理的「神器」——黑水虻,通過生物轉化技術的方式高效處理餐廚垃圾。將黑水虻幼蟲接入養殖層架中,採食餐廚垃圾直至垃圾被全部消耗。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汕頭餐廚垃圾分類首次進入終端處理環節。
-
深讀| 這是什麼神仙蟲子?竟然能吃掉那麼多垃圾!
300萬條黑水虻幼蟲10天可吃掉2噸餐廚垃圾。■ 海南日報記者 袁宇餐廚垃圾該怎麼處理?步入垃圾分類時代,這是很多人都關注的問題。在海南省萬寧市,以往和其他生活垃圾一樣運到填埋場的餐廚垃圾,如今有了更好的去處——被「吃」掉!
-
黃粉蟲:吃進垃圾,產出財富
他腦海裡又有了主意,幾斤蟲子能吃掉一個家庭的垃圾,如果形成一定規模,不就能吃掉更多垃圾嗎? 2008年5月,巴兆功多方籌資300萬元建起了科通公司,通過養殖腐食性昆蟲處理生活垃圾。他專門僱用工人分揀垃圾,菜葉直接餵土元,水分多、腐爛嚴重的垃圾拌上廢棄秸稈磨成粉,餵大麥蟲和黃粉蟲。「現在公司養殖的蟲子每天能吃掉20噸生活垃圾。」紙殼箱、塑膠袋等再生垃圾則被打包裝箱運到再生資源加工廠。
-
吃貨小強:3億隻蟑螂每天「吃掉」15噸餐廚垃圾
這裡就是章丘市餐廚垃圾處理中心,3億隻蟑螂每天可吃掉15噸餐廚垃圾,開創了國內生活垃圾處理新模式。7月18日,記者在章丘市餐廚垃圾處理中心看到,倉庫裡成堆的餐廚垃圾先被工作人員自製的製漿機運上傳送帶,被粉碎並打成漿狀後,便沿著輸送管道運至了隔壁的大型蟑螂飼養室。飼養室為全密閉環境,透過玻璃,可看見密密麻麻的蟑螂在食用打碎的餐廚垃圾。
-
「吃貨蟲」每天吃100噸餐廚垃圾 廣州項目試運行
▲左邊為黑水虻幼蟲正在處理餐廚垃圾,右邊為處理後剩下的殘渣世界上有一種「無私的」蟲子:它吃的是餐廚垃圾,但排洩出來的是有機肥料,而且,在它長肥之後還能做優質的飼料原料——這種蟲子就是黑水虻。白雲區餐廚垃圾黑水虻處理項目位於江高鎮茅山工業區,去年9月試運營,總投資3500萬元,環保投資284萬元,通過養殖黑水虻幼蟲,每日可「吃掉」100噸餐廚垃圾、青菜、果皮等。據了解,該項目今年下半年將正式運行。「吃貨」黑水虻是如何工作的呢?昨日,記者現場探訪黑水虻的工作流程。
-
北京東城餐廚垃圾處理有「神秘武器」
殘羹剩飯、果皮菜葉這些廚餘垃圾,還有一種神奇的處理方法——餵蟲子。從海外引進的小蟲「黑水虻」別看長得不起眼,卻能夠24小時不間斷地吞食廚餘垃圾。將黑水虻這種小蟲烘乾處理後,還能變成高蛋白的動物飼料,養雞、餵魚甚至出口變成高級寵物飼料。
-
她養的「吃貨蟲」日吞1噸垃圾 留下有機肥料(圖)
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查看正在孵化的蟲卵。 「吃貨蟲」一天吞1噸餐廚垃圾 20日上午11點過,彭山鳳鳴鎮興崇村,兩個35℃的恆溫棚中,數以萬計的蟲子亂飛。一旁的電線上,麻雀、鳥兒站成一排,直勾勾的看著恆溫棚中的動靜。只要露出一個缺口,這些「獵手」就會迅疾鑽入棚中,一頓飽餐後,逃之夭夭。
-
山東這個地方養3億隻蟑螂:每天可「吃掉」15噸餐廚垃圾
這裡就是章丘市餐廚垃圾處理中心,3億隻蟑螂每天可吃掉15噸餐廚垃圾,開創了國內生活垃圾處理新模式。7月18日,記者在章丘餐廚垃圾處理中心看到,倉庫裡成堆的餐廚垃圾先被工作人員自製的製漿機運上傳送帶,被粉碎並打成漿狀後,便沿著輸送管道運至了隔壁的大型蟑螂飼養室。飼養室為全密閉環境,透過玻璃,可看見密密麻麻的蟑螂在食用打碎的餐廚垃圾。
-
廣州白雲要用這種蟲子吃垃圾制肥
廣州白雲要用這種蟲子吃垃圾制肥 2019-01-10 08:07 澎湃新聞記者 杜心羽 胡芮默 視頻編輯 孫鵬程 實習生 何羽茜 劉芷珊 來源:澎湃新聞
-
教授馴化蟲子吃垃圾:餐廚垃圾和畜禽糞便都是它的菜
您可別小看這些蟲子,他們可是經過馴化專門愛吃垃圾的蟲子,餐廚垃圾和畜禽糞便都是它的菜!一隻武漢水虻的自白:大家好,我叫亮斑扁角水虻,是個「武漢伢」。自從2008年和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張吉斌教授在武漢郊區相識後,他把我帶回實驗室馴養,如今已成為世界三大人工馴化水虻品系之一。來,先看看左邊我的靚照。
-
引入黑水虻吃掉「廚餘垃圾」縉雲推出垃圾處理新模式
近日,縉雲縣每天收集5噸左右的餐廚垃圾,經過噴淋益生菌,分揀、攪拌、粉碎等一系列機械化處理,形成了適合餵養黑水虻的餌料原料,不僅能「吃掉垃圾」,還能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黑水虻養殖黑水虻是一種資源昆蟲,幼蟲在自然界以餐廚垃圾、動物糞便、動植物屍體等腐爛的有機物為食,可以將食物高效地轉化為自身營養物質,是自然界碎屑食物鏈中的重要一環。其富含粗蛋白、脂肪、磷、鈣等物質,除可作為優質的昆蟲蛋白飼料外,其產生的抗菌肽,具有很強的抗病性,市場前景廣闊。
-
日吃掉生活垃圾800噸,武穴這家公司為我們美好生活寫意
1月5日,冬陽和煦,走進華新環境工程(武穴)公司,筆者看到,廠區潔淨,綠樹成蔭,一輛輛垃圾運輸車向收集池有序傾倒,機械垃圾抓手一趟趟來回忙碌,垃圾焚燒爐內烈焰熊熊。現場垃圾處理過程無廢液、無廢氣、無廢渣,也聞不到任何氣味。
-
一條蟲子見證垃圾變廢為寶
春日的一天,記者來到某地垃圾填埋場,在填埋場一角,一家名叫金華愛廚房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養殖房內的全自動流水線吸引了我的目光,這是一家處理易腐垃圾的環保科技企業。公司養殖黑水虻,又叫鳳凰蟲,這種蟲子高蛋白,營養價值非常高,是家禽和魚類的優質飼料,而養殖黑水虻後的糞土經過堆肥處理後則是優質的有機肥。去年9月,該公司投資400多萬元,養殖黑水虻處理易腐垃圾,於當年11月正式投產,全部設備擁有發明專利,都是該公司自主生產的全自動養殖設備,技術領先。易腐垃圾運到該公司後,是如何處理的呢?
-
養昆蟲吃垃圾,電池廢水養魚……這些廢物處理令人大開眼界
如今,這個只有幾畝地的小農場每天能處理餐廚垃圾12噸左右,基本上就地解決了整個崇賢街道18萬人口的餐廚垃圾處理問題。園區負責人說,相比於傳統的原生鉛生產方式,每生產一噸再生鉛可減少固體廢物60%,減排二氧化硫66%。「處理過的水達到國家二級飲用水標準,可以用來澆花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