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生態 鐵腕治山精心護島

2021-01-08 金臺資訊

北碚區縉雲山。(攝於2019年9月12日) 特約攝影 秦廷富/視覺重慶

關鍵詞 生態

「『水中彩林』實在是太漂亮了。」2020年12月28日,在萬州區大周鎮的長江庫岸邊,生長於水面下的中山杉堅立挺拔,開始發黃變紅的樹冠露出水面。昔日庫區的消落帶「瘡疤」,搖身一變成為庫岸風景帶,不少市民特意驅車趕來,一睹「十裡景觀長廊」美景。

近年來,重慶深入貫徹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認真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不斷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長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正成為重慶新的城市名片。

聚焦突出環境問題整改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縉雲山深處,黛湖碧綠如畫,音樂聲裡,經常有老年人在此跳舞。自2020年5月黛湖景區對外開放以來,越來越多的市民來此觀光遊玩。「現在風景好,環境美,在這裡跳舞安逸。」一位跳舞的老人告訴記者,就在前些年,黛湖湖面上還到處漂浮著垃圾,湖水也是黑褐色的。

縉雲山是重慶主城都市區的生態綠肺。因緊鄰城區、多頭管理、發展受限等影響,縉雲山保護區內村民一度「靠山吃山」,農家樂無序粗放發展,私搭亂建、違規經營「蠶食」林地。

2018年6月,重慶打響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開始「鐵腕治山」,在拆除保護區內違法建築、科學系統修復生態的同時,創新推進生態搬遷,有序發展生態產業,走出了一條「保生態」與「保民生」雙贏的綠色發展之路。

近年來,我市聚焦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整改,將源頭治理作為生態保護的重中之重。一方面,以縉雲山整治為契機,大力開展自然保護地大排查大整治。另一方面,大力開展汙染防治攻堅戰,全市累計建成95個工業集聚區集中汙水處理設施;累計建成城鄉汙水處理設施2600餘座,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廠和建制鄉鎮汙水處理廠實現全覆蓋。

這一系列舉措的實施,使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支流全面消除劣Ⅴ類水質斷面,48段城市黑臭水體消除黑臭,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為優。2020年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33天,「重慶藍」成為市民生活中的常態。

針對長江魚類資源急劇減少的現狀,我市還全面啟動實施長江常年禁捕,吹響了加快長江魚類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的「集結號」。自2020年1月1日零時起,我市對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實行全面禁捕,禁止生產性捕撈;自2021年1月1日零時起,我市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以及其他重點水域實行全年全面禁捕,讓長江更好地休養生息。

「現在『上岸』了,其實是一個好事。」說起禁漁退捕,江北區退捕漁民宋彬雖有一絲不舍,卻很坦然。他說,過去一天能捕幾十斤魚,後來一天只有幾斤魚,長江確實該休息休息了。「現在我『上岸』開起了魚館,生活一樣過得很好,就希望長江這條『母親河』能儘快好起來。」宋彬說。

加強生態系統修復

生態品質大幅提升

廣陽島,位於重慶銅鑼山、明月山之間,是長江上遊第一大島嶼,全島江水環抱,白鷺棲息,是重慶獨具特色的自然生態資源。

走進如今的廣陽島,「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雛形已顯,島上美麗風景一個接一個。「田園風光」「江南風貌」「草原風韻」「溼地景色」「運動風採」「抗戰遺風」等景區不僅綠色生態,而且美得風格各異、精緻迷人,成為重慶又一打卡熱地。

41歲的張永剛原來是廣陽島上壩村村民,隨著長江禁漁、徵地搬遷,他上了岸改了行,2019年又回到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當起生態保安。在維護島內環境治安的同時,他也見證了廣陽島的巨大變化,「現在到處鳥語花香,比以前的環境好多了。有時候還能看到灰天鵝和一些小動物出沒……」

近年來,重慶認真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通過加強生態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生態環境品質大幅提升。

如今,乘船遊長江,你就會發現,長江兩岸過去的「天窗」「大字報」都不見了蹤影,被綠色所覆蓋。

「這得益於我市啟動的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市林業局一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我市實施了國土綠化提升行動,用三年時間完成造林1700萬畝。目前,國土綠化提升行動順利完成,重慶森林覆蓋率達到52.5%。

針對長江等大江大河兩岸水土流失難治理、造林綠化水平低、生態屏障功能仍然脆弱等突出問題。我市還決定在長江等大江大河兩岸,按照「三段」「四帶」空間布局,打造「兩岸青山·千裡林帶」,範圍包括長江、嘉陵江、烏江、涪江兩岸以及三峽庫區回水區第一層山脊線或平緩地區沿江河岸線水平推進1000米範圍內,涉及28個區縣。

「力爭到2030年,實施範圍內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0%以上,在長江兩岸形成『層林疊翠、四季花漾、瓜果飄香』的自然美景與我市獨特的江城江村、山鎮山居風貌融為一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新畫卷。」該負責人說。

全面推行河長制林長制

生態文明制度日益完善

近日,南岸區迎龍鎮的鎮級林長接到基層林長的巡查上報信息:有人在林地周邊租用居民房屋洗滌賓館被套等,汙水容易對周邊林地造成汙染。鎮級林長立即前往現場進行查看,在了解到這是一個「三無」作坊後,立即通知相關人員進行聯合執法,將其取締在萌芽階段。

自2018年我市在南岸區啟動林長制試點以來,短短兩年多時間,試點區縣已擴大至15個,落實各級林長4885人,形成一批可複製的制度性成果和經驗,林長制也從最開始的「摸著石頭過河」到逐漸成熟,成為我市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創新性舉措。

在管好森林的同時,我市還全面推行了河長制,管好河流和水庫等重要水資源,創新實施了「雙總河長制」,即由市、區縣、街鎮三級黨政「一把手」同時擔任「雙總河長」,建立了市、區縣、街鎮三級「雙總河長」架構和市、區縣、街鎮、村(社區)四級河長體系。

目前,全市分級分段設置河長共17551名,實現全市5300餘條河流、3000餘座水庫「一河一長」全覆蓋。重慶實行的「雙總河長制」經驗在全國進行推廣。

「完善的體制機制是推動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市發改委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市各地各部門積極探索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不僅全面推行了河長制,率先開展林長制試點,還探索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穩步推進建立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排汙權、碳排放權、生態地票交易機制,在全國率先推動森林覆蓋率指標區縣間橫向交易。

2019年,江北區就與酉陽縣籤訂了全國首個「橫向生態補償提高森林覆蓋率協議」;2020年9月,南岸區與石柱縣成交9.2萬畝森林面積指標,成交金額2.3億元。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個區縣籤訂森林覆蓋率橫向生態補償協議,成交森林面積19.2萬畝,交易金額4.8億元。

數讀gt;gt;gt;

52.5%

截至2020年底,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2.5%

333天

2020年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33天

17551人

全市共設置河長17551人,實現「一河一長」全覆蓋,設置林長4885人

19.2萬畝

全市8個區縣籤訂森林覆蓋率橫向生態補償協議,成交森林面積19.2萬畝,交易金額4.8億元

數據來源:市林業局、市生態環境局

本報記者 王翔

相關焦點

  • 山體「療傷」、海岸修復,長島打造宜居宜遊宜業「生態之島」
    三年來,長島綜合試驗區持續保護修復生態,通過拆除風機、近海養殖騰退、裸露山體修復、生活垃圾分類等措施,積極打造海洋生態文明樣板。長島全面恢復山林植被,用「加法」推進全域生態修復「風機路」不見風機,80座風機拆除場地種滿綠植「以前來到山上,放眼望去,有數十座巨大的發電風機。山上條這條路也沒有名,老百姓都叫它風機路。」
  • 山西省「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推進會召開
    8月19日,全省「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推進會在太原召開,省委書記樓陽生出席並講話。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部署,全面推進「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修復治理和環境保護,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努力建設美麗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林武主持會議。
  • 鐵腕治汙,長江水清豚先知
    江水由渾轉清,緣自江寧共護一江碧水向東流的鐵腕治汙和系統施策。水中看又見一江碧水長江江寧段西起與馬鞍山交界的慈湖河口,東至江寧河河口,是萬裡長江奔騰進入江蘇的第一站,濱江岸線全長19.08公裡。6月2日上午,記者乘船沿長江順流而下,目之所及,秀美壯觀。
  • 永安市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作
    這般如詩如畫意境,是永安市大力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作的一個縮影。永安市確定,在2018年至2020年的試點期內,實施10個試點項目,涵括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和地質災害防治、水土流失治理與農地生態功能提升、機制創新與能力建設等五大工程,總投資22625萬元。
  • 【生態】瀘沽湖:護一池碧水蕩漾
    【生態】瀘沽湖:護一池碧水蕩漾 2021-01-11 09: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朱仁民的人類生態修復學,到底是做什麼的?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朱仁民根據時代的發展,創導全新學科「人類生態修復學」,「用藝術拯救生態」的新學說,率先提出目前人類面臨的所有問題均是「心靈生態」、「自然生態」、「文化生態」三者所產生的問題。我們也因此得以看見朱仁民的理論和實踐引領性地將被破壞的青山綠水一點一點恢復生機:普陀山碼頭(「海上布達拉宮」)、蓮花島、鳴翠湖國家溼地公園、岱山祭海壇、杭州勝利河美食街等最荒蠻的地貌案例均被他修復成為國家著名文旅經典。並且神奇地用他的藝術點石成金、變廢為寶,用當地的文脈、民俗拉動了旅遊經濟、國家GDP和推進就業率。
  • 修復海邊白沙灣生態及人工島施工便道拆除
    蝦場生態修復項目、白沙灣生態修復項目和小凌河口生態修復項目,是濱海新區承接「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項目中的3項內容,項目總投資約1.89億元。目前,三個項目均已完工,蝦場項目和小凌河項目已通過國家驗收。通過科學嚴謹的整治修復工作,達到了預期設定目標,取得了良好整治效果。
  • 連雲港開展海島生態整治修復:「開方」「治病」守護水清岸綠
    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下,連雲港作出拆除大堤的決定,並建造景觀橋和通道橋兩座橋梁,以保證島民和遊客交通出行。此外,為了恢復島上的自然生態環境,羊山島所在的高公島街道工委還打出了清淤疏浚水道、加固海岸、種植生態景觀林的「組合拳」,有效改善羊山島及周邊的海洋環境。「『修舊如舊』,還原海島自然生態環境,是開展海島修復應堅持的重要原則。」於緒和說。
  • 「志願紅」助力「生態綠」 山角社區「護鳥飛」志願團隊在行動
    山角社區生態。為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編織全方位立體防控網,山角社區文明實踐站以服務居民、熱愛大自然共建美好家園為重點,成立「護鳥飛」志願團隊。志願者們深入開展「愛鳥護鳥」宣傳活動,提高全社會愛鳥護鳥意識,創造鳥與人類和諧共處的生態環境。通過積極開展「愛鳥月」宣傳活動,累計向居民發放愛鳥護鳥倡議書800份;以愛鳥護鳥、野生動植物保護、預防禽流感、溼地保護為題材,製作懸掛科普圖片10餘幅。
  • 修復生態 重現綠色 廣陽島上白鷺野鴨又飛回來了
    近日,重慶日報記者登上廣陽島,實地感受生態修復給這座長江江心島帶來的變化。  「這是近兩年才有的現象,以前這裡搞大開發,把島上的飛禽走獸都嚇跑了。」廣陽島原住民張永剛說,他原來住在島上,以捕魚為生。十多年前,這裡搞大開發以後,魚越來越少,無魚可捕的張永剛離開了廣陽島在外務工。  大開發給廣陽島帶來的破壞,不只是生物種類和數量的減少。
  • 治多:念好「致富經」 唱活「草山戲」
    如今,投資3450萬元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門禁、保護站建設項目已經完成,黑土灘治理、草原(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項目完工,既是民兵,也是生態管護員的牧民們巡護著這裡的每一座山,每一條河;全面推行三級河長制,完成治多縣境內河湖名錄登記報備;投資580萬元的城區綠化工程全面完工,美麗鄉村、城區亮化和重點區域環境整治全面跟進。
  • 肥貓、鴯鶓、白馬,今年10月,來白馬湖奇遇「生態之島」
    夏日坐上小火車邂逅向陽花海……不同時節的白馬湖總能遇見不一樣的風景這不,白馬湖又要開「新地圖」啦△三島效果圖with you三島奇遇記與你相見,離城市最近的遠方△三島效果圖在白馬湖西北角有三座小島,分別是「肥貓島」「鴯鶓島」
  • 太原治「九河」(人民眼·生態治理)
    圍繞提升汾河水質、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太原市近年來實施「九河」綜合治理工程,控汙、增溼、清淤、綠岸、調水「五策並舉」。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來到汾河太原城區晉陽橋段,聽取太原市汾河及「九河」綜合治理、流域生態修復等情況匯報,沿河岸邊步行察看汾河水治理及兩岸生態保護、城市環境建設等情況,對太原汾河沿岸生態環境的滄桑巨變表示欣慰。
  • 半月談|護生態,還是毀生態?生態形式主義調查
    半月談記者 趙珮然 周文衝 許晉豫  如今,各地對生態環境保護高度重視,生態修復、生態建設工程日益增多,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 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到石棉縣調研大熊貓國家公園棲息地修復和拖烏山廊道建設工作
    12月2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龔繼恩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一行到石棉縣調研大熊貓國家公園棲息地修復和拖烏山廊道建設工作調研組一行實地查看了拖烏山廊道規劃建設點和孟獲城大熊貓野化適應場,聽取了大熊貓國家公園石棉縣管護總站負責人的詳細講解。隨後到孟獲城管護站,與監測人員進行交流,詳細了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最後召開專題座談會。
  • 湖南:萬眾一心護長江 目之所及皆風景
    五年來,湖南始終圍繞「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切實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堅持問題導向推動生態環境汙染治理,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打造「最美長江岸線」,系統聯治改善「一江一湖四水」生態環境,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換擋提速,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綠色含量」,描繪出一幅滿是清澈和綠意的生態畫卷。
  • 許昆林調研吳中區:打響「太湖生態島」品牌
    許昆林在深入吳中區調研時強調走好綠色發展新路子打響「太湖生態島
  •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準確把握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揭示了生態系統各要素之間以及整個生態系統與人的依存關係,為加強生態系統整體保護和修復、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提供了遵循。  正確認識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繫的有機鏈條。
  • 長江大保護的石首答卷:水清地綠舒展生態畫廊
    近年來,該市深入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指示精神,鐵腕重拳抓治理,「六治並行」護生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書寫了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石首作為。節節退讓,把生態溼地還給美麗長江踏進石首市天鵝洲長江故道這塊神秘的土地,麋鹿的蹄印清晰可見。路上不時有野雞穿過,一點也不怯人。
  • 湖北:立生態優先規矩 行標本兼治舉措
    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說,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將抓好長江大保護作為確保子孫後代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堅決摒棄以犧牲環境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將修復長江生態放在壓倒性位置。保護長江,規劃先行。湖北率先編制實施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總體規劃,從源頭上立起生態優先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