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德(左)在為病人號脈。
田曉輝
在我州的鳳凰縣,有這樣一位勞動模範,他傳承和發展民族中醫藥,在近半個世紀裡不停地與癲癇頑疾「較量」,孜孜不倦地求索「偏方」。40多年來,他用他總結摸索出來的「中醫調衡、西醫定神」的中西醫相結合的辯證施治手段,先後接診10000多人次,幫助5800多名癲癇病患者解除和緩解病痛,讓他們有了全新的生活。
他叫張繼德,鳳凰縣民族中醫院曾經的一名主治醫師。如今,這位已退休18年、年近八旬的「張大夫」,仍是一位沒有卸甲的「白衣戰士」,為治療癲癇病奔走忙碌。
「不求當名醫,只為做民醫」
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是張繼德從小的夢想。此後,他一直朝這一目標不懈努力著。初中畢業後,他走進了鳳凰縣衛校;十八歲那年,他又報名參軍,在部隊當衛生員。隨後,他得以進軍醫學校學習,畢業後在部隊當軍醫,真正成為一名白衣戰士。在部隊從事衛生醫療工作的18年裡,因開展中西醫結合防病治病成績突出,他多次立功受獎。
1975年,張繼德從部隊轉業,毅然選擇回老家鳳凰縣民族中醫院工作。當時,家鄉衛生醫療條件差,他利用學到的專業技能,一邊耐心為群眾治病,一邊開展中醫藥研究,志在為家鄉的中草醫事業作出貢獻。那時,他常常勉勵自己:「不求當名醫,只為做民醫。」為此,他恆學多問廣討,默默豐富中醫知識,常常用中草醫方劑為病人祛疾,取得不錯效果。
近半個世紀的「較量」
1978年的一天,張繼德收治了兩個農村病人,其病症是間歇性神志不清,肢體抽搐,口吐涎沫。這種疾病在醫學上叫「癇」或「癲癇」,民間亦稱「豬婆瘋」「羊癲瘋」。此病常反覆發作,時好時發,發作時持續1-3分鐘,後自行消失。此病常突然發作,導致摔傷、燒傷、溺水等意外事故頻發。而此病,在當時,尚屬醫學界研究攻關課題,無有效良方。目睹病人的痛苦狀,年輕氣盛的張繼德便在心中萌念,誓要與這一頑症較量。
而為了這一句承諾,他咬住「癲癇」40多年攻克不放,一心尋覓施治方劑。
其間,他遍訪鳳凰縣內外有名老中醫,收集民間驗方100多條;攻讀《本草綱目》《黃帝內經》《金匱要略》《神農草經》等多本中醫專著,記下了30萬多字的研究筆記;走鄉串寨跋山涉水採集中草藥材,反覆研製配方和劑量並親自品嘗。為了尋找獨藥單方,他不畏艱險多次竄走於鳳凰縣與貴州交界的深山茂林中,有幾次因夜深難返城,只好寄宿在山下農戶家中……
蒼天不負有心人。他通過臨床試驗觀察眾多患者,總結出了癲癇發病機理——「重陰者癲、重陽者狂,控制陰陽失調抑癲狂」。最終,在艱苦不懈的探索下,他找出了以調節陰陽虛實為重點、以「牽牛子散」為藥劑主組方的「通經活絡,鎮痙熄風,活血化瘀,安神益智」之中西醫相融方法,走出了一條中西醫結合的克「癇」之路。
張繼德在大量的研究資料和臨床實驗中,還發現原發性癲癇病與遺傳有關但發病少,繼發性癲癇大多是腦部受損和腦部疾病為主因,以腦神經元異常放電為病理特徵,表現為短暫且反覆的腦功能障礙。他用中草藥走串經絡,以陰陽調衡辯證施治,清洗腦功能障礙,完善自我保健。張繼德將這些研究成果撰寫形成科研論文30多篇,在國家、省級醫學報刊雜誌公開發表及交流。其中,《中醫藥治療癲癇》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世界傳統醫學大獎賽」中獲二等獎;30多萬字《癲癇病的治療及對策》專著,將癲癇的發病機理,尤其是用中西醫與民族醫結合治療癲癇的經驗等做了詳細的記錄,榮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科技成果被《國家中醫診療特技經典》《中華著名中西醫醫療專科治療疑難病症信息庫》等採用。因為在中醫治療癲癇上的貢獻,他先後獲得省、州科技成果獎10項(次),並被《湖南年鑑》載入名醫錄,被編入《全國優秀復轉軍人傳略》,並先後榮獲「湘西州科教興州先進工作者」「湘西州勞動模範」「湘西州中醫民族醫優秀工作者」等稱號,其事跡相繼被國家《民族醫藥報》《湖南日報》、湘西《團結報》等媒體宣傳報導。
癲癇患者的「福音」
多種醫學書籍和癲癇病臨床研究論文稿及發表的醫學雜誌堆滿書桌,多個獲獎證書和與患者之間的來往書信疊滿書櫃,多面感謝與贊評的錦旗匾牌掛滿牆壁,這成了張繼德書房小鬥室的風景主色。
這些年來,張繼德用他的中藥引方和與西醫結合的綜合方劑攻克癲癇頑疾,在臨床使用中收到良好效果,患者好評不斷。
鳳凰縣阿拉鎮牛頭雲村的秦某,患癲癇病20餘年,每周發作一次,痛苦不堪。1992年2月,秦某找到張繼德診治,半年後治癒,至今未復發。
遠在上海的季某,患癲癇病16年,求醫多家,療效甚微。2014年10月,其家屬帶其慕名來到鳳凰,經張繼德診治後,至今未發病。
鳳凰縣水打田鄉的張某,患病13年,為治病負債纍纍,夫妻感情一度危機。張繼德知道後,主動上門為其治療,幫其恢復了健康。如今,夫妻倆逢人便說「是張繼德醫生挽救了我們這個家。」
類似的治癒康復病患,不勝枚舉。
張繼德醫者仁心,這些年,他常常為患者著想,只收取配製方劑藥料加工的成本費,對於一些家庭有困難的患者,還總是免費濟治,甚至送醫上門。
「毛主席曾說過:『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努力發掘,加以提高。』我也只是做了些中西醫結合上的探索實踐,能為患者減輕和解除痛苦,是我為醫的最大快慰!」面對讚譽,張繼德如此說。
醫界沒有退休時,越是夕陽更霞光。懂得養生的張繼德看上去根本顯現不出實際年齡,依然面色紅潤、身板硬朗、精神矍鑠。在鳳凰縣老年科協的隊伍中,他還在不懈奔走忙碌,為癲癇患者送去「福音」,為民族醫藥的繼承與發展孜孜求索。
(田曉輝)
(孫瑩)
【來源:湘西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