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科學家在北極圈發現了大量的海象

2020-11-08 壹號館長

莫斯科(路透社)——俄羅斯北部的科學家們在喀拉海海岸發現了一隻巨大的海象,而在喀拉海,它們的棲息地正受到冰川消融和人類活動的威脅。

海象聚集、繁殖和社交的避難所,位於俄羅斯亞馬爾半島的一個偏遠角落,科學家們說,上個月他們在那裡發現了3000多隻海象。

科學家們說,海象通常會被安置在漂浮的海冰或北極島嶼上。但氣候變暖周期意味著海冰正在縮小,棲息地正受到石油和天然氣勘探以及更多北極航運的威脅。

俄羅斯科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北極地區高級研究員亞歷山大?索科洛夫(Aleksander Sokolov)說,「這一發現很獨特,因為這裡既有雌性海象,也有雄性海象,還有年齡不同的幼仔。」他把這一發現稱為「獨特的露天實驗室」。

2016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海象列為「瀕危物種」,估計目前世界上成年大西洋海象的總數量為12500隻。

在20世紀中期國際上禁止對它們進行商業捕獵之前,它們的數量因其脂肪和象牙的過度捕撈而受到威脅。

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和探險中心的安德烈·博爾圖諾夫(Andrei Boltunov)表示,亞馬爾海象的殘骸於去年首次被發現,但直到上個月才得到了適當的記錄,這表明大西洋海象的數量正在恢復。

"我們希望相信這是一個積極的跡象," Boltunov表示,但目前信息太少,無法得出全面的結論。

據博爾圖諾夫說,近幾十年來喀拉海的無冰季節已經變長了。

科學家們採集了一些海象的DNA樣本,並為它們安裝了衛星標籤,以便在長達幾個月的時間裡監控它們的活動。

但是博爾圖諾夫說,需要做很多工作來確定是什麼使這個特殊的北極海灘對成千上萬的海象如此有吸引力,以及可以採取什麼措施來保護它們。

相關焦點

  • 進入領地襲擾到幼崽,俄羅斯海軍一艘橡皮艇被海象攻擊後沉沒
    俄羅斯海軍的艦艇經常會進出北極圈執行軍事任務或者參加科考活動,但是這也會襲擾到生活在北冰洋的野生動物。日前俄羅斯北方艦隊一艘橡皮艇就因為太靠近一頭海象幼崽而受到攻擊,一頭母海象竟然將橡皮艇弄沉。
  • 北極圈數千隻海象上岸「社交」
    中新網11月12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11日報導,俄羅斯科學家近期在北部喀拉海沿岸,發現一大群大西洋海象群聚在陸地上進行「社交活動」。科學家指出,這可能是海象數量正在恢復的信號,令人倍感鼓舞。該海灘位於俄羅斯亞馬爾半島的一個偏僻角落,研究人員發現有3000多隻海象擠在這裡,而近幾十年來,該地區只發現過數十隻大西洋海象。據介紹,海象「登陸」的這種行為被稱為「Haul-out」,指海豹、海獅和海象等暫時離開水中,為了繁殖和休息等原因,將自己拖行到陸地或海冰上。
  • 北極圈數千隻海象上岸「社交」
    中新網11月12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11日報導,俄羅斯科學家近期在北部喀拉海沿岸,發現一大群大西洋海象群聚在陸地上進行「社交活動」。科學家指出,這可能是海象數量正在恢復的信號,令人倍感鼓舞。該海灘位於俄羅斯亞馬爾半島的一個偏僻角落,研究人員發現有3000多隻海象擠在這裡,而近幾十年來,該地區只發現過數十隻大西洋海象。據介紹,海象「登陸」的這種行為被稱為「Haul-out」,指海豹、海獅和海象等暫時離開水中,為了繁殖和休息等原因,將自己拖行到陸地或海冰上。
  • 北極圈鄰近國家地圖 俄羅斯北極圈考察範圍[圖]
    北極圈臨近各國俄羅斯地圖俄羅斯地圖俄羅斯考察隊在北極羅蒙諾索夫山脈區域考察  新聞晨報6月29日報導 作為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橫跨從歐洲至遠東的11不過,俄羅斯地質學家日前宣布,經過考察,包括北極點在內的120萬平方公裡的北冰洋地區也屬於俄羅斯的大陸架。這一主張立刻遭到了一些科學家的質疑。  想再擴120萬平方公裡  據英國《衛報》6月28日報導,俄羅斯地質考察小組搭乘具有冰下科研能力的核潛艇對北極地區進行了為期6周的勘探。
  • 生活在北極圈的人吃什麼?
    北極圈裡的居民,分布在俄羅斯、加拿大、美國、丹麥、冰島、挪威、瑞典和芬蘭這8個國家間,加起來有400萬常住人口。按照更廣義的算法,北極圈附近生活著1千3百萬人。去年年初,一項在俄羅斯北部葉尼塞河流域的新發現,將歷史學家對早期人類的認知提前了10000年。在凍土層中,科學家找到了一個15歲猛獁象殘骸,根據留下來的骨骼、獠牙、軟組織判斷,這隻猛獁象死於4萬5千年前。
  • 俄羅斯發現消失已久的披毛犀,科學家感到不安,未必是好事!
    自從北極圈內出現38攝氏度高溫之後,凍土層仍然在持續融化。近段時間,考古學家在凍土層內再次發現了史前生物披毛犀和幼狼,這兩個史前生物的出現,讓科學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很多科學家看到這種情況後感到心慌不安,這兩個史前生物的出現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 俄羅斯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竟是海藻惹的禍?
    問題向西南方向蔓延,圍繞著半島,影響到了食物鏈的上層:上周,在堪察加半島的西海岸,人們發現了幾千條死魚,大部是海底魚類;有幾隻棕熊因為吃了這些魚,出現嚴重食物中毒。這只是大規模海洋生物死亡帶來的漣漪效應之一。 起初,很多人懷疑是汙染的緣故,但現在科學家表示,死亡可能是赤潮造成的。
  • 北極圈馴鹿太多惹麻煩?
    在位於北極圈的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生活的馴鹿數量據估測超過70萬頭。  涅涅茨人生活在俄羅斯北部北極圈地區,他們以飼養馴鹿為生,馴鹿養殖數量達到50萬頭。蘇聯時期,政府曾強迫遊牧民族涅涅茨人結束遊牧生活。  從北極圈到凍土地帶
  • 北極凍土融化,不少史前生物屍體被發現,為何科學家們深感憂慮
    為了準確了解這隻史前鳥,專家們提取了這隻鳥的大約50 mg組織,進行了基因組測序,從而認定它就是一隻角百靈,是俄羅斯北部及蒙古草原棲息的百靈鳥亞種的祖先。實際上,西伯利亞就像是地球的一個大冰箱,其永久性凍土層裡埋藏的生物,遠不止一隻鳥兒。裡面冰凍著大量的土壤、巖石、水以及各種有機生物等。近些年來,隨著全球性氣候變暖,一些凍土層開始慢慢解凍,一些深藏於地底下的生物陸續被人類發現。
  • 俄羅斯一海軍充氣船遭海象擊沉海員用杆子抵禦攻擊(視頻)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29日報導,近日,一艘俄羅斯海軍艦艇在北極探險時遭遇一隻憤怒的海象,海員們乘坐的充氣船被海象用牙齒刺穿沉沒,但船上的人在擊退這頭憤怒的海象後成功爬上岸。這段驚險的經歷被記錄了下來。視頻顯示,當充氣船快速下沉時,水手們用一根杆子推開雌海象,然後快速駛向岸邊。
  • 北極圈的八國爭霸-虎嗅網
    圖片來源:The Economist北極圈內有八個國家,包括美國、俄羅斯、冰島、格陵蘭島、加拿大、挪威、瑞典、芬蘭。這八個國家是北極圈權力爭奪的主力,而更深層的較量,實則是包括美、俄、中、日、歐盟在內的更大政治力量的角力。
  • 北極圈的兇猛霸主,細說白色「壯漢」北極熊
    科學家們通過觀察還發現北極熊即便是如此的適應極地環境,它們也不會到北極的海冰上生活,而是時常在島嶼、大陸架與海洋交接的地方活動,這又是為什麼呢?這其實和北極熊的獵物有關,因為這些區域是北極熊的獵物們經常出沒的地方。
  • 俄羅斯小島部分地面似彈簧床 可上下起伏
    在過去幾年來,俄羅斯西伯利亞北方的永久凍土地帶出現一些巨洞或深坑,引起科學家的關注。而該地區的別雷島(Belyy Island)最近再度成為聚焦點,因為科學家發現該島某些地面像果凍或彈簧床般柔軟有彈性,這可能是其地底蘊藏大量沼氣所致。
  • 北極圈熱到荒唐地步,溫度堪比盛夏時節,北極熊80年後,恐滅絕
    全球暖化越來越嚴重,相信大家都有感受到近年來的變越奇怪,最近北極圈的斯瓦巴群島(Svalbard) 居然出現超不尋常的21.7度,溫度堪比盛夏時節,科學家也推測,人類如果不立刻採取行動,北極熊將會在80年後全數滅絕。
  • 俄羅斯科學家在北極發現可分解石油的微生物
    據俄羅斯自然資源部發布消息稱,俄羅斯科學家們在北極發現了一些微生物,其可成為土壤石油汙染清除劑的基礎。消息中稱,「俄羅斯專家們在北極發現了一些微生物,在其基礎上可以研製出一種創新製劑用於清除土壤中的石油產品。
  • 致冰島海象於滅絕的竟會是它
    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這裡曾經生活過一種獨特的海象亞種,但這種動物在14世紀中葉——也就是北歐定居者到來500年後——消失了。這一發現表明維京時代的挪威人對冰島海象的滅絕負有主要責任。多年前,人類已經得知海象曾經在冰島生活過,但分歧在於它們消失於人類到來前還是到來後。
  • 生活在北極圈的因紐特人,與中國人是什麼關係?他們長的一模一樣
    根據相關研究,因紐特人生活在北極圈附近,是地球上生活在最北端的一群人。雖然這裡的溫度相對於南極要高一些,但是因紐特人仍然需要穿著厚重的獸皮衣服來禦寒保暖。實際上,因紐特人也曾經生活在阿拉斯加、俄羅斯以及美洲北部,最後才定居在格陵蘭島。
  • 太靠近其幼崽,俄海軍一艘橡皮艇被母海象擊沉
    據英國《每日郵報》23日報導,在一次北極考察中,一艘俄羅斯海軍的橡皮艇因為太靠近母海象的幼崽而被母海象擊沉。北方艦隊(Northern Fleet)與俄羅斯地理學會(Russian Geographical Society)一起,乘坐阿爾泰拖輪出航弗朗茨約瑟夫島,但上岸時使用了較小的橡皮艇。由於太接近一隻母海象的幼崽,母海象襲擊了這艘橡皮艇,船員們被迫逃離到別的船隻上。
  • 叮咚~歡迎走進海象的奇妙世界~
    海象身上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可能是它們超大的尖牙。事實上,海象的學名是Odobenus rosmarus,在拉丁語中是「用牙齒行走的海馬」的意思。這些海洋哺乳動物有兩個亞種,分別是太平洋海象和大西洋海象。它們在夏季向北遷移,在冬季向南遷移,居住在北極主要由冰構成的淺水地區。由於全球變暖和捕獵,海象種群的數量正處於危險之中。
  • 這種鯨很神秘,但是比較慫,長著3m長牙,連海象都打不過
    在這段時間,傳統船舶也能夠暢行於北極圈的冰流和冰山之間。●幾百年前,氣候沒有像現在這麼炎熱,北極絕大部分的時候都處於冰封狀態。為了調查北極是否存在一條可以越過極點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水道,西方的很多航海家,在冰封的北極雪原喪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