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8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開平發布
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
權威發布 服務民生
近日,開平鄉土文藝表演正式進駐立園和自力村景區,節目包括獅鼓表演、民間雜技、古琴表演、粵劇表演唱、廣東音樂五架頭、民歌表演、講古。節目輪番上演,精彩紛呈。
享有「中國曲藝之鄉」美譽的僑鄉開平,群眾曲藝活動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普及興旺,擁有一大群的曲藝愛好者,是廣大群眾最喜聞樂見的一種說唱藝術。市內不僅有技藝精湛的專業曲藝團體,且有遍布城鄉由群眾自發組成的曲藝社。悠揚悅耳的粵曲、民歌隨處可聞。可謂遍地歌吹遍地曲,萬家燈火萬家弦。
粵劇,又稱「廣東大戲」「戲棚官話」,是主要流行於廣東全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等使用粵方言地區的城鄉的傳統戲劇,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開平民歌,又稱「開平鹹水歌」,是廣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起源於明清時期,是數百年前人們遷徙到開平後隨風俗和語言的改變而逐漸形成的。到了清末,開平民歌生動活潑、通俗詼諧的風格深得老百姓的喜愛。人們自己編歌詞,然後按照不同的調子唱出來,琅琅上口。開平民歌從內容來分類有: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兒歌等。從旋律形態來分有:賣雞調、木魚、夾房歌、禾樓歌、八仙腔、梅花調、女嫁歌、哭喪歌、童謠等十多種歌種。
廣東音樂五架頭,是指二弦、提琴、三弦、月琴、橫簫等五件樂器。廣東音樂五架頭深受廣東乃至全國人民喜愛。
中國古琴文化歷史悠久。古琴,又稱瑤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國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
獅鼓表演《鼓創5A》融合了我們的24節令鼓以及開平縣級非遺項目開平民間雜技。
講古,即說書、講故事。是古藝人對民間故事進行再創作和講演的一種傳統語言表演藝術形式。我們這裡的講古臺講的呢,是開平僑鄉的一些史跡、傳說、故事。
為增強遊客體驗感和滿意度,今年來景區大力深挖文化內涵,陸續推出「鼓創5A」、「二十四節氣金鼓迎賓」入園表演節目、非遺互動、書吧茶室、小吃美食、碉樓講古、國學展示、文創街圩、碉樓民居家訪等項目和業態。
來源:開平碉樓與村落
原標題:《開平碉樓鑼鼓聲響,非遺演出精彩不停》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