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罵也要說:「三綱五常」「三從四德」,有時適當講講也是不錯的

2021-01-21 言真說社會

提起「三綱五常」和「三從四德」,我們常常把他歸結為封建思想,以腐朽文化和束縛自由冠之。「三綱「,」五常」詞本身出自西漢董仲舒之《春秋繁露》,而思想源自先秦孔老夫子。「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即:仁、義、禮、智、信。而三從四德是指中國古代婦女應有的品德,三從是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婦女的品德、辭令、儀態、女紅)。

新中國後,我們破除了封建迷性,而這些封建迷性指的應該是對傳統文化的扭曲或機械束縛的行為,比如:婦女裹腳等,再就是我們破除迷信思想主要是不分對錯善惡的下對上,女對男盲目遵從,但絕不應該是顛覆人際關係或家庭倫理秩序。

那麼,今天,言真為什麼又想講講這些東西呢?我們從如今社會現象做下討論——

傳統道德,其實是倫理要求。倫理觀念直接影響自己的行為,掌控著社會秩序。看如今:小輩耀武揚威成了爺,同理各種關係也漸漸失去了秩序。整個社會開始誰也不服誰勁兒,使得有些關鍵性東西難以服從和執行。

在很大意義上講,君為臣綱,能夠提升執行力;父為子綱能夠弘揚孝道;夫為妻綱可以促進家庭和諧。現在感恩和尊敬他人的人少了,以下犯上、叛逆的人多了;聽爺爺的話的人少了,騎在爺爺頭上指揮爺爺的孩子多了;仁義禮智信講的少了,想個辦法多掙錢的人多了;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的人少了,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東家長西家短扯閒話,無視雅俗過於風情,背叛婚姻出軌卻不知恥的人多了。

我們的社會被市場經濟改善了生活,但也致使金錢至上的思想愈加嚴重,每個人都很自我,都想上天,根本無所謂倫理。這時候拾起傳統道德要求,讓爹像個爹樣兒,娘像個娘樣兒,孩子像個孩子樣兒,領導像個領導樣兒,下屬像個下屬樣兒,是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在同等條件下,在無法判斷下,應該「君為主、臣為從;父為主,子為從;夫為主,妻為從。」當然不是不分善惡是非盲目遵從,而是一種道德要求。也就是在求真的基礎上,要求善,君、父、夫有錯誤有問題,也應該先敬後論,反之亦然。

相關焦點

  • 新的三從四德vs舊時三從四德
    三從實與漢代所提倡的「三綱五常」中的三綱相互對應,她們必須按照父親的命令、丈夫的命令和兒子的意願行事,孝順父母、做好妻子和母親。「三從對應漢代「三綱五常」中的三綱。「服從」這個詞含義廣泛,即服從、服從還是服從,兒子服從父親,妻子服從丈夫 。四德:婦女的道德、婦女的言行、婦女的容貌、婦女的功德。首先,四德是宮廷婦女德行、言行、外貌和技能的四大基本。
  • 「新三從四德」是當今社會的真實寫照,也是男人的悲哀
    從「三從四德」中的「三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封建社會的女性是男人的附屬,一點兒地位都沒有。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子必須從一而終,一個貞節牌坊毀了無數女人一生的幸福。不過這並不是我們今天探討的重點,我們今天要說的是「新三從四德」,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進入了新時代,女性的社會地位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 古人常說的女子要遵守三從四德,究竟是指什麼?
    三從四德是古代的習俗之一,三從四德這個詞出自《儀禮·喪服·子夏傳》,三從四德是兩個詞,分別出自《儀禮·喪服·子夏傳》和《周禮·天官·內宰》。三從出自《儀禮·喪服·子夏傳》:「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 傳統三從四德升華為「新三從四德」,女性地位發生了哪些變化?
    隨著時代的進步,「三從四德」也有了新的內涵,有如下版本:從世界,即從宏觀角度看整個局勢的發展,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各種競爭也變得異常激烈,女性要學會登高望遠,而非井底之蛙。從愛,學會用愛心去化解家庭、工作、社交中的各種衝突。從己,人貴有自知之明,避己所短、揚己所長,才能對自己的人生坐標準確定位。當然,女性在更多地發揮自己的智慧、潛能,讓自己增值,在為社會作貢獻的同時,也讓自己收穫更多。
  • 教師教男性"新三從四德" 女士樂說"訓夫術"
    教師教男性"新三從四德" 女士樂說"訓夫術" 2011-03-11 16:46:21   來源:
  • 釣魚人的「三從四德」你怎麼看?
    自古就有三從四德,對於釣魚人來說也是有這麼個「三從四德」,不過此「三從四德」非彼三從四德,今天我來說一說釣魚人的「三從四德」,看看你中招了沒。 首先說一說三從是什麼 1、從不離漂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三從四德」究竟是啥意思?
    我們現在所稱的」三從四德 」其實是二者的合稱所謂的「三從」是指:未嫁從父 大意是說女子在未出嫁之前要聽從父母的教誨,不要無端反駁長輩的勸導,俗話 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沒有幾個父母會害自己的兒女,虎毒還不食子呢.
  • 文化常識:「三從四德」與新「三從四德」
    「三從四德」原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和「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是針對婦女制定的道德標準,對女子的德行、言辭、儀容、技藝(女紅gong)要求合乎禮法。當代,隨著中外文化融合發展,與封建時期相比,女性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追求「平等、自由」思想越來越為民眾所接受。
  • 古代女子為何要「三從四德」,都是些什麼內容
    「三從四德」是為適應父權制家庭穩定、維護父權—夫權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據「內外有別」、「男尊女卑」的原則,由儒家禮教對婦女在一生在道德、行為、修養的進行的規範要求。在終身婚姻大事要聽從「父母之命」也是「從」和孝的表現。「既嫁從夫」「既嫁從夫」就是要求出嫁為人妻的婦女隨從、服從、跟從丈夫。「從夫」從女子出嫁就開始了,迎娶的儀式是「男帥女,女從男,夫婦之義從此始」;母親叮囑女兒「無違夫子」。到夫家,按照丈夫的輩分、名分得到親屬稱謂(如子媳、娣姒、嬸、嫂等)。
  • 古代女子「三從四德」具體包括哪些內容?有幾個人知道
    三從四德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社會對婦女的德行所做的規範。"三從"出自《儀禮.喪服》:"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三從"在這裡與後來習稱的"三從四德"之中的含義並不一樣,"三從"原本指的是貴族婦女為親屬服喪的儀制,"從"的意思是在儀制上的依從,而不是權力關係上的服從。
  • 古代女子的「三從四德」,到底指的什麼東西?三什麼、四個啥
    故事裡的劉蘭芝就是古代女子的一個縮影,她們遵循三從四德,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完全沒有個人意志的展現,只有一個悲劇的命運。古代女子的嚴格戒條——三從四德古代女子遵循著許多戒條,其中最廣為流傳的就是三從四德。三從是指「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
  • 要挨罵了!老司機秒心虛裝無辜,一旁菜鳥還在傻笑:是要開飯了嗎
    一看就是初級菜鳥,媽媽都要責罵了,還一臉傻乎乎的憨笑~金毛哥哥Tayo和伯恩山妹妹Nana,就是兩個調皮鬼!但Tayo特別會看爸媽臉色,只要爸媽的表情變化一不對勁,就開始心虛裝無辜。這天,倆兄妹又在家裡開party,把衛生紙弄的到處都是,爸媽回家見這一恐怖景象,忍不住就要準備開罵。
  • 「三綱五常」演變成「三綱六紀」女性身上背負的枷鎖越加沉重嚴酷
    女性的社會地位,從古至今她們的發展變化可謂是最明顯的,各種電視劇,電影上我們不難看出,古代女人是男人的依附品,古代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甚至還為女性定了「三綱五常」各種明文規定來規定女人的行為和自由。那時男女兩性之間是天然的平等也是相對自由的。女性的尊崇地位與樸素平等的兩性關係是原始生產力水平低下、人類生存極度困難時的產物,但其中卻包含著至為寶貴合乎人性的因素。樸素平等的男女觀到五帝時被打破五帝時代是社會生活和兩性關係發生歷史性轉折的重要時代。男女的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男尊女卑的格局開始形成。
  • 有些男人借著恢復中國傳統的名義,要求婦女三從四德,你同意嗎?
    就這還不知足,管著財政大權說男人賺的少,你知道現在的男人有多累嗎? 不要求女人賺錢,你幹活也好,不幹活也好,或者搞得錢夠你自己花也行,男人從來不會多說什麼,因為養家是男人三千多年的傳統。可你不能背著男人在外面亂搞吧?過得不舒服可以提出離婚的,沒有必要做免費野雞。我們為何把三從四德和三寸金蓮混為一談。
  • 現代女人新版「三從四德」,丈夫:我實在受不了!
    古代女人三從四德是舊社會思想,那時候的女人一點地位也沒有,而且在家庭裡面也是沒有地位,可以說對待丈夫還是其一家人都是百依百順,然而隨著時間流逝,舊傳統當然也要消滅,尤其是打破封建思想,建立新的觀念,不過過度的濫用女權,導致現在的社會似乎形勢也變成了「女尊男卑」的一個情況,廢除舊社會觀念是新時代的發展的前提
  • 作為古代婦女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三從四德」指的都是什麼
    「三從四德」是古人根據「內外有別」的原則,以儒家禮教對婦女在道德、行為、修養方面的規範要求,具有極為濃厚的古代禮教特點。作為中國古代婦女最為重要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很多人認為「三從四德」本質上就是對女性壓迫的一種象徵,其實這種說法並不算全面。
  • 「三從四德」宣傳畫再現,小區回應:是對舊時代觀念的警示
    規勸女人要講「三從四德」的宣傳畫又出現了?日前,來自山東青島膠州市某小區的一組介紹「中國生育文化五千年」的宣傳面,被曝光到社交網絡後引起爭議。原因在於,宣傳畫上的文字內容不設前提、不加標註地宣傳封建思想。
  • 論現代女性的極端,三從四德也不全是糟粕
    有一位西方的學者說:中國女性是唯一沒有經歷女權運動,而獲得男女平等的群體,更不止的是中國女性的社會地位是全球最高的,沒有之一。只是有人要說中國女性纏足,還有七出三不出以及三從四德等等,好像這些都是對女性的一個侮辱標籤,我們得承認的是傳統國學裡糟粕不少,但同時它還有著傳承千年的精華跟智慧,我們不能全盤的接受,更不能徹底的否認。
  • 給你講講
    給你講講人們養狗的頻率越來越頻繁,有些人家裡養一養就是好幾條。可是也有人會發現,有些狗狗並沒有像網上說的那麼聰明。泰迪就是最近很火爆的一種小型的寵物犬,它們很受人們的喜歡,在大街上走著通常都可以看到十幾條泰迪,幾乎見到十條狗狗中有六隻或者八隻泰迪。那麼泰迪的出場頻率那麼高,養它的人又都有什麼感想呢。
  • "三綱五常"?歷史上的中國人如何理解道德
    好事不用說,大家都公認是道德的,至少不是不道德的; 但在壞事上,有人認為是不應該的; 但有人認為就應該這樣做,或者認為這樣做也是允許的,不能算不道德———這是為什麼?中國道德的內涵一說起中國道德,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所謂「三綱五常」、「三綱六紀」、「五倫」,然後就是孟子和《中庸》講的「四端」或「誠」。但這裡需要做一點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