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微博上一個醫生因為給病人開了3毛錢的處方被廣為傳頌,大家都在誇,多麼好的醫生,他開的不是藥方,是良心,什麼時候開便宜藥的就是好醫生了,別讓便宜藥害了你!
她因開三毛錢的處方而出名了
我們這個時代,經歷了物價飛漲,也經歷了看病難看病貴,醫託、藥販子讓我們對天價醫藥費已經習以為常,窮人活不起,更死不起,所以這個堅持開便宜藥方的醫生火了!
王爭豔自稱是個小小的社區醫生,她有一個堅持了三十餘年的「小處方」理念——「讓病人花最少的錢,得到最好的治療」。
這些年她開出的處方,平均單張金額不超過80元,最便宜的一張只有2毛7分,而治療效果卻好得讓人驚嘆。許多病人都視她為親人,一是因為她醫術高、醫德好,二是她待人真誠,處處都為病人著想。
從同濟醫科大學畢業後,她便在漢口醫院做醫生,這一做就是11年。後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她放棄大醫院的安穩,主動前往社區基層坐診,當起了「全科醫生」。
多年來,她以最樸實的方式為病人服務,如今又開直播普及健康知識,只願在有限的人生中,發揮自身最大的價值。
關於三毛錢的藥你怎麼看?
對此,不少網友驚呼,醫藥界還有這樣的良心醫生真是太好了,但也有網友思考的更深一步:
@對隊懟 : 讓我花錢少=有醫德,讓我多花錢=道德淪喪。一個社區醫生,她能接觸和治療的患者,無非就是流行感冒,急性腸胃疾病,高血壓和血糖監測了吧?她能開出更多的藥就奇了怪了,從業跨度三十餘年,然後選一張最便宜的。然后冠以「良心」,醫生是好醫生,但是這麼被宣傳……
@欣歐妮box : 在古代,藥店都會掛一副對聯,寧可架上藥生塵,但願世間人無病,可如今,藥店會掛一大橫幅;購藥滿38元送雞蛋6個
@Catfish_Sr飛翔的廢柴君:曾聽某主任跟手下吐槽:一袋吊瓶用的氯化鈉比礦泉水還便宜,敢用嗎?反正我心裡是毛的
@lemon的鹹檸七:根本不成立太絕對,來,舉個最常見的例子……六味地黃丸,熟悉吧,同樣是360粒、組成相同功效一致,仲x牌34一盒,同xx牌55,藥效在臨床上基本一致,如果一個家境貧寒的患者來就診,每日盜汗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需要慢性長期服藥,請問,如果你是醫生你怎麼來開藥?
@郇Zdong:藥的貴不是在它的製作成本有多高而是當初研發的時候投入了多少錢,也不是隨隨便便幾百塊就把藥研究出來了好嗎
@劉澤MJO : 竊以為,王大夫應該是根據病情實際開藥,而不要單單關注價格。
@夢想家久999999 : 哎,別人家的醫生,要是多一點像這樣有責任心的醫生,那該多好,錢倒是一方面,但是最起碼讓人放心。
@Nirvana-Mars : 講真 這樣的宣傳不科學 醫學本來就是不可控的循證醫學 你這樣宣傳 會給病人一種片面的想法:花錢少的就是好醫生 花錢少一樣能治病 這跟之前沸沸揚揚的八毛錢治好巨結腸患兒的新聞有什麼區別呢?毫無科學依據 臨床指徵的報導 容易引導大眾的純價值觀導向的新聞 是對其他病人的誤導 對其他醫生的不負責!
壹姐覺得,這新聞有點博眼球的意思,怎麼說?
從市場角度來講,3毛錢的處方,你見過嗎?這麼便宜,恐怕沒有藥廠願意去生產吧,物價都飛漲了,難道藥價不漲,醫生還要不要賺錢養家了?當然還有可能就是,社區醫院嘛,政府給力優惠政策,控制了藥價……
從醫院角度來講,為什麼你去大醫院看病那麼貴,各種驗血儀器檢測費用就得花一多半了吧,遇到比較複雜的病情,亂開藥是會死人的,但是社區醫院沒有大醫院的先進藥品和設備啊!
從藥品角度來講,除去配方,藥品的價格主要受生產工藝影響,藥品具有自己的特性,和普通商品不一樣,不同品牌採用同樣的原料,用不同的生產工藝造出來的東西,藥效會差很多,比如都是藿香正氣水,你吃這個牌子的三天才好,另外一個牌子的可能當天晚上就好了,中成藥還會牽扯道地藥材的因素。
醫生給你開便宜藥還是貴藥,可能與你是否長期服藥有關,與你去的是三甲醫院還是社區小診所有關,與你的年齡體質也有關,還與醫生的個人經驗有關,甚至可能與這座城市附近的藥廠有關!醫生給你開便宜藥不代表她就是個好醫生!
太便宜的藥會危害身體嗎?
我們買東西都知道便宜沒好貨,那藥品呢,太便宜的藥副作用會不會特別大?
藥這個東西吧,只要你吃了,就會有副作用,而且它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是對症治療,再好再貴不對症也是白搭,所以便宜不便宜也就無所謂了,只要對症能治好病就行,但是不同種類的抗生素毒副作用程度會不一樣,像頭孢的副作用算小的,氯黴素副作用就比較嚴重了。
有些便宜藥可能副作用較大,使用後不良反應更多、更易產生耐藥性,並不適合有些病人。但是藥品的價格和副作用沒有直接關係!
小處方、便宜藥固然值得稱道,但不能強求。兩毛錢開出的阿託品,雖然能夠調節心率,但也只能稍微緩解症狀,對心律失常患者來說,要真正治好病,還需要更多的藥物甚至手術治療。
醫生在用藥時首先要考慮這個藥是否對症,是否安全、有效。在此基礎上,如果有多種藥物可選擇,可向患者推薦價格便宜的藥,但絕對不是越便宜越好。
比如,100片一瓶的阿司匹林有的才2元多,但有的30片裝的阿司匹林腸溶片就要10多塊,兩者價格相差較大,但是對有胃炎、胃潰瘍等胃部疾病或出血性疾病的人來說,因為胃部耐受性差,建議選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可以減輕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如果一味貪便宜選普通片劑,很可能造成胃出血。
又比如,很多糖尿病患者需要服用鹽酸二甲雙胍片,但有的患者反映,醫院開的藥有效果,但自己到藥店買的效果就沒那麼好。
這是因為雖然藥名相同,但劑型並不相同,同種藥物的不同劑型對藥效的發揮有影響,如片劑、膠囊等藥物崩解、溶解速率不同,吸收快慢、多少也就不同。
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國內某藥廠生產的環丙沙星,在抗菌方面療效甚至比國外著名藥廠的產品的療效更好,抑菌作用更強,但是它的副作用也較大,很多患者用藥後會出現頭暈、眼花、胃腸道反應等副作用,部分病人差不多用一兩天就會停藥,所以現在這種藥已經慢慢地減少應用了。
另外,中國目前的仿製藥,是基本沒做過生物等效性試驗,這個要求是2007後增加的。在中國,藥品所含成分完全不能說明藥品的療效和安全性,藥品的不安全,也基本不是成分出了問題(有些是作假的,除外)。
小編說兩句
這樣的新聞我們不能只看到表面,看病這種事如果還要貪圖便宜,以藥價論高低的話,還不如別去醫院,在家休息得了,沒準休息兩天,多喝點熱水就好了呢~
身體是自己的,年輕的時候不注意身體,那麼你所賺的錢將來可能都會還給醫院!對於健康做點投資是值得的,尤其是每年的體檢一定要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