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封:被李自成灌沒的州橋正在歸來

2021-01-10 中國經濟網

「目前,1號、2號大型探方已經深挖到地下十幾米的金元地面以下,3號探方已發掘到明代地層,能夠反映汴河岸邊民居群落的4號探方也已開始發掘。」

近日,記者來到河南開封州橋遺址發掘現場,看到工地的考古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1號探方前,透過西側剖面上一道道白色的地層線,能清晰地看到不同時期運河的層層淤積,以及河道寬窄變遷的過程。

對於開封人來說,「州橋」二字意味深長。州橋是北宋東京城御街與大運河汴河段交叉點上的標誌性建築。昔日的州橋,雄跨於汴河之上,始建於唐。史料記載,州橋自唐以後享有盛名,趙匡胤州橋斬石龍、楊志賣刀這些廣為流傳的故事就發生在州橋。王安石、梅堯臣、範成大皆有關於州橋的詩篇。州橋歷經了千餘年的滄桑,見證了北宋東京城國際大都會的繁華,之後罹受宋金戰爭的瘡痍,沉寂於明代的淤沒。明朝末年,李自成引黃河水漫灌開封城,州橋從此淹沒,在之後的歲月裡,成了一個謎——

「州橋到底是什麼樣子,有幾個橋孔?」

「州橋上的瑞獸有哪些?州橋下能通行什麼樣的船隻?」

「有沒有守護神?有沒有人行車行道路標線?」

很長一段時間,這些問題沒有人能夠回答。

在一次偶然的時機,世人迎來了驚喜。

真容初現:明代的橋面和黃河水一起挖了出來

時間的指針迴轉到1984年8月。當時,開封市政工程公司要在中山路中段修建大型下水管道,因此地是文獻記載中古州橋的位置,消息一出,開封的考古工作者興奮不已。

開封博物館原館長李克修是當時參加考古發掘的考古隊員之一,雖時隔多年,他對發掘州橋一事記憶猶新,「發掘州橋是這座古城的考古工作者的夢想」。

當現代柏油路面被破開之後,考古隊即用洛陽鏟下探,當下探到4.5米深時,發現了硬物。順南北方向一連打了6個孔,全都在同一深度觸及硬物,根據這一情況,專家初步判定這就是橋面。

開封市政工程公司繼續施工,當挖到4.2米深時,李克修說:「停,下面由我們來幹!」

中山路縱貫南北,是開封市最為繁忙的交通要道,可以預見在此開掘深溝對全市將造成怎樣的影響。市政工程公司的工期本來就很緊張,他們只答應給考古隊3天時間。

考古隊晝夜不停,很快清理出了4米寬、17米長的橋面。橋面用的是青石板,但石板已殘缺不全,裸露在外的大部分是青磚。面對這個寶貝,考古隊捨不得停下來。他們立即請示開封市政府,又爭取來一周的時間。

即便是一個星期,時間還是太緊張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用超常規的方法發掘。」李克修說,「也真是巧了,為了探明橋的內部構造,我們在露出的橋面中間打洞,恰巧就打在了橋洞的中間。」

當鑽頭剛一鑽透橋面,一股水便冒了出來,這就是當年在開封肆虐的黃河水。州橋被淤埋後,它們便積存到了橋洞裡。

抽水耗費了兩天時間。事後查明,橋洞東西有30米長、南北5米多寬、上下5米多高。但水抽完了,人還是下不去,下面還有1.3米深的泥漿。李克修先拴著保險帶坐著輪胎對整個橋洞察看了一番。上面的磚頭大都完好無損,從形制來看確定是明磚無疑。這印證了明代重修州橋的文獻記載。之後,考古隊土法上馬,用木板圈了一塊地方,將裡面的泥漿全部清理乾淨。他們要看看橋底到底有什麼。

下面至少有兩層木頭,呈縱橫交叉的筏形排列。專家認為,這是因為開封地處黃河衝積平原,土質鬆軟,地基不牢,採用筏形基礎易於穩固。

經過發掘,考古人員確認此橋為南北向磚石結構的拱形橋,保存較為完好,南北長17米、東西寬30米。橋面距地表最淺4.3米,系用青石板鋪墁而成。清理出的中孔圈為磚砌大於半圓的陡型拱,三券三伏,厚1米、孔高6.58米、拱跨5.8米、矢高3.7米。橋墩是用青石條東西順砌而成的牆形墩。橋孔地面多用石板鋪墁,石板大小不一,鋪墁亦不甚規則,但靠近兩側墩牆的地方各順墩牆東西向放二排截面呈長方形的長木。橋基採用了築筏為基的方法,在鬆軟的河底先下挖一個基槽,然後在槽內擺放一層層縱橫交叉的截面呈長方形的長木作為橋的基礎,並在此基木上砌橋墩。

州橋真容初現,引起巨大轟動。「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以及開發利用規劃等因素,不具備展示的條件,所以當時就對州橋遺址進行了保護性回填。」負責開封州橋遺址發掘保護的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三營說。

直到2018年10月,汴河遺址考古發掘工作正式啟動,開挖了2個探方。探方一主要是對運河河道及兩側堤岸的解剖,探方二是對運河北堤岸進行解剖,均是為州橋本體發掘做的準備工作。經過考古發掘,發現有比較豐富的明清時期的房屋建築基址、灰坑以及水井,金元時期的陶灶、房屋基址等,揭露出明代開封城內的汴河形態,展示了自明代早期至今汴河故道區域地層的發展演變序列。

2020年3月23日,在前期汴河遺址發掘工作的基礎上,州橋遺址本體考古發掘正式啟動。目前,州橋遺址本體考古發掘工作進展順利,由河南省考古研究院與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考古隊,已順利發掘出部分青石橋面、明清時期建築基礎、人骨等遺物。清理河道淤積層的過程中,還採集到了大量不同時期的瓷器標本,有青瓷、白瓷、白地黑花、鈞瓷、青白瓷、青花、五彩等類型,時代從唐到清,窯口涵蓋河南周邊窯口及南北名窯。

文化研學:昔日「汴京八景」 今日文旅亮點

《東京夢華錄》記載,州橋,正名天漢橋,正對大內御街,橋下汴水奔流,橋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兩岸的店鋪、酒樓繁榮,笙歌連成一片。每當月明之夜,「兩岸夾歌樓,明月光相射」,晴空月正,登橋觀月的人紛至沓來,熙熙攘攘。人們俯瞰河面,月波泛泛,皎月沉底,故被譽為「州橋明月」,是「汴京八景」之一。

這「州橋明月」之景,今人還能否得見?「未來,要在遺址上建設一座汴河州橋遺址博物館,遠景要建成汴河文化遺址公園。」王三營說。

遺址博物館建設項目,規劃在古州橋原遺址上,分地下、地上兩部分開發,分別建造地下、地上展館。其中地下部分是對州橋進行全面發掘,使之重見天日的復原性開發,地下展廳將使遊人有機會一睹昔日古州橋的風採。同時,在遺址附近的地面上,建造「地上州橋」即模仿古州橋形式的現代建築。從「地上州橋」展館入地下廳,觀看地下古州橋,將會妙趣橫生。此外,與主建築配套建有完整的仿古建築群,以及點綴於其間的假山、遊園、亭廊、瀑布、噴泉等。為方便遊人,還將在其中建造停車場、餐飲、休閒等配套設施。

「州橋在地下埋了那麼多年,看著它的發掘工作一天天有序進行,我心裡有了很多期待。」市民小胡自從州橋遺址開始發掘之後就一直關注進展,他期望早日看到州橋遺址的真容,「在遺址上建一個博物館,這讓俺們開封將來又多一個看點。」

如今,反映汴河兩岸民居分布情況的4號探方即將開始發掘,整體的州橋及汴河遺址考古還將持續一年多時間。不過,開封的思路是「邊發掘、邊保護、邊建設、邊展示」。今年9月28日,州橋及汴河遺址公眾考古研學示範基地就對外開放了,基地根據遺址發掘的進度,安排市民免費參與公眾考古開放日活動。從遊客的留言中,州橋引發的新期待可見一斑:

「考古場面很震撼。探方裡有對汴河河道和兩側堤岸的『解剖』,還有古代開封市民的生活現場,看後令人難忘。」

「20年前,開封博物館李克修老人帶我在未開發的州橋地面講解了一個多小時,今天重回故地,看到開發現場,非常成功,望開發州橋為開封人民造福。」

「開封考古挖掘體驗非常美好,這種體驗非常有市場價值。」

「來到開封,希望看到開封真正的遺址,正宗的宋文化,而不是仿古建築,就像我們去義大利的羅馬看到遺址一樣。」

……

隨著發掘逐步推進,州橋遺址的脈絡正在一點點鋪展開來,很多未解的州橋之謎也許很快就會浮出水面。與此同時,遊客每一次參觀的內容和體驗也都會不同。這昔日聞名的景致,隨著開封講好「黃河故事」「運河故事」的一系列動作,正在煥發出新的光輝。

來源:中國文化報

相關焦點

  • 開封市推進千年州橋發掘與保護 再現「州橋明月」美景
    日前,開封正式啟動州橋遺址本體考古發掘工作,並將根據發掘進度同步啟動州橋遺址本體保護展示方案設計。經持續考古發掘,作為北宋都城開封的標誌性建築——州橋露出橋面,這座埋藏於泥土千餘年、見證北宋市井繁華、作為「汴梁八景」之一的古橋,再次展示在世人面前。
  • 湮沒千年 開封州橋露容顏
    經過持續考古發掘,北宋都城開封的標誌性建築——州橋露出橋面。這座埋藏於泥土千餘年,見證北宋市井繁華,作為「汴梁八景」之一的古橋,在世人面前漸露容顏。州橋遺址位於今河南省開封市中山路與自由路十字路口南約50米。
  • 開封州橋考古發掘取得積極進展,古橋漸露容顏
    汴梁八景之一「州橋明月」,令無數人心馳神往。州橋始建於唐,名汴州橋,五代時稱汴橋,北宋汴河稱天河,改名為天漢橋,習稱州橋。州橋橋面寬廣、氣勢宏大,見證了北宋東京城的盛世繁華,卻沉寂於明代洪水的淤埋。2020年,作為「賦能」 開封宋都古城保護與修繕,支撐「六穩六保」 重點項目,州橋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啟動,目前部分青石橋面已揭露出。州橋是大運河汴河段與開封古城中軸線交會處的重要古橋梁 。 州橋遺址發掘是今年河南省黃河文化九大重要考古項目之一。據文獻記載,宋代州橋是平橋、木樑石柱,明代州橋則是拱橋、磚石結構。
  • 開封市10位市民代表親身體驗州橋遺址現場考古
    州橋長什麼樣?有幾個橋孔?是否與歷史書籍記載的一樣?自從1984年8月州橋「曇花一現」後,很多州橋之謎不但沒有完全解開,反而更增添了很多神秘色彩。
  • 古都開封讓人夢回千年繁華
    沿馬道向上是高聳的大梁門城樓,進入城樓內部,《微夢大梁門》沉浸式演出正在上演。「我們通過六面8K高清LED屏,再利用虛擬實境技術,將開封城牆的前世今生以高清影像方式展示出來,再現城摞城奇觀,讓遊客站在城牆遺址之上,就能親眼目睹千年前的動態景象。」開封宋都城牆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張輝對記者說。
  • 八朝古都——開封,新添不少景點,遊客絡繹不絕
    位於中國華中地區,河南東部,中原腹地,黃河之濱,開封西鄰鄭州。至今已有4100多年的古城開封歷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宋朝、金朝等,被譽為"八朝古都",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啟明清,影響深遠的"宋文化"。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城市中軸線未發生變化的城市,而「城」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是罕見的。
  • 清朝河南有九府五直隸州一直隸廳,現在只有三個還是地級市的名字
    不過,隨著工業化的興起,鐵路、工礦、水利使河南出現了一批新興城市,老牌城市則逐漸沒落,到現在,清朝的九府五直隸州一直隸廳,只有三個還是地級市的名字,今天總結如下:開封府:開封市。春秋時,鄭國在今天的朱仙鎮附近築城,為了啟拓封疆,取名為啟封。西漢時,漢景帝劉啟即位,為避他的名諱,啟封改名為開封。從唐末開始,開封逐漸取代了長安、洛陽的地位,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
  • 一次佔卜讓李自成絕處逢生,而成為歷史的拐點!
    假如不是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自縊於煤山的話,滿清就不太可能入主中原。滿清不入主中原,我國就甚有可能通過君主立憲而走向近代化。明末農民起義,雖歷時較久、規模甚大。然而,明末的農民起義卻並非由朝政的糜爛而引起的,其早期是由陝北災荒而引起,後期因河南大災荒而臣燎原之勢。相比秦末、隋末、元末等那種全國範圍內的大起義,明末的農民起義具有明顯的地域性。
  • 同是樞紐,鄭州可以取代開封成為省會,株洲可以取代長沙嗎?
    所以鄭州的「州」和株洲的「洲」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省、府「州」、縣三制下的州,而後者卻是湘江岸邊株田沙洲二、鄭州成為十字樞紐要早於株洲1906年4月1日,平漢鐵路全線通車1909年12月,汴洛鐵路竣工,鄭州成為最早的十字樞紐
  • 李自成手下第一猛將,勇猛無敵的權將軍劉宗敏,最終被清軍俘殺
    公元1607年,劉宗敏出生在陝西省藍田的一個窮苦農民之家,他的父親被逼稅的官府給逼死,他母親帶著劉宗敏到處討飯,他們變成了乞丐,沒過多久,劉宗敏的母親就給活活的餓死了,正是因為童年時期無比悲慘的遭遇,劉宗敏對於腐敗的明王朝和其官府恨之入骨,在少年時期,劉宗敏跟人學習鍛造鐵的技術,成了一個鐵匠,
  •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與河南大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央廣網開封12月2日消息(記者 王勇生 通訊員 院繼恆)11月27日,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與河南大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報告廳正式籤署,兩校5個學院分別建立教育合作關係。河南大學黨委書記盧克平,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劉志軍,開封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張松文,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人才辦主任焦豔,市教體局局長婁和彥,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黨委書記任洪河、校長沈潔霞和班子成員、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籤約儀式。儀式由副市長劉震主持。劉震主持籤約儀式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黨委書記任洪河指出,發展需要開門辦學,借智借力,需要引入外部優質資源,擴大對外合作交流。
  • 河南大學鄭州新校區即將落地:為從開封跑路鄭州做準備?
    但隨著河南省會搬遷至鄭州以來,開封的發展日漸緩慢,逐漸被其它地市超越。2019年,開封完成的GDP僅有2364億元,在河南省僅排第15位,處於中下遊之列。河南大學作為河南省排名第二的重點大學,想必深知開封難以承載河大的名校夢,因此去發達地區興建新校區就成了河南大學發展的新增長點。
  • 河南大學與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11月27日,河南大學與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簡稱「文職院」)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文職院舉行。校黨委書記盧克平,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劉志軍,開封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張松文,副市長劉震,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人才辦主任焦豔,市教體局局長婁和彥,文職院黨委書記任洪河、校長沈潔霞及兩校相關職能部門、學院負責人出席籤約儀式。儀式由劉震主持。
  • 為什麼是清朝而非大順得天下,看李自成與多爾袞的格局就知道了
    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成了北京城的新主人,李自成建立大順朝也已經有三個多月了,此時大順朝控制的區域包括京城、河北、山西、陝西、山東、甘肅、河南和湖廣一部,與清朝、明朝南方殘餘勢力(南明)三分天下,而且大順朝作為一股新興的勢力有著蓬勃向上的朝氣,只要李自成處理得當,南明部分早晚都會歸順大順朝。
  • 開封這家沒啥名氣的灌湯小籠包,6元一籠免費喝粥,吃過的人都贊
    灌湯包是開封的特色美食之一,也是豫菜中,非常典型的風味小吃,灌湯包的精髓就在這灌湯上,這小小包子裡的汁水就像是灌進去的一樣,當地人吃灌湯包,有這樣一個口訣,先開窗後喝湯滿口香,吃包子,順便能喝到湯,這樣的包子自然受歡迎。
  • 河南開封一家羊湯館,小小的店鋪傳承百年,食客吃了幾十年!
    說起羊肉湯啊,在世界各地都有賣的,而要是哪家的好還真是的沒法進行比較了,但是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一家羊湯館,在河南開封那可是大名鼎鼎啊,如果要是在河南開封旅遊,要是問哪一家的羊湯館好吃的話,想必很多人都會說丁角街張老五的羊肉湯最好喝啦,而他為什麼那麼吸引人呢?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 河南開封:用家庭「小美」聚合鄉村「大美」
    「美麗庭院」創建工作開展以來,開封各級婦聯組織協力奏響巾幗助力鄉村振興的時代最強音。按照「輿論先行、廣泛動員、形成合力、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開封各級婦聯組織積極動員廣大婦女和家庭從「潔」字入手,做「美」字文章,讓一座座庭院串成鄉間田野的靚麗風景線。宣傳先行。
  • 佔地600畝的仿宋古建築群,在開封這個景區,感覺回到北宋
    河南開封是我國著名的古都之一,自一千年前北宋開封以來,開封成為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北宋時的經濟科技迅速發展,生活富裕,可以從一幅《清明上河圖》中看到當時的風採,現在的開封變成了觀光城市。在開封市區,最能感受到古都氛圍的是清明上河園的觀光景點,這是一個年輕的觀光景點,所有古老的建築物都是仿照的,但是整體規劃非常好,不管建築物的細節和景點工作人員的服裝如何,遊客都會穿越到北宋。
  • 河南美食將亮相"舌尖2相逢":鯉魚焙面 灌湯包(圖)
    當然,也有不少河南人為家鄉美食沒能進入節目組「雷達」搜索範圍而「鳴不平」。第二季的「舌尖」,河南美食終於來了。  據記者了解,今晚將播出的是《舌尖2》第五集《相逢》,將講述食材香料的匯聚、遷徙及配方、技藝的演變、再生;聚焦食物與人的每一次攜手,呈現中國人的相聚別離背後藏匿著的深切情感。節目中將展現象山、重慶、杭州、開封、深圳、張家口、自貢等地的美食或食材。
  • 息國故裡——息州森林公園!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河南信陽息縣的免費旅遊景點:息州森林公園,也稱息縣森林公園,是以森林為主題景觀的特色公園。公園總面積1550畝。位於息縣縣城省道S337與S213交叉口往北300米路西,交通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