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美食將亮相"舌尖2相逢":鯉魚焙面 灌湯包(圖)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鯉魚焙面

開封小籠灌湯包

  今晚9點,在「缺席」了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國》(以下簡稱《舌尖》)之後,河南美食終於將在央視一套播出的第二季《舌尖》第五集中與觀眾《相逢》。

  策劃文體新聞中心執行記者吳戰朝王峰文首席記者陳曉東記者李康攝影

  飲食文化在中華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食物中蘊藏著解讀中華歷史的神秘密碼。兩季《舌尖上的中國》,都在試圖探討中國人與食物之間的關係,試圖以食物為窗口讀懂中國。但作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中原地區源遠流長的河南美食卻姍姍來遲。是遺憾?是必然?抑或,只是因為我們給予了一檔節目太多不合實際的期許?還是另有他因?連日來,大河報記者兵分多路進行了採訪。

  「舌尖」裡的河南美食有啥?

  鯉魚焙面、灌湯包,還有一道神秘美食

  從《舌尖1》開始,多少「吃貨」一邊大喊要減肥,一邊對著各地美食流口水。當然,也有不少河南人為家鄉美食沒能進入節目組「雷達」搜索範圍而「鳴不平」。第二季的「舌尖」,河南美食終於來了。

  據記者了解,今晚將播出的是《舌尖2》第五集《相逢》,將講述食材香料的匯聚、遷徙及配方、技藝的演變、再生;聚焦食物與人的每一次攜手,呈現中國人的相聚別離背後藏匿著的深切情感。節目中將展現象山、重慶、杭州、開封、深圳、張家口、自貢等地的美食或食材。

  根據此前放出的消息,在開封,《舌尖2》節目組拍了一道主食一道菜,主食是開封小籠灌湯包,菜品是鯉魚焙面。前者主要從製作工藝加以展示,和面、切面、捏包子「面面俱到」;後者則再現了製作者的技法,對醋熘及將面拉成細絲的精巧製作手法加以展示。不過,昨天接受大河報記者採訪時,《相逢》分集導演陳碩透露,還會有第三道河南美食亮相。「先不說吧,大家看節目就知道了。」陳碩賣了個關子,「節目很有形式感,強調對空間的展現,關於豫菜的篇幅還是挺多的。」

  燴麵、胡辣湯呢?

  最能代表這個地域的不一定入選

  雖然第三道美食尚未曝光,但基本可以確定,最有河南特色的燴麵和胡辣湯不在其中。

  這讓不少河南人覺得有點匪夷所思。去年5月初,《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來河南時,連發微博,大讚與河南美食的「相逢」:

  「到鄭州,很嚴肅的一個飯局,正襟危坐裝矜持……最後,沒繃住,不爭氣地吃了七個包子。餡兒太誘人,槐花、肉丁加粉條。」

  「早上六點半,表弟準時趕到我在鄭州郊外的旅館,接上我,驅車14公裡,到市區喝了一碗胡辣湯,來回將近兩個小時……經常出差,匆匆而來,匆匆而去。能離開千篇一律的賓館,到老城區吃頓早飯,是我感受城市氣質的一種方式。」

  「胡辣湯店,七點就已經人山人海。蔥油餅、肉盒子、煎包,加一碗外壁掛滿芡糊的湯,四座響氣淋漓,每次抬頭,都能看到老闆和各種明星的大幅合影,所以離開時我特地看了看店名,不是方文山耶?」

  陳曉卿圖文並茂,將槐花餡兒包子和胡辣湯介紹得頗為生動,讓人看得食指大動。當時激動的粉絲都認為,胡辣湯入選《舌尖2》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戲劇性變化的背後發生了什麼?

  「河南人民很熱情,推薦了很多食物。我對很多東西不了解,就向大家請教,大家的配合度都很高。」陳碩也透露了燴麵和胡辣湯「落選」《舌尖》背後的故事,「一開始,我們的拍攝文案裡推薦了胡辣湯,但是胡辣湯蘊含的歷史和我們的節目不太契合。」

  至於燴麵落選,陳碩表示,是因為燴麵和《相逢》這一期的主題沒關係,所以一開始就沒有將其列入拍攝計劃。「最能代表這個地域的不一定入選。」陳碩「安慰」河南的節目粉絲說,「可能有些觀眾覺得自己家鄉美食太少,我們也會根據觀眾意見及時調整。但整體來看,我們有自己的表達,在根據不同的主題拍。」

  正宗河南美食代表是啥?

  咱河南人也很糾結

  此前,對什麼樣的美食才能出現在「舌尖」裡,陳曉卿給出了自己的標準:「第一是健康,我個人喜歡吃滷煮火燒,但從健康角度來看,就不能拍它;第二是不裝,很多菜假裝自己很有文化,配點唐詩宋詞,我覺得這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現,好的廚師不會這麼做,把菜做好吃了就行,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文化傳承,而不是那些形式上的東西;第三是要相對日常,更多的人能夠吃到;第四是要解饞。」此外,陳曉卿還規定只能拍50塊錢以內的東西,他認為50塊已經可以包含老百姓日常的飲食,最好吃的東西是用心做出來的。

  雖然「抱著學習心態」而來的陳碩拒絕對豫菜給出點評和改進建議,但在採訪中還是能感覺到他的態度。比如,在談到灌湯包時,陳碩這麼說:「灌湯包很好吃,真的蠻不錯的,口感蠻清爽。讓人發現豫菜除了口感濃鬱的,還有這種清爽的,製作上還有那麼多講究。」

  事實上,即便是咱河南本地人,請外地來的朋友吃正宗河南美食時,也經常會有些糾結。中原地區是華夏文明的搖籃,豫菜更有「八大菜系之母」的美譽。在當代人日益注重健康、養生的生活方式的情況下,豫菜的發展該何去何從?這需要很多人為之付出努力和智慧。據悉,《舌尖3》正在論證、籌拍階段,到時候河南美食能否打個漂亮的「翻身仗」,還是拭目以待吧!

  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國》中沒有河南美食是一處遺憾,《舌尖上的中國2》來到開封拍攝河南美食,雖然在劇組看來只是一次正常的拍攝,但著實為河南觀眾注射了一劑強心針——終於重視我們河南的美食了。在這集名為《相逢》的節目中,分集導演陳碩用「開封灌湯包」、「鯉魚焙面」兩道河南特色菜,從空間上把開封和杭州聯繫在一起,從時間跨度來講,北宋和南宋也因此「相逢」。在螢屏之外還有哪些未能呈現的故事?在美食之外還有哪些豫菜文化值得品味?5月14日,大河報記者來到開封,探訪舌尖背後的故事。

  為啥選中「鯉魚焙面」和「灌湯包」?

  因為這兩道美食都能體現「相逢」的主題

  2012年10月,中國廚師節在開封舉行,當時《舌尖》總導演陳曉卿在廚師節上獲了一個獎,開封方面便有意邀陳曉卿拍攝開封美食,而陳曉卿對第一季《舌尖》沒有豫菜元素也很遺憾,同時對豫菜文化很感興趣。

  2013年3月,雙方正式溝通,開封市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開封飲食文化博物館館長孫潤田成為與劇組的對接人,為其推薦豫菜。「劇組給出的拍攝標準是拍有歷史、有文化、有故事,在當地有影響的菜,最重要的一點是老百姓能吃到。」幾番考慮,孫潤田推薦了「鯉魚焙面」、「灌湯包」和「開封桶子雞」三道菜,「去年7月來開封拍的,最後拍攝了前兩道菜,當時開封那家桶子雞的代表作坊要拆,劇組還去看了,環境不太適合拍攝」。

  關於「鯉魚焙面」、「灌湯包」這兩道美食的特點,孫潤田如數家珍:「灌湯包用料考究,製作獨到,薄皮大餡、灌湯流油,軟嫩鮮香,提起像燈籠,放下似菊花;鯉魚焙面更是河南的歷史名菜,更重要的是,從這兩道美食身上都能找到『相逢』。」

  「杭州的西湖醋魚與開封的鯉魚焙面有異曲同工之處,陳碩他們去年三四月份先後在杭州和開封調研,跟我談到在杭州拍了醋熘魚和焙面,焙面是一個姓丁的師傅做的,當時跟丁師傅聊,原來這焙面是在開封學的,不過丁師傅也把杭州精細的象形小面點工藝傳給了開封,雙方算是互通有無、互相交流。」至於開封灌湯包和杭州小籠包,早有考證,「自南宋遷都臨安後,開封的工匠藝人相繼進入,杭州小籠包則是獨樹一幟、遠近聞名。」孫潤田自豪地說:「天下的包子都出自北宋。」

  劇組在開封都拍了哪些內容?

  拍了5天,有4天都在拍普通市民老夏

  去年7月份,正值酷暑,《舌尖2》劇組一共在開封呆了8天,拍攝了5天,其中有4天都在拍一個人——老夏。老夏今年63歲,是孫潤田應劇組的要求找來的一位普通開封市民。「劇組希望讓一位普通人來做這兩道菜,不用刻意講究技法,但求家常,劇組就是想拍出那種家常味兒的紀錄片感覺。」孫潤田說。

  但在今年5月6日,陳碩給孫潤田打來電話,很遺憾地告訴他「老夏的部分被去掉了」。問及原因,對方表示是「拍攝的人物太多,節目時長有限制」。「陳碩認為老夏這段拍得還是很豐富的,挺遺憾。」孫潤田說。

  「認真」是孫潤田對《舌尖2》劇組的評價,在拍老夏之前,劇組先在開封第一樓拍攝了專業包灌湯包和鯉魚焙面的做法。當時做鯉魚焙面的廚師是開封第一樓行政總廚王海波,開封第一樓傳承人馬瑞則承擔了灌湯包的製作,「光灌湯包就從上午8點開拍,一直拍到下午5點,一個切面的鏡頭就拍了50分鐘。下午6點多開拍做鯉魚焙面,到凌晨兩點多才拍完。」孫潤田說,「跟劇組聊天,他們說至少拍150分鐘才用1分鐘的素材。」

  雖然在開封拍了很多素材,但在臨走前,陳碩告訴孫潤田,老夏的故事只是節目組拍攝的眾多候選故事之一,這些節目素材最終將通過什麼方式加以呈現,大家心裡都不清楚。

相關焦點

  • 盤點河南各地7大美食 讓你饞的流口水
    2017-06-28 23:18:23 來源: 河南時尚美食 舉報
  • 在南方鯉魚,真的沒有人吃嗎?
    作為一個常年在不同省市走南闖北的南方人,經常會在網上看到某些南方人說:鯉魚只有北方的才會吃,在南方鯉魚都沒有人吃。對於這種說法,其實就是管中窺豹,是錯誤的觀點,因為南方人也很愛吃鯉魚如果以秦嶺分界,河南其實也是屬於南方,在河南有道名菜叫做鯉魚焙面,我有幸在周口地區嘗試過這道菜。
  • 河南美食特別牛,十八個地市的車牌號個個都是菜!
    河南美食槓槓滴,就連和美食不搭邊的車牌號,都能成為當地特色美食,任性不解釋,直接上菜▼鄭州(豫A)-燴麵hui mian作為「中國十大麵條」之一,燴麵有著4000年的歷史。來鄭州不吃一次燴麵那就不叫來河南,燴麵作為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
  • 河南人對鯉魚跳龍門的情懷
    在過去能成為清朝的貢品,現成為接待海內外賓客的美食,並且名列中國四大淡水魚之首呢?相比其他普通鯉魚,黃河鯉魚肉質細膩,無泥腥味,富含較高的蛋白質和較低的脂肪含量,並且含有人體必需的大量微量元素,這是因為黃河鯉魚是野生魚需要幾年才能長成,它在野生環境中因為要到處覓食,使得黃河鯉魚肉質細膩,池塘裡因為底部的淤泥使普通的鯉魚有泥腥味,而黃河裡的底部是沙石所以魚不會有泥腥味,黃河裡的鯉魚吃河裡的沙土和大量的野生雜草不僅能有助於魚的消化,並且泥沙裡含有大量微量元素,這些原因都使得黃河鯉魚要比普通鯉魚味道更加鮮美
  • 教你做秘制水煎灌湯包的做法,輕輕咬一口湯汁四溢,特別好吃!
    灌湯包形式美觀,內容精美別致,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將北國吃麵、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是一種整合的魅力。 吃灌湯包子,湯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餡次之,麵皮次次之,下面教你怎麼製作它。一、秘制水煎灌湯包主料:麵粉3斤 酵母20克 溫水適量 泡打粉10克 白糖20克 豬肉餡2斤6兩 豬骨1根 雞腿2個輔料:豬皮適量 鹽適量 十三香2勺 蔥姜水適量 香油1勺 生抽3勺 加飯酒1勺 雞粉1勺 白胡椒粉1勺製作工藝:1.提前一天熬肉凍: 豬骨、雞腿洗淨焯水備用。豬皮洗淨後煮開,刮掉裡層的肥肉。拔掉表面的毛。
  • 《舌尖》總製片人:已無力控制「被廣告」(圖)
    《舌尖2》開拍之初所定下的主旨是展現尋常美食,總導演陳曉卿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我們在這個片子裡面,更想通過食物來探討中國人和食物的各種微妙的聯繫,真的沒有美食推薦的用意在裡面。在片子裡呈現的也不一定就是最好吃的,可能會有更好吃的東西。」但以《舌尖上的中國》的熱播程度,這一創作本意在商業社會難以正面立足。
  • 英國人捕獲136斤鯉魚,漂洋過海的鯉魚,鱷雀鱔也拿它們無可奈何
    馮小剛導演的電影《一九四二》裡有一段,範偉扮演的廚子為大家做了一道河南美食,鯉魚焙面。《我們倆》中金雅琴老太太最喜歡的一道菜也是鯉魚。可見鯉魚在我國人盡皆知,佔有了很大的消費市場。但是它們進食的鯉魚的速度,還是沒有鯉魚繁殖的速度快,鯉魚迅速成為美國等國家最具威脅的入侵物種。鯉魚的形狀與鯽魚很相似,但其生長速度比鯽魚快得多,體型也大得多。那麼最大的鯉魚能長到多大呢?在本月的15號,一名叫做維恩的維修工人。在英國劍橋郡的一家漁場捕魚時,有幸捕獲了一條重達136斤的巨型鯉魚,從而一躍登上了人類捕獲的最大鯉魚記錄,此前捕獲最大的鯉魚為122斤。
  • 美食:舌尖上的春節!開啟春節美食地圖
    美食是中國人過年的重頭戲,「民以食為天」這句話似乎在春節這個傳統佳節更加顯得入情入理。每逢除夕夜,一家人圍坐在熱氣騰騰的飯桌旁,就是透著那麼一股喜慶熱鬧勁兒,而這也是中國民間過年的最大特點了。在年夜飯上的每一道菜都蘊含著人們對於新年的期待和祝福。今天狼叔就來為大家說一說這舌尖上的春節滋味,開啟你的春節美食地圖,來看看不同地方的人們是如何通過美食來慶祝佳節的。
  • 做灌湯包時,牢記這3點,包子肉香嫩滑、湯汁豐盈,吃一口就愛上
    灌湯包是傳統的特色美食之一,薄薄的包子皮裡,包含了豐盈的湯汁,咬上一口肉香嫩滑,鮮香味美,直叫人吃一口就愛上了。很多人都喜歡吃灌湯包,但是卻不太會做。今天給大家分享做灌湯包的技巧,注意牢記這3點,包子肉香嫩滑、湯汁豐盈,吃一口就愛上。第一點,和面的技巧。
  • 河南美食排行榜,千呼萬喚始出來,你吃過幾種?
    說起河南美食夥伴們都吃過什麼?慚愧只認識胡辣湯今天特意找來N多河南美食和小編一起一飽眼福吧 1、燴麵 燴麵:中國十大麵條之一,有著1300多年的歷史。是一種葷、素、湯、菜、飯兼而有之的河南傳統美食,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
  • 長安十二時辰:舌尖上的美食,唐人為何不吃鯉魚,錦鯉:動我試試
    對於一個吃貨來說,更關注的是唐人的美食,劇照由雷佳音扮演的張小敬,從監獄出來第一件事就是去吃水盆羊肉,吃得雞頭白臉,三下五除二,哧溜,哧溜就吃完一碗,觀眾隔著屏幕都能聞到香味,劇中還出現了大量的美食,例如火晶柿子,大量的異域水果,葡萄酒,還有外來的胡人食品,胡餅,奶酪,駝蹄羹等等。
  • 「舌尖上的中國2」美食英文說法搶鮮看之三(組圖)
    剛看完《舌尖上的中國2》第三集,是不是還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呢?讓我們一起在一張張美圖中回顧這些人間美味,順便學習一下它們的英文說法吧。老鴨雁來蕈Old duck stewed with lactarius deliciosus 相關閱讀「舌尖上的中國
  • 「錦鯉附身」:古代人吃鯉魚嗎?鯉魚為何會成為觀賞「吉祥物」?
    宋代的獨特美食「焙面」十分有名,在鯉魚菜餚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後,有人製作了一道新鮮的菜餚,把糖醋鯉魚和「焙面」結合起來製作菜餚。其主要做法就是將鯉魚洗淨,放入高溫的油鍋中去炸,直到鯉魚的兩面炸至金黃酥脆,燒制獨特的湯汁醬料,將其淋在炸好的鯉魚背上,最後把「焙面」覆蓋在鯉魚上。這種創新的烹飪方法受到了宋人的喜愛。  關於鯉魚的烹飪方式還有一種也十分有名氣,那就是紅燒鯉魚。紅燒鯉魚的做法在清朝時期記載入食譜,使得紅燒鯉魚的烹飪方法清晰明了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 一個地道的河南餐飲,要打造中國版Costco好市多
    歲末年終,2019—2020交界地帶,河南零售商超業迎來「冰火兩重天」。一方面,7—11藉助三全資源和渠道,將於2020上半年開始落地河南。同時,阿里巴巴宣布2020年再投資4億元在鄭州建設10家盒馬鮮生O2O生鮮店,未來3年在鄭州開設20家門店。
  • 走進河南,賞美景吃美食,這2款麵食萬不可錯過,一碗不夠吃
    大家好,歡迎關注萌蒂美食說。我們每天為大家分享關於美食的知識,如何選購食材、製作精緻美食,讓你的生活因美食而活色生香、有滋有味。導語:走進河南,賞美景吃美食,這2款麵食萬不可錯過,一碗不夠吃說起河南的美食,大家首先會想到燴麵,價格實惠,口感一流,在山東這邊也有很多這樣的小店。其實河南除了燴麵,還有很多有名的小吃,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就是河南蒸面和河南洛陽漿面。
  • 《舌尖2》熱播 股民造句「舌尖上的股市」自嘲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自播出以來備受關注。但與此同時,也因內容淡化美食、側重人物故事令一些觀眾感到失望。其中一集《家常》還講述了一段母女背井離鄉學琴的故事,被網友吐槽其狗血。
  • 鹿港時光小旅行 從心靈到舌尖都有新收穫(圖)
    鹿港時光小旅行 從心靈到舌尖都有新收穫(圖) 2014-11-03 15:45:3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朱念 圖:「中央社」    「觀光局」和看見臺灣基金會共同推動中區國際光點計劃,第3年在彰化縣舉辦「看見彰化x時光饗宴」,從當地故事中尋覓文化密碼,端出臺灣大戶人家的手路菜。圖:「中央社」   中新網11月3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歷史悠久的鹿港,時時刻刻等待每個旅人挖掘旅行的新意。
  • 一條黃河大鯉魚撐起的河南豫菜,別總是吃燴麵,喝胡辣湯了!
    一條黃河大鯉魚撐起的河南豫菜,別總是吃燴麵,喝胡辣湯了!百城百味,這次來到河南鄭州。河南歷史悠久,不光有殷墟,商城遺址等文物古蹟,伴隨著歷史傳承下來的還有獨具中原風味的美食。即使不屬於八大菜系,豫菜仍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廣泛的普及度聞名。每到節慶假日,或者家裡來客人,要擺上一桌,那肯定少不了這些傳統佳餚。首先,魚是不能少的。
  • 大灣網美食推薦舌尖上的美食——廣州特色竹升面,讓你的胃滿足!
    總有一種面,可以讓你食慾大開。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廣東竹升面,它的味道超級美味,快來試試吧!由於家不在廣東所以很難吃到竹升面,一次在飯店吃了「雲吞麵」被竹升面那彈牙的口感深深地吸引了。再看了「舌尖上的中國」之後更加迷戀「竹升面」了。於是今天決定自己來自製竹升面。沒有鴨蛋就用雞蛋代替了,估計效果應該不會太差吧。步驟其實很簡單但是實在是太費時費力了我花了兩個小時來壓面,累的滿身汗。後還有這次我做的麵條有點粗了,大家見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