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急救」內鏡下止血,我院成功挽救多基礎病、消化道大出血患者...

2021-01-08 瀟湘名醫

「Dieulafoy病引起的消化道大出血,我們在臨床上遇到的比較少,這種病多出血迅猛、量大,如果不及時採取內鏡下止血或外科手術治療,死亡率比較高,這個病人當時病情十分危重,重度貧血、休克,並且意識模糊。」12月9日,我院消化內科醫生張蓮介紹說:「近日一名多基礎病、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經過我院消化內科的緊急止血搶救,不僅挽回了生命,而且術後恢復良好,已經出院。」

患者消化道出血位置在內鏡下的影像

張蓮口中的這名患者劉某,今年56歲,患有慢性腎功能不全CKD4期、痛風病史10餘年、代謝性酸中毒、肺部感染、胸腔積液、低蛋白血症、痛風、左足痛風石破潰感染、左足蹠骨慢性骨髓炎、左足蹠骨感染性半脫位等諸多基礎疾病。

患者十二指腸潰瘍在內鏡下的影像

2020年11月19日,劉某因反覆上腹痛1年,解黑便20天、加重三天,且左足拇指疼痛流膿來到我院求診。入院後門診以「黑便查因」將其收治到消化內科。科室給予劉某積極的藥物和輸血治療,入院後第二天,患者反覆解暗紅色血便,每次出血量300到500毫升,輸血後血紅蛋白仍持續下降,並出現心率持續增快、血壓下降、神志模糊等嚴重的休克症狀。經急診胃鏡檢查發現,劉某的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十二指腸降段局部血管裸露,活動性出血,是典型的Dieulafoy 病變;必須進行緊急止血治療,否則患者隨時都會因為失血過多出現生命危險。

暫停出血後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部位

我院消化內科將患者的病情及時告知患者家屬並徵得同意後,11月21日,由我院消化內科名譽主任、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化內科黃光明教授「主刀」、我院消化內科內鏡團隊協助,通過胃鏡輔助,為患者劉某進行了胃鏡下和諧夾止血微創手術,手術中,共為期輸注紅細胞17個單位、血漿600毫升、冷沉澱15個單位、白蛋白12瓶;術後,患者消化道出血立即得到控制,生命體徵逐漸穩定;觀察治療十餘天后,已於12月4日康復出院。

內鏡下和諧夾對患者出血位置進行止血

「好在這次我們消化內科醫生果斷決策,加上患者家屬意志堅定,表示不管結局如何都願意配合檢查和治療,如果家屬稍加猶豫,患者生還的可能就微乎其微了。」黃光明教授介紹說:Dieulafoy 病是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之一,可以發生在胃腸道的任何部位,以近端胃最多見;其主要症狀是反覆發作性嘔血和解柏油樣大便,出血多迅猛,大出血可造成病人低血壓等機體的一系列反應,而且該患者劉某基礎疾病較多,稍有延誤便可因失血性休克導致死亡。

黃光明教授強調:內鏡檢查、血管造影、檢查方法都可以用於Dieulafoy 病的診斷,內鏡下和諧夾止血是該病的首選治療方法,有效率最高達95%,中轉手術和因再出血手術率為8%,總病死率為10.7%,是最安全、高效的治療手段,且術後不會對患者生活造成不良影響。

微訊:宣傳科 李 釗

微編:宣傳科 滕朝暉

審核:曾慶平

【來源:龍山縣人民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患者消化道大出血 內鏡下連續7環套扎止血
    來源:揚子晚報上周末凌晨,一位肝硬化患者突發消化道大出血,在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搶救室經積極藥物治療仍嘔血不止,生命危在旦夕,在消化科止血團隊的通力合作下,經過連續7環套扎,終於止血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 九江市六醫院運用急診內鏡下止血術多次挽救患者生命
    九江新聞網訊(李芷欣)近期,九江市第六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接診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增多,科室團隊憑藉嫻熟的急診內鏡下止血技術多次化險為夷,將多位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從「鬼門關」邊拉回,挽救了寶貴的生命,不斷提升搶救成功率。
  • 循序見「鏡」,「抑」招止血,內鏡下治療上消化道出血
    近日,我院消化內科通過內鏡下成功治療一例上消化道出血高齡患者。 患者78歲,有腦梗死病史8年。 7月初,患者因出現噁心、嘔吐,嘔吐物為鮮血及暗紅色血塊,於我院急診就醫。考慮患者無腹痛,無黑便及鮮血便,暫無法明確患者嘔血原因,急診科立即邀請普外科、消化內科、介入科進行多科會診。
  • 西安高新醫院消化科成功從死亡線拉回一位消化道大出血患者
    入科後患者即反覆嘔血、黑便,失血量達4000ml,同時出現誤吸,導致末梢血氧飽和度、血壓檢測不出,患者呈現昏迷狀態,意識煩躁,緊急搶救迫在眉睫,但此時,患者直系家屬無法取得聯繫,費用不能保證,向宋瑛副院長匯報病情後當即決定:向醫務部報備後緊急組織搶救!準備床旁內鏡下止血!
  • 「新技術」我院消化內科成功完成首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精準...
    內鏡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精準斷流術(ESVD術)是目前最新且最有效的治療門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方法之一。近日,我院消化內科成功開展了首例內鏡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精準斷流術(ESVD),標誌著我院消化道疾病診療技術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 生死時速!三亞醫生疾馳200多公裡趕回手術 搶回患者生命
    真實版「生死時速」  接到一個電話:患者大出血 需緊急手術  正開會的他二話不說 從海口趕回三亞  200多公裡3小時車程一路「飛奔」  省第三人民醫院醫生曾俊濤:與「死神」賽跑搶回一條命曾俊濤。顧不上多想,他立即開車往三亞趕去。  3個小時後,曾俊濤出現在海南省第三人民醫院的手術室裡,「操刀」這起內鏡下止血手術。僅10多分鐘,他就將處於休克狀態的患者從死神手裡救了回來。術後,他又匆匆開車趕回海口,準備次日全省醫師年會上的發言和講課。  在回海口的高速路上,車輛沒油進入中原服務站時,他才想起來,午飯還沒吃。
  • 神奇隧道建立,吞咽困難解除:我院成功開展兩例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
    今年7月,7歲的樂樂(化名)來到了我院消化營養科住院。原來,樂樂3月前不知怎的出現了頻繁嘔吐及吞咽困難,夜間反酸,睡眠不好,身高、體重與同齡孩子相比明顯落後,出現了重度營養不良。。經過CT、胃鏡、消化道造影等一系列檢查,醫生最終診斷樂樂患有賁門失弛緩症。
  • 嘔血、黑便命懸一線 省醫院成功救治特發性門脈高壓患者
    面對患者隨時可能再次消化道大出血失去年輕生命的風險,消化二科徐曉紅主任帶領團隊密切配合,爭分奪秒,頂著操作高難的壓力行內鏡下精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斷流術(ESVD),成功止血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目前患者已脫離生命危險,正在術後康復中。 據黑龍江省醫院消化病院消化二科主任徐曉紅介紹,39歲的王女士曾有門靜脈高壓及脾大,脾功能亢進病史,為找到脾大原因,曾輾轉於北京和天津多家大醫院就診。
  • 醫生替患者「換」身血?
    6月25日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成功搶救一位尿毒症合併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患者是永州市新田縣人,現年50歲。 予以行急診介入手術,術後患者病情穩定後2天,再次出現解暗紅色血便,量約1500ml,予以當天下午行內鏡下鈦夾止血,當時出血停止,回病房後予以內科對症處理。 到晚上,患者再次出現解暗紅色血便,血壓下降,考慮仍有活動性出血,經積極輸血輸液維持,並緊急聯繫介入科再次行介入造影血管栓塞治療。
  • 技術引領——胃泰醫院熟練開展內鏡下球囊擴張術,為消化道狹窄患者...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近年來,隨著消化內鏡診療技術的提高,臨床有了一種新的微創方法——內鏡下球囊擴張術,為消化道狹窄患者帶來福音。西安醫學院附屬胃泰消化病醫院內鏡中心是西北地區最早一批開展此項診療技術的醫院,積累了多例患者的臨床寶貴經驗。
  • 消化道腫瘤完整切除,體表卻無任何切口!醫生是怎麼做到的?
    EUS的引進,使消化道看得更深更遠,為患者提供了更為精準微創的治療方式。現有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7名、高年資主治醫生5名,其中碩士研究生6名;年均完成內鏡檢查和治療近3萬人次,位居全市前列。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異物取出的急診內鏡綠色通道的建立,已成為我院消化道內鏡診治的特色之一。2019年獲得《危險性上消化道出血區域救治中心》。
  • 內鏡「神探」讓消化道腫瘤「無處藏身」
    近三個月來,威海口腔醫院內鏡室通過精細檢查,共查出十幾例早期消化道腫瘤,年紀最小的患者27歲,這些查出早期消化道腫瘤的患者平時沒有明顯症狀。威海口腔醫院內鏡科主任車毅提醒,45歲以上人群可通過內鏡檢查來篩查消化道腫瘤。
  • 溧水區中醫院肛腸科成功救治一名因異物損傷致肛內大出血患者
    患者的臀部及腿部衣物已被鮮血染紅,患者本人虛弱無力,看起來十分痛苦。見此情況,急診科的醫生立即衝上前去,將患者送到搶救大廳。經詢問家屬得知患者3天未解大便,當天早晨6點左右如廁嘗試排便,因患者一貫大便硬、排便困難,患者家屬便用帶勾鐵絲給患者勾取大便,後發現鮮血布滿便池,出血量大,大量鮮血順著左腿直流,染紅了左側褲管,家屬害怕不已,遂將其送來醫院。
  • ...患者的福音——單縣中心醫院消化內科成功開展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
    魯網8月20日訊 近日,單縣中心醫院消化內科杜煒主任團隊成功開展了一例高難度POEM(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症,為進食困難的患者解除了病痛。為了獲得最佳治療效果,消化內科杜煒主任團隊帶領全科人員,認真研究病情,組織科內疑難病情討論和院內多學科病例會診,充分評估病情和麻醉評估,制定詳細的符合患兒情況治療方案和應急預案,並報告醫院有關職能部門,在得到醫院和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決定對其進行經口內鏡食管下括約肌切開術(POEM)。這種內鏡手術,時間短,創傷小,恢復快,療效可靠,不用開刀動手術,是目前治療賁門失弛緩症的最佳微創治療手段。
  • 食管胃腸內科聯合內鏡中心成功完成泰安市首例Heller術後再發賁門...
    近日,食管胃腸內科王常會主任醫師、內鏡中心胡月華主任醫師帶領食管胃腸內科內鏡微創治療團隊成功完成泰安市首例外科Heller手術後再發賁門失弛緩症患者的POEM手術。患者中年女性,28年前因進食阻擋感診斷賁門失馳緩症,於外院胸外科行Heller手術。
  • 食管內瘤體大如「網球」 歷時80分鐘內鏡下打通「隧道」成功「剝離」
    開「隧道」逐步「剝離」2.5*6.0cm大瘤體經過詳細的術前分析和討論,消化科司新敏副主任醫師決定為莉莉採取一種特殊的內鏡下治療技術,即「經內鏡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Submucosaltunnel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手術中,司新敏副主任醫師通過消化道內窺鏡發現,患者的食管距門齒35-40cm處有一個巨大的隆起,表面光滑。
  • 85歲幽門梗阻不能進食,內鏡中心妙手回春
    近日,我院內鏡中心成功為一名85歲高齡老人行內鏡下十二指腸金屬支架植入術,成功解決了患者幽門梗阻不能進食的難題。患者張大爺,今年85歲高齡,半年前出現反覆上腹痛、大便發黑。2月前胃鏡診斷胃竇惡性腫瘤,病理示低分化腺癌。
  • 技術︱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開展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
    近日,我院消化內二科開展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該手術無須開刀,經自然腔道進行手術,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恢復快、併發症較少等特點,有效減少患者的病痛煩惱。10月9日,患者李某、王某因「上腹痛、黃疸」入住我院,完善相關檢查後,診斷「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梗阻性黃疸」。
  • 避免開胸開腹,南陽醫專一附院消化內科一病區成功開展首例POEM手術
    經南陽醫專一附院胃鏡、食道鋇餐、胸部CT等檢查後明確診斷為「賁門失弛緩症」,困擾了患者及家屬表示半年多的疾病終於診斷明確,患者及家屬也迫切希望儘快治療。消化內科一病區何明科主任,立即組織診療小組對患者的病情展開討論,綜合考慮,經口內鏡下食管肌切開術(POEM)手術相比開腹或胸腔鏡手術具有費用低、創傷更小、癒合快等優勢,是目前最先進的微創治療,遂決定行POEM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