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之聲
本報記者 許潔
在競爭對手滴滴被傳將於今年赴港上市,嘀嗒出行也已於2020年10月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後,哈囉出行也加快了業務擴張的步伐。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哈囉出行相繼推出網約車項目「哈囉打車」;在安徽、山東等地拓展電動車門店網絡;退出了社區團購業務,轉而試水到店團購、金融、遊戲等新業務。但這些領域無不是巨頭林立,哈囉出行如何突圍引發了不少爭議。
哈囉出行副總裁、普惠用車事業部總經理江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有些業務是搭個便車,反正也能獲得一些用戶或者發展,但公司肯定需要一個引擎業務,上一個引擎是兩輪,它帶公司走上了一個臺階,再往上就需要一個新的引擎,不管是用戶的規模、頻次,還是交易額,哈囉打車都具備成為新引擎的可能性。」
低價策略攪局網約車市場
哈囉出行為什麼一定要做網約車?往高的層面看,哈囉出行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個以出行為基礎的生活服務平臺。所以從兩輪往四輪的延伸,其實是公司願景和使命自然的延伸。
但從商業角度看,原因有以下兩點:一個是滿足市場上對於低價打車和實惠打車的需求;第二是實現飛輪效應和規模效應,將平臺老用戶和公司新業務連結起來,「我們更加關注在做新業務時,老業務是不是能給新業務提供比較多的用戶或場景,新業務是不是可以和老業務產生協同效應。」江濤對記者表示。
江濤認為網約車與順風車是可以產生協同效應的。「順風車是一個中低頻的業務,客單價也比較高,這樣的業務就決定了它需要有一個比他的用戶量更大的,或者說使用品質更高的一個類似的業務去不斷輸送用戶。否則順風車業務的發展速度就會受到很大的制約。」網約車的用戶規模更大,使用頻次更高,客單價更低,完全符合上述需求。
在打法上,哈囉與其他競爭對手不同。「我們不可能用同樣的方法或者同樣的產品去打,這樣100%沒戲的。打車產品看上去好像是一樣的,但不一樣之處是在不容易發現或者看不見的地方,或者真正成為用戶的時候,才能知道其中的不一樣。」
在江濤看來,便宜是哈囉最大的不同。他舉例稱,「比如在中山打一個15公裡或者20公裡的行程,我們比友商便宜,我們是友商的6折。就是因為這樣的定價,包括接單模式、對車的要求,都會導致在我們這留下的車主,跟其他平臺是不一樣的。」中山是哈囉出行啟動新業務「哈囉打車」正式切入網約車領域的第一座城市,10月30日,「哈囉打車」剛剛在中山試運營。
江濤稱:「哈囉網約車產品定價在中山幾乎做到了最便宜,且為一口價模式,在中山運營3周後即收穫了業務的全面鋪開。」按照江濤向記者透露的,哈囉出行的司機不但有拒單機會,接單也相對自由,且平臺收取的佣金為15%,遠低於滴滴等平臺。
在2020年的平安夜,有中山市滴滴司機稱,滴滴快車全面下調了價格。哈囉打車試圖用低價佔領市場的打法顯然已經見效,並引來了巨頭的狙擊。
缺乏先發優勢如何瓜分市場?
從品類上來說,哈囉打車一定是全品類發展,江濤對記者表示:「我們業務劃分邏輯不是按照品類來,而是更多鎖定人群和定價,就像拼多多,它不會說我只做水果不做手機,只做服裝不做鞋子,但它會有個邏輯是說不管做什麼,都會遵循一個比如說低價的邏輯。我們也一樣,我們什麼都會做,只要是用戶有需求的,比如說計程車、專車等等,包括拼車都會去做。」
但哈囉打車這一新引擎業務大概率不會在大城市出現。
「因為一線城市不是我們的一個場景,所以大家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法體驗我們的產品。」江濤如此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哈囉打車在中山遇到的猛烈狙擊,說明打車行業已經出現了「內捲化」。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受宏觀經濟、行業整治規範等因素影響,我國網約車行業的市場規模增速放緩。2019年,我國網約車行業的市場規模達3044.1億元,同比增長3.42%。
「破解內卷,根源上還是需要技術帶來的進步,技術會帶來很多新用戶。打車行業如果想邁向下一個階段,可能需要供給的極大擴張,比較理想的情況是,每個中國的車主都應該可以在每個場景下成為運力的供給。」江濤表示。
但一位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哈囉從單車起步,再逐漸向四輪發展,現在又向著全平臺進階。這是將自己定位成綜合性移動出行服務商了,但目前來看,該行業已經有了滴滴這『一超』,以及享道、曹操、T3等『多強』,市場競爭壓力大,沒有先發優勢的哈囉要想瓜分市場還是存在難度的。」
哈囉出行正在通過業務的拓展來謀求行業的優勢地位和絕對話語權。「因為大家都知道作為一個平臺,一個雙邊平臺,如果說在這個行業裡面沒有取得比較領先的地位的話,很難成為這個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和引領者,你會非常被動。」江濤如此表示。
(編輯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