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的文字很俗但真實,談及童年:抱歉,我不記得我愛過父母

2021-01-16 歷史國學智慧

王朔和大家一樣,都是普通人,但他不普通的地方你們算是小看了他。當年的他可是北京城裡的人尖子,人家那文學能力有多強?給他一個諾貝爾獎都不為過。——馬未都

對於王朔,或許八十年代喜歡文學的人沒人不知道他,那些俗到極點但是又深入人心的觀點一下子就闖入每個人的心中,也瞬間讓他紅遍大江南北。

他的作品中充滿著市井氣與諷刺的意味,不同於其他文學家那樣,他直接用直白的話語對當時陳舊的文學風氣進行了批判,並開創了中國新時代文學的先河。

王朔和女兒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這是王朔在寫給女兒的《致女兒書》這本書裡的一句話,就這短短的幾句話,就道出了現在中國家庭普遍存在的問題。

王朔生活在一個軍人之家,父親是一個軍人,他一直堅信的原則就是「棍棒教育」,棍棒下的王朔的確是成材了,但是兩人之間的親情也打斷了,也給王朔的童年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

但是王朔的灰色童年的大部分責任卻是母親帶給他的,他的母親是冷漠地,給他的愛是沒有溫度的,不容許一個孩子犯錯,無疑就是剝奪他的大多數快樂。

就是這樣的母親,甚至是影響到了王朔的女兒王咪。她覺得自己的奶奶冷漠得像個「死人」,讓人愛不起來,也不知道怎麼去愛。

而且他的性格也導致了女兒對他的梳理,在女兒婚禮的時候,這個看起來「不負責任」的父親甚至沒有出席,一個人躲在家裡餵貓,只是讓陳丹青和馮小剛去到了現場。

就像陳丹青說的:他沒有勇氣站在女兒的婚禮上,因為他用自己的痞氣和野心毀掉了自己和前妻的家庭,仿佛像女兒婚禮這樣的圓滿場面本身就與他這個人的氣質不符,他便選擇缺席了這個重要的時刻。

也正是這樣的生活環境造就了王朔的作品如"痞子"一般,直來直往的刻畫下了栩栩如生的社會現狀。

很多人最初開始喜歡上王朔,主要是他作品的語言特色,而且仿佛是天生的,沒人學的來,聽著俗氣十足,但又那麼真實深刻。就是這種語言風格,讓王朔成為痞子文學的代表,讓小眾的痞子文化帶動了當年的大眾文化。

真正的作品來自民間,「俗氣」的話語中透露著一絲率真

有人說過由王朔的《動物兇猛》改編成姜文、寧靜、和夏雨主演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這大概是近三十多年來最有文學味的電影。

而且米家山執導的《頑主》、夏鋼執導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黃建新執導的《輪迴》以及葉大鷹執導的《大喘氣》這四部電影均由王朔的作品改編,王朔達到了他事業上的第一個高峰。這一年,被中國影視界稱為「王朔電影年」

而他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和對女兒的愛也全部寫在了《致女兒書》和《我是你爸爸》中,這幾本書都對於我們來說都是不錯的選擇。

王朔文字最大的特點是口語,不作,敢說!讓我們一起從王朔的作品中體會最真實的生活

相關焦點

  • 著名作家王朔:我不記得我愛過父母,我對親情是懷疑的
    王朔是中國當代著名的作家和編劇,他依靠寫作、編劇和賣版權就賺得盆滿缽滿,可以說事業的發展是極其順利。在一本書裡,他曾經寫過自己的童年:"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在王朔看來,他的童年是十分灰暗的,沒有快樂、沒有光明。正是童年的不快樂,養成了他現在怪僻的性格。王朔曾經坦言,母親最害怕的是躺在病床上他卻不看她一眼。
  • 王朔問母親:如果我是殺人犯你還會愛我嗎?母親回答的三觀太正
    「我選哪吒是他父親不問青紅皂白讓他死,他說你不就是生我嗎?我把我的生命還給你。我喜歡這個。我不欠你行嗎?你們對我有什麼權力呀?」他在《致女兒書》中曾對女兒提到過對自己父母的態度。他在荒蕪之上孤獨生長埃裡克森認為母親與孩子的親密關係構成了孩子對所生存世界最初的信任感。
  • 王朔、米家山與《頑主》:哥們兒就喜歡俗的
    經驗豐富的老編輯看出了王朔的才氣,但是文字有點囉嗦,就讓他改了四遍,九萬字精煉到了四萬字,發表後馬上就被改編成上下集的電視劇,導演是尤小剛。初入文壇的王朔與日後的形象判若兩人,他主動服從編輯的改稿要求,《當代》的老主編秦兆陽就曾讓他修改《空中小姐》的結尾,秦:這個主人公總要有歸宿啊。
  • 王朔:世界上偽君子那麼多,我演個流氓怎麼了?千萬別裝假正經
    提到王朔,很多想到的都是一個詞"桀驁不馴"。其實這個詞並不準確,如果要給王朔貼一個"標籤",那麼私以為最準確的應該是"真實"。哪怕有一天全天下人都在說假話,王朔也會罵罵咧咧地把真話說出來,然後震所有人一個大跟頭,這就是王朔。1958年8月,王朔出生於南京,原名王巖。
  • 痞子王朔寫給「小情人」的最美情書
    2007年,他出版的以佛經為材料的小說《我的千歲寒》,收入了六篇文字,小說被倫敦書屋以每個字三美金的價錢購買, 創下歷史上最高價365萬,成為當時中國國內版稅的新高。以嬉笑怒罵,大膽張揚的「痞子」形象著稱的作家王朔,對待女兒卻是另一番氣度。2013年9月,他的女兒出嫁,婚宴在北京一家法國餐廳舉行。
  • 情場浪子、痞子王朔也栽在了愛情裡:人生這場戲,我是演砸了
    有一段時期,耳機裡反覆播放王菲的《暗湧》,深深著迷於林夕寫的那幾句歌詞:「害怕悲劇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還有那句,「仍靜候著你說我別錯用神,什麼我都有預感。然後睜不開兩眼看命運光臨,然後天空又再湧起密雲」,當我在記憶裡試圖去觸碰經過的、或者看見過的愛情,這幾句詞總能切中最深處感受的命脈。愛在本質上,就是觸不可及。
  • 中年王朔的覺悟與救贖:罵人以為我快樂嗎
    我就是反社會。社會是什麼,中產階級,虛偽  「我曾經深陷妄想不能自拔,曾經躺在『8』地上起不來,是一個不認識的女孩子走過來對我說:沒事的,我們每個人都一樣。」  這是無意之語。王朔卻記得。我們每個人都一樣,就算是王朔,他面臨的也是所有普通人的同樣的問題。關於生命本身。關於空虛和寂寞。  我忽然明白小的時候老師經常講的價值觀不一樣是個什麼意思。
  • 1994年,徐靜蕾在王朔家中,對王朔妻子說:你就把他讓給我吧
    但是她的感情經歷卻十分複雜,到現在和黃立行相戀多年,卻只是談戀愛沒有結婚,而在她年輕的時候和王朔還有過一段感情,當時受到很多的非議。早年經歷1974年徐靜蕾出生於北京一個普通的家庭,她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除了徐靜蕾還有一個弟弟。小時候她的父親十分注重對子女的培養,讓徐靜蕾從小就學習書法,因為這個原因還被保送到重點中學。
  • 另類王朔的《動物兇猛》,讓我想起了陽光燦爛的日子
    夏天在我看來是個危險的季節,炎熱的天氣使人群比其他季節裸露得多,因此很難掩飾欲望。——《動物兇猛》說起來《動物兇猛》可能大多數人並不了解,而提起來《陽光燦爛的日子》卻是大眾所熟悉的,無熱血,不少年。青春的鮮血與精神、叛逆與迷茫是青春期的獨特烙印。
  • 金庸寫大俠,王朔寫頑主,作為讀者,沒必要去幫他們分個高下
    喜歡王朔的人,可能不一定喜歡金庸,喜歡金庸的人,未必會欣賞王朔。就連兩位文學作家自身,也曾在文壇上公開有過爭論。王朔覺得金庸的作品沒有現實生活的寫照,過於虛幻。金庸覺得作品創作本身不應該有條條框框的限制。沸沸揚揚的爭論後,孰是孰非並不那麼重要。相反,引起了更多人對這兩位文學作家及其作品的關注。
  • 王朔懟好友馬未都名場面,一點情面都不講
    眾所周知,王朔和馬未都是多年的好友,王朔被大家稱作「文化流氓」,這並不是指他耍流氓,而是指他說話做事不走尋常路,圈子裡幾乎沒有他不敢批評的人,就連好友馬未都都不能「倖免」。「文化流氓」名不虛傳!王朔懟好友馬未都名場面,一點情面都不講此前,在一檔訪談節目中,王朔談及馬未都時,竟然一臉嫌棄的批評他,主持人問道:「您這麼批評他合適嗎?」
  • 王朔評郭德綱:老活新說,有相聲的『玩意』在!那『玩意』指什麼
    那『玩意』指什麼王朔評郭德綱:雖然只看過一些片段,但知道他有相聲的『玩意』在嘴強王者王朔,一直在大眾面前保持著懟天懟地懟空氣的神奇狀態。然而,最令大眾稱奇的是,在王朔所懟的人裡面,幾乎都被他說中、看透了,例如馮小剛的欺下媚上,白巖松骨子裡的做作等。而在王朔肯定的少數人群中,居然有郭德綱!
  • 馬未都談蘇童王朔莫言劉震雲:都不是「正經」人,就我一個是好人
    馬未都:劉震雲蘇童王朔莫言都不「正經」,就我一個是好人。要說文人,我們的印象裡,他們大多數是沉穩內斂,頗有智慧。但也不盡然,在馬未都的眼中,當代文人好多都「不正經」,特別是王朔、劉震雲、蘇童、莫言、餘華、海巖。但這並不是真貶低他們,而是對他們的文學有自己的「看法」。
  • 王朔:罵人你以為我快樂嗎
    此之前,伊還躺在三裡屯的酒吧夜夜宿醉,無人不識。造訪那日,車一路行至郊外,天寒地凍。正屋裡有電子之靡音嫋繞,白霧嫋嫋升騰。那不是修煉的仙丹,那是北京郊外的加溼器。王朔穿睡衣睡褲,不修邊幅,一隻美貓跳上膝蓋,神情頗是溫存。  忽然門外有人叫喚,原來是好友梁天等來訪。王朔便起身迎入,待賓主落座,把盞言歡。此時正是元宵,窗外,漫天大雪,飄落一地。
  • 讓人心碎心酸的文字:雖然新郎不是我,但是新娘我愛過
    讓人心碎心酸的文字:雖然新郎不是我,但是新娘我愛過。「你還想她嗎」 「早不想了」 「可我還沒問你是誰」 你的眼眶越發的黑,白開水喝出了酒的味,你並沒有眼淚只是想起了誰。其實我也曾喜歡星星喜歡大紅色喜歡蘋果 ,但因為喜歡他們的人太多了所以我就不喜歡了,我並不習慣我喜歡的東西被很多人也看好的感覺,因為那總會讓我覺得那東西永遠都不可能屬於我。
  • 孫儷談及父母離婚經歷,想做不婚主義者:「我曾經被深深傷害過」
    因為那時候的孫儷,是個不婚主義者。為什麼是不婚主義者,這還得從孫儷從小的家庭來說。在一個採訪中,孫儷說自己從小就是生活在父母的爭吵之中。不敢讓媽媽知道自己的難過,孫儷只好躲起來偷偷的哭,心裡想:我沒有爸爸了,從今以後我就是沒有爸爸的孩子了。孫儷的媽媽一個人待著孩子,生活的非常艱難,在商場做售貨員,一個月只能賺一百多塊錢,下班之後還要兼職做保潔,就為了能多賺錢,供孫儷去上學,學舞蹈。
  • 王朔炮轟餘華:《活著》寫不過《活鬼》,無非是抄襲和模仿
    在文壇,有一位"毒嘴"經常批評別人,從作家到主持人,從從相聲演員到導演,好像沒有他不敢懟的,他就是王朔。可能大家也了解一些王朔對於名人的評價。在公開的文字或場合中,王朔對許多名人有言辭激烈的批評,包括齊白石、舒乙、金庸、張藝謀、李敖、於丹、小布希、陳水扁、吳徵、餘秋雨等。一些人稱呼他為"文壇惡評家",又有部分人稱其作品為"痞子文學"。
  • 王朔:劉震雲比馮小剛狡猾太多了
    王朔也大氣,就說:「您放心,我沒生氣!」,可是這劉震雲停不住啊,大概五十個回合後,王朔氣得不行,酒沒喝暈,倒是被氣暈了頭,於是王朔就大罵:劉震雲比馮小剛狡猾十萬倍。王朔這個人向來說話沒輕沒重,對待別人也直來直去的,經不起別人的誇也經不起別人的拉。
  • 王朔:我為什麼說老舍的北京話是主子,我的是奴才味兒?
    在文人圈裡,用北京話來寫作最成功的就是老舍與王朔了,但是用王朔自己的話來講。雖然我倆用的都是北京話,但是各有不同,老舍用的是主子的北京話,我用的是奴才的北京話。為什麼北京話還被分出個你我呢,主要在於他們筆下刻畫的人物形象不一樣,讓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他們的不同之處。
  • 王朔談老舍:老舍用的是主子的北京話,我用的是奴才的北京話
    北京話以活潑和機靈著稱,有不少作家把北京話的風格納入了自己的作品,並且獲得了成功,其中最成功的是老舍和王朔。這兩位作家所寫的都是北京的市井百姓,不過筆法卻各有千秋,相對來說,王朔的語言更加市民,老舍的語言更加偏向於貴族。用王朔自己的話來說:老舍用的是主子的語言,我用的是奴才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