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左右,京圈出過幾位出類拔萃的名人,最被大家熟知的還要數王朔、馬未都和馮小剛三人,他們如今早已成了圈中大佬級別的人物。
京城文化圈看似廣泛,實際上只是一個很小的圈子,大家平日裡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相互之間的交集自然少不了,只要脾氣和得來,一來二去就會成為要好的朋友。
眾所周知,王朔和馬未都是多年的好友,王朔被大家稱作「文化流氓」,這並不是指他耍流氓,而是指他說話做事不走尋常路,圈子裡幾乎沒有他不敢批評的人,就連好友馬未都都不能「倖免」。
「文化流氓」名不虛傳!王朔懟好友馬未都名場面,一點情面都不講
此前,在一檔訪談節目中,王朔談及馬未都時,竟然一臉嫌棄的批評他,主持人問道:「您這麼批評他合適嗎?」
王朔不以為然:「怎麼不能批評啊?歲數大了就不能批評啊?太奇怪了簡直是。」
王朔之所以批評馬未都,是因為他回憶起此前馬未都聊天時說過,覺得自已越來越沒生活了。對此,王朔非常不屑:「馬未都現在越來越遺老遺少了,整天說自己沒生活,您天天倒騰古董那不叫生活嗎?真有意思。」
作為,馬未都的好友,王朔拆起臺來可以說毫不留情,很多人覺得,王朔說這樣的話真的是一點情面都不講,當眾揭好友的短,叫別人怎麼活?
在王朔的心中,做人最重要的就是真誠,做事情最重要的是開心,這就是他簡簡單單的為人處世之道。
與王朔相比,馬未都平時就低調很多,他的前半生換了好幾個職業,如今已經是身價過億的古董收藏家,不僅建立了自己的博物館,而且還上過百家講壇,為人處世也相對比較圓融。
2008年,憑藉《都嘟》、《醉文明 收藏馬未都》系列、《玉之器》、《茶當酒集》等作品,馬未都以745萬元的版權收入,在當年的中國作家富豪榜中位列第五。
認識馬未都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他們都說馬未都就像是一個圖書館,不管你跟他談論到哪個領域的事情,他都能說出個四五六來。
與其他人不同的是,馬未都在談論時很少引經據典,而是通過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兒,來增加自己言語的可信度。
所以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這本馬未都寫的《小文65》,在這本書中,馬未都不僅跟大家聊收藏,還在其中大談文化和國學,把很多新奇好玩兒的東西,妙趣橫生的展現在了書中。
《小文65》共分為了四個部分,從古玩字畫,到中國傳統文化,再到建築、美食等心得雜談,全部都在書中娓娓道來。
不僅如此,馬未都老師還親自為這本書錄製了相關的講解視頻,隨書附贈,讓讀者聽讀結合,全方位感受書中的趣聞軼事,簡直太有意思了。
精裝版《小文65》現在只需要49元,一張電影票錢,你就可以在妙趣橫生的故事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比看電影有意義多了。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作為好友,王朔喜歡在節目裡談馬未都,同樣的,馬未都也喜歡在節目中聊王朔。在一次節目中,馬未都說道:
「王朔的作品很難被人理解,最根本的原因和他的精神狀態有很大關係。王朔的直言不諱、敢說敢做,是他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他在這種精神狀態下創作出來的東西,同樣也是他最具爭議的地方。」
馬未都對王朔的評價非常犀利,其實,王朔的每一部作品都堪稱經典,他創作的小說,幾乎全都被翻拍成了影視劇。
1988年,那一年中國的影視劇創作面臨著重重困難,但與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王朔的四部小說——《頑主》、《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橡皮人》,全部在這一年被改編成了電影。
在那個年代,像莫言、路遙、賈平凹、劉震雲、陳忠實等人都還籍籍無名,但王朔卻能夠在其中脫穎而出,他非比尋常的才華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王朔對於中國文學是有開拓性的。他半發現,半創造了一種以北京話/普通話為基礎,從平民角度出發,帶有底層色彩("痞子")的漢語表達方式——痞子文學。
王朔的"痞子文學"從人物形象到情節對白,都極易讓讀者產生共鳴,京片子味兒不惹人厭,甚至有時會讓人不自覺地發笑。
王朔的文字,具有必要的啟發性和叛逆性,但是不至於產生反抗心理,因為書裡寫的就是我們的生活,我們不會反抗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們樂於接受王朔的文字。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王朔的作品,那麼我要把這套王朔作品集推薦給你,裡面收錄了王朔最經典的幾部小說:《動物兇猛》、《我是你爸爸》、《致女兒書》、《一半是海水,一般是火焰》、《看上去很美》、《知道分子》。
如果你能從王朔的書中領悟到什麼道理,那也許就是這些書的意義所在;如果能獲得積極的力量,那更是它的職責所在;如果都沒有,那也能從中收穫笑聲獲得快樂。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