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流氓」名不虛傳!王朔懟好友馬未都名場面,一點情面都不講

2021-01-15 曉宇談育兒

2000年左右,京圈出過幾位出類拔萃的名人,最被大家熟知的還要數王朔、馬未都和馮小剛三人,他們如今早已成了圈中大佬級別的人物。

京城文化圈看似廣泛,實際上只是一個很小的圈子,大家平日裡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相互之間的交集自然少不了,只要脾氣和得來,一來二去就會成為要好的朋友。

眾所周知,王朔和馬未都是多年的好友,王朔被大家稱作「文化流氓」,這並不是指他耍流氓,而是指他說話做事不走尋常路,圈子裡幾乎沒有他不敢批評的人,就連好友馬未都都不能「倖免」。

「文化流氓」名不虛傳!王朔懟好友馬未都名場面,一點情面都不講

此前,在一檔訪談節目中,王朔談及馬未都時,竟然一臉嫌棄的批評他,主持人問道:「您這麼批評他合適嗎?」

王朔不以為然:「怎麼不能批評啊?歲數大了就不能批評啊?太奇怪了簡直是。」

王朔之所以批評馬未都,是因為他回憶起此前馬未都聊天時說過,覺得自已越來越沒生活了。對此,王朔非常不屑:「馬未都現在越來越遺老遺少了,整天說自己沒生活,您天天倒騰古董那不叫生活嗎?真有意思。」

作為,馬未都的好友,王朔拆起臺來可以說毫不留情,很多人覺得,王朔說這樣的話真的是一點情面都不講,當眾揭好友的短,叫別人怎麼活?

在王朔的心中,做人最重要的就是真誠,做事情最重要的是開心,這就是他簡簡單單的為人處世之道。

與王朔相比,馬未都平時就低調很多,他的前半生換了好幾個職業,如今已經是身價過億的古董收藏家,不僅建立了自己的博物館,而且還上過百家講壇,為人處世也相對比較圓融。

2008年,憑藉《都嘟》、《醉文明 收藏馬未都》系列、《玉之器》、《茶當酒集》等作品,馬未都以745萬元的版權收入,在當年的中國作家富豪榜中位列第五。

認識馬未都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他們都說馬未都就像是一個圖書館,不管你跟他談論到哪個領域的事情,他都能說出個四五六來。

與其他人不同的是,馬未都在談論時很少引經據典,而是通過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兒,來增加自己言語的可信度。

所以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這本馬未都寫的《小文65》,在這本書中,馬未都不僅跟大家聊收藏,還在其中大談文化和國學,把很多新奇好玩兒的東西,妙趣橫生的展現在了書中。

《小文65》共分為了四個部分,從古玩字畫,到中國傳統文化,再到建築、美食等心得雜談,全部都在書中娓娓道來。

不僅如此,馬未都老師還親自為這本書錄製了相關的講解視頻,隨書附贈,讓讀者聽讀結合,全方位感受書中的趣聞軼事,簡直太有意思了。

精裝版《小文65》現在只需要49元,一張電影票錢,你就可以在妙趣橫生的故事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比看電影有意義多了。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作為好友,王朔喜歡在節目裡談馬未都,同樣的,馬未都也喜歡在節目中聊王朔。在一次節目中,馬未都說道:

「王朔的作品很難被人理解,最根本的原因和他的精神狀態有很大關係。王朔的直言不諱、敢說敢做,是他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他在這種精神狀態下創作出來的東西,同樣也是他最具爭議的地方。」

馬未都對王朔的評價非常犀利,其實,王朔的每一部作品都堪稱經典,他創作的小說,幾乎全都被翻拍成了影視劇。

1988年,那一年中國的影視劇創作面臨著重重困難,但與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王朔的四部小說——《頑主》、《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橡皮人》,全部在這一年被改編成了電影。

在那個年代,像莫言、路遙、賈平凹、劉震雲、陳忠實等人都還籍籍無名,但王朔卻能夠在其中脫穎而出,他非比尋常的才華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王朔對於中國文學是有開拓性的。他半發現,半創造了一種以北京話/普通話為基礎,從平民角度出發,帶有底層色彩("痞子")的漢語表達方式——痞子文學。

王朔的"痞子文學"從人物形象到情節對白,都極易讓讀者產生共鳴,京片子味兒不惹人厭,甚至有時會讓人不自覺地發笑。

王朔的文字,具有必要的啟發性和叛逆性,但是不至於產生反抗心理,因為書裡寫的就是我們的生活,我們不會反抗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們樂於接受王朔的文字。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王朔的作品,那麼我要把這套王朔作品集推薦給你,裡面收錄了王朔最經典的幾部小說:《動物兇猛》、《我是你爸爸》、《致女兒書》、《一半是海水,一般是火焰》、《看上去很美》、《知道分子》。

如果你能從王朔的書中領悟到什麼道理,那也許就是這些書的意義所在;如果能獲得積極的力量,那更是它的職責所在;如果都沒有,那也能從中收穫笑聲獲得快樂。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王朔怒懟馬未都名場面,「北京流氓」名不虛傳,一點情面不講
    王朔怒懟馬未都名場面,"北京流氓"名不虛傳,一點情面不講要說2000年左右在北京圈裡面混得不錯的人,肯定是少不了王朔、馮小剛、馬未都這些人,因為他們不僅僅都是北京的老爺們,還是從一個時代裡面走出來的比較有名氣的人,在私下自然也就少不了交集,這樣一來二去的自然慢慢的也就成為了最好的朋友
  • 王朔:世界上偽君子那麼多,我演個流氓怎麼了?千萬別裝假正經
    出生沒多久,王朔就去了北京軍隊大院,成了所謂的大院子弟。但是父母工作繁忙,在王朔的印象中,父親就是一件"軍大衣",母親就是一件"黑呢子大衣"。他一度以為國家有一個大工廠,負責造小孩,然後送到保育院去撫養。大院裡的孩子,都拉幫結派,憑藉著優越的出身,這裡面出了不少牛人:姜文、馬未都、鄭曉龍、許晴、葉京、崔健等等。
  • 馬未都談蘇童王朔莫言劉震雲:都不是「正經」人,就我一個是好人
    馬未都:劉震雲蘇童王朔莫言都不「正經」,就我一個是好人。要說文人,我們的印象裡,他們大多數是沉穩內斂,頗有智慧。但也不盡然,在馬未都的眼中,當代文人好多都「不正經」,特別是王朔、劉震雲、蘇童、莫言、餘華、海巖。但這並不是真貶低他們,而是對他們的文學有自己的「看法」。
  • 痞子作家王朔愛懟人愛泡妞,採訪時表示:希望下輩子做一個普通人
    在剛開始讀他的作品時,大多數人都很難接受這樣的作品,都說這就是「痞子作家」。 不過在那個改革春風吹滿地的時代,一種不同文學作品的出現,更像是那個年代的獨特產物。他的作品也讓喜歡文學,和不懂文學的人都能夠看懂好理解。 文人之間相互批評,懟人事件好像並不稀奇,當然身為痞子作家的他自然也不會例外。
  • 王朔的文字很俗但真實,談及童年:抱歉,我不記得我愛過父母
    王朔和大家一樣,都是普通人,但他不普通的地方你們算是小看了他。當年的他可是北京城裡的人尖子,人家那文學能力有多強?給他一個諾貝爾獎都不為過。——馬未都對於王朔,或許八十年代喜歡文學的人沒人不知道他,那些俗到極點但是又深入人心的觀點一下子就闖入每個人的心中,也瞬間讓他紅遍大江南北。他的作品中充滿著市井氣與諷刺的意味,不同於其他文學家那樣,他直接用直白的話語對當時陳舊的文學風氣進行了批判,並開創了中國新時代文學的先河。王朔和女兒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
  • 一個文化人和一群史上最有文化的貓,來聽馬未都說說「擼貓」趣事
    馬未都,一位關注度頗高的文化名人。他有著「多重身份」:曾經的文學編輯、編劇;文化學者、作家……他創辦的觀復博物館,也是文博圈的「網紅」。 近日,馬未都的新書《觀復貓:妙筆生貓非非詩》正式出版,本書以「貓+文化」的方式,用輕鬆幽默的貓文趣事,感動暖心的人貓故事,帶領讀者穿越歷史,感受文化。
  • 葉京:王朔得了愛滋病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王朔的髮小葉京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葉京與王朔是髮小,都是一個大院裡長大的孩子,經歷十分相似,都是那種拿著國家「鐵飯碗」好好的不幹,非要辭職下海,甚至到處「惹事生非」。日前,葉京做客某網站,爆料王朔得了愛滋病。 一開始網友針對王朔到底是不是流氓的問題來展開,葉京急忙否認,稱王朔不是流氓。 「他明明不是一個流氓,不是一個痞子,大家非要說他是一個流氓,最後王朔說反其道而行之,我就是流氓,怎麼了?
  • 馬未都:身前看到身後事
    觀復博物館工作人員告訴《中國慈善家》,只要馬未都在,身邊人總是笑成一片。馬未都故事多,段子信手拈來,他稱自己有「口舌之快」。採訪的三個多小時中,有一半時間他在講單口相聲,那些笑料無一不新奇,都有共同特徵—跟文化有關。出自他口,故事裡的人和物件都脈搏強烈。
  • 馮小剛、王朔請王蒙吃飯,王朔難得誇一回人,王蒙聽後卻一臉不屑
    此前,馮小剛和王朔曾經請王蒙吃過一次飯,當時一起的還有劉震雲。飯前,三人打了個賭,要比一比誰能在飯桌上把王蒙逗笑了。王朔是個急性子,別看他平時總是喜歡懟別人,但是面對王蒙這樣一位老前輩,他卻表現的非常尊敬,飯局中他對王蒙說:「王老,我可是從小看著您的書長大的,我感覺您的書都是用上帝之手寫出來的。」
  • 中年王朔的覺悟與救贖:罵人以為我快樂嗎
    社會是什麼,中產階級,虛偽  「我曾經深陷妄想不能自拔,曾經躺在『8』地上起不來,是一個不認識的女孩子走過來對我說:沒事的,我們每個人都一樣。」  這是無意之語。王朔卻記得。我們每個人都一樣,就算是王朔,他面臨的也是所有普通人的同樣的問題。關於生命本身。關於空虛和寂寞。  我忽然明白小的時候老師經常講的價值觀不一樣是個什麼意思。的確,人的想法千差萬別。
  • 王朔自認是反面教材 網友倒聲一片「王朔瘋了」
    [王朔原話1]  我認為那是惡習,這個東西叫濫用精神類的藥品,是麻醉品。  在節目最初的部分,王朔還是一如往常地抨擊了一些人與現象,但當主持人開始轉向私人問題時,他直爽地談論了自己的吸毒經歷:「(這是)我個人的隱私,涉及到別人我不願意說,我個人無事不可和人說的。
  • 一個文化人和一群有文化的貓的故事
    馬未都先生,一位關注度頗高的文化名人。他有著「多重身份」:文學編輯、編劇、觀復博物館的創始人、文化學者、作家……央視上眾多的鑑寶節目,都可以看見他的身影。無論是陶瓷、字畫、器具還是其它古物,他都能從古至今把文物的來龍去脈說得一清兩楚,讓人不得不佩服其學識淵博。
  • 著名作家王朔:我不記得我愛過父母,我對親情是懷疑的
    王朔的母親不僅從未阻攔過王朔的父親打他,甚至她對王朔都不算太關心。生一個孩子只是那個年代必須完成的任務,生出來就生出來了。該怎麼養,該怎麼教,她完全不懂。只要王朔餓不著凍不著,那她養的就是成功的。有時候王朔在學校遇到了苦難找她,她只會告訴王朔怎麼樣做是正確的,但是對王朔一句安慰都沒有。因此,王朔的童年是十分灰暗的。他生活在父親的暴力和母親的冷漠之下,感受不到一點溫暖。
  • 王朔評郭德綱:老活新說,有相聲的『玩意』在!那『玩意』指什麼
    文丨曹鏡明題丨王朔評郭德綱:老活新說,有相聲的『玩意』在!那『玩意』指什麼王朔評郭德綱:雖然只看過一些片段,但知道他有相聲的『玩意』在嘴強王者王朔,一直在大眾面前保持著懟天懟地懟空氣的神奇狀態。然而,最令大眾稱奇的是,在王朔所懟的人裡面,幾乎都被他說中、看透了,例如馮小剛的欺下媚上,白巖松骨子裡的做作等。而在王朔肯定的少數人群中,居然有郭德綱!
  • 于謙養馬養雞,馬未都養貓,這都不稀奇,看看孫越養的寵物?
    于謙養馬,馬未都養貓,這都不稀奇,看看孫越養的寵物?寵物很多人都喜歡養,養貓養狗給生活增添一點情趣。明星就不喜歡養大眾的寵物。他們養的都是稀奇物!比如于謙養馬,養雞,收藏大咖馬未都養貓,其實這也不算是稀奇的,看看孫越養的寵物是什麼?
  • 王朔:我為什麼說老舍的北京話是主子,我的是奴才味兒?
    在文人圈裡,用北京話來寫作最成功的就是老舍與王朔了,但是用王朔自己的話來講。雖然我倆用的都是北京話,但是各有不同,老舍用的是主子的北京話,我用的是奴才的北京話。為什麼北京話還被分出個你我呢,主要在於他們筆下刻畫的人物形象不一樣,讓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他們的不同之處。
  • 杜月笙的三碗面「場面、情面、人面」,你都知道嗎?
    杜月笙這一生猶似一本教科書,從起家,到落下帷幕,堪稱中國版的教父,在壞人眼中,他是流氓,在好人眼中,他是君子,在有牽扯利益人的眼中,更是一位懂時勢的人,很多人可能都不明白杜月笙困難時非但未將借據收回,反而一把火燒光的緣由,今就帶大家看一看,為何如此。
  • 馬未都講李白,恃才傲物的浪漫詩人,亦有劍客豪情
    還有一點就是,李白的父親李客是商人。無論前兩種說法是否為真,李白單憑商人之子這點,也沒辦法參加考試。所以,沒有憑藉科考機會成名的李白,他的名氣大多來自於後世。中晚唐時期,韓愈評價李白、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作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如此評價李杜,更讓後世對李白、杜甫有了更深刻了解。只可惜,韓愈如此評價時,李白、杜甫已經去世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