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是劉慈欣在2000年發表的一部2萬多字的短篇小說;沒有大腕兒導演承接,最後落入名不見經傳的導演郭凡之手;在吳京加盟客串前吳孟達竟然是整部影片咖位最高的演員;影片拍攝期間投資方突然撤資,由於拍攝資金不足吳京只好追加6000萬投資,並向其他劇組借道具……
就這樣一部本來不被看好的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竟然莫名其妙地在大年初一之後火了,而且生生地打造出一個科幻界的大IP,網路遊戲、音樂、玩偶甚至是紫砂壺等衍生品相繼推出。作為首開中國硬核科幻電影的先河,《流浪地球》不僅憑藉40多億的票房拿下了中國電影史上排名第二的位置,而且成功打造了中國科幻產業的新品牌。
《流浪地球》幾乎成為前段時間春節檔電影市場中現象級的存在,可就在昨天,一個原本只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車型名稱——捷達(JETTA),竟然成為大眾集團大眾品牌旗下的子品牌,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對於大眾汽車打造的這個新品牌IP,鬼哥必須手動給個666。
品牌下探 一汽-大眾完成品牌布局
2月26日,德國沃爾夫斯堡(狼堡),大眾品牌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子品牌——捷達品牌,在大眾總部德國沃爾夫斯堡亮相。這一全新品牌,計劃於2019年進入中國市場,並將成為大眾與一汽-大眾長期合作以來的第三個品牌,開啟「承非凡,啟新境」的全新篇章。沿襲純正德系血統的捷達品牌,從高品質、耐用性、安全性和高生產標準方面傳承大眾基因、彰顯德系風範,進一步滿足年輕用戶購車需求,是大眾在「品牌向上」發展路徑下「為大眾」精神的延續。與此同時,其率先推出的兩款SUV車型及一款三廂轎車,將以新穎的設計、先進的技術和自信、樂觀、真誠、直接、親和的態度為用戶帶來驚喜。
至此,一汽-大眾完成旗下奧迪(高端)、大眾(中端)、捷達(入門)的所有品牌布局,在奧迪保證利潤,大眾保證品質及口碑的情況下,作為入門級品牌,捷達將成為更多消費者買到大眾車的選擇。
網絡下探 深入三四線城市是關鍵
發布會上,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商務副總經理、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董修惠表示, 捷達將擁有全新的營銷服務體系和獨立的營銷網絡,我們從與一汽大眾大眾品牌並肩作戰多年的投資人夥伴中進行了遴選,高效決策並快速構建了200餘家遍及全國的經銷商網絡。此外,以銷售體驗店為主,2S店、4S店為輔,並結合行動網路的模式,捷達品牌將在進一步提升網絡布局速度與密度的同時努力為消費者提供多元、便捷且舒適的終端體驗,使其更加貼近客戶、乃至觸手可及。
品牌向下,經銷商網絡也同樣需要下探。在競爭日趨激烈,且整體車市遭遇寒冬的情況下,捷達品牌車型如果想快速佔領市場,終端銷售價格是關鍵。鬼哥認為待捷達新款車型上市後,終端銷售價格在5-12萬元期間比較合理,最高或可摸至15萬,否則會與大眾品牌的部分車型出現大面積價格重疊,那將犯下多年前自主品牌盲目擴軍,造成多生孩子好打仗的尷尬局面。
另據業內人士分析,該價格區間品牌車型的土壤應該是三四線城市,那才是中國車市競爭並不充分的一片藍海。畢竟動輒9-10萬元的上車牌費,或者是「中獎率」極低的限牌城市,一旦獲得了上牌機會,車主選擇量產品牌的可能性比較大。
鬼哥認為,作為一汽-大眾的入門級品牌,捷達在原有品牌店面的基礎上,優先發展三四線城市,尤其是銷售體驗店及2S店,在擁有奧迪、大眾的品質背書,相信只要渠道能夠快速打開,佔領三四線城市的市場只是時間問題,甚至可以趕上這波兒汽車下鄉的政策紅利。
渠道下探 搶出租及移動出行業務
如今,賣車早已不是以B to C的模式針對單一消費者,而是B to BC,甚至連銷售對象和銷售模式都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網絡銷售、移動出行公司批發以及計程車、電力、移動、水利等特定行業的銷售……
捷達憑藉皮實、耐用、維修價格低廉的優勢,幾乎獲得了全國計程車司機的好評,並且一直成為全國計程車行業的主力車型,作為一款捷達品牌旗下的A級車,鬼哥認為,只要能夠維持原有質量標準及相關血統,再度奪下全國計程車司機的心並非難事。
至於移動出行及汽車租賃業務,未來捷達也應該花費較大力氣去搶奪市場,通過較低的入市價格,讓相關公司能夠在資金量相同的情況下獲得更多新車,通過渠道及銷售模式的下沉,儘快讓更多的消費者感受到物美價廉的捷達所帶來的出行快感。
價格下探 自主品牌迎來真正勁敵
未來主打一汽-大眾入門級品牌的捷達,其終端銷售價格勢必會更加親民。據了解,3月底,捷達品牌將在其生產基地成都舉辦中國發布活動。4月,在上海車展上捷達品牌將有自己首個兩層獨立展位,而旗下兩款SUV車型和一款標誌性傳奇三廂轎車也將全新亮相。2019年第三季度,第一款捷達品牌產品,即首款SUV將由一汽-大眾導入中國市場並正式上市銷售。
據某內部人士透露,其實早在四五年前,一汽-大眾內部就開始討論引入第三品牌的問題,並在第一時間確定了在西雅特品牌車型的基礎之上,研發投放3-5款新車入市,但由於種種原因,此事被擱置,直到去年被再次提上日程,以彌補一汽-大眾缺乏入門級品牌布局的尷尬局面。
早在2007年到2008年的中國車市第一次政策井噴,自主品牌正是抓住了低端市場車型及政策紅利期,憑藉消費者購買第一輛車、購置稅減免政策、汽車下鄉、以舊換新、新能源車補貼等一舉拿下中國車市的半壁江山,其中60%以上的銷售車型均為中低端車。如今,擁有奧迪及大眾的品質、口碑、服務背書,加上自身的德系車DNA,捷達的上市必將真正衝擊自主品牌原本的舒適區。
鬼扯:從一個車型發展成一個品牌,這在中國汽車歷史上都屬於前無古人的存在,後面有沒有來者就不知道了!28年來,捷達皮實、耐用的口碑早已根植於消費者的心中,一汽-大眾既然想打造一個入門級品牌,放著捷達這個大IP不用那就太可惜了。於是,經過一番運籌帷幄,捷達終於成為一汽-大眾的第三品牌,可就在捷達進入中國的第28個年頭,車市竟然巧合般地迎來了28年來的首次銷量下滑。中國車市野蠻生長的紅利期已過,面對突如其來的車市寒冬,捷達品牌可謂生不逢時,如何突破重重阻礙獲得消費者的認可,2月26日狼堡的品牌發布還僅僅是一個開始,畢竟未來還有很多路要走……
聲明:本文由易車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易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