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宮卦
八宮卦是漢代京房對六十四卦排列順序提出的新看法,被後人稱為「八宮卦」。按照《說卦》:「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以乾坤為父母卦,按照「乾、震、坎、艮、坤、巽、離、兌」的排列順序,乾、坤兩卦各領三男三女,前四卦為陽卦,後四卦為陰卦。將六十四卦分為八組,乾宮、震宮、坎宮、艮宮、坤宮、巽宮、離宮、兌宮,每一宮統領七個卦。如乾宮,依次為姤、遁、否、觀、剝、晉、大有。兌宮,依次為兌、困、萃、鹹、蹇、謙、小過、歸妹。六十四卦排列順序就形成了,始於乾卦,終於歸妹。
那麼為什麼這樣安排?以乾卦為例,每宮的純卦(乾、震、坎、艮、坤、巽、離、兌),上爻,外卦或上卦的最上爻永遠不變,從下初爻以此向上陰陽相變。到了第五爻陰陽相變後,得到剝卦。上爻的陽爻不能陰陽交替,那麼就從剝卦的第四爻陰陽相變成為晉卦,稱為遊魂卦,第七卦為歸魂卦,是根據遊魂卦的下卦也稱內卦,變回本宮純卦的下卦,表示復歸本位之意。
京房如此排列六十四卦的順序,究其根本是為了表示卦爻象的陰陽變化、陰陽消長的過程。
乾宮,以乾為首,六爻皆陽,表示陽氣極其旺盛,初爻動為姤卦,表示陰遇陽,一陰生而浸陽;初爻、二爻同時動為遁卦,陰蕩陽,陰來陽退,二陰生而浸陽也;初爻、二爻、三爻動為否卦,內象陰長、陰氣浸長,三陰生而浸陽;初爻、二爻、三爻、四爻動為觀卦,內象陰道已成、陰道浸長,四陰生而浸陽;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動為剝卦,柔長剛減,天地盈虛,天氣消滅,五陰生而浸陽;剝卦之後是晉卦,晉卦是在剝卦的基礎上四爻動,陰陽反覆,進退不居,精粹氣純,是為遊魂,表示陽不可盡剝,又復於陽。終於大有卦,卦複本宮曰大有,內象見乾是本位,陰退陽伏,返本也。
分宮卦象次序歌
乾為天,天風姤,天山遁,天地否,風地觀,山地剝,火地晉,火天大有。
坎為水,水澤節,水雷屯,水火既濟,澤火革,雷火豐,地火明夷,地水師。
艮為山,山火賁,山天大畜,山澤損,火澤睽,天澤履,風澤中孚,風山漸。
震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風恆,地風升,水風井,澤風大過,澤雷隨。
巽為風,風天小畜,風火家人,風雷益,天雷無妄,火雷噬嗑,山雷頤,山風蠱。
離為火,火山旅,火風鼎,火水未濟,山水蒙,風水渙,天水訟,天火同人。
坤為地,地雷復,地澤臨,地天泰,雷天大壯,澤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兌為澤,澤水困,澤地萃,澤山鹹,水山蹇,地山謙,雷山小過,雷澤歸妹。
周末看看能不能做一個視頻,言語敘述總感覺言不盡意。做圖實在是累,眼痛,希望大家多多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