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兩次工業革命在日本交叉進行。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國內資源匱乏,市場狹小,國內在社會轉型期有各種矛盾,因此以天皇為首的統治集團急於在對外擴張中尋找出路。
1887年日本參謀部制定了大陸政策,第一步是攻佔臺灣,第二步是吞併朝鮮,第三步是進軍滿蒙,第四步是滅亡中國,第五步是徵服亞州,稱霸世界。此時,中國處於清朝晚期,清朝政治十分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鬥爭十分嚴重,國防軍事外強中乾,紀律鬆弛。
1872年日本開始侵略中國的附屬國琉球王國,1874年日本進攻中國的臺灣島,日軍失利。1879年日本吞併了琉球王國,改為衝繩縣。此後日本又開始侵略中國的另一個附屬國朝鮮,1876年日本武力攻打朝鮮,並逼迫朝鮮籤訂的不平等條約。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該起義持續了10個月,最終在朝鮮被國內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
1894年7月,中日兩國在朝鮮境內開戰,日本偷襲豐島海面的中國運兵船,甲午戰爭正式爆發,九月北洋水師重創日本赤城、西京丸號諸艦。1894年9月,中日在黃海展開決戰,北洋水師損失慘重,定遠艦管帶丁汝昌和致遠艦管帶鄧世昌殉國。最後日軍乘勝追擊,戰爭在遼東打響,11月,旅順陷落。1895年,威海衛投降,整個遼東完全淪陷。
最後,中日兩國籤訂了《馬關條約》,臺灣島,澎湖列島也被日本侵佔,中國的主權受到嚴重侵害,列強輸出方式由商品輸出變為資本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