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戰爭,清軍陣亡4萬人,但是你知道日軍傷亡多少人嗎?

2021-01-13 騰訊網

甲午戰爭,清朝敗在無備而迎戰。正所謂奇襲七分強,無備處處慌。歷史上眾多戰爭以弱勝強均不離此法則。

甲午海戰,當時日本能造整隻艦船,日本所造艦船雖小可以源源不斷地出來,武器彈藥也是如此!當時清政府船要買,炮要買,炮彈更要買!

雖然當時福建已經具備很強的造船能力,鐵甲巡洋艦平遠就是福建造的。甲午戰爭總體就是輸在清政府的腐敗,陸軍各部都有私心,支援不力,海軍裝備落後,軍艦船體老化,火炮配置落後,可悲可恨!

主要是因為日本以一國之力對抗的卻是李鴻章「一人之力」,中日甲午戰爭表面上敗了,但是滿清政府並沒有敗,因為極大削弱了李鴻章的實力,減少了李鴻章對滿清政府的威脅,滿清政府這是一石二鳥,所以李鴻章會被日本人暗殺,就是因為日本在這場戰爭中損失很大。

清政府在這場戰爭中陣亡大約4萬人,而日軍傷亡也有萬餘人。這種戰損比,相比之下是比較可觀的了。

統計戰爭損失固然是一方面,但是更重要的是影響,哪怕日軍死亡是清軍的十倍,對於日軍都是值得的,因為甲午打的是國運,日本贏了,這就是結果,只要這個結果不改變,日軍傷亡多少都是值得的,因為達成了戰役目標。

日本在策劃甲午戰爭時的心態應該是和偷襲珍珠港時的心態差不多,要麼光宗耀祖,要麼永世沉淪。結果甲午戰爭,清政府敗了,日本賺取了大量財富,富國強兵,取代滿清成為亞洲首霸;而偷襲珍珠港,日本敗了,導致本土被炸,海外殖民地盡失,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喪失再次自主對外發起戰爭的權利。當然,考慮到清政府或許不會有美國這麼聰明,如果打敗日本,也只會把東瀛視作蠻夷,不會有所索取。

甲午海戰跟偷襲珍珠港非常相似。日本的目的就是爭奪東亞的霸權。事實上,甲午海戰之前日本都認為大清還是個東亞強國。甲午海戰是日本偷襲的,並且出動了日本所有的精華。包括西方在內的所有國家都認為日本不可能贏,連日本自己都認為自己贏不了。沒想到最後以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而告終。

可以說這一戰讓世人徹底看清楚了大清的腐敗無能,這一戰也使大清喪失了最後的國運,這一戰證明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其實就是個笑話,這一戰讓日本贏得了相當於幾十年稅收的財富,這一戰使日本徹底走向了崛起的道路,這一戰使得日本快速成長為東亞霸主,這一戰大清喪失了龍興之地,這一戰讓日本快速地從朝鮮和東北攫取了大量的財富,這一戰讓幾十年後的中國變得慘不忍睹,這一戰真的影響太大太大。

甲午之前的二三十年,清王朝鎮壓太平天國、打得法國抱頭狼竄。讓西方國家不敢輕視。甲午海戰的全面潰敗。讓西方列強重新認識了清朝的國力,導致了隨後10年間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 所以說甲午海戰的失敗,使清朝的滅亡成了必然。

相關焦點

  •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4萬人傷亡,日軍傷亡多少?真實數目令人咋舌
    到了唐朝時,中日之間就有了文化交流活動,日本還專門設立了遣唐使這一職位。 日本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中規不懷好意的呢,就是從明朝。明朝時,日本不斷在東海沿岸侵犯我國,所以才有了戚繼光抗倭一事,這個時候的日本自認為實力很強,已經不把大國放在眼裡了。
  • 甲午戰爭中日本死傷1.2萬人,清軍死了多少?說出來讓人大跌眼鏡
    【甲午戰爭中日本死傷1.2萬人,清軍死了多少?說出來讓人大跌眼鏡】如果給各朝各代軍隊戰鬥力排一個名,那清王朝一定是倒數第一,畢竟那麼多「光榮」戰績擺在面前,很難讓人承認它的強大。就八國聯軍時,八國軍隊中只有英法出了3000人補刀的正規軍,其餘國家均是從殖民地招來的殘兵,總數不超過萬人,而就是這樣一支軍隊竟然將慈禧太后打得西逃,清王朝的落後甚至都影響到當時的官員。八國聯軍時李鴻章等人發起東南自保,都不願意幫助懦弱的清王朝。那麼在甲午戰爭中,中國軍隊損失是多少呢?
  • 甲午中日戰爭中,當時清軍傷亡4萬人,日軍的傷亡是多少呢?
    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這才徹底將中國人打醒!甲午中日戰爭的結局是清政府戰敗,最終整個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這也是一次中國洋務運動的成果與日本明治維新成果的較量,可惜清政府輸得徹底,最終李鴻章和日本人籤訂了不平等的《馬關條約》,又是割地又是賠款的,顯然日本進行了徹底的改革,這樣的成果是清政府無法比擬的。
  • 甲午中日海戰,清軍兵力是日軍的2倍之多,傷亡率呢?
    甲午中日海戰,對於我國意義重大,它的失敗奠定了日本後來的侵華戰爭。這場戰爭中,雙方無論是兵力還是武器都相差懸殊,但卻各有優勢。日軍的軍艦比較先進,清軍則是兵力豐沛,是日軍的2倍之多,在這樣的狀況下,他們的傷亡率又是幾比幾呢?
  • 二戰時日本軍隊在中國到底死了多少人?統計數據有多少?
    但是,大家肯定好奇一個問題:在抗戰期間,中華民族的戰士們擊斃了多少入侵之敵呢?其實用日本人的數據也不行,統計的能力日本人當然有,但日本軍隊也不公布啊,日軍官方戰報同樣往往也偏離事實極遠,其"大本營發表"的內容都是經過軍部言論統制機關加工的,導致「大本營發表」在日本成為"說謊"的代名詞。你想想,一個連 「中途島慘敗」都敢宣傳為大勝的機構,說出來的話能信嗎?
  • 日本式的風俗畫:中日甲午戰爭
    在朝鮮政府與東學軍就全州和議達成後,朝鮮政府要求中日撤兵,日本公使大鳥圭介開始與清廷駐朝大臣袁世凱商談撤兵問題,但在日本政府干預下,不但沒有撤軍,而且不斷增兵,不久,日軍在朝鮮的駐軍就大大超過了清軍。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也是清廷的決策者,他希望中日兩國聯合撤兵,既不向朝鮮增兵,也不按袁世凱、聶士成等人的建議先由清軍撤兵,最終給了日本人一個可以乘機。
  •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淺談甲午中日戰爭相關知識點
    今天要講的是在近代史上對中國、日本兩國都影響巨大的一場戰役——甲午中日海戰的相關知識點。一、時間1894年7月25日至1895年4月17日。二、傷亡情況參戰方兵力:清軍630000人、日軍240616人。傷亡情況:清軍31500人陣亡、日軍13306人死亡。
  • 甲午戰爭的憶與思,日本數之不清野蠻暴行,北洋艦隊的覆沒
    中日甲午戰爭的整個過程包括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發生於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戰爭在朝鮮半島及海上進行,陸戰主要是平壤之戰、成歡之戰,海戰主要是黃海海戰。1894 年 7 月 28 日至1894 年 7 月 29 日爆發成歡之戰,在成歡,與清軍對陣的是日本大島混成旅團,步兵3,500人,騎兵47騎,山炮8門。清兵不敵日軍優勢兵力。
  • 甲午戰爭日軍死亡13412人,戰死1412,其他人竟死於腳氣病!
    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而當中最恥辱的一戰便是甲午戰爭。論綜合國力大清朝強過日本無數倍,但這一戰竟然敗了,敗給了幾千年的小弟,學生,更是慘敗。此戰從根本上註定了大清的結局,為大清被瓜分埋下重要契機,開啟了史上最危險的時刻。
  • 中日甲午海戰,日本繪製的中國地圖曝光,網友:精確程度堪比GPS
    日本為了實現這個野心,前後實施了8次《擴充軍備案》,甲午戰爭開戰的前幾年,日本軍費開銷佔據全國的總收入的31%,1887年,明治天皇下令從皇室當中抽取30萬用來發展海海軍。
  • 二戰在中國土地上到底消滅了多少侵華日軍,日本統計很離譜!
    別開亞洲其他國家不算,光在中國土地上消滅的侵華日軍數,日本未如實統計,欺騙了世界,也欺騙了日本國民。那麼抗日戰爭在中國土地上到底消滅了多少侵華日軍?根據日本的戰時統計,在中國大陸被擊斃的日軍,共計44萬餘。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則採用建國後綜合統計是55萬,而國軍戰地統計數字計算,日軍在中國陣亡人數超過100萬人。然而,在國際上,對日軍公布的陣亡人數,一直就有異議。
  • 中日甲午海戰
    清派直隸提督葉志超等率兵2500人赴朝助剿。 9月,日陸軍分4路會攻平壤,清軍與日軍在城外展開激戰。左寶貴指揮清軍英勇抵抗,死守城北玄武門一帶,並親自登城開炮轟擊日軍,不幸中炮犧牲,玄武門失守,主將葉志超 逃跑。 9月17日,中日在黃海海面上進行了激烈的海戰。提督丁汝昌率領北洋艦隊與日軍展開激烈戰爭,丁汝昌受傷後仍坐於甲板上鼓舞士氣,由「定遠」號管帶劉步蟾代其指揮督戰。
  • 二戰中日本究竟死了多少人,真的只有200萬嗎?真相讓人唏噓不已
    二戰中日本究竟死了多少人,真的只有200萬嗎?真相讓人唏噓不已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上戰爭規模最大的戰爭,戰爭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人被捲入戰爭。二戰中各國傷亡人數基本上都在戰後數年統計出來,然而有一個國家的傷亡人數卻始終無法得到確切的數據,日本有時聲稱傷亡200萬人,有時又稱傷亡350萬人。那日本究竟傷亡多少人呢?日本官方一般來說都會極力縮小日軍戰死、失蹤、傷兵而死的數目,他們往往在這時宣稱日本傷亡200萬人。
  • 甲午戰爭威海衛保衛戰留下的閃光點 日寇少將大寺安純被擊斃
    中日甲午戰爭的結局,以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戰敗、割地賠款而載入歷史。然而在那場不堪回首的戰爭中,中國軍隊也有一些閃光點值得一憶。除鄧世昌駕艦撞敵殉國外,北洋艦隊在威海衛保衛戰中也有局部一仗也打得異常壯烈,而且擊斃了驕橫狂妄的日寇少將大寺安純。誠如史事所證,威海衛保衛戰也是北洋艦隊的一場敗仗。
  • 最倒黴的日軍少將大寺安純,擺拍慶祝時卻被北洋艦隊一炮轟死
    甲午戰爭清軍並非一無所能,北洋艦隊在摩天嶺炮斃日軍少將甲午中日戰爭,除了鄧世昌駕艦撞敵殉國外,北洋艦隊在威海衛保衛戰中也有一仗也打得異常壯烈,清軍在摩天嶺炮斃了驕橫狂妄的日寇少將大寺安純。他還是日本第一個被中國擊斃的將軍呢。大寺安純是誰?
  • 清軍血戰大沽口:3千兵馬打八國聯軍2萬,67歲老將陣亡
    1862年6月,李鴻章招募淮軍6000餘人,在英國輪船護送下,浩浩蕩蕩開往上海、江蘇,與太平天國爭奪蘇南,協助湘軍作戰。剿滅太平軍,淮軍許多悍將勇猛無敵,悍不畏死;中法戰爭、甲午戰爭時,淮軍則成為「弱雞」,在絕對兵力優勢之情況下,不敢與對手血戰,甚至是望風而逃,一潰千裡。
  • 土城子狙擊戰打得日軍抱頭鼠竄
    翻開一本史書,就是打開一個世界,讀史而知天下本文由萬史不辭原創創作,歡迎轉載分享發生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以滿清全面的失敗而結束。長期軍備的鬆弛使得滿清軍隊軍容渙散,在與日本人的作戰中也是逢戰必敗。滿清最強大的一支近代化的海軍艦隊北洋艦隊也因為長期軍費不足,主力船隻數年沒有大修。使得這支規模遠勝於日本海軍的艦隊在海戰中失利。在海軍失利後,朝鮮戰場上的清軍失去了水師的掩護被迫從遼河東岸撤退,戰火一度燒到中古本土,這使得清廷震動,不得不遣使求和。
  • 甲午中日戰爭:晚清政府終於被打疼了!打醒了!
    此後,日本又不斷增兵,截止至6月28日駐朝日軍達到了八千多人,比駐朝清軍佔絕對優勢;而這個關鍵時候,李鴻章將希望盲目地寄托在中日兩國共同撤兵上,因此從未向朝鮮增派軍隊,最終給日軍以可乘之機。
  • 平型關大捷擊斃多少日軍?八路軍打掃戰場時傷亡慘重
    平型關大捷是中國抗日戰場上第一次取得對敵作戰的勝利,但這場戰鬥擊斃了日軍多少人?一直存在著各方爭議,有媒體稱擊斃了上萬人,也有媒體稱只擊斃了不到10人。真相到底如何呢?這還得從這場戰役的過程開始說起。
  • 甲午戰爭期間,「固若金湯」威海衛要塞,是這樣陷落的
    提到甲午戰爭,基本沒有人不知道黃海大戰,而發生在朝鮮半島、遼東半島和威海衛的陸戰往往被忽略掉。相對於北洋海軍在大東溝的表現出的戰鬥屬性,清國陸軍的表現,似乎只能用「一瀉千裡」這樣的詞語來形容。不過查閱資料會發現,並非所有的清國陸軍都那麼不堪,而且更多時候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本篇是關於威海保衛戰陸戰方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