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倒黴的日軍少將大寺安純,擺拍慶祝時卻被北洋艦隊一炮轟死

2021-01-10 百姓讀史

甲午戰爭清軍並非一無所能,北洋艦隊在摩天嶺炮斃日軍少將

甲午中日戰爭,除了鄧世昌駕艦撞敵殉國外,北洋艦隊在威海衛保衛戰中也有一仗也打得異常壯烈,清軍在摩天嶺炮斃了驕橫狂妄的日寇少將大寺安純。他還是日本第一個被中國擊斃的將軍呢。

大寺安純是誰?他是殘忍殺害2萬多百姓的旅順大屠殺罪魁禍首…甲午中日戰爭時期,日本佔領軍於1894年11月21日攻陷了位於遼東半島的旅順,進了城的日軍殘暴的令人髮指,對城內的百姓進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殺…而這次大屠殺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大寺安純。

天道好輪迴,這位屠殺了無數中國無辜百姓的日本軍官最終留在了中國,豎著進來,橫著出去…

1895年1月22日,大寺安純所在的第六師團開始在山東榮成灣登陸,準備攻取威海衛灣南岸炮臺。大寺安純指導的第十一旅團為左翼隊,擔任主攻。大寺安純部隊集中兵力優勢,猛攻摩天嶺炮臺。

摩天嶺是威海衛灣的制高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大寺安純命令大部分軍力品拼命爭奪,駐守摩天嶺炮臺的中國守軍一個營,加緊搶修工事,奮力抵抗。

1895年1月30日3時,日本陸軍第二軍第六師團分左右兩翼對南幫炮臺發起總攻,右翼隊由長谷川好道少將率領,從東路進攻;左翼隊由大寺安純少將率領,從南路進攻。

大寺安純的任務是先攻佔摩天嶺炮臺,以控制整個南幫炮臺,進而突破清軍南路防禦,實現與南路日軍配合合圍威海衛的作戰企圖。

黎明時分,司令官大寺安純驅使日軍以密集的隊形向山頂上爬,守臺官兵依託炮臺上的簡陋工事,以步槍和僅有的8門火炮頑強抗擊,附近楊楓嶺炮臺的中國守軍也頻頻發炮遙擊。在友軍的支援下,新右營官兵給日軍重大殺傷,令其在山坡上遺屍累累。

見摩天嶺久攻不下,大寺安純下令增加兵力,以密集兵力,波次攻擊的戰術,不顧傷亡強行穿越了炮臺附近的鹿砦區。爬過鹿砦的日軍又陷入了新右營官兵布設的雷區,一踏連環排雷,突然雷轟谷鳴,地動山搖,頃刻間數百日寇全部喪命,令其士氣更為沮喪。

與此同時,威海衛內的北洋艦隊也派「定遠」、「鎮遠」、「來遠」等艦,駛至南岸助戰。中國守軍奮勇拼搏,終不敵日軍人多勢眾,且大寺安純不顧士兵死活,持續猛撲,守軍傷亡殆盡,炮臺最終淪陷。

攻佔炮臺後,大寺安純欣喜若狂,疾步登上炮臺,率領日軍歡呼勝利。與部下登上炮臺,打著太陽旗,並命日本《二六新報》的隨軍記者遠藤拍照志功留念。大寺安純正在沉醉於自己「偉大領袖」的形象中不能自拔,完全沒料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北洋艦隊遠看見太陽旗很「耀眼」呀,舉起大炮就對著太陽旗連發數炮。這突如其來的炮彈一下子就向大寺安純砸了過來,正中炮臺,彈丸爆炸,鋼片四飛,打穿了大寺安純腹部,他還沒來得及反應,胸口就被打了個大洞,大寺安純及記者遠藤等多人斃命。

大寺安純是近現代史上首次被擊斃的日本將軍。他作戰兇狠,被日本人稱為「九命勇士」。戰死後,日本追封他為男爵,至今供奉在靖國神社裡。

一個日本少將就這樣被北洋艦隊擊斃了。這個曾在遼南屠殺過無數中國人、旅順大屠殺的罪魁禍首之一的日本少將的倒下之地,正是周家恩營官兵為國捐軀的地方。這應該算得上是獻給周家恩等五百壯士最好的祭品吧。

大寺安純是近代史上首個被中國擊斃的日本將軍。這是第一個,卻絕不是最後一個。

相關焦點

  • 甲午戰爭威海衛保衛戰留下的閃光點 日寇少將大寺安純被擊斃
    除鄧世昌駕艦撞敵殉國外,北洋艦隊在威海衛保衛戰中也有局部一仗也打得異常壯烈,而且擊斃了驕橫狂妄的日寇少將大寺安純。誠如史事所證,威海衛保衛戰也是北洋艦隊的一場敗仗。在這場戰鬥中守衛南幫炮臺屏障摩天嶺一仗,雖屬於威海衛保衛戰的一個點,但可以算是北洋艦隊覆滅前發出的最後怒吼。此戰中,不僅參戰北洋水師的官兵們表現英勇,地面上的清軍陸軍也打得非常頑強,可歌可泣。
  • 中日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是因為北洋官兵貪生怕死嗎?
    勝利方如願以償的得到臺灣島和大量賠款,一躍成為亞洲最強大的國家。失敗的一方,則從此一蹶不振,成為了列強們瓜分的對象。 1894年7月25日,日軍偷襲了由北洋水師兩艘戰艦護送的運兵船,高升號運兵船被日本的浪速艦擊沉,1200多名清軍將士葬身在朝鮮豐島海域。 自此清日戰爭全面爆發,北洋水師主力艦隊齊出,希望在海戰中擊敗日本海軍。然而日本聯合艦隊早有準備,並提前出海尋找北洋水師主力。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在海上相遇,隨即爆發了黃海海戰。
  • 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艦炮命中率高於日軍(圖)
    將士知大勢敗,陣稍亂,世昌大呼曰:「今日有死而已!然雖死而海軍聲威弗替,是即所以報國也!」眾乃定。世昌遂鼓輪怒駛,欲猛觸吉野與同盡,中其魚雷,鍋船裂沉。世昌身環氣圈不沒,汝昌及他將見之,令馳救。拒弗上,縮臂出圈,死之。  《清史稿》卷二百四十七  中日甲午戰爭中的黃海海戰,以北洋水師的戰敗而告終。
  • 北洋艦隊覆滅一百多年後,戰艦殘骸重見天日,北洋水師輸的冤嗎?
    李鴻章在此期間組建了北洋水師,這是清朝最強的一支海軍,位列世界第九。然而在中日甲午戰爭中,這支強大的艦隊卻全軍覆沒,考古專家從海裡打撈出當年北洋戰艦的殘骸,讓我們更加了解那一場戰爭……
  • 甲午戰爭的憶與思,日本數之不清野蠻暴行,北洋艦隊的覆沒
    1894年9月16日,朝鮮平壤被日軍俘虜的清軍士兵。1894年9月17日中午,中日兩國艦隊主力在黃海大東溝相遇,展開大規模海戰。圖為參戰的經遠艦。參戰的北洋海軍「鎮遠」號,該艦是當時亞洲少見的鐵甲巨艦,曾引起日本國民極大恐慌,從此日本海軍便以北洋艦隊為假想敵,展開十年軍事擴張,最終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政府,北洋海軍全軍覆沒。黃海海戰進行了5個小時。
  • 中日海戰:北洋水師失利 速射炮與布陣是關鍵?
    1894年9月17日,中國北洋水師在鴨綠江口的大東溝黃海海面上與日本聯合艦隊遭遇,中日黃海海戰爆發。海戰中北洋艦隊損失5艦,日方1艦未沉。面對如此戰果,有分析認為是北洋水師裝備劣勢所致。與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艦相比,北洋水師的平均航速慢了近3節,而與日軍第一遊擊隊相比則慢了近5節。在速射炮數量方面,北洋水師的差距則更為明顯。
  • 北洋水師究竟是敗在裝備落後?還是觀念制度問題還是李鴻章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聯合艦隊在豐島偷襲了大清國支援朝鮮的濟遠、威遠、廣乙三艦,擊沉了運兵船高升號。豐島海戰可以看做是大東溝海戰的前站,此戰北洋水師倉促應戰,損失慘重,高升號更是全員戰死。
  • 中途島戰役,日軍艦隊氣勢洶洶而來,美國海軍司令巧設圈套
    為了徹底消滅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迫使美國求和,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下令制定了一個作戰計劃,將攻擊矛頭指向扼守太平洋正中間的一個小島——中途島。山本大將認為,拿下中途島,就能有效解除美軍轟炸機對東京的威脅,並可吸引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出來決戰,從而一舉殲滅之。
  • 英國海軍遠東艦隊覆滅記:日本損失3架飛機,幾乎全殲皇家艦隊
    一、邱吉爾派皇家遠東艦隊駐守馬來亞1937年,日本掀起全面侵華戰爭,日英、日美關係急劇惡化,英國開始逐漸認識到由艦隊承擔遠東地區主要作戰任務的必要性。邱吉爾決定組成以前皇家海軍參謀部副參謀長、海軍少將託姆·菲利普斯爵士為司令的新遠東艦隊,代號為「Z」艦隊。
  • 北洋艦隊更換新式火炮,李鴻章申請資金,戶部:知道了,不過沒錢
    北洋艦隊更換新式火炮,李鴻章申請資金,戶部:知道了,不過沒錢 甲午海戰前,大清的海軍實力非常可觀,僅北洋艦隊的噸位就位列亞洲第一,還不包括南洋水師、福建水師的艦艇。但甲午一戰,噸位列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卻全軍覆沒,極大地影響力中國近代歷史進程。
  • 當年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艦隊輸在什麼地方呢?
    甲午海戰是鐵甲艦時代,爆發的規模最大的一場海戰,這場海戰中,被認為實力更強的北洋海軍卻慘敗在日本艦隊手下。,這八大遠也是當年中國海軍最先進的八艘軍艦。另外,北洋海軍還有超勇、揚威等二艘撞擊巡洋艦,以及鎮東南西北中邊等6艘小噸位的蚊炮船。這些軍艦的一大特色就是:艦首對敵、航速偏慢、防護偏重。 但是這種配置的艦隊在當年非常盛行,除了北洋海軍之外,英德海軍在鐵甲艦時代也是這樣的,按當時北洋海軍各艦航速來看,平均最大航速只有14節左右,機動性嚴重不足。
  • 薩沃島海戰,美軍死亡人數是日軍的20倍,為何山本五十六卻大怒?
    盟軍遠徵部隊指揮官,美軍中將弗蘭克·弗萊徹表示憂慮,他擔心他的航空母艦接下來會受到日軍的空中打擊,同時亦考慮到燃料所剩不多,決定於8月8日撤出作戰區域。美軍海軍少將凱利·特納指揮盟軍兩棲艦隊則負責給瓜島卸貨,雖然卸運物資的速度比原定預期計劃為慢,特納依然決定,由於沒有了航空母艦的保護,他必須從瓜達爾卡納爾島撤走他的船隻。他計劃在夜間儘快卸貨,第二天趕緊撤退。
  • 沉艦、軍港與海戰場——考古學視野下的北洋海軍史 東楚網
    甲午海戰是進入蒸汽機裝甲戰艦時代以後的第一次大規模海戰;日俄對馬海戰則是鐵甲艦時代最具決定性的一場大海戰。正因如此,兩場海戰成為各國海軍教科書上的經典戰例。甲午海戰10年之後爆發的對馬海戰,在國際軍事學界受到的關注更在前者之上。1905年5月27日,日本聯合艦隊與沙俄艦隊在對馬海峽展開對決,日本聯合艦隊幾乎全殲俄羅斯艦隊,俄方損失戰列艦12艘、巡洋艦5艘、驅逐艦6艘。
  • 北洋政府出兵遠東護僑往事(上)
    自古以來,海參崴地區為我固有領土:唐朝時屬於粟末靺鞨人建立的君主制國家——渤海國的率賓府轄地;遼朝時屬上京道率賓府所管;金朝時屬上京路轄下恤品路所管;蒙元時稱永明城;明朝時屬木陽河衛;前清為吉林寧古塔副都統管轄之下。
  • 北洋水師的建成,李鴻章之外此人當屬頭功,去世後艦隊降半旗10日
    北洋水師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12月17日在山東威海衛劉公島正式成立,乃是清政府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據《美國海軍年鑑》排名,北洋水師的綜合實力一度排名世界第九、亞洲第一,而北洋水師之所以降半旗10天,則是源於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的離世。
  • 木匠家庭走出的美女特務,破獲日軍情報,成為軍統局唯一女少將
    姜毅英破獲珍珠港情報,成軍統局唯一女少將 在1941年的時候,姜毅英成功破譯了日本無線電密碼。在她破解日本無線電密碼之後,得知日本打算偷襲珍珠港的信息。於是她趕緊將這個信息告訴了軍統處總領,而軍統處總領認為這是個十分重要的消息必須馬上告訴總統。
  • 從西伯利亞艦隊到太平洋艦隊,俄羅斯的遠東海洋夢
    彼得一世壯志未酬身先死,其子嗣在經過了5年的政治內鬥後,其侄女安娜一世於1730年繼任沙皇。她在太平洋沿岸的鄂霍茨克建立了第一支艦隊——鄂霍茨克區艦隊,在當時這支艦隊被稱為「遠東海軍」。不過這支海軍雖然號稱艦隊,但卻只是一些武裝民船,搞搞海岸巡邏和保護漁船還可以,讓它們去戰場上只能是挨炮彈。儘管裝備差勁,但有總比沒有好。
  • 《決戰中途島》拍出了日本人有史以來最倒黴的一天!
    一時之間,朝野轟動,所以後續發起的中途島戰爭,日軍幾乎拿出了最強兵力,組成龐大的聯合艦隊,準備和美軍一決雌雄。然而,日本人的運氣真是太差了,在這場戰役中,日軍遭遇了太多鬼使神差的事情。先是戰役開始前,日軍的情報被美軍攔截,直接洩漏了攻擊中途島的計劃,這一下子讓日軍喪儘先機。而且可笑的是,在日本聯合艦隊起航出徵前,由日本著名演員豐川悅司飾演的,這次作戰的總指揮官山本五十六將軍和手下將領參加出徵宴時,一道菜名竟與「失敗」諧音,山本聽後臉色當即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