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的建成,李鴻章之外此人當屬頭功,去世後艦隊降半旗10日

2021-01-10 香茗史館

北洋水師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12月17日在山東威海衛劉公島正式成立,乃是清政府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據《美國海軍年鑑》排名,北洋水師的綜合實力一度排名世界第九、亞洲第一,而北洋水師之所以降半旗10天,則是源於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的離世。

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

北洋水師的建立,醇親王奕譞功不可沒

在我們一般人的印象中,北洋水師乃是晚清重臣李鴻章一手所建,雖說李鴻章在北洋水師的建立、發展和壯大中功不可沒,但水師的成功創建,同樣離不開醇親王奕譞的鼎力支持。

愛新覺羅·奕譞和福晉

醇親王奕譞雖然不是皇帝,但在晚清的朝堂中,他的影響力卻不容忽視。愛新覺羅·奕譞是道光帝旻寧的第七子,鹹豐帝奕詝的異母弟,同時也是光緒帝載湉的生父,宣統帝溥儀的爺爺,而且他的大福晉乃是慈禧太后的胞妹。正是由於這些關係,他成為了光緒初年軍機處的實際控制者。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西方列強便開始不斷憑藉堅船利炮侵擾中國,痛定思痛之下,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有識之士開始不斷建議朝廷加強海防,之後在洋務派的一致努力下,「海防」之論最終壓倒「塞防」,清廷開始決心加快海軍建設。

善慶、奕譞和李鴻章

從光緒元年 (1875年)開始,清廷先後建立了北洋水師、南洋水師、廣東水師和福建水師,其中尤以李鴻章所主導的北洋水師發展最為迅速。然而,由於清廷並未設立專門的海軍衙門,導致無法對四支海軍進行有效統一指揮,左宗棠曾建議設立,但並未獲準。結果,福建水師在光緒十年(1884年)的馬尾海戰中全軍覆沒,清廷這才意識到設立海軍衙門的重要性。

光緒十一年(1885年)10月,清廷正式設立總理海軍事務衙門,而第一任總理大臣便是醇親王奕譞,另設會辦大臣兩名,分別由慶郡王奕劻、直隸總督李鴻章擔任。奕譞雖然不通海事,但他卻有一個優點,那便是比較開明,因而便放手讓更加專業的李鴻章去幹,自己則在幕後鼎力支持。

之後,李鴻章請奕譞視察北洋水師,在經過十餘天的視察之後,奕譞更加堅定了發展北洋水師的信心。回去之後,奕譞當即奏報朝廷,為北洋水師請賞,還請慈禧太后親筆題寫了一幅匾額,懸掛在天津大沽口的海神廟。之後,在奕譞的鼎立支持下,北洋水師的發展極為順暢,例如李鴻章請求修建鐵路保障煤炭運送,但屢遭朝廷拒絕,結果奕譞出面迅速便辦妥了此事。而且,奕譞還在經費極為緊張的情況下,將大部分經費都投入到了北洋水師,使得北洋水師無論在地位還是實力方面,都遠超其他幾支水師。

左宗棠和愛新覺羅·奕譞

正是有了奕譞的支持,使得北洋水師在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12月17日正式成軍時,便已經有了大小軍艦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

醇親王奕譞病故,北洋水師降半旗十日

光緒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醇親王奕譞突發疾病,光緒帝親自前往探視,在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的日記中,對這對父子的最後一次見面,有著較為詳細的記載。

根據《翁同龢日記》的記載,醇親王奕譞與光緒帝談話結束之後,奕譞解下帶在身上的一塊如意交與光緒帝,並囑咐「無忘海軍」,這塊如意就是當年醇親王巡閱北洋海防後慈禧所賜。由此可見,即使到了臨終之際,醇親王對於海軍的建設仍然極為重視和不放心。

不久之後,醇親王病逝,享年五十一歲,慈禧太后和光緒帝親自前往祭奠。而北洋水師各艦得知消息後,同樣以西式海軍禮節降半旗10日,以此表達對這位大力支持海軍建設的親王的哀悼之情。

可惜的是,自從醇親王去世之後,北洋水師和李鴻章便就此失去了最理解和支持他們的人,此後發展受到極大阻力,不僅艦船沒有再進行更新,而且就連訓練和彈藥供給都出現了問題,使得這個曾經亞洲第一的水師,已經漸漸落後於鄰國日本,最終導致在甲午一戰全軍覆沒。

此前一直有說法稱,北洋艦隊是李鴻章的私人武裝。其實,李鴻章不過是這支艦隊的「總經理」,清廷是北洋艦隊的「控股股東」,醇親王是清廷派遣的「董事長」。失去了理解海軍並能影響決策層的「董事長」後,李鴻章這位「職業經理人」只能表面維持艦隊的運轉,而無法進行突破發展。

相關焦點

  • 北洋艦隊覆滅一百多年後,戰艦殘骸重見天日,北洋水師輸的冤嗎?
    清朝末年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清朝官員這才意識到曾經的「天朝上國」此時早已落後於世界,李鴻章等人主張引進西方的技術,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開始了。李鴻章在此期間組建了北洋水師,這是清朝最強的一支海軍,位列世界第九。
  • 北洋水師究竟是敗在裝備落後?還是觀念制度問題還是李鴻章
    1894年的甲午戰爭可謂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一個分水嶺,此前大清國雖飽受列強欺凌,但那都是成名多年的西洋老妖精、羅剎鬼,輸有輸的道理,但甲午海戰,對手卻是化外小邦,中華上國的小弟,此前,李鴻章主導的洋務運動已經營多年,其苦心孤詣建造起來的北洋水師更是被稱為遠東第一、世界第八艦隊,人員裝備均優於日本,輔以旅順威海衛等超一流的海軍基地
  • 北洋艦隊更換新式火炮,李鴻章申請資金,戶部:知道了,不過沒錢
    北洋艦隊更換新式火炮,李鴻章申請資金,戶部:知道了,不過沒錢 甲午海戰前,大清的海軍實力非常可觀,僅北洋艦隊的噸位就位列亞洲第一,還不包括南洋水師、福建水師的艦艇。但甲午一戰,噸位列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卻全軍覆沒,極大地影響力中國近代歷史進程。
  • 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艦炮命中率高於日軍(圖)
    《清史稿》卷二百四十七  中日甲午戰爭中的黃海海戰,以北洋水師的戰敗而告終。然而,當時的戰局並不是很明顯,連日本聯合艦隊都認為黃海海戰不能以簡單的勝敗來概述,情況比較複雜。  1894年9月17日中午12時5分左右,中日雙方的艦隊在鴨綠江口的大東溝交火。當時日本聯合艦隊以吉野號為首,擺出英國教官教的單縱陣,向北洋艦隊靠攏。
  • 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北洋水師為何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全軍覆沒
    洋務運動時間,洋務派們,尤其是李鴻章致力於打造大清國第一支近代化的海軍。洋務派又買又造,終於建成了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北洋水師。致力於建造北洋水師的李鴻章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北洋水師第一次在海戰中亮相:黃海的大東溝一戰北洋水師被日軍擊沉了4艘重型鐵甲艦,威海衛一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 中日海戰:北洋水師失利 速射炮與布陣是關鍵?
    1894年9月17日,中國北洋水師在鴨綠江口的大東溝黃海海面上與日本聯合艦隊遭遇,中日黃海海戰爆發。海戰中北洋艦隊損失5艦,日方1艦未沉。面對如此戰果,有分析認為是北洋水師裝備劣勢所致。與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艦相比,北洋水師的平均航速慢了近3節,而與日軍第一遊擊隊相比則慢了近5節。在速射炮數量方面,北洋水師的差距則更為明顯。
  • 中日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是因為北洋官兵貪生怕死嗎?
    1894年7月25日,日軍偷襲了由北洋水師兩艘戰艦護送的運兵船,高升號運兵船被日本的浪速艦擊沉,1200多名清軍將士葬身在朝鮮豐島海域。 自此清日戰爭全面爆發,北洋水師主力艦隊齊出,希望在海戰中擊敗日本海軍。然而日本聯合艦隊早有準備,並提前出海尋找北洋水師主力。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在海上相遇,隨即爆發了黃海海戰。
  • 甲午戰爭的憶與思,日本數之不清野蠻暴行,北洋艦隊的覆沒
    晚清名臣李鴻章首肯。日本以保護公使館和日僑為名,搶先完成軍事部署。俄國和英國幹涉未果,最終清日開戰。圖為晚清名臣李鴻章。1894年6月3日夜,李鴻章籤發赴朝命令。從6月6日起,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直隸提督葉志超和總兵夏青雲分率士卒從大沽和山海關出發,前往朝鮮牙山。到6月25日,屯駐牙山清軍人數為2,465名。6月5日,日本戰時大本營在參謀本部成立。
  • 100年前李鴻章曾預言:此國不除必成大患,20年後字字應驗!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李鴻章可謂是最為備受爭議的一個人物。一方面他為慈禧籤訂了數字不清的不平等條約,而一直為人所詬病。另一方面李鴻章也做了許多有益的貢獻,很多現代的化的企業都是李鴻章牽頭開辦的,李鴻章也因此被譽之為睜眼看世界第一人。
  • 100年前李鴻章曾預言:此國不除必成大患,20年後字字應驗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李鴻章可謂是最為備受爭議的一個人物。一方面他為慈禧籤訂了數字不清的不平等條約,而一直為人所詬病。另一方面李鴻章也做了許多有益的貢獻,很多現代的化的企業都是李鴻章牽頭開辦的,李鴻章也因此被譽之為睜眼看世界第一人。
  • 速射炮能救北洋水師嗎?甲午戰前即使換裝,也會被日方火力碾壓
    由於日本聯合艦隊擁有大量速射炮,海戰中以數倍的彈藥投送量壓倒了北洋水師的火力。 因此有些人認為,如果北洋水師能夠在戰前及時換裝速射炮,那麼海戰的結局就會截然不同。然而,有些事實的真相卻更加殘酷。
  • 弱小的強者,強大的弱者——談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李鴻章
    這是李鴻章的第二個無奈。 第三,日本出兵,李鴻章致力於調停而沒有進行戰備。李鴻章統領的是當時號稱亞洲第一艦隊的北洋水師,但現實情況是什麼?北洋水師已經有好些年沒有添置過新的軍艦,甚至連炮彈都已經完全不足,你可以說這是李鴻章管理不力造成的,但慈禧為首的朝廷寧願花上幾百萬兩修建壽辰用的園林,也不願為水師購買軍艦,而日本國則全員出動,捐款,縮食來幫助國家壯大實力;日本的官員自願捐出半年的薪水充當軍費,而時任戶部尚書翁同龢[ 鹹豐六年(1856年)狀元,歷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先後擔任清同治、光緒兩代帝師。]
  • 李鴻章籤訂辛丑條約,回去後吐血身亡,為何還有人說他是賣國賊?
    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滿清八旗子弟已經毫無鬥志,他們手不能彎弓,上馬不能作戰,一天到晚只知道逛街,遛鳥,聽小曲,就連著朝中的王爺也是如此,後來慈禧太后當政,深知滿清貴族沒有真才實學,就廢除祖宗家法,重用漢人臣子,其中出名的有4個人,他們分別是左宗棠,張之洞,曾國藩和李鴻章。
  • 沉艦、軍港與海戰場——考古學視野下的北洋海軍史 東楚網
    1884年中法馬尾海戰以福建水師慘敗結束,在此背景下,晚清政府在李鴻章等洋務派的推動下,決意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以穩固國防,擺脫西方列強的控制。晚清政府把海軍與海防建設的重心放在北洋,其重點舉措包括:購置軍艦。從德國、英國採購一批裝甲戰艦,打造北洋海軍。穩固海防。重點建設威海、旅順兩處軍港,在渤海口形成扼控之勢;同時擴建已有的大沽炮臺,拱衛京師。興辦軍工。
  • 躍言:在英國拜謁北洋水師故勇墓,看到一張山東艦照片
    北洋水師故勇墓前祭放著山東艦照片的圖片 2017年9月,筆者在英國留學時,曾專程去紐卡斯爾探尋的北洋水師在當地的歷史,記錄下不少照片和文字。現在整理髮布,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這段塵封的歷史。這兩艘耗資近170萬兩白銀的新銳「穹甲巡洋艦」,是在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時,清政府在福建水師全軍覆沒後向英國訂購的,寄託著洋務派重建海防的希望。
  •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啟動修繕在英北洋水師水兵墓
    人民網北京12月1日電 歷經百年風霜,位於英國聖約翰墓園的五座北洋水師故勇墓已經斑駁陸離、殘損嚴重。昨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宣布對墓地修繕啟動公募。 十九世紀末,清王朝風雨飄搖、國勢衰微。
  • 揭開李鴻章與德國軍火製造商交易的真相
    1877年春,弗雷德·克虜伯在這場軍火競爭中同意了李鴻章的要求——第一批中國留學生卞長勝、查連標等七人到德國埃森接受免費培訓。        李鴻章還繼續派親信到德國考察眾多的軍艦生產廠家。在克虜伯家族的暗示下,中國軍事代表團與德國甫自德軍艦生產廠家籤了北洋水師的「定遠」、「鎮遠」、「濟遠」艦的建造合同。
  • 英國人送給李鴻章一條名犬,李鴻章寫信感謝:味道好極了!
    李鴻章大家都知道,他是晚清時期的名將、重臣,也是「洋務運動」的重要人物。北洋水師就是李鴻章一點一點拉扯起來的。除此之外,李鴻章還經常出使外國,搞外交工作。李鴻章去世,清廷為他蓋棺定論,對他的評價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