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艦隊更換新式火炮,李鴻章申請資金,戶部:知道了,不過沒錢

2020-12-01 騰訊網

北洋艦隊更換新式火炮,李鴻章申請資金,戶部:知道了,不過沒錢

甲午海戰前,大清的海軍實力非常可觀,僅北洋艦隊的噸位就位列亞洲第一,還不包括南洋水師、福建水師的艦艇。但甲午一戰,噸位列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卻全軍覆沒,極大地影響力中國近代歷史進程。

其實,早在甲午海戰之前,清政府的內鬥就已經很激烈了,主要表現在以李鴻章、翁同龢為代表的「後黨」和「帝黨」之爭上。

1894年,中國農曆甲午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壽。為表孝心,光緒責成內務府和禮部具體操辦,而此時光緒的老師翁同龢執掌戶部,自然責無旁貸。

就在翁同龢賣力地籌錢為慈禧辦生日慶典時,北洋大臣李鴻章提交了一份資金申請,目的是要為北洋艦隊更換新式火炮。

李鴻章的申請遞交後,僅獲得了戶部「知道了」的硃批,便無下文。北洋艦隊更換新式火炮的計劃落空了。後來,北洋艦隊及李鴻章多次申請購置新式武器,均被戶部搪塞或置之不理,艦隊武器的老化陳舊,為日後海戰失利埋下伏筆。

戶部屢次拒絕李鴻章的購置請求,並不是因為慈禧過壽花了北洋艦隊的銀子,而是因為翁同龢跟李鴻章之間有「恩怨」。於公,以李鴻章為代表的「太后集團」和以翁同龢為代表的「皇上集團」政見相左;於私,李鴻章參倒流放了翁同龢的哥哥翁同書,氣死其老父翁心存。所以,兩人的恩怨,於公於私,都沒有調解的可能。

為了徹底掃除擊敗政敵、掃除光緒親政的障礙、為父兄報仇,翁同龢找一切機會想扳倒李鴻章。

於是出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平時聲稱加強軍備的李鴻章主和,依靠列強外交調停;而不管軍務不懂兵的翁同龢堅決主戰。李鴻章主和,是因為知道清軍沒有戰鬥力,並無打勝仗的把握。

翁同龢之所以主戰,也並不是為了民族利益,其真正目的只是借開戰削弱對手李鴻章的實力,並且幫助光緒奪回朝廷大權。

從某種意義上講,甲午之敗並不是敗在戰場,而是敗在廟堂。

相關焦點

  • 北洋水師究竟是敗在裝備落後?還是觀念制度問題還是李鴻章
    1894年的甲午戰爭可謂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一個分水嶺,此前大清國雖飽受列強欺凌,但那都是成名多年的西洋老妖精、羅剎鬼,輸有輸的道理,但甲午海戰,對手卻是化外小邦,中華上國的小弟,此前,李鴻章主導的洋務運動已經營多年,其苦心孤詣建造起來的北洋水師更是被稱為遠東第一、世界第八艦隊,人員裝備均優於日本,輔以旅順威海衛等超一流的海軍基地
  • 北洋水師的建成,李鴻章之外此人當屬頭功,去世後艦隊降半旗10日
    北洋水師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12月17日在山東威海衛劉公島正式成立,乃是清政府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北洋水師的建立,醇親王奕譞功不可沒在我們一般人的印象中,北洋水師乃是晚清重臣李鴻章一手所建,雖說李鴻章在北洋水師的建立、發展和壯大中功不可沒,但水師的成功創建,同樣離不開醇親王奕譞的鼎力支持
  • 北洋艦隊覆滅一百多年後,戰艦殘骸重見天日,北洋水師輸的冤嗎?
    清朝末年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清朝官員這才意識到曾經的「天朝上國」此時早已落後於世界,李鴻章等人主張引進西方的技術,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開始了。李鴻章在此期間組建了北洋水師,這是清朝最強的一支海軍,位列世界第九。
  • 當年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艦隊輸在什麼地方呢?
    甲午海戰是鐵甲艦時代,爆發的規模最大的一場海戰,這場海戰中,被認為實力更強的北洋海軍卻慘敗在日本艦隊手下。 同樣,奧地利海軍以艦首應敵,取得勝利,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軍艦的艦首方向迎彈面積較小,在火炮精度不足、射速不夠快的年代裡,艦首迎敵比舷側迎敵更加安全,一度成為教科書式的作戰理論。於是包括北洋海軍在內的世界各國海軍,比如英國、德國海軍等,都開始發展以艦首迎敵為主、以重甲軍艦和大口徑火炮為主的新型鐵甲軍艦。
  • 揭開李鴻章與德國軍火製造商交易的真相
    原來李鴻章還想與日本聯手抗擊西洋進犯中國,這「一廂情願」的美夢被無情的現實擊碎,李鴻章有強烈的憤怒和報復心態。他一方面請德國軍事專家「漢納根」著手設計旅順、威海炮臺作為中國東南沿海防禦炮臺的樣板,同時派特使前往德國與克虜伯家族談判,認為克虜伯有義務出資為中國培訓火炮專家,中國才有可能繼續購買克虜伯家族的大炮,否則中國會向歐洲另一軍火銷售商「波鴻協會」靠攏。
  • 速射炮能救北洋水師嗎?甲午戰前即使換裝,也會被日方火力碾壓
    由於日本聯合艦隊擁有大量速射炮,海戰中以數倍的彈藥投送量壓倒了北洋水師的火力。 因此有些人認為,如果北洋水師能夠在戰前及時換裝速射炮,那麼海戰的結局就會截然不同。然而,有些事實的真相卻更加殘酷。
  • 甲午戰爭:日艦火炮射擊命中率是北洋艦隊10倍
    據資料介紹,甲午海戰日艦平均中彈11發,而北洋艦船平均中彈108發,日艦火炮射擊命中率是北洋艦隊的10倍。這充分暴露了北洋水師訓練不實、射擊技術較差。美軍非常重視基礎訓練,新兵必須經過持續9周地獄般的基本戰鬥訓練,掌握17項實戰必備技能。美軍海豹突擊隊員在《艱難一日》中曾寫道:「我們沒有什麼與眾不同,就是通過反覆的、基礎的訓練,使任務形成肌肉的記憶。」
  • 弱小的強者,強大的弱者——談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李鴻章
    其次,關於任用袁世凱,有人說他任人唯親,其實李鴻章比任何人都知道袁世凱的野心和抱負,但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後來的故事也證明了袁世凱的實力,但在那個亂世之中,任用人員很多時候無法再去過多判斷他的人品如何
  • 沉艦、軍港與海戰場——考古學視野下的北洋海軍史 東楚網
    通過留洋、辦校和聘請外國教習等方式,強化海軍訓練,按照西方模式(特別是英國皇家海軍模式)培育新式軍隊。然而,北洋海軍歷經1894年9月17日爆發的甲午海戰和次年在威海灣爆發的劉公島海戰,全軍覆沒,晚清帝國的海軍之夢完全破滅。
  • 甲午戰爭後,清朝到底訓練了多少新式軍隊,不僅只有北洋新軍
    我們熟知的北洋新軍就是在這之後訓練的。不過清朝當時訓練的軍隊遠遠不止北洋新軍,種類和數量都非常多,超出我們想像。定武軍甲午戰爭剛剛失敗,李鴻章的淮軍要員胡燏棻就要求訓練新軍。在李鴻章和朝廷的支持下,1894年12月,清政府派胡燏棻到天津馬廠編練新軍,後移小站,共編十個營4700餘人,並聘請德國教官,名為定武軍。
  • 這方面李鴻章還不如慈禧太后
    眾所周知,北洋水師是晚清洋務運動的重要成果,然而卻出現了這樣的矛盾——第一,洋務運動極大推動了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第二,北洋水師多數主力軍艦卻都是進口的。李鴻章本人卻是典型的「購艦」派,在自造軍艦方面多次拖後腿。 從花冤枉錢買了一堆「蚊子船」開始,李鴻章就不停地用國家經費在購艦方面「試錯」。李鴻章雖然通過進口,給中國海軍帶來了「定遠」號這樣的鐵甲艦,但也在巡洋艦設計、速射炮裝備等方面犯了不少錯誤。不過,對於國產軍艦的弱點和錯誤,李鴻章卻毫不放過。
  • 甲午戰爭的憶與思,日本數之不清野蠻暴行,北洋艦隊的覆沒
    晚清名臣李鴻章首肯。日本以保護公使館和日僑為名,搶先完成軍事部署。俄國和英國幹涉未果,最終清日開戰。圖為晚清名臣李鴻章。1894年6月3日夜,李鴻章籤發赴朝命令。從6月6日起,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直隸提督葉志超和總兵夏青雲分率士卒從大沽和山海關出發,前往朝鮮牙山。到6月25日,屯駐牙山清軍人數為2,465名。6月5日,日本戰時大本營在參謀本部成立。
  • 袁世凱本是為清廷編練北洋新軍,北洋新軍為何成為效忠他的軍隊?
    這支軍隊便是北洋新軍,袁世凱本就是有野心之人,他利用訓練新軍之際,將北洋新軍變成自己軍隊,那他是如何讓北洋新軍成為自己私人部隊呢?袁世凱練兵原因:甲午戰爭期間,袁世凱前往遼東協辦後勤。期間,袁世凱見清軍潰敗慘狀,認為舊式軍隊必須淘汰,大清必須要建立新式陸軍,才能讓國家逐步富強起來。甲午戰爭結束後,袁世凱便給負責編練新軍李鴻藻、翁同龢、榮祿等人多加拜訪及上書,分析甲午兵敗原因,提出重新新式軍隊,李鴻藻、翁同龢、榮祿等人對他的建議很贊同,便將他推薦給朝廷。
  • 最倒黴的日軍少將大寺安純,擺拍慶祝時卻被北洋艦隊一炮轟死
    甲午戰爭清軍並非一無所能,北洋艦隊在摩天嶺炮斃日軍少將甲午中日戰爭,除了鄧世昌駕艦撞敵殉國外,北洋艦隊在威海衛保衛戰中也有一仗也打得異常壯烈,清軍在摩天嶺炮斃了驕橫狂妄的日寇少將大寺安純。他還是日本第一個被中國擊斃的將軍呢。大寺安純是誰?
  • 中日海戰:北洋水師失利 速射炮與布陣是關鍵?
    1894年9月17日,中國北洋水師在鴨綠江口的大東溝黃海海面上與日本聯合艦隊遭遇,中日黃海海戰爆發。海戰中北洋艦隊損失5艦,日方1艦未沉。面對如此戰果,有分析認為是北洋水師裝備劣勢所致。與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艦相比,北洋水師的平均航速慢了近3節,而與日軍第一遊擊隊相比則慢了近5節。在速射炮數量方面,北洋水師的差距則更為明顯。
  • 落日照春帆,煙霞對馬關|李鴻章的屈辱與悲愴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刀筆知識局 ,ID:DB_zsj】,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導讀:李鴻章扶大廈之將傾,耗盡心血為遲暮之帝國,小有中興卻難逃歷史洪流。 時局惟艱,幹戈未息。滔滔歷史,每個人不過是滄海一粟,所有的反抗總是無力,所有的尊嚴,也不過是對自己的嘲弄。
  • 走向共和:一隻鸚鵡拉的粑粑顏色不對,為什麼讓李鴻章驚慌失態?
    正所謂「宰相合肥天下瘦」,經過李鴻章家族多年的經營,李家大院佔據了合肥淮河路中段的半條街,人稱「李府半條街」。這倒讓人想起另一位晚清名臣,左宗棠,兩次擔任軍機大臣,歷經多次戰役,包括戰太平天國,平捻軍,收新疆,戰法國等。他一生清廉,死後的墓地異常悽涼,遠沒有李鴻章的墓輝煌,不過李鴻章的豪華墓後來被毀了。
  • 李鴻章籤訂辛丑條約,回去後吐血身亡,為何還有人說他是賣國賊?
    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滿清八旗子弟已經毫無鬥志,他們手不能彎弓,上馬不能作戰,一天到晚只知道逛街,遛鳥,聽小曲,就連著朝中的王爺也是如此,後來慈禧太后當政,深知滿清貴族沒有真才實學,就廢除祖宗家法,重用漢人臣子,其中出名的有4個人,他們分別是左宗棠,張之洞,曾國藩和李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