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送給李鴻章一條名犬,李鴻章寫信感謝:味道好極了!

2020-12-04 千歷共嬋娟

李鴻章大家都知道,他是晚清時期的名將、重臣,也是「洋務運動」的重要人物。北洋水師就是李鴻章一點一點拉扯起來的。除此之外,李鴻章還經常出使外國,搞外交工作。李鴻章去世,清廷為他蓋棺定論,對他的評價非常高。由於清朝和西方的風俗不同,李鴻章在外交的時候也發生了很多趣事,小編下面都和大家聊一聊。

李鴻章去倫敦的時候,到英國將軍戈登的紀念碑下面致敬。這個舉動博得了戈登的家人的好感。正所謂禮尚往來。戈登家人為了表示感謝,就把自己心愛的狗送給了李鴻章。這條狗可不是普通的狗,在競犬大賽上獲得過一等獎的名次,怎麼說也算得上一條名犬了。從這件事也能看出,戈登家人的誠意也很足。

結果沒過幾天,戈登家人就接到李鴻章的感謝信。信裡面這樣說:「老夫的年紀已經老了,有點吃不動飯了。還是要感謝你送給老夫的美味佳餚。」感情李鴻章把這條名犬給吃了。戈登家人看到以後,大吃一驚。這件事也被刊登在報紙上,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笑柄。

有人說李鴻章出了大洋相,讓清朝蒙羞。不過這也不能全怪李鴻章,主要是雙方的溝通比較少,風俗習慣也不一樣。戈登家人不聲不響地送條狗,李鴻章也沒有想到裡面的價值,就鬧出這麼大一個誤會。在《聊齋志異》裡有一篇,和這個故事非常相似。

有個張公子非常喜歡養鴿子,養了無數名貴品種。他感動了一個鴿子精,鴿子精送他一對沒有見過的好白鴿,這對白鴿又哺育出一些後代,被他視若珍寶。後來有個當官的問張公子:「你養了多少鴿子啊?」張公子以為當官的也好玩這個,就送給他一對白鴿。過幾天張公子看當官的不提這茬,忍不住問:「前兩天的鴿子好不好?」當官的說:「肥美。」張公子大驚:「那可是名貴品種啊!」當官的合計半天:「味道也沒覺得特別啊。」

張公子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鴿子精埋怨他瞎送人,就讓籠子裡的白鴿飛走了。張公子醒來一看,白鴿果然不見了,於是他心灰意冷,就把鴿子全都送人了。這篇《鴿異》與李鴻章簡直如出一轍,藝術和生活果然是相通的啊。

參考文獻:《所聞錄》、《聊齋志異》

相關焦點

  • 英國人送李鴻章一隻寵物,李鴻章不知是名犬,回信以後就上了頭條
    這其中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就是李鴻章。李鴻章作為一個晚清儒生,能夠有開眼看世界,將師夷長技以制夷作為洋務運動前期的指導思想,實屬不易。後來,在對打擊太平天國的運動中,李鴻章為了更好的打擊太平天國軍,組織了一支洋人、洋槍、洋炮為主的洋槍隊,後改為「常勝軍」,這支軍隊在作戰中果然驍勇異常。軍隊的第三任管帶長官叫做戈登。
  • 李鴻章訪歐,英國朋友送他一隻名犬,回國後他把狗吃了
    1863年11月,戈登協助李鴻章平叛太平天國。兩國聯軍歷時數月攻入蘇州,太平天國失去了除了首都天京(今江蘇南京)外的最後一個堡壘。蘇州失手,守將被殺,城中三萬太平軍將士被迫投降。怎麼處理俘虜呢,李鴻章決定全部殺之,戈登是堅決反對殺降的,因此兩人發生了矛盾,還大吵了一架,吵到最後也沒有個結論,於是李鴻章自作主張開始了屠殺俘虜的行動,他下令將太平軍的三萬精銳集中起來全部斬首,頓時蘇州城內血流成河。李鴻章殺降其實也是迫不得已,當時淮軍只有兩萬多人,而降軍精銳足有三萬多,一旦這是詐降,後果不堪設想。
  • 李鴻章的葬禮
    1901年10月30日下午,東交民巷,78歲的李鴻章漲紅著臉,喘著粗氣,步履蹣跚地走出俄國公使館。他是被人攙著,勉強上了轎子的。 深秋時節,寒意陣陣。一陣北風吹來,梧桐樹落葉紛飛,大片枯黃的葉子忽而被吹落,又忽而被捲起。此時,大清帝國的命運像極了這些落葉。
  • 揭開李鴻章與德國軍火製造商交易的真相
    回國後,代表團成員張泰向李鴻章報告了他對阿爾費雷德·克虜伯的深刻印象——「他熱情、好客,不像英國人、法國人那樣藐視我們的長衫、馬褂和長辮,他彬彬有禮地用盛宴款待我們這些中國人!」        對於為普魯士贏得普法戰爭立下大功的「加農炮之王」阿爾費雷德,李鴻章早已欽佩不已。他讓手下準備了一份世界各國炮廠的大炮質量一覽表。
  • 李鴻章三位夫人的命運:一個身後凋零,一個旺夫,一個修成正果
    (這句話八成是要挨罵的)因此,本文不去評判李鴻章的功過是非,筆者選一個較為輕鬆的話題聊一聊李鴻章的家庭情況。具體說一說他的三位妻子。李鴻章一生有三個妻子,原配周氏,勤勞持家,支持丈夫事業發展,遺憾的是,她中年病故;繼配趙氏是大家閨秀,她與李鴻章相處近30年,也見證了李鴻章事業發展的頂峰;側室莫氏,雖然一度受到冷落,但晚年也算修成成果,可以說,李鴻章三位夫人有著三種不同的命運。原配夫人周氏李鴻章的原配夫人周氏,是他的啟蒙老師周菊初的侄孫女。
  • 李鴻章都一把年紀了,還有腿疾,慈禧太后為什麼還送小美女給他?
    雖然嘴上說是送給他的暖腳丫頭,但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就是送給李鴻章的一個小妾。可是要知道,在清朝,大臣納宮女為妾也是違法的行為,除非是皇上或者太后賞賜,當年大貪官和珅倒臺,其中罪狀之一就是:「擅娶宮中女子為妾!」
  • 籤辛丑條約時,李鴻章在籤名處只寫了一個字,卻勝過李鴻章三個字
    李鴻章是晚清三大名臣之一,他是曾國藩的弟子,卻最終成為和曾國藩並駕齊驅的重臣,這與他卓越的軍事能力和高超的智慧分不開。李鴻章的前半生輝煌無比,洋務運動,組建淮軍,鎮壓太平天國,最終接替他的老師曾國藩,成為清朝滿人之下第一人。
  • 李鴻章極寵女兒,卻將她嫁給40歲老臣,不料養育出一家喻戶曉名人
    古時人們常用「蒼蒼白髮對紅妝」、「一樹梨花壓海棠」來諷喻年老的丈夫娶年輕的妻子,而晚清名臣張佩綸也曾被人作詩諷刺:「養老女,嫁幼樵,李鴻章未分老幼;辭西席,就東床,張佩綸不是東西。」只因他娶的繼室夫人,是比他小了將近20歲的李鴻章之女——李菊藕。
  • 在飄搖晚清中踽踽獨行的李鴻章,究竟是忠臣還是奸臣?
    在他的頭上有著非常多的名頭,隨便拿一個出來對於尋常百姓們來說都是通天一樣的存在,那麼李鴻章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知人論世,我們不妨從以下史實中窺一斑而見全豹。
  • 弱小的強者,強大的弱者——談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李鴻章
    當日本藉口進入朝鮮時,他們的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了,梁啓超在《李鴻章傳》一書認為李鴻章在戰爭爆發前錯失了三個可以拯救局勢的時機或者方法。首先,梁認為李鴻章在與日本交涉朝鮮一事時,兩方各執一理,糾葛不清,釀成大釁,此為禍本,且謂外交遺策胎之,這是李失機第一事。
  • 走向共和:一隻鸚鵡拉的粑粑顏色不對,為什麼讓李鴻章驚慌失態?
    一、開篇就是李鴻章在天津的府邸吃清蒸鱸魚,屬下在匯報工作,吃魚器具相當奢華,也符合李鴻章的身份。李鴻章,安徽合肥人,楊角風讀書的時候,曾經去過「李鴻章故居」,看起來還是相當氣派的。正所謂「宰相合肥天下瘦」,經過李鴻章家族多年的經營,李家大院佔據了合肥淮河路中段的半條街,人稱「李府半條街」。這倒讓人想起另一位晚清名臣,左宗棠,兩次擔任軍機大臣,歷經多次戰役,包括戰太平天國,平捻軍,收新疆,戰法國等。他一生清廉,死後的墓地異常悽涼,遠沒有李鴻章的墓輝煌,不過李鴻章的豪華墓後來被毀了。
  • 落日照春帆,煙霞對馬關|李鴻章的屈辱與悲愴
    國弱呀,國弱,李鴻章放下了全部的尊嚴,只是為中國省一點銀子。大家只看到李鴻章的「賣國」,卻不曾看到中堂大人的艱難!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籤訂,73歲的李鴻章帶著一身疲憊和那顆恥辱的砂彈啟程回國,船離開日本土地那一刻。李鴻章對身邊人說 :「老夫此生不再踏上日本國土!」這屈辱,他真的受夠了!
  • 73歲李鴻章訪問德國,與俾斯麥交談,獲贈一門大炮後仰天長嘆
    這是李鴻章在洋務運動所提出的,他認為在列強環伺,外侮日甚的大環境下,要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為清政府的自強建設,贏得儘可能多的和平時間。 不得不說,李鴻章說得確實好,而他也經常以外交能手自居,可笑的是,他卻是西方列強最喜歡的談判對象,而在逼迫清政府籤訂不平等條約時,列強常會提出只和李鴻章談。
  • 李鴻章訪德時,第一次見到馬克沁機槍,說的話實在讓人心酸
    但有這樣一個人物一直竭盡所能地想要提高清朝的科學技術水平和發展,他就是李鴻章。在李鴻章的一生中,他的評價是非常複雜的,既有為官的腐敗失敗、戰時的錯誤決策,也有為清廷的技術革新不遺餘力的推動。先後多次出使海外,到英、美等國,為清朝引進了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但就在李鴻章訪德的時候,當他第一次看到馬克沁的機槍時,李鴻章又問了一句,這句話讓當時的商人聽了很不舒服。
  • 揭秘《辛丑條約》籤訂的細節,還李鴻章一個公道!
    《不如你送我一場春雨》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李鴻章,歷史上真正的背鍋大王。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稱「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
  • 張之洞反對籤訂辛丑條約 李鴻章挖苦說他是書生之習
    接下來,慈禧太后命令慶親王奕勖、兩廣總督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與11國代表進行談判。77歲的李鴻章,又一次被清廷推到前臺,充當「背鍋」大俠。由於這次談判事關清廷前途命運,慈禧太后叫李鴻章在談判時要與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進行會商。這註定是一場艱難的談判。11國代表提出議和談判的六項原則。第一條就是「懲辦禍首」。
  • 原來籤訂辛丑條約時李鴻章是這樣的,歷史課本把我們都騙了!
    當年李鴻章被日本刺客打中一槍,這一槍為中國減少了一億兩白銀的賠款,可在《馬關條約》之後,他還是被扣上了賣國賊的帽子。等到了1901年,李鴻章已經78歲了,這也是他生命的最後一年,他已經沒有以前的意氣風發,經常自己一個人在院子裡發呆,大口大口喘著粗氣。
  • 曾國藩李鴻章「洋務派」崛起,從收復南京之前就已經註定了
    這意味著東南四省兵權,交給了曾國藩,當時和他並肩戰鬥的好兄弟胡林翼,已經病逝。肅清東南,剿滅長毛的重擔,就壓在肩膀上了。已經攻克蘇州的的李鴻章,則按兵不動,很淡定的看著曾國荃和太平軍拼命,很有坐收漁利的動機。當時心急如焚的同治皇帝下聖旨,讓李鴻章去攻打南京,李鴻章則以擔心太平軍反撲為理由,需要軍隊修整,掃清蘇州附近的敵軍,再向南京出發。
  • 李鴻章的一道奏摺,讓同治皇帝同意以西禮接見西方公使
    眼見朝廷也沒議出個所以然來,同治想起了李鴻章,於是給在天津任北洋大臣的李鴻章下旨,讓李鴻章拿出個「於朝廷體制及中外大局兩無窒礙之處」的主意。此後,李鴻章的一道奏摺促使同治下定了以西禮接見的決心。李鴻章在奏摺中先分析拒絕西禮的危害:「彼求之十數年,迄今仍不準一見,或準見而強之跪拜,彼以為不得體面,積疑生釁,積愧生忿,將來稍有齷齪,必先引為口實。」
  • 李鴻章出訪歐美發生的一些趣事,雖然鬧了很多笑話,但也讓人心酸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58期:講個歡快又沉重的話題,甲午中日戰爭之後,李鴻章成了萬人恨,被剝奪了北洋大臣和直隸總督的職務。李鴻章畢竟久經沙場,索性住進了北京東安門外的賢良寺內,閉門謝客,關於這座賢良寺的故事,我們後面會講到,這裡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