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中日本死傷1.2萬人,清軍死了多少?說出來讓人大跌眼鏡

2020-12-04 史成於思

【甲午戰爭中日本死傷1.2萬人,清軍死了多少?說出來讓人大跌眼鏡】

如果給各朝各代軍隊戰鬥力排一個名,那清王朝一定是倒數第一,畢竟那麼多「光榮」戰績擺在面前,很難讓人承認它的強大。就八國聯軍時,八國軍隊中只有英法出了3000人補刀的正規軍,其餘國家均是從殖民地招來的殘兵,總數不超過萬人,而就是這樣一支軍隊竟然將慈禧太后打得西逃,清王朝的落後甚至都影響到當時的官員。八國聯軍時李鴻章等人發起東南自保,都不願意幫助懦弱的清王朝。

那麼在甲午戰爭中,中國軍隊損失是多少呢?我們都知道甲午戰爭中北洋軍隊全軍覆沒,甚至在最後的殲滅戰中因為指揮問題,北洋軍隊連還手餘地都沒有,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一情況呢?真的是清軍菜嗎?那麼損傷比例又是多少呢?

清王朝倒是的軍隊實力並不弱,至少在裝備對比上,清軍比日本高出幾個等級。傷亡比例是1:3.4,日軍在甲午戰爭中總共傷亡人數1.2萬人,清軍死亡人數達到4萬,在戰艦損傷上,日本僅失去一艘巡航艦,而清軍北洋軍隊全軍覆沒,「保船避戰」下很多優良的軍艦被擊沉在港口。但是出戰人數呢?日本舉全國之力集結軍隊42萬來犯,而清政府卻有68萬參戰將士。不得不說這實力差距太大。

從以上數字都可以看出,日本軍隊在打清政府的臉,號稱強大的清軍,卻抵不住倭寇的進攻,實在是丟臉!不過甲午戰爭的失敗是必定的,首先清政府在政治上過於迂腐。臣子沒有相應權力,當日軍來犯,皇帝下命令後清軍已然錯失了最佳戰機。其次北洋軍隊在洋務運動後雖然不斷更新軍隊設備,卻沒有真正的參戰演習,面對來犯的日軍措手不及。最後北洋軍隊在後期少有更新軍隊裝備,炮彈雖然射程遠,但是射速慢,幾乎打不中快速輕便的日本軍艦。而且許多炮彈因為年老陳舊早已不具備殺傷力。在最後關頭李鴻章下達「迎敵」命令,發現我方失利嚴重,不得不採取「保船避戰」,為甲午戰爭失敗留下最後一塊遮羞布。

在西方眼中,中國已經完全淪為了肥肉,泱泱大國,居然連日本都打不過,至此西方列強加快了侵略步伐,各種租界與代理人湧現,清朝徹底淪為傀儡,一輪新的革命也在蓄勢待發。而對於清政府的軍隊,除了可以鎮壓一下平民百姓,也沒有其他作用了。

相關焦點

  • 中日甲午戰爭,清軍陣亡4萬人,但是你知道日軍傷亡多少人嗎?
    甲午戰爭,清朝敗在無備而迎戰。正所謂奇襲七分強,無備處處慌。歷史上眾多戰爭以弱勝強均不離此法則。 甲午海戰,當時日本能造整隻艦船,日本所造艦船雖小可以源源不斷地出來,武器彈藥也是如此!當時清政府船要買,炮要買,炮彈更要買!
  • 二戰時日本軍隊在中國到底死了多少人?統計數據有多少?
    其實用日本人的數據也不行,統計的能力日本人當然有,但日本軍隊也不公布啊,日軍官方戰報同樣往往也偏離事實極遠,其"大本營發表"的內容都是經過軍部言論統制機關加工的,導致「大本營發表」在日本成為"說謊"的代名詞。你想想,一個連 「中途島慘敗」都敢宣傳為大勝的機構,說出來的話能信嗎?
  • 日本式的風俗畫:中日甲午戰爭
    朝鮮近代歷史上,高宗的生父、宮廷君李長貞與女婿明成皇后閔妃是不可忽視的政治人物,她們之間的鬥爭也表現在這場戰爭中。在中日戰爭前,日本為了控制朝鮮,選擇扶植宮廷君李氏應取代閔妃集團。圖中即反映了日本人協助院君李應進入景福宮,取代高宗和閔妃第三次掌權的情景,但他只是日本人的傀儡。
  • 二戰中日本究竟死了多少人,真的只有200萬嗎?真相讓人唏噓不已
    二戰中日本究竟死了多少人,真的只有200萬嗎?真相讓人唏噓不已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上戰爭規模最大的戰爭,戰爭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人被捲入戰爭。二戰中各國傷亡人數基本上都在戰後數年統計出來,然而有一個國家的傷亡人數卻始終無法得到確切的數據,日本有時聲稱傷亡200萬人,有時又稱傷亡350萬人。那日本究竟傷亡多少人呢?日本官方一般來說都會極力縮小日軍戰死、失蹤、傷兵而死的數目,他們往往在這時宣稱日本傷亡200萬人。
  • 甲午戰爭的憶與思,日本數之不清野蠻暴行,北洋艦隊的覆沒
    中日甲午戰爭的整個過程包括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發生於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戰爭在朝鮮半島及海上進行,陸戰主要是平壤之戰、成歡之戰,海戰主要是黃海海戰。1894 年 7 月 28 日至1894 年 7 月 29 日爆發成歡之戰,在成歡,與清軍對陣的是日本大島混成旅團,步兵3,500人,騎兵47騎,山炮8門。清兵不敵日軍優勢兵力。
  • 甲午戰爭日軍死亡13412人,戰死1412,其他人竟死於腳氣病!
    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而當中最恥辱的一戰便是甲午戰爭。論綜合國力大清朝強過日本無數倍,但這一戰竟然敗了,敗給了幾千年的小弟,學生,更是慘敗。此戰從根本上註定了大清的結局,為大清被瓜分埋下重要契機,開啟了史上最危險的時刻。
  • 73年前,美國向日本投了2顆原子彈,到底死了多少人?
    人人都知道原子彈是一種核武器,爆炸後威力特別驚人,所以在各國之間原子彈只是作為一種威懾,而不會輕易地用到戰爭中,想當年,在抗美援朝時期,美軍被志願軍打的節節敗退,美國時任總統杜魯門曾在記者招待會上發言,要在朝鮮海域和中國投放共26顆原子彈,可是知道美軍籤署了停戰協議,也沒有見原子彈打下來
  •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4萬人傷亡,日軍傷亡多少?真實數目令人咋舌
    為什麼這麼說呢? 後來,日本仰慕漢朝的繁華強盛,於是派了使者來到中國進貢,想要和漢朝建立外交關係,並獲得漢朝的庇佑,以保全自己。到了唐朝時,中日之間就有了文化交流活動,日本還專門設立了遣唐使這一職位。 日本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中規不懷好意的呢,就是從明朝。
  • 大沽口戰役是清軍唯一勝仗:1857年1月13日第2次鴉片戰爭廣州淪陷
    當時天津外的大沽口炮臺,只有4座炮臺,有3000多人駐守。廣州淪陷、葉名琛被抓後,鹹豐皇帝又加派了6000多人。可惜,炮臺防禦薄弱。英法聯軍使用1200名士兵從大沽口登陸,僅僅2個小時就打垮守軍,佔領炮臺。此戰中,清軍9000多人僅有300人死亡,看來傷亡總數不會超過900,不到十分之一,就全部撒丫子跑了。
  • 中日甲午海戰,日本繪製的中國地圖曝光,網友:精確程度堪比GPS
    日本為了實現這個野心,前後實施了8次《擴充軍備案》,甲午戰爭開戰的前幾年,日本軍費開銷佔據全國的總收入的31%,1887年,明治天皇下令從皇室當中抽取30萬用來發展海海軍。
  • 甲午中日戰爭中,當時清軍傷亡4萬人,日軍的傷亡是多少呢?
    中國近代的歷史可以說是中國人民的苦難史,清政府從乾隆開始就閉關鎖國,整天沉浸於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而這時候西方國家正在大張旗鼓地進行工業革命,到了1840年,西方列強看上了中國這塊肥美的土地,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國門,自此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之後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知道1894
  • 人類歷史上首艘太空採礦飛船,竟是日本隼鳥1號,讓人大跌眼鏡!
    文/仗劍走天涯人類歷史上首艘太空採礦飛船,竟是日本的隼鳥1號,讓人大跌眼鏡!但其實在人類的歷史上有著非常多次對於外星球小天體的採礦記錄,日本就是全球首個對於外星球進行採礦的國家,在2003年的時候,日本的隼鳥1號就對一顆名為絲川的小天體進行礦石的開採,但是卻因為技術難度,日本的隼鳥1號也因為燃油的洩露與地面通信中斷了一個多月。
  • 甲午戰爭期間,「固若金湯」威海衛要塞,是這樣陷落的
    清軍士兵軍衣上衣綏、鞏軍原有8營1哨。甲午戰爭爆發之後,又招募了三個營的新兵,總計11營1哨,5000人左右。按照責任劃分,綏、鞏軍的駐防地分別是南、北幫炮臺、日島炮臺(後移交薩鎮冰部)。南幫炮臺的兵力部署是這樣的,鞏軍4個營1600人,沒了……就這點人還得布置在若干個炮臺、要道。日本右路縱隊人員構成是這樣的,日本山東作戰軍第六師團以及部分日本海軍陸戰隊隊員。對戰雙方的兵力之懸殊,比虎山之戰還要大。整個南幫炮臺的制高點是摩天嶺炮臺,所謂的炮臺也不過是臨時搭建的一圈胸牆,再配上8門80mm行營炮。這裡居高臨下,可以俯視南幫其餘各炮臺、日島炮臺。
  • 日本東京大轟炸,到底炸死了多少日本人?
    73年前的今天,1945年4月2日起,美軍於2日、13日、15日、17日、18日、21日、22日、28日、29日等,由美國戰略空軍第20航空隊從馬裡亞納群島出動B—29重型轟炸機編隊襲擊了東京、橫濱和九州南部的日軍機場和其他目標。5日,美海軍第5艦隊的艦載機空襲了日本九州。
  • 甲午戰爭中中日第一次海戰
    甲午戰爭中中日第一次海戰 為了快速增援在朝鮮與日軍作戰的陸軍,李鴻章要通過海上增援。到了真正要使用的時候李鴻章才忽然發現,大清竟然缺少運兵船。無奈之下只好讓江自康帶領2500人租用英國輪船「高升」、「愛仁」、「飛鯨」號前往牙山。擔任護航的就是北洋艦隊「濟遠」、「廣乙」和「威遠」三艘戰艦。
  • 二戰中日本到底死了多少人?權威機構給出詳細數字
    深度 摘要: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發動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給亞太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當然最終也遭到了可恥的失敗,那麼日本在戰爭中到底死了多少人?這個數字一直有著很多爭議,就聽小編來說一說。
  • 10名中國軍人埋在日本123年,墓碑被刻羞辱性文字,至今無法歸鄉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清朝敗於日本,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降低;《馬關條約》喪權辱國,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0名中國軍人埋在日本123年,墓碑被刻羞辱性文字,至今無法歸鄉。甲午戰爭已經過去了123年,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朝雖然戰敗了,但是卻也湧現出了很多愛國志士,比如像丁汝昌、鄧世昌等愛國英雄。
  • 鴉片戰爭中,為什麼清軍疲於奔命,跨洋遠徵的英軍卻以逸待勞?
    並且中英兩國遠隔萬裡,英國不可能投入全部兵力來中國作戰,其實直到鴉片戰爭末期,英國投入的總兵力也才約2萬餘人。可為什麼80萬的清軍面對2萬的英軍打得如此狼狽不堪呢?一、清軍的配置清軍當軍隊主要分為八旗和綠營兩大系統。八旗就是當年揮師入關的滿人軍隊,綠營指的是在清朝統治過程中,逐漸發展的以漢人為主的軍隊。
  • 日軍侵略14年死了多少人,日本歷史學家給出答案,中國是他們45倍
    二戰可以說是人類的一場災難,無論是德國和日本的這兩個法西斯國家,還是反法西斯國家,都有重大的損失,他們試圖徵服世界,這是一種反人類的行為,這也註定了他們的失敗,然而日本這個小小的島國其實早在明朝之前是非常弱的,在古代他們對中國一直是一種仰望的態度,但是日本的明治維新對他們的國力有了質的提升
  • 甲午戰爭威海衛保衛戰留下的閃光點 日寇少將大寺安純被擊斃
    中日甲午戰爭的結局,以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戰敗、割地賠款而載入歷史。然而在那場不堪回首的戰爭中,中國軍隊也有一些閃光點值得一憶。除鄧世昌駕艦撞敵殉國外,北洋艦隊在威海衛保衛戰中也有局部一仗也打得異常壯烈,而且擊斃了驕橫狂妄的日寇少將大寺安純。誠如史事所證,威海衛保衛戰也是北洋艦隊的一場敗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