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海陽江坡仔玉米鴨合作社:養好致富鴨 助農奔富路

2021-01-09 瀟湘晨報

5月7日,在位於瓊海市陽江鎮的陽江坡仔玉米鴨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一群群毛髮光亮、體型肥壯的玉米鴨追逐嬉戲。該鎮龍山村村民何翠月正在認真地給鴨子注射疫苗。

「在合作社的幫助下,我學會了給鴨子注射疫苗,一個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何翠月告訴海南日報記者,2013年她開始養鴨子,但由於沒有掌握養殖技術,效益一度不太好。

2018年,陽江坡仔玉米鴨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通過科學的養殖模式和規範的管理制度,帶動周邊貧困戶養殖玉米鴨。一些貧困戶用政府發放的產業扶貧資金入股合作社,並在合作社務工。

何翠月說,一開始農戶們並不知道怎樣科學養殖,龍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郭貽義就鼓勵村民們去參加培訓,學習養殖技術,後來養鴨產業發展起來了,村民們增收了。如今,在村「兩委」的幫助下,何翠月成了合作社的一名工人。「工資+養殖」的雙重保障,讓她家的日子越過越好。

「春節前,我們出欄了一批鴨子,所以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對我們的影響並不大。」龍山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吳適介紹,陽江坡仔玉米鴨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投資300萬元,養鴨原料以本地玉米為主,年出欄鴨約80萬隻,年純利潤約300萬元。2018年至今,該合作社共吸收陽江鎮19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產業扶貧資金共119.87萬元,已分紅共7.737萬元。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我們將發揮『紮根守土、堅韌不拔、無私奉獻』的椰樹精神,全力鞏固脫貧成效。」郭貽義說,接下來,村「兩委」將繼續發動脫貧戶養殖玉米鴨,增加他們的收入。為擴大合作社的養殖規模,今年該村計劃新建3個鴨棚,預計可增養鴨子1萬隻,新增就業崗位5個。

【來源:南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敢於「吃螃蟹」 助農奔富路
    原標題:敢於「吃螃蟹」 助農奔富路   圍繞宜城市板橋店鎮王臺村的地理優勢先行先試,帶領村民養牛,種植草莓、
  • 「扶貧鴨」變「致富鴨」
    央廣網南寧10月27日消息(記者 劉發丁 張壘 通訊員 馬陽斌 侯呈志)在南寧市興寧區崑崙鎮太昌村滕屋坡,貧困戶農大實身殘志堅,通過養殖鴨子擺脫了貧困生活,每年的純收入達三萬元以上,昔日的「扶貧鴨」變成了如今「致富鴨」,農大實變成了致富帶頭人。
  • 養殖竹鼠花豚鼠,合作社裡共致富
    300多隻竹鼠、200隻花豚鼠、10餘只黑山羊……靠著發展種植和養殖產業,曾建國不僅走出了他自己的脫貧之路,還和當地幾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一起成立了合作社,抱團發展,共同奔向致富路。靠著種植紅薯、水果和養殖雞鴨,2015年曾建國就摘掉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帽子;脫貧後,曾建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新房。「我們以前的土坯房牆體開裂,不僅漏風,還漏雨,有了錢就想建新房,開始新生活。」曾建國說,脫貧只是美好生活的開始,他希望靠自己的雙手拔掉窮根過上好日子的同時,帶動更多的貧困戶一起脫貧致富。
  • 京東助農增收實踐:重慶巴南「土雞進城」
    8月22日,重慶市巴南區姜家鎮蔡家寺村村民江長文起了個大早,今天京東中國特產巴南館的工作人員到村裡來收購土特產,江長文一下捉了50隻土雞來賣,到了現場他發現,村裡其他養殖戶也來了,現場雞飛鴨跳,一片熱鬧。
  • 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名單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蘇恩達來駱駝養殖馴化專業合作社、陝西省米脂縣楊家溝村寺溝亨亨養殖專業合作社等探索「黨支部+農民合作社+農(牧)戶」黨建富民新模式,走出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群眾得實惠、集體能增收、村民有奔頭的多贏之路。 二是助力脫貧攻堅,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 「密山新聞」助力豐收年——我市榮騰水稻專業合作社鴨稻米增收紀實
    在密山市榮騰水稻合作社的「田字格」裡,藍天、白雲、田埂書寫著答案:種地對準「供給側」,砍「大路貨」,增」新奇特」,用」新奇特」補市場空缺。種植鴨稻,完成了土地經營、銷售的轉向。41歲的張德龍,是密山市興凱湖鄉愛民村種地大戶,2016年,創辦密山市榮騰水稻專業合作社,幾年的光景,他創造出精彩:由一人刷單幫到與合作社社員一起抱團闖市場;將愛民村1、2、3組,新民村3組210戶農民的土地一次流轉4200畝,210戶農民走出土地;土地經營權發生改變,土地整體劃一,連片種植;突破傳統種植方式,560畝由普通水稻改為「鴨稻」,麻鴨與自然與人力共同培育的「鴨稻」,土地生金
  • 鴿子養殖合作社助尉犁百姓創收致富
    靳新超說:「經過考察,與愛鴿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籤訂了產供銷和養殖技術支持協議,由他們負責提供種鴿、養殖指導、市場銷售等重要環節,更加堅定了信心,採取『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肉鴿養殖,由村幹部帶頭聯合5名有養殖意願的村民成立合作社,每人投資入股2.5萬元。」
  • 海南農民賣鴨包裝標註「國宴用鴨」:9個月賣8千多 被罰40萬
    一家由8位農民組成的養殖合作社網上銷售海鴨產品時,包裝袋標註有「國宴用鴨」等字樣,被當地綜合執法局處罰40萬元。村民認為,處罰很不合理,這要將農民「罰死」,執法局的執法尺度不明確,也沒跟他們做過相應解釋。據悉,合作社淘寶店自2020年2月份至10月份,共銷售58隻海鴨,銷售金額為8691元,違法所得568.4元。究竟罰得對不對?
  • 瓊海推介「稻蝦共養」特色農產品 促進農旅產業融合發展
    瓊海市委書記何瓊妹參加展銷活動時表示,做精特色高效產業,提升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旅融合發展,助力脫貧攻堅。瓊海市嘉積鎮雅洞村黨支部書記兼主任黃暢告訴記者,去年12月,雅洞村「兩委」幹部牽頭成立瓊海溫泉霞洞稻蝦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 海南文昌「航天小鎮」青年養殖黑山羊助農脫貧
    海南文昌「航天小鎮」青年養殖黑山羊助農脫貧 2020年05月16日 18:19:00來源:中國新聞網 凌楠 攝   中新網海口5月15日電 題:海南文昌「航天小鎮」青年養殖黑山羊助農脫貧  作者 凌楠  海南文昌龍樓紅海山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內,社長符歡正悉心照料合作社養殖的130多隻黑山羊。餵羊、清理羊舍、售賣農產品,是他每天的工作。  一隻只黑山羊羔又跑又跳,有的自由自在地玩耍,有的在吃著地上的花生苗。
  • 衝鴨!下午5點直播帶你吃鴨!
    今天下午5點-7點#百縣百品央字號#暨#小新帶貨#第五場走進華僑城集團定點幫扶縣——貴州省黔東南州三穗縣我們將在美麗的苗鄉侗寨為您直播帶貨「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三 穗 麻 鴨 小新將與華僑城集團扶貧縣掛職幹部
  • 萍鄉:「女漢子」300多隻鴨鵝銷售難 大家都來幫一把(圖)
    100多隻鵝,長勢良好,可是,每天要消耗很多食料,我們犯愁了,所以急需將這幾百隻鴨鵝出售,請大家都來幫一把!」 何雪花在餵養鴨子(記者黃相人攝)  「嘎嘎嘎……」「咯咯咯……」,消費扶貧小分隊立馬來到上慄縣東源鄉樓下村一家鵝、鴨、雞養殖基地,成群的鴨、鵝、雞圍著主人覓食,叫得特別歡。
  • 「80後」大學生返鄉創業:「耕地驢」變「致富驢」助農增收
    楊佩佩 攝中新網忻州6月24日電 題:「80後」大學生返鄉創業:「耕地驢」變「致富驢」助農增收作者楊佩佩當大多數同齡人在談論潮流、時尚的時候,驢,成為出生於1985年的返鄉大學生楊俠與人交談的高頻字眼。返鄉創業的他紮根鄉村,將曾以耕地為主的驢變為「致富驢」,帶動當地農戶增收。
  • 《櫻桃谷鴨「Pekin Duck」為什麼叫「北京鴨」》
    北京商報訊 2017年9月11日,首農食品集團收購英國櫻桃谷農場100%的股權,種鴨規模躍居世界第一,聯合本土「北京鴨」,集團種鴨在中國市場佔有率達90%以上,在世界其他地區擁有超過50%的市場份額。在國外,「櫻桃谷鴨」被稱為「Pekin Duck」,中文翻譯為「北京鴨」。
  • 小竹鼠,大商機,她用竹鼠與村民共奔致富路
    1997年初中畢業後,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她開過餐館、養過豬、放過鴨,日子過得非常充實。200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張根萍在電視上看到一期養殖竹鼠的致富故事。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歷程。夢在心中,路在腳下,廣西購買了100對竹鼠,剛出生的小竹鼠只有3個手指那麼大,嬌柔可愛極了。
  • 天氣不較冷,給家人煮碗美味的老鴨玉米香菇湯,養胃又驅寒?
    聽起來香菇和玉米老鴨,我們大家一般都不陌生了。但是這道香菇玉米老鴨湯是一道美味,非常鮮美鮮美的名菜之一。它的味道之鮮美,讓人交口讚美,他說玉米香菇和鴨子他是非常搭配的。鴨肉肉的含量有豐富維生素和蛋白質。它能治胃寒,疲勞等等症狀。非常不錯的良藥,但是玉米中含有豐富的玉米黃質和維生素,有極其好的健胃補腦的療效。
  • 網紅帶貨 實力助農|合作社|蔡家屯村|營子鎮|錦州
    7月5日,由錦州市委網信辦主辦,錦州市自媒體協會承辦,中國工商銀行錦州分行支持舉辦的「大V、網紅等自媒體人帶你去助農」活動溫情開啟。義縣稍戶營子鎮蔡家屯村宏興穀子種植專業合作社大院裡,村民們拿出自家農產品,雜糧、鴨蛋鵝蛋、高油酸花生油、夏家燻鴿……我市網絡大V各顯身手,為合作社以及土特產品代言。
  • 2020年農村創業如何致富?這五大項目值得推薦!
    3、農村經紀人 現在農村有很多農副產品經紀人,成立了各種合作社> 4、特色養殖、種植 農村常見養殖雞、鴨、
  • 巾幗助農 愛心帶貨|懷寧縣婦聯喊你買買買(涼亭鄉篇)
    巾幗助農 愛心帶貨|懷寧縣婦聯喊你買買買(涼亭鄉篇) 2020-04-21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