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南寧10月27日消息(記者 劉發丁 張壘 通訊員 馬陽斌 侯呈志)在南寧市興寧區崑崙鎮太昌村滕屋坡,貧困戶農大實身殘志堅,通過養殖鴨子擺脫了貧困生活,每年的純收入達三萬元以上,昔日的「扶貧鴨」變成了如今「致富鴨」,農大實變成了致富帶頭人。
翠竹林下,撒谷餵食,人語伴鴨鳴;池塘深處,綠波微漾,戀池群鴨回。在農大實的養殖場,一幅美麗的夏日深山喚鴨圖呈現在眼前。「到現在5年了,我養殖的每一批鴨子都不愁賣,都是人家過來預定要的,南寧市區的顧客都過來要。」 農大實說。
農大實因為小時候一場病導致腿有殘疾,行走不方便,幹不了重活,以前僅靠著種玉米、苜蓿等農作物維持生活,加上兒子上學也需要錢,入不敷出。
2015年,農大實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太昌村第一書記韋武多次走訪後,針對他的家庭情況和身體條件,建議他發展養殖,並在2016年發放了300隻鴨苗讓他嘗試。「我們通過產業幫扶,還有教育補貼、『雨露計劃』的申請,幫扶他發展產業。」韋武說。
深山裡養殖的鴨子,餵的是稻穀玉米,因此深受顧客青睞,農大實的第一批鴨子被搶購一空。
「嘗到了第一次養殖的甜頭以後,他就自己主動去買鴨苗,擴大養殖規模。」韋武說,「現在每年他固定養殖三批左右的雞跟鴨,生活比原來好很多了。」
據了解,農大實目前養殖的這批鴨子有200多隻,已經養了三個多月,每隻鴨子有5斤多,市場價可以賣到12元一斤。由於是綠色養殖,「頭回客」都變成了「回頭客」,鴨子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
通過養鴨子,生活不斷好起來,農大實對養殖致富充滿了信心,一鼓作氣在池塘裡養了一萬尾塘角魚,還在山上放養了100多隻雞,水陸兩棲「作戰」,收入逐年增加。「我現在一年純收入有20000到30000以上吧!」
韋武對實在肯幹的農大實充滿了信心:「現在他的兒子也畢業了,參加了工作,負擔減輕了,收入增加了。所以他們家往後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