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鴨」變「致富鴨」

2021-01-16 央廣網

央廣網南寧10月27日消息(記者 劉發丁 張壘 通訊員 馬陽斌 侯呈志)在南寧市興寧區崑崙鎮太昌村滕屋坡,貧困戶農大實身殘志堅,通過養殖鴨子擺脫了貧困生活,每年的純收入達三萬元以上,昔日的「扶貧鴨」變成了如今「致富鴨」,農大實變成了致富帶頭人。

翠竹林下,撒谷餵食,人語伴鴨鳴;池塘深處,綠波微漾,戀池群鴨回。在農大實的養殖場,一幅美麗的夏日深山喚鴨圖呈現在眼前。「到現在5年了,我養殖的每一批鴨子都不愁賣,都是人家過來預定要的,南寧市區的顧客都過來要。」 農大實說。

農大實因為小時候一場病導致腿有殘疾,行走不方便,幹不了重活,以前僅靠著種玉米、苜蓿等農作物維持生活,加上兒子上學也需要錢,入不敷出。

2015年,農大實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太昌村第一書記韋武多次走訪後,針對他的家庭情況和身體條件,建議他發展養殖,並在2016年發放了300隻鴨苗讓他嘗試。「我們通過產業幫扶,還有教育補貼、『雨露計劃』的申請,幫扶他發展產業。」韋武說。

深山裡養殖的鴨子,餵的是稻穀玉米,因此深受顧客青睞,農大實的第一批鴨子被搶購一空。

「嘗到了第一次養殖的甜頭以後,他就自己主動去買鴨苗,擴大養殖規模。」韋武說,「現在每年他固定養殖三批左右的雞跟鴨,生活比原來好很多了。」

據了解,農大實目前養殖的這批鴨子有200多隻,已經養了三個多月,每隻鴨子有5斤多,市場價可以賣到12元一斤。由於是綠色養殖,「頭回客」都變成了「回頭客」,鴨子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

通過養鴨子,生活不斷好起來,農大實對養殖致富充滿了信心,一鼓作氣在池塘裡養了一萬尾塘角魚,還在山上放養了100多隻雞,水陸兩棲「作戰」,收入逐年增加。「我現在一年純收入有20000到30000以上吧!」

韋武對實在肯幹的農大實充滿了信心:「現在他的兒子也畢業了,參加了工作,負擔減輕了,收入增加了。所以他們家往後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瓊海陽江坡仔玉米鴨合作社:養好致富鴨 助農奔富路
    5月7日,在位於瓊海市陽江鎮的陽江坡仔玉米鴨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一群群毛髮光亮、體型肥壯的玉米鴨追逐嬉戲。該鎮龍山村村民何翠月正在認真地給鴨子注射疫苗。「在合作社的幫助下,我學會了給鴨子注射疫苗,一個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
  • 又是「果司令」又是「鴨司令」……扶貧工作隊隊長到底是在幹啥?
    如今,在臨武縣水東鎮小城村,極目遠眺,有果園,有養鴨基地,還有位兼著「果司令」「鴨司令」的扶貧工作隊長在忙碌著……小城村是臨武縣紀委縣監委扶貧聯絡村。縣紀委縣監委駐縣衛健局紀檢監察組組長陶學群被派駐到小城村擔任扶貧工作隊隊長。
  • 走基層 | 扶貧工作隊幫忙網上賣 蔡甸農戶養豚鴨脫了貧
    今年,他一口氣買了20斤豬後腿肉和40斤大草魚來醃製臘肉臘魚,宰殺了5隻雞以及自己養的1隻豚鴨和2隻兔子。「今年收入增加了,要過個好年!豚鴨和一半的雞用來煨湯,剩下的做滷肉吃。」李桂元告訴長江日報記者,臘月二十七上午8點半,街道獸醫站的工作人員如約來到家裡,取走之前定購的30隻豚鴨,並現場支付了5100元。在這三天之前,他剛剛把另外48隻豚鴨宰殺打包。
  • 衝鴨!下午5點直播帶你吃鴨!
    今天下午5點-7點#百縣百品央字號#暨#小新帶貨#第五場走進華僑城集團定點幫扶縣——貴州省黔東南州三穗縣我們將在美麗的苗鄉侗寨為您直播帶貨「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三 穗 麻 鴨 小新將與華僑城集團扶貧縣掛職幹部
  • 蘇仙區:五蓋山綠頭鴨滯銷 貧困戶求助分擔「鴨」力
    家住五蓋山鎮獅子山村連下江組貧困戶陳志勇此時正在發愁,已經過了出欄期的800多隻綠頭鴨,正面臨著銷售難的問題。「今年的鴨賣不動。」連下江組貧困戶陳志勇說:「現在養了已經有140天的鴨了,還沒有什麼客戶上門來跟我們做預訂。」
  • 扶貧鴨滯銷愁壞農戶 愛心人士開展消費扶貧解其憂(圖)
    愛心人士同幫扶對象一同抓鴨入袋(記者羅建華 攝)  大江網/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羅建華、葉冠群報導:「這麼冷的天氣,你們來到我家愛心幫扶,真是雪中送炭。1月3日,寒意襲人,在湘東區臘市鎮明塘村村民糜茶蓮家裡,愛心融融,「中國好人」、湘東區148法律服務所主任、萍鄉市紅十字心理救援隊副隊長、萍鄉市紅心志願者協會名譽會長夏雲劍,「萍鄉好人」、萍鄉市紅心志願者協會會長萬炳全等愛心人士來開展消費扶貧。
  • 萍鄉:「女漢子」300多隻鴨鵝銷售難 大家都來幫一把(圖)
    近日,上慄縣東源鄉樓下村第一書記吳利春向中國江西網萍鄉分站民生工作室、萍鄉市紅心志願者協會「雷鋒熱線」尋求幫助,開展消費扶貧。 何雪花在餵養鴨子(記者黃相人攝)  「嘎嘎嘎……」「咯咯咯……」,消費扶貧小分隊立馬來到上慄縣東源鄉樓下村一家鵝、鴨、雞養殖基地,成群的鴨、鵝、雞圍著主人覓食,叫得特別歡。
  • 小小綠頭鴨 賺頭可不小
    鴨兒們搖擺的身影、額前那醒目的「油綠」,以及跟在鴨群後面的農戶們心滿意足的笑容,都讓旺財意識到:必須重新認識綠頭鴨的「含金量」。  綠頭鴨,因雄鴨的頭、頸為綠色而得名,而雌鴨大部分則其貌不揚。不過「鴨不可貌相」,不管是雄鴨雌鴨,其營養價值都不容低估。據《本草綱目》記載,綠頭鴨原本屬於野鴨,吃綠頭鴨可平胃消食,補中益氣,男女老少,一年四季皆宜進補。
  • 黔鴨首次入圍!天柱騾鴨「登榜」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
    多彩貴州網· 眾望新聞訊(記者 張文莉)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2020年貴州省首批獲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產品名單,貴州的「天柱騾鴨」成功入選,這是貴州鴨首次獲得此殊榮。天柱騾鴨是什麼品種?騾鴨的「騾」字從何而來?
  • 精靈寶可夢No.054,No.055——可達鴨,哥達鴨
    這裡介紹下哥達鴨家族——可達鴨,哥達鴨。可達鴨可達鴨的原型為雛鴨或橡膠小鴨。雛鴨是指0~5周齡的小鴨。橡膠小鴨是一種利用橡皮或聚氯乙烯製成雛鴨形狀的玩具,中空而質輕軟,有些會在底部裝置鳴笛,按壓鴨體時便會發出類似鴨子的叫聲。可達鴨的造型也借鑑了日本傳說中的河童。
  • 蔡甸農戶養豚鴨成功脫貧過了個幸福年
    參與互動    扶貧工作隊幫忙開通網絡銷售平臺今年,他一口氣買了20斤豬後腿肉和40斤大草魚來醃製臘肉臘魚,宰殺了5隻雞以及自己養的1隻豚鴨和2隻兔子。「今年收入增加了,要過個好年!豚鴨和一半的雞用來煨湯,剩下的做滷肉吃。」  李桂元告訴長江日報記者,臘月二十七上午8點半,街道獸醫站的工作人員如約來到家裡,取走之前訂購的30隻豚鴨,並現場支付了5100元。三天前,他剛剛把另外48隻豚鴨宰殺打包。
  • 鴨王2高清在線觀看,雞同鴨戀,結局鴨王峰居然……
    大家還記得鴨王嗎?
  • 應縣:小小鴨餅,搬遷戶的「致富餅」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指出,易地搬遷不僅是為了解決住得好的問題,更是為了群眾能致富。在應縣,易地搬遷貧困戶在城裡安家後,政府通過引進就業項目,在他們「家門口」成立了鴨餅加工廠,讓搬遷戶掌握一技之長,能夠穩定就業增收。
  • 北京大黃鴨走形變「雞」遭侃 製作公司連夜修復(圖)
    北京大黃鴨走形變「雞」遭侃 製作公司連夜修復(圖) 晨報記者 李木易/攝  大黃鴨在北京展出首日就遇到了「水土不服」,細心的人們發現鴨子不但打了蔫,扁闊的鴨嘴也變成了尖雞嘴。昨天有網友爆料,鴨嘴裁片接錯,闊嘴鴨才變尖嘴雞。北京設計周組委會發言人曾輝承認,確實是北京製作公司在製作過程中出現錯誤,已要求其連夜修復調整。昨天大黃鴨重新煥發光彩,不但身形飽滿,鴨子嘴也成為名副其實的鴨子嘴了。
  • 中國十大名鴨,北京鴨才排第五,排名第一的鴨被稱為「貢品藥鴨」
    第九名、建昌鴨建昌鴨來自四川涼山,它以生產大肥肝而聞名,經過填肥後,肝臟增重率可以達到395.5%,普通鴨子的鴨肝70g左右,而建昌鴨肝有280g左右。宰殺後的建昌鴨肌肉豐滿緊密、有堅實感、光澤潤滑、多汁、油多肉嫩、氣香、味美等特點。
  • 「大黃鴨之父」霍夫曼「並非巨大化,只是將世界變小」(組圖)
    大黃鴨並不那麼簡單  但不管是否有爭議,霍夫曼的「大黃鴨」藝術項目的確成為了當代藝術中相當成功的商業案例。霍夫曼的第一隻大黃鴨誕生於2007年,之後這些巨型鴨出現在法國的聖納澤爾、巴西聖保羅、紐西蘭奧克蘭、日本大阪、澳大利亞雪梨等地。
  • 鳳頭白鴨的前世今生
    16日下午,100多位貴州省創業致富帶頭人來到鎮江,走進位於丹徒區高資街道的天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學習先進的農業養殖經驗
  • 王思聰的網紅鴨變盤中餐了,182萬打水漂了,好心疼鴨鴨啊!
    努力的網友們也是非常的熱心了,直接是去查閱了關於這鴨子的品種跟價格,這一查可不得了,這種鴨子叫做柯爾鴨,別稱為小叫鴨,突然就可以理解他為啥會花一萬五百塊錢買網紅鴨了,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啊。
  • 紅嘴鴨,黃嘴鴨,綠頭鴨……它們在議論什麼呢?
    紅嘴鴨、黃嘴鴨、綠頭鴨、灰鴨、黑鴨,它們躺的躺,坐的坐,吃的吃,走的走,遊的遊。還有三位不速之客——黃母雞。紅嘴鴨看見黃母雞來了,扯開嗓子說道:「你們怎麼來這裡湊熱鬧?不怕突然間發大水了?」黃母雞很淡定:「能有什麼辦法?走到哪兒,哪兒就是我的家!」嗝呱嗝呱嗝呱……鴨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開了。綠頭鴨突然好有興致:「呃、呃、呃,曲項向天歌,綠毛浮綠水,黃掌撥清波。」
  • 擼鴨一時爽,一直擼鴨一直爽!繼貓咪狗子後,年輕人又盯上鴨鴨了
    除了最普遍的貓貓狗狗,現在的年輕人,已經把手伸向了豬和鴨。大家突然熱衷起去鴨店滷鴨,偶不,是擼鴨。別想歪,此鴨店是真鴨店,還上了熱搜~點進去之前,鏟屎girl:鴨子有啥好擼的,現在的年輕人真的是太閒了,我倒是要看看是怎麼個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