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稱,在古巴,沒有一塊紀念菲德爾·卡斯楚的紀念碑,也沒有一處以這位「總司令」的名字命名的街道或廣場。這是按照他本人的遺願。然而,當他去世一年(他於2016年11月25日去世)的時候,在這座加勒比海島國的每個角落,卡斯楚的影響仍然無處不在。他的思想在學校裡傳授,他的許多名言成為日常用語,他的照片掛在數不清的公共建築上。
據德新社11月21日報導,對古巴人來說,卡斯楚去世後,一切幾乎沒有變化。
西班牙馬德裡大學的政治學家蘇珊·格拉蒂烏斯說:「菲德爾·卡斯楚去世前早已不再插手政務,但他始終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人物,而且他也對時事發表評論。」
報導稱,最初,曾有人希望作為國務委員會主席的勞爾·卡斯楚能從兄長的影子裡走出來,更快地推動由菲德爾開啟的改革進程。但迄今為止,情況並非如此:這個島國經濟開放的步伐猶豫不決。
德國全球與地區問題研究所的政治學家伯特·霍夫曼說:「改革進程目前被擱置。鑑於古巴與美國之間的和解進程緩慢,古巴政府目前的態度是,不進行改革試驗。」
他說:「現在,隨著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的上任,冷戰又回來了。」
報導稱,針對美國駐哈瓦那使館人員的神秘「聲波攻擊」發生後,華盛頓撤走了許多外交人員。
報導稱,明年2月,勞爾·卡斯楚將卸任國務委員會主席一職。這將是近60年來首次由卡斯楚家族之外的人擔任古巴最高領導人。
報導認為,菲德爾·卡斯楚給古巴留下的印記超過了其他任何人,許多人根本無法想像沒有這位革命領袖的生活。
在哈瓦那的一家集市上販賣水果和蔬菜的女商販洛德斯說:「我們知道這一天會到來,但這還是讓我很震驚。」
在支持者看來,卡斯楚是解放古巴的英雄,他挺身而出反抗美國,帶來了社會進步。
義大利記者詹尼·米納說:「菲德爾·卡斯楚去世時是快樂的。」米納很了解卡斯楚,他曾與這位古巴領導人進行過長達16個小時的訪談。在米納看來,卡斯楚去世後沒有發生多少變化。
米納說:「為了自我維持,古巴開始向內轉,就像其歷史上經常發生的那樣。古巴已從國際媒體上消失,但我相信古巴革命的榜樣對拉丁美洲仍然意義重大。」
報導稱,一年前,卡斯楚的骨灰盒從哈瓦那出發,穿越全島到達聖地牙哥。成千上萬的老兵、工人和學生排列在道路兩旁,齊聲高呼「我是菲德爾,我是菲德爾」。如今,這位傳奇革命領袖的骨灰盒被安放在聖伊菲赫尼亞公墓的一塊普通巨石之下。(王天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