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媽媽只想讓你生病。解讀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

2021-01-10 昭德心理

電影《惡行》

「你可能不明白,但我真的是為你好。」

以愛為名的折磨

「香蕉姐」莎拉·保羅森又上新電影了。

這部名叫《逃跑》的電影,已經於上個月20號悄悄地上線。身為她的影迷,小編第一時間就求到了資源,下載完成之後,滿懷期待地點開了它。

看完之後我就知道,又可以寫一篇推送了。

讓我們先來簡單回顧一下這部電影的劇情,說不定有小夥伴在讀完劇情之後就能猜出這一期的主題呢~

《逃跑》主打懸疑驚悚,女主先天殘疾,常年需要人照顧,作為一名高中生的她與媽媽一起生活在死氣沉沉的小鎮上。

她的媽媽非常愛她,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她的飲食起居。

她身體不好卻聰慧勤奮又好學,和獨自撫養她的媽媽過著溫馨的日子。在艱難支持自己與女兒的日常生活的間隙,媽媽也會去參加互助會,與其他媽媽們吐槽悲慘的生活。

但是有一天,女主發現自己的媽媽一直在給她吃的藥竟然是獸用的肌肉鬆弛劑,原本平靜的生活在一瞬間被打破了……

老實說,當我看到這裡時,一個醫學名詞已經牢牢佔據了我的腦海,而最後的結局也的確沒有出乎我的意料。

那就是——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

電影中的媽媽編造女兒各種生病,甚至不惜給她吃獸藥以營造癱瘓的假象,利用女兒的病症營造自己是個負責的苦命媽媽的形象,並且在女兒取得路人的救助之後依然拼命強調女兒「病得很嚴重」,這一切都符合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的特徵。

雖然早在1951年,一篇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的文章就已經提到了有關孟喬森的概念,但是直到近些年,這個可怕的病症才開始通過一些影視作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

比如《路易德拉科斯的第九條命》(2016年)、《利器》(2018年)、《惡行》(2020年)以及上文提到的《逃跑》。

個人認為,催生出這一系列影視作品的,是發生在2015年的一樁大名鼎鼎的謀殺案,女兒吉普賽·羅斯·布蘭查德夥同男友,將「照顧」自己23年的媽媽刺死在臥室裡。

接下來,小編將結合這個真實案例來談一談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這一精神疾病。

「那個婊子死了。」

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引發的悲劇

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照顧者捏造或誘發被照顧者的身心疾病(或使被照顧者誤以為自己有病)。

在這期間,照顧者會通過無微不至的關懷,來向病人施加精神控制,甚至以各種手段促使病人病況加重,達到持續不斷地照顧對方的目的。照顧者以此方式博得周圍人對自己的尊重與同情,塑造自己「聖女」和「慈母」的形象。

在這個案例當中,吉普賽·羅斯·布蘭查德的母親迪·迪·布蘭查德,一直強迫她服用各種癲癇藥物,直到她牙齒脫落,然後給她剃光頭,看起來好像她在化療中掉光頭髮一樣,同時,一直把她鎖在輪椅上……

而實際上,她的女兒非常健康。

電影《惡行》

根據 Michelle Dean 在 Buzzfeed 上發表的真實故事文章《蒂蒂想讓她女兒生病,吉普茜想讓她媽媽死掉》改編。圖為:劇中牙醫檢查發現吉普茜根本沒有糖分過敏症。在一次就診空檔,牙醫建議吉普茜嘗試喝下一罐可樂,進行驗證。

從吉普賽還是個嬰兒的時候開始,迪迪便經常將她帶去醫院並向醫生宣稱她患有睡眠呼吸障礙,在醫生堅決表示吉普賽很健康之後,迪迪仍然不肯相信。

她之後甚至去考取了護士執照,並且把自己學到的病症套在吉普賽身上。

十幾年過去,吉普賽被冠上了聽力問題、視力問題、癌症、染色體缺陷、癲癇等疾病,她成為了社交網絡上身患重病卻樂觀的小女兒,有一個不離不棄的完美媽媽……

電影《惡行》

從上面的這段故事裡,有幾點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的典型症狀:

1.兒童反覆出現一系列醫學症狀,對治療沒有反應或者治療後出現異常的行為,而這類行為往往難以解釋,而且會持續存在。

2.照護者向被照顧者施加身體或心理的虐待,以獲取他人注意。

為了持續受到醫療照護,照護者會故意歪曲症狀、製造病徵、操縱檢驗結果、甚至故意傷害被照顧者(例如:下毒、哽塞導致窒息、故意感染、身體傷害)。

3.醫師盡其職責去回應照顧者提出的擔憂和要求,卻其實是被施虐者操弄,給予了兒童不當的醫療處置。

遇到無法以常見病症去解釋的案例,往往引起醫師探求不常見的診斷,誘使醫師開立更多的檢查和治療。這些檢查和治療可能昂貴、造成病人不適,或甚至對病人有害。

如果醫師拒絕開展進一步的檢查、治療或專家會診,患有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的照顧者會故意凸顯醫療機構的照顧不周,指責其不願幫助為孩子奉獻一切的家長。這些照顧者會經常更換醫療照顧者,直到他們找到願意滿足其需求的醫師,這種行為稱為「逛醫院」。

此病被診斷時,受影響的被照顧者平均年齡為4歲,約有50%以上小於兩歲,75%小於六歲。自症狀開始到被診斷,症狀持續時間平均為22個月。

做出診斷時,已有6%的被照顧者死亡,大部分死於窒息或飢餓;7%有長期或永久的傷害。25%的受影響者有兄弟姊妹,其中61%也有和他們相同的症狀或是受此病症影響的可能。施虐者有76.5%是母親,6.7%是父親。

受影響的被照顧者通常合併出現約3種症狀,病例報告中,約有103種不同的症狀被記錄過。

照顧者聲稱的症狀中,最常見的是呼吸中止(26.8%的案例有此症狀)、腹瀉(20%)、痙攣(17.5%)、發紺(11.7%)、行為異常(10.4%)、氣喘(9.5%)、過敏(9.3%)、發燒(8.6%);其他還有:生長遲緩、嘔吐、出血、皮疹和感染。

上述許多症狀,原本就是由照顧者主觀敘述得知,因此很容易造假。比如說:由家長主訴過去一天內有發燒,醫師根本就無從證明或反證之。

和典型身體虐待不同之處,除了動機(博取同情或注意),還有存在預謀的情況。

電影《惡行》

一般的身體虐待多是因兒童的某些突發行為(比如:哭鬧、尿床、吐出食物)而爆發,但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的受影響者,往往是無端受害。

虐待會持續發生,因為讓孩子維持病人的角色才能滿足施虐者的需求。要讓受影響的被照顧者痊癒,只能將他們和施虐的照顧者分開。如果允許施虐者探訪孩子,有時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即使孩子已被隔離,施虐者也可能轉而虐待他的兄弟姊妹。

受虐者會受到長期的情緒影響。

有一部分的受虐者可能會發現:當他們在醫師面前,配合扮演生病的角色時,最容易得到家長的關愛,這是他們渴望的。

有病例報告指出,有些孟喬森症候群患者自認為曾是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的受害者,因此這種以詐病尋求個人滿足的行為可能影響人一生,甚至代代相傳。

相對的是,其他報告顯示: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的受害者更可能對醫療行為產生創傷後反應,此後持續迴避醫療。

由於迪迪已經死亡,人們無法通過詢問她本人來確定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的存在。不過,我們可以讀兩個案例來比較一下,相信大家心中自會產生答案。

案例1—— 「致命」母親

愛麗絲是芝加哥某社區醫院裡的一名護士,她生下女兒不到半年,丈夫就和她協議分居了。

此時,一邊要忙於工作,一邊要照顧女兒, 還要為離婚的事情費神,愛麗絲實在是心力交瘁了。這種情況沒持續多久,愛麗絲失業了,可是這時她正在與丈夫協議離婚。如果沒有穩定的工作,她很有可能會失去女兒的撫養權。

或許是運氣不好,接二連三的倒黴事情都讓愛麗絲趕上了。

健康可愛的女兒突然生病了,愛麗絲急瘋了,天天抱著女兒去社區醫院。可是,女兒的症狀並沒有好轉,反而有加重的跡象。

在長達兩個月的時間裡,愛麗絲每天抱著女兒往返於社區醫院和自己的家。為此,法院也延遲了愛麗絲離婚案的宣判時間。

因為女兒生病需要照顧,所以愛麗絲沒有重新找工作,她只是每天寸步不離地守著女兒,就害怕女兒有個什麼閃失。

一天傍晚,愛麗絲又抱著女兒來到社區醫院,負責為其女兒看病的雷德醫生發現小女孩除了一如既往的消瘦以外,一切都很正常。

可是, 這時愛麗絲拿出來女兒尿溼的褲子,雷德醫生在其中發現了血液的痕跡,便立即將其拿去化驗。化驗的結果很出人意料,原來血跡並不是小女孩的,而是愛麗絲的。

電影《惡行》

雷德醫生覺得很奇怪,在給小女孩的進一步檢查過程中,他發現小女孩有被人靜脈注射的痕跡,而這些在醫院的治療中卻並沒有記錄。

這不是醫院治療過程中對小女孩進行的靜脈注射。小女孩的母親、曾經做過護士的愛麗絲受到了懷疑。

雷德醫生懷疑這是一起虐待兒童案,便很快報了警。

警察很快對愛麗絲母女進行了調查。

在證據的面前,愛麗絲交代了自己虐待女兒的全過程。

她說她這樣做只是希望別人稱讚她很辛苦,她希望獲得別人認同的感受, 讓法官覺得她是一個稱職而優秀的母親,從而把女兒判給她。

為此,她不斷加害自己的女兒:給女兒吃不乾淨的食物讓女兒生病,或者直接讓女兒挨餓,又或者給女兒靜脈注射汙染物等。

案例2 ——死亡天使

1989年,23歲的年輕護士克裡斯滕吉爾伯特來到了麻薩諸塞州的退伍軍人醫療中心。她表現得盡職盡責,尤其喜歡參加危重患者的急救。

然而,其他醫護人員注意到,每當吉爾伯特值班時,患者的病情就很容易突然惡化,死亡率也陡然上升,她因此贏得了「死亡天使」的綽號。

終於,她遭到了懷疑並被調查。

在2001年3月被認定以注射腎上腺素的方式謀殺了4名患者,另有3名謀殺未遂。

由於該州已經廢除死刑,她被判處終身監禁,時年34歲。

她的同事們認為,吉爾伯特在職期間至少製造了300起以上的危急病情。

據猜測,她的動機是想展示自己高超的護理技術;也有人認為,她是為了吸引一名叫詹姆斯伯羅(James Perrault)的警衛的注意(按照美國退伍軍人事務管理局規定,VAMC進行急救活動時必須有一名警衛在場監督),兩人後來還曾有過一段感情。

關於這個病症的成因,目前學界並沒有清楚的解釋。

一種觀點認為,這可能與患者的成長經歷有關,比如患者幼年時受到的忽視與虐待,以及其他的不幸經歷都可能是成因。

另外,據2004年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大約9成以上的患者都是女性,這也許和社會角色有關。

如何在現實中識別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

當孩子總是生病,一遍又一遍被家長送往醫院,又出現下列情況時,便需要考慮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的可能。

1.病童對治療沒有反應,或是有不尋常的病程,過程持續、令人疑惑和無法解釋。

2.理學檢查和檢驗結果非常不尋常,不符合患者的表現或病史,或是在生理或病理上不可能發生。

3.家長具有醫學知識,對醫療細節和八卦著迷,對醫院環境感到自在,並對其他病人的問題有興趣。

4.家長非常關注孩子,不願離開孩子身邊,而且他們本身似乎也非常需要他人關注。

5.面對孩子醫療過程中的嚴重困難,家長總是顯得異常平靜,並對醫師表達高度支持和鼓勵;或是另一極端:怒氣衝衝,言行中貶低工作人員,要求更多的檢查、更多的醫療程序、更多的介入,尋求第二意見以及要求轉診到更先進的醫療機構。

6.家長可能從事醫療保健領域,或對醫療相關工作感興趣。

7.家長不在身旁時,孩子的病症可能減輕或消失。(需以住院治療隔離家長,並仔細監控來證實此因果關係。)

電影《惡行》

7 歲時,吉普茜就被迫坐上了輪椅。她和爺爺一起騎摩託車,出了事故,但也就是膝蓋擦傷了。可母親告訴她患上了肌肉萎縮症,日後會漸漸失去行走能力。深夜裡等母親睡熟,她會起身,走到廚房喝水,伸伸懶腰拉拉筋骨,緩解久坐帶來的疲乏。

8.家族史,或孩子兄弟姐妹中有類似無法解釋的疾病或死亡。

9.家長有和孩子的疾病相同的症狀,其病史本身也令人費解或不尋常。

10.父母之間的關係疑似情感疏離,其中一方無法經常去看生病的孩子,即使孩子重病住院,也很少和醫生接觸。

11.在孩子接受治療期間,家長告知家中發生了影響全家的戲劇性負面事件(如:房屋火災、盜竊、或車禍)。

12.家長本身不斷尋求他人的吹捧稱讚,追求公眾的承認,以求肯定自己的能力。

13.計劃出院時,病情會莫名其妙地惡化。

14.病童會不時尋求家長的提示,以便在醫療人員在場時假裝疾病。

15.造訪急診的病童,主訴有反覆的生病、受傷或住院病史。

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是一種對兒童的嚴重虐待行為,其致死率可高達6%-10%。並且不能夠作為被指控虐待他人時減輕刑罰的理由,被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患者照顧的人只有一種方法結束自己的痛苦——

而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謀殺案的主謀吉普賽,選擇了更加極端的方法來結束她與母親之間愛恨糾纏的二十多年。

希望她以後的人生能夠過得幸福。

參考資料:

1.Sanders Mary J, Bursch Brenda.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of Factitious Disorder Imposed on Another/Munchausen by Proxy Abuse.. 2020, 27(1):139-149.

2.Foto zdemir Dilad, Karakk Burak, Yaln Songül. Factitious Disorder Presented by Haematemesis / Factitious Disorder Imposed on Another (FDIA): A Case Report.. 2020, 31(2):137-142.

相關焦點

  • 生病的孩子:更加確定媽媽超級愛我
    意思就是說,小孩子生病不是隨便能裝出來的。真正生病中的孩子就如同焉了氣的氣球,垂頭,烏眉瞌睡,看上去一點精神都沒有!見到媽媽還特別嬌氣,投懷送抱,外人看上去就是矯情。這不,我家大寶昨晚不知怎麼滴,晚飯後突然就嘔吐,整個人都不好了!他爸還取笑他,「哎呀,寶寶你裝得還挺像的啊。是不是想明天不上學?故意呢?還是故意呢!」我和婆婆倒緊張得很,趕緊清理事故現場,詢問孩子感覺哪裡不舒服。
  • 為什麼有的孩子總生病,而有的孩子卻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呢?
    孩子很單純,一般不會出現心理、情緒方面的致病因素,即使心理出現問題,也多是身體不好造成的,所以健康的孩子一旦生病,第一個可能就是孩子的飲食出錯了,或者孩子受涼了。要想儘快康復,首先要找到孩子患病的原因,再配合有效的治療。  2.老一輩的育兒誤區,給孩子埋下了健康隱患。
  • 嬰兒啼哭似貓叫 貓叫症候群讓孩子畏光怕聲
    掃描到手機,看更多國搜資訊 您可以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您可以在手機國搜客戶端繼續瀏覽本文,並可以分享給你的好友
  • 唐氏症候群貓貓:孩子,你不用急著長大
    那那趕緊把唻唻抱到醫院檢查,那天醫生告訴她:「你的貓像是唐氏症候群,這病是基因缺陷,如果留下來,人跟貓都會很辛苦。」原來那麼小的孩子,生命已經開始倒數計時了。媽媽麥麗素也漸漸不再嫌棄這個傻閨女,唻唻總是會在媽媽身上踩奶,踩著踩著就睡著了。這是唻唻「成年」後,看得出跟媽媽體型的差異↓
  • 為什麼唐氏症候群'喜歡找這2種孩子?希望你家孩子不在其中
    小樺還來不及高興,就被醫生告知,自己的孩子患有唐氏症候群,很可能會出現先天性愚鈍。這個消息對於小樺夫婦而言無疑是一道晴天霹靂,小樺甚至當場暈厥過去。唐氏症候群是一種具有遺傳效應的病症,其發病的根本原因是孩子多出了一條21號染色體。作為基因層面的疾病,其所引發的病症是相當嚴重的。患有唐氏症候群的孩子,會出現生長發育障礙、智力發展遲緩、面容出現畸形等問題。
  • 色彩裡藏著孩子性格,正確解讀紅黃藍綠,走進孩子的彩色心靈世界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一個80後寶媽,家有女寶一枚,喜歡寫作、讀書,喜歡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喜歡我的寶媽可以關注我哦。導語:紅黃藍綠是普通的顏色,但是卻代表了四種不同的孩子性格。色彩裡藏著孩子性格,下面就來解讀孩子的彩色心靈世界,更好的教育孩子。
  • 孩子唐氏症候群別大意,唐氏症候群的危害,你了解嗎
    唐氏兒,大家都聽說過,就是患有唐氏症候群的孩子,什麼是唐氏症候群呢?全世界的唐氏症候群的患者都長得幾乎一模一樣,俗稱「先天愚型」,是一種人類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引起的疾病。他們的共同特點起源於第21對染色體比正常人多。
  • 智慧型父母vs控制型父母,從孩子口中的「壞媽媽」變成「好媽媽」
    在沒有孩子前,我以為自己會是一個溫柔、明理、智慧型的媽媽,因為我提前看了很多育兒書,並且做了好多筆記,希望踐行書裡的理念和觀點。然而,在有了孩子後,我才發現自己原來非常的沒有耐心,不管孩子是吃飯時打翻了湯碗,還是拿著蠟筆劃花了牆壁,我都會忍不住發火……相信不少媽媽都和我一樣,存在這樣的困擾,一方面希望自己能成為孩子眼中溫和堅定的「好媽媽」,另一方面又會在孩子的屎尿屁中,在孩子的調皮搗蛋下,喪失理性,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模樣,變成孩子口中的「壞媽媽」。
  • 「你不是臉大,只是頭扁」別再給孩子睡扁頭了,容易患扁頭症候群
    豈不知,這樣做不僅對寶寶沒好處,甚至會讓寶寶患上「扁頭症候群」!一位網友在微博上吐槽:自己的臉特別大,而直接原因就是小時候,媽媽給自己睡扁頭導致的。小時候睡覺,媽媽都是拿書壓著睡,然後頭一扁,整個頭型就從球狀變成了餅狀,臉就攤成了一塊大煎餅,又圓又平,看起來憨憨傻傻的。最讓自己生氣的是,媽媽從來沒有覺得自己做錯了,甚至很自豪,還說這種頭型有福氣!
  • 英國牧羊犬收養6隻被遺棄小貓咪成為「代理媽媽」
    2019年11月12日訊,英國一隻牧羊犬,成為了6隻被遺棄的小貓的「代理媽媽」小貓咪們臥在狗狗的身上,畫面非常和諧友愛。據外媒報導,在英國的坎布裡亞郡,當地的建築工人在施工的過程中,在拆遷的現場,找到了6隻被遺棄的小貓,於是便將它們交給了當地的一家動物慈善機構進行救助。慈善機構負責人卡洛琳·楊的狗,一隻14歲的邊境牧羊犬Skye便自願成為了這6隻可憐的被遺棄的小貓的代理媽媽,貓狗之間相處得非常和諧。
  • 孩子遇到困難就想逃?培養「成長型思維」,化解孩子「畏難心理」
    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有保持精神成長的義務。一個無法保持精神成長的人,思維模式就容易產生片面,狹隘,不思進取等現象。尤其對於孩子來說,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多數人首先想的是如何逃避困難,而不是如何迎難而上。何為"畏難心理"?斯坦福著名的心理學博士Dr.
  • 英女子為小袋鼠當「代理媽媽」 特製口袋掛在胸前
    為了拯救這隻小袋鼠,一名從事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的英國女子給它當起了「代理媽媽」,她將比利裝進一隻袋子,無論走到哪兒,都將這隻袋子掛在胸前。  小袋鼠遭母袋鼠遺棄  據報導,這隻出生後就慘遭母親遺棄的小袋鼠名叫比利,它於三個月前出生於英國埃塞克斯南沃德漢姆·菲雷斯市的一家野生動物園中。然而,比利出生後,母袋鼠就拒絕餵養它,更不準它進入自己的「口袋」中。
  • 賓陽縣婦聯組織「代理媽媽」開展「牽手成長 童享陽光」「六一...
    賓陽縣婦聯組織「代理媽媽」開展「牽手成長 童享陽光」「六一」慰問活動 2020-06-02 02: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母親的崩潰,從孩子生病開始……
    「照顧孩子一宿,我也著涼了。」正值腰酸背痛、頭暈腦脹的時候,接到婆婆的電話,老人除了問孩子病情,更多的是責怪她給孩子少穿了、吹風了,才導致感冒的。想起早上先生出門找不著領帶還埋怨她,張婧的淚水奪眶而出。 原來,擊垮一個老母親,只需要孩子的一場感冒!
  • 關注「3.21世界唐氏症候群日」 哪些準媽媽容易生出「唐寶寶」?
    3月21日,是「世界唐氏症候群日」。當準爸媽知道孩子存在唐氏症候群高風險時,心都是揪著的。因為「唐寶寶」有著「單純」的面容,但是大多為嚴重智能障礙,並伴有其他問題。哪些高危因素會導致「唐寶寶」的誕生?孕期如何進行篩查?如何預防「唐寶寶」闖入人間呢?
  • 世界唐氏症候群日|用真心擁抱可愛的他們
    如果您遇到「唐寶寶」,請不要歧視他們,給他們一個淺淺的微笑,或者一個輕輕地擁抱,告訴他們,「你真棒~」今天,我們不僅要關愛患有唐氏症候群的人群,我們更要學習有關唐氏症候群的一切,為了讓更多孩子能有一個健康幸福的童年。
  • 千萬不要輕易給孩子買保險
    很多網上保險你都看過,也不貴。網上銷售50萬保額的意外險每年也就139元;重疾險的網上銷售保額為50萬元,每年保定期幾百元,保終身也就一千多元。這種保險,在保證全面保障和保險公司利益的前提下,只把保險費降到這個程度。為什麼絕大多數的家庭,為孩子買的保險上千上千呢?
  • 「鳥臉媽媽」心懷僥倖生二胎,孩子出生後看到長相,媽媽也後悔了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母愛是一種特殊的感情,可以跨越千山萬水,也能抵抗艱難險阻。成為一名合格的媽媽,給孩子無盡的關愛也是大多數女人的夢想,都說是母愛是無私的,但如何界定自私和無私呢?「鳥臉媽媽」不顧醫生勸阻生二胎,孩子難逃僥倖這位鳥臉媽媽是一位既特殊又普通的媽媽,特殊是因為這位媽媽患有「鳥臉症候群」,天生就是一副「鳥臉」,看起來異於常人,而普通就在於她和所有媽媽一樣,希望做一名合格的媽媽,給孩子最好的愛。鳥臉媽媽和丈夫的第一個孩子幸運地逃過了「鳥臉症候群」,是一個正常的孩子,但是二胎政策開放後,鳥臉媽媽還想再生一個寶寶。
  • 唐氏症候群是什麼?孕婦唐氏症候群檢查時間一覽
    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產前診斷(胎兒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陳敏介紹,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放開,現在不少35歲甚至40歲以上的高齡媽媽們都想生育二胎,然而,隨著孕婦年齡的增加,發生率呈曲線性增加。「發生唐氏症候群機率也增加,普通人群1/600-800,35歲以上1/250,四十歲1/100,四十五歲1/50,五十歲1/20。」陳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