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豬大危機:和晶片一樣,豬肉也會被人卡脖子嗎

2020-12-05 騰訊網

關於「二師兄」,這兩年來一直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不過,作為我們普通老百姓,集中關心的還是它的價格問題。畢竟,作為豬肉消費大國,去年一年我國就消耗了4486.6萬噸,差不多全球一半的豬肉都是被我國吃了。

但在價格背後,種豬問題其實也值得我們關注,要知道,僅以四川為例,過去十年,每年就需要進口外國原種豬2500頭左右,總價值高達1億元。

由此可見,我國對外國種豬的依賴程度到底有多大。

千餘頭丹麥原種豬坐包機入川

9月1日,1040頭丹麥原種豬乘坐包機,從哥本哈根出發,漂洋過海來到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此次引進的種豬還是洋品種中的典型代表「杜長大」:杜洛克、長白和大白。

多地出臺政策「紅包」補貼種豬引進

為了穩定生豬生產,保障豬肉供應,今年2月底以來,河南、海南、江蘇、吉林等地釋放政策「紅包」,提高生豬養殖的相關補貼。其中,「對養殖場引進種豬予以現金獎勵」出現在多地的政策中。

比如,河南鄭州就曾公布過一則政策,明確引進一頭種豬,給予現金2000元的「獎勵」。

為什麼要引進外國種豬?

在以「杜長大」為首的洋種豬攻入之前,我國主要是以「四大名豬」為首的88個地方品種,佔據市場的90%以上。這些地方品種雖各有優勢,但普遍存在肥肉比例高、養殖時間長、出欄時間慢等缺點。

在我國日益增長的肉製品需求下,本地品種越來越難以滿足。而洋品種卻完美地彌補了這些缺陷:

雜交後的母豬繁育能力增大,小仔豬的外型明顯跟隨引進種豬的父系基因,腿和腰身變長,育肥豬肥肉減少,瘦肉增多,質量提高,育肥時間相對縮短,飼料成本相對降低,出欄時間快,在一定程度上也使養殖收益有了明顯的增加。

為什麼要擔心「種豬危機」?

現在,很多人把種豬和晶片的問題放在一起說,原因就是我國的種豬對外依賴程度過高,一旦外國設卡,後果不堪設想。

這些白豬都是國外培育的,它們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品種退化的問題。一般來說,從國外引進一隻種豬,在國內能夠養殖4代,優勢性能就會退化,而第四代種豬在繁殖6到8胎之後,就不能被當作種豬來養殖了,需要重新進口,這就是一個「豬周期」,一般是4年左右。

一頭種豬在國內一般也就繁育四代。所以我們看到了,即使有疫情的影響,截止到4月份,我國就從國外進口了超過4000頭種豬。而到了8月份,種豬規模猛增到2萬頭以上。這些種豬坐飛機來中國,均價3萬一頭。

所以,有專家如此評價:吃是有的吃,只是吃的背後都是危機。

PS:看完今天的文章,你有沒有發現,其實我們今天吃的豬肉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二師兄」了。「二師兄」其實是地方品種,是黑色的,可不是白豬哦!

精彩薦讀

相關焦點

  • 中國豬肉被人卡脖子了?種豬和晶片一樣依賴進口,國產化迫在眉睫
    中國晶片產業已被美國盯上,晶片設計大廠華為和晶片製造大廠中芯國際先後被美國盯上,9月5日和9月6日,中芯國際或被美國拉入黑名單,刷爆國內外熱搜榜。鮮為人知的是,中國種豬和晶片一樣依賴進口,國產化迫在眉睫,否則中國豬肉或被人卡脖子。
  • 今年「祖代種豬」進口量創新高:豬肉降價全靠它,可惜被外國「卡...
    企業為了使種豬迅速投產選擇航空運輸的方式,平均每頭豬的運費成本就在1萬元左右。更重要的是,這些進口種豬很可能就是未來幾年你所吃的豬肉的「祖代」。這群「不遠萬裡」來到國內的豬正是號稱「豬晶片」的種豬。 在養豬產業鏈上,種豬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係到豬肉的供應量,從而對豬肉價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且,種豬的毛利率最高,可以說掌握種豬就卡住了全行業的命脈。
  • 種豬也被卡脖子,新希望董事長講出養豬...
    圖片來源:攝圖網一則「豬晶片」理論,把養豬這件事情上升到了「自主國產化」的高度:9月2日,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說,現在原種豬很多是靠進口,這種格局必須要改變。養種豬就是做「豬的晶片」,現在必須衝上去自己解決,要解決種豬國產化問題。
  • 家育系種豬正式起航,助力中國育種突破「卡脖」危機!
    雖然生豬產能正在快速恢復中,但其中也面臨著巨大的復產壓力,種豬的形勢至關重要。一方面,我國種豬稀缺,各大豬企瘋狂從國外引進種豬,業內專家預計,2020年我國種豬國際引種數量將會突破2萬頭,創歷史新高。另一方面,我國種豬的競爭力不足,面臨著諸多挑戰!行業裡盛傳這麼一句話:育種,是農業皇冠上面的寶石。
  • 進口種豬要3萬一頭?是時候要做自己的「豬晶片」了
    自2019年以來,豬肉價格大幅上漲。印象中原來的豬肉也就十幾塊錢,二十塊的時候都很少,但是現在豬肉價格高的時候能夠達到四五十元。導致豬肉價格上漲的因素有很多,豬周期的影響、豬瘟、環保壓力等等。不過,好在國家及時出臺一系列的鼓勵措施,很快讓豬肉價格企穩回升。
  • 豬肉價格又上漲,中國「豬晶片」也遭卡脖子,克隆豬即將出現
    但作為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個消費國,我們卻要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那就是利用克隆技術,搶救性保護一批瀕危的地方種豬質量資源,為的就是種豬育種的研究培養,和優良育種的繁育問題。 為什麼要克隆本土種豬? 種豬素有「豬晶片」之稱,種豬選育處在生豬養殖金字塔體系的頂端。
  • 擴大豬肉和種豬進口 海關助力實現「豬肉自由」
    這批進口豬肉第一時間運抵武漢並投放市場。近期,為滿足武漢市民冷鮮肉需求,自3月20日開始,還將有6櫃共計150噸冰鮮進口豬肉陸續通過上海口岸直接投放武漢市場。記者從海關總署獲悉,截至3月24日,海關總署共新批准了997家肉類企業在華註冊,其中豬肉企業450家。
  • 海南三亞:價值2萬元的種豬,竟然被殺掉吃肉,這些吃貨們賺大了
    9月6日晚,海南三亞育才鎮馬腳村一男子夥同六名同夥,分工協作實施盜竊,將兩頭廂式貨車上拉載的公種豬趕下車,並將其中一頭宰殺後喝酒吃肉,剩餘的拿到集市上賣肉。網友稱:這些吃貨賺大了!據當天晚上丟失種豬的群眾報警稱:當天駕駛廂式貨車拉載一車家豬到保國農場,到後清點少了兩頭用於配種,總重400斤價值2萬元的公豬。
  • 種豬緊俏 會影響生豬復產嗎?
    生豬養殖的高利潤,吸引著大量企業擴容增產,各大生豬養殖企業的擴張之路,仍在繼續。伴隨著各大企業的擴張布局,種豬供應緊張的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全國能繁母豬連續六個月增長,3月份環比增長2.8%,但能繁母豬存欄量仍處在低位。農業農村部表示,預計今年年底,能繁母豬存欄量可恢復到2017年年底的水平。
  • 種豬繁育:衝破「豬晶片」困局
    全省國家級生豬核心育種場從1家發展到4家,具備了引進品種本土化選育和省內聯合育種能力。 這讓我想起不久前,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提出的一個觀點:「養種豬就是做『豬晶片』,現在必須衝上去自己解決。」這個說法誇張嗎?一點也不。這就要談到另一項「卡脖子」技術——種豬繁育。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豬肉消費國和生豬生產國,平均每年要吃掉7億頭豬,全世界一半的豬養在中國。
  • 全球6.9億人遭受飢餓,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就要來了?
    印度和蘇聯都遭受過這樣的對待。 印度對於核心技術需要進口,但是自己又沒錢,只能拿糧食這低價值的產品進行交換,所以美國經常以此要挾印度。 蘇聯和印度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一味搞軍事,卻忽略的經濟和基礎製造業,也許軍事實力很強,但是底層建築不穩固,遲早會被別人卡脖子。
  • 氣體「晶片」:中國95%氦氣靠進口,美國牢牢卡著脖子
    直到去年開始美國加大了對我國優秀企業華為的一系列「絕殺」,我國大部分民眾才意識到,其實我國和美國之間還有十分巨大的鴻溝,尤其在高精尖技術上,還有很多領域我們需要依仗他國的鼻息。因此有很多人開始關注到底我國還有那些技術是會被西方發達國家卡脖子。經不完全的測算,我國至少有三十五項技術會被「燈塔國」卡著脖子按在地上摩擦,大部分的技術壟斷多半都還是在高精尖技術上。
  • 丹麥人不理解:中國豬肉產量佔全球50%,為何還要一直進口種豬?
    豬肉對於中國的飲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食材,縱觀八大菜系裡基本上都有以豬肉為主食材的菜品,而且這些菜品還不算少。而且中國人對於豬肉可以說是運用到了極致,豬蹄這些外國人從來不吃的東西,也都在中國廚師的手下變成了美味佳餚。
  • 安全豬肉從種豬繁育起步(第一現場)
    泰國農花村提供   北柳府農花村養豬場位於泰國首都曼谷以東約120公裡,該村飼養的種豬在泰國享有盛譽。本報記者近日前往採訪時看到,一排排白色尖頂的平房整齊排列,每排房子外圍都裝有排汙及水簾散熱隔熱設備,寬敞明亮的圈舍內,是一頭頭膘肥體健的生豬。  多年來,農花村一直高度重視生豬的疾病防控。
  • 種豬80%靠進口 「養豬」科學家攻堅「卡脖子」難題
    圖說:實驗室優質的種豬資源,最大限度地觸達全社會的中小企業和養殖戶 採訪對象提供「全世界有一半的豬都養在中國、消費在中國,中國商品豬種豬卻長期依賴進口。」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瑤生說。
  • 龍芯總設計師胡偉武:國產晶片徹底不被卡脖子,還需要兩個五年
    這是我國首枚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通用高性能微處理晶片,胡偉武當時是研製組組長。 這篇寫於2001年8月的文章,最近又開始在國內網絡上流傳。在美國政府對中國企業華為圍追堵截,甚至下發晶片「斷供令」的當下,大眾回憶和追溯著中國人在過去幾十年裡面臨的每一個艱難時刻、每一次自力更生、每一段奮鬥歷程,並期待所有埋頭苦幹的人能為今天的困境開闢新的道路和希望。
  • 母豬肉到底能不能? 吃母豬肉吃了會得病嗎?
    母豬肉到底能不能? 吃母豬肉吃了會得病嗎?時間:2021-01-11 21:12   來源:百思特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母豬肉到底能不能? 吃母豬肉吃了會得病嗎?母豬肉能吃嗎(母豬肉吃了會得病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種說法,母豬肉營養差,無香味食用母豬肉易引起貧備、血紅蛋白尿、溶血性黃疸等疾病,一定不要食用等等。這些說法到底對不對呢?母豬肉到底能不能吃呢?且   原標題:母豬肉到底能不能? 吃母豬肉吃了會得病嗎?
  • 豬場裡那些老種豬最後都是怎樣的下場?
    豬場中不是只有育肥豬,而是還會有一部分的種豬的,而種豬有分成母豬和公豬,這些豬才是為豬場奉獻了自己的一生,直到到了一定的年紀不適合再作為種豬了,才會被淘汰,那麼這些年紀大的種豬最後都到哪裡去了呢?今天就來揭秘一下這些豬的去向吧。
  • 985教授開網店賣豬肉,要將種豬技術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裡
    解決中國人吃豬肉的 「最先一公裡」 難題不太美觀的數據,讓陳瑤生開始行動起來。多年來,他帶領團隊,建立了生豬種源數據中心和生豬育種基因庫,並培養出幾十位 「養豬專業」 的博士、碩士。他立定心志要解決中國人吃豬肉的 「最先一公裡」 難題,通過把種豬培育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裡,進而將肉盤子端在自己手裡。
  • 觀察丨國產種豬培育四大瓶頸,如何突破?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我國引入種豬數量創五年來新高。種豬有「豬晶片」之稱。優良種豬長得快、產仔多、肉質佳。生豬種業的長期穩定,直接關乎國家「肉籃子」安全。作為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和消費國,我國生豬種業卻大而不強——缺乏足夠的技術投入、政策保障、人才支撐,國產「豬晶片」質量不高,不少企業對國外種業集團存在習慣性依賴。培育國產「豬晶片」瓶頸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