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購買/續費會員
即送價值59元的《暗趨勢》一本
一個民族,千百萬人裡面才出一個天才;人世間數百萬個閒暇的小時流逝過去,方始出現一個真正的歷史性時刻,人類星光璀璨的時辰。
――茨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前兩天為了推廣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特意製作了一部短片看哭了不少網友
雪孩子與大聖越野滑雪葫蘆娃組隊冰球大戰還有哪吒和敖丙玩起了雙人滑雪這是什麼神仙組合啊點擊下方視頻收穫一波童年回憶殺
視頻來源@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當這些曾經承包我們童年記憶的經典形象一起出現時不知道你是不是和小巴一樣激動
今天的國慶特刊
小巴就來講講我們輝煌一時的中國動畫關於中國動畫近段時間我們已經吃了不少「信心丸」前有創造了49億票房的魔童哪吒後有收穫了一堆五星好評的萌貓羅小黑於是有人大呼今年是國產動漫崛起之年當然也不乏潑冷水的「跟隔壁日本比起來咱們還差得遠呢」
很多人提起中國動畫都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事實上在上世紀各國動畫產業萌芽時期正是中國動畫巔峰之時我們的製作水平足以碾壓當時的日本同行也在各大國際獎項上與美國動畫、俄羅斯動畫爭鋒
《鐵扇公主》初現風情
1940年一部叫做《白雪公主》的彩色動畫片在上海各大電影院上映雖然一張票價就要花去近三分之一的月薪上海人還是在影院門口排起了長隊
一個叫做「萬籟鳴」的青年很是不服氣美國可以搞一個白雪公主來中國賺錢我們為什麼不能搞個中國公主呢正好新華聯(000620,股吧)合影業也看到了商機
雙方一拍即合立馬著手製作萬籟鳴帶著115名繪製員工歷時18個月中國首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終於上線迅速引爆整個上海灘甚至在東南亞也收穫了大量粉絲
日本人將《鐵扇公主》拷貝回國放映
一個叫做「手塚治虫」的14歲少年
被迷得目瞪口呆
他決定放棄學醫
走上動畫創作的道路
話說回來《鐵扇公主》雖然影響深遠但戰爭鬧得人心惶惶市場蕭條新華聯合影業也就迅速收了手放棄投資拍攝第二部動畫長片 1926-1949這24年裡中國只誕生了28部動畫短片、2部木偶片絕大多數都是用以宣傳民族情懷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動畫沒有什麼重大技術進展
而大洋彼岸的美國迪士尼卻以每年推出一部經典動畫長片的節奏持續創作很快成為全球動畫電影業的霸主《木偶奇遇記》《小飛象》《小鹿斑比》都是這一時期的經典作品
日本動畫的命運則跟中國差不多被迪士尼壓制著在戰爭和政治的影響下艱難發展
上美廠《大鬧天宮》 中國動畫重新崛起要等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政府這才明確了美術動畫片的價值
在國家的號召下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正式成立這裡聚集了全中國最牛的動畫人和手工藝大師就連萬籟鳴也拒絕了迪士尼的offer加入上美廠中國動畫的開掛時代也就正式開啟 作為全國唯一一家美術製片廠上美廠唯一的任務就是給國家創作「拿得出手」、具有中國特色的美術片 在統購統銷的計劃經濟政策下上美廠每年只有200分鐘的製作任務一年營收維持在100萬元左右就足以支撐全廠職工的正常開支 發行不需要操心成本也不必計較創作人員們只管埋頭創作、精雕細琢每設定好一部動畫題材後他們就組團去外地遊山玩水啊不……考察
在這樣不計成本和時間的創作環境下他們相繼研究出了剪紙片、摺紙片、立體木偶片、水墨片等充滿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動畫藝術片
其中《大鬧天宮》獲得了4項世界大獎並在全球44個國家放映
美聯社還專門發文表揚
「它比迪士尼的作品更富幻想,
美國不可能拍出這樣的動畫片」
在製作水平上上美廠也完全可以傲視當時的日本同行
據說日本代表團曾攜動畫長篇《白蛇傳》
赴上美廠學習交流
這部影響了宮崎駿的動畫巨製
被上美廠的工作人員們評價為
太粗糙……粗糙……糙……
可惜的是歷史沒能讓中國動畫的輝煌繼續1966-1976年間上美廠曾有整整5年都沒發行新動畫創作題材也從傳統文化轉向鬥爭題材
而制霸了全球動畫產業的美國同樣不好受1966年,華特・迪士尼辭世失去了掌舵者的迪士尼人心渙散美國動畫業進入了蕭條期 與此同時二戰後的日本卻迎來了第一輪動畫產業爆發期手塚治虫(沒錯,就是萬老的那位小粉絲)在迪士尼的動畫生產理論和製作流程上開發出了一套更符合日本的動畫製作流程大大節省了製作成本比如:為典型人物設計典型動作在人物對話時使用靜態畫面利用電視將動畫推廣到各個年齡層的觀眾 低成本、重故事、高更新率讓日本動畫的收視率直線上升隨之而來的就是龐大的廣告贊助商
在動畫和商業的連結驅動下
一大批頗具影響力的動畫大師相繼走上舞臺日本動畫的題材也日漸多元化
淪為日美動畫代工廠 隨著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籤訂
日本動畫片《鐵臂阿童木》第一時間搶佔了中國人的電視屏幕
日本電子品牌卡西歐與央視籤訂協議
由卡西歐買下《鐵臂阿童木》在中國內地的播放版權央視在播放該片時開頭捆綁播放卡西歐的產品廣告
而《鐵臂阿童木》的作者你猜是誰正是手塚治虫
央視先例在前各地電視臺便爭相跟進後面的劇情你大概能猜到大量外國動畫登上了中國屏幕這些動畫題材新穎、不說教而且一播就是幾十集牢牢吸引了中國兒童的眼球
日、美動畫的體量與日俱增
中國的動畫代工公司便也不斷興起尤以深圳的兩家為首分別是美資的太平洋(601099,股吧)動畫和港資的翡翠動畫
所謂的動畫加工廠就跟服裝代工廠一樣代工公司從國外動畫公司「接活」在基本的故事框架、美術風格、原畫設計都已經定好的情況下把一個動作與下一個動作之間的過渡畫面「填充出來」就行不需要太多的創造力按件計酬勞畫得快的動畫師月收入能超過一萬而同一時期上美廠的固定月薪卻只有幾百元不到一年時間就有37名上美骨幹紛紛辭職南下
1987年到1991年間中國動畫加工產業迎來井噴式爆發中國內地的動畫專業製作機構增至37家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做動畫加工 日本後來的《名偵探柯南》《浪客劍心》《火影忍者》還有美國的《花木蘭》《蝙蝠俠》背後都有中國加工的影子而中國學派動畫似乎就此斷層我們的孩子幾乎就是看著別人的動畫長大
中國動畫《大聖歸來》
在網際網路的最深處閃起了中國動畫復興的火苗
2015年籌備了8年之久的《大聖歸來》橫空出世
上映三天就斬獲了1億票房累計票房9億成為同期電影中當之無愧的王者
然而「大聖歸來」的背後也經歷了艱難的探索
21世紀以來中國動畫加工潮逐漸平息國家開始大力扶持中國動畫產業限制進口動畫的數量
但其稅收優惠和補貼規則
並沒有對質量進行嚴格考核導致市場上充斥了大量同質甚至是抄襲的爛片低劣的製作水平引起了全國抗議
2012年以後,動畫補貼政策開始減少一大批投機的動畫公司應聲倒閉
而另一方面又由於中國低齡用戶需求單一、黏度高 在當時的中國動畫電影市場上能夠實現盈利的幾乎都是針對低幼兒童的例如當年霸屏的喜羊羊和熊大、熊二儘管被吐槽畫質低劣、故事幼稚依然不妨礙其成為00後的主要回憶
但也正是這些低齡動畫讓國內動畫企業逐漸有了IP化的概念2018年奧飛娛樂(002292,股吧)成功在A股上市成為「中國動漫第一股」
而《大聖歸來》在票房上的成功無疑成了中國動畫的又一分水嶺也刺激了無數腳踏實地的中國動畫人
根據數娛夢工廠發布的《中國二次元產業投資地圖》顯示
2016年包括動畫產業在內的整個二次元產業發生了77起融資事件共融資24.5億元2014年這個數字為1.62億
兩年翻了約15倍
2016年
《大魚海棠》上映一舉收穫5.6億票房連續兩年出現現象級中國動畫電影也刺激了更多中國年輕人進入動畫專業
2017年報考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的學生
比往年激增50%以上
有了資本和人才加入
越來越多充滿中華文化元素的優秀動畫從低幼走進了成人世界
也獲得了國內甚至全球的認可
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取得了49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 《羅小黑戰記》作為原創動畫人物口碑爆表豆瓣評分達到8.3分
在這些動畫裡或許我們確實已觸碰到了光芒但並沒有真正點燃這把火風雨飄搖近百年中國動畫經歷過巔峰時代也走過了最壞的時代如今在更好的時代需要更多年輕的中國創作者
接過前輩的星星之火
讓這束光永不磨滅
紀念那些已逝的」動畫之光「
你或許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姓名,但我們的童年回憶,都與他們相關:
戴鐵郎,黑貓警長之父,曾導演《黑貓警長》《九色鹿》等,於今年9月4日去世。
胡進慶,葫蘆娃之父,曾導演《葫蘆兄弟》《鷸蚌相爭》等,於今年5月13日去世。
王柏榮,沒頭腦之父,曾導演《南郭先生》《沒頭腦和不高興》《火童》,於2018年9月1日去世。
陸青,擔任《大鬧天宮》《哪吒鬧海》《雪孩子》《鹿鈴》《天書奇譚》《三毛流浪記》等主要原畫,於2017年9月6日去世。
馬克宣,導演《山水情》《十二隻蚊子和五個人》,於2015年4月6日去世。
……
回望中國動畫近百年的歷史,其中絕大部分的巔峰時刻皆來自上美廠,如今我們欣喜於看到中國動畫復興的火苗,也看到那些曾創造奇蹟的大師正在離我們而去。
謹以此文,緬懷為中國動畫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大師們,同時也衷心祝願中國動畫的未來更加美好。
*資料參考:
1.《悲情<哪吒>40年:中國動畫辛酸往事》,虎嗅,宅少
2.《早期許多國產動畫風格為什麼現在看不見了》,知乎,大象公會
3.《被遺忘的中國動畫三十年》,娛樂資本論,王雅莉
4.《日本動漫藝術概論》,陳奇佳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10月開始,吳曉波頻道將從國防、房產、動畫、投資、城市、人物等幾個方面回顧這70年的發展歷程,製成特刊在國慶期間發布,歡迎掃碼閱讀。
本篇作者 | F君 |當值編輯 | 何夢飛
責任編輯 |何夢飛 | 主編 |鄭媛眉 | 繪製 |喪文魚
假期狂歡,課程全部免費聽!
下載890新商學APP參與活動即可領全場免費聽權益,10月1日-7日期間邀請好友還能領「獎學金」和禮品。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顯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