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紮根鄉村支教13年:為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伍輯燕在上課中(資料圖) 曹建華 攝

中新網宜昌1月8日電 (曹建華 朱燦義)「只要有更多孩子能學到知識,我們辛苦點也值得。」湖北省宜都市賀炳炎紅軍小學支教老師於小平8日說道。13年來,於小平和妻子伍輯燕紮根鄉村,先後在廣東、廣西、湖北等地支教,為鄉村教育獻出自己的青春。

於小平今年36歲,和妻子伍輯燕都是重慶人。夫妻倆都是廣東省佛山市華國光學器材有限公司的員工,2007年,公司發出倡議,號召員工自願前往農村學校義務支教,工資由企業按月支付,於小平和妻子一起報了名,走上了鄉村支教路。

於小平和學生們合影(資料圖) 曹建華 攝

開啟支教生涯後,夫妻倆在廣東雷州題橋小學、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平末小學分別支教了4年、3年。2014年,於小平夫婦來到了宜都市松木坪鎮賀炳炎紅軍小學。

賀炳炎紅軍小學是一所留守兒童較多的學校,156名學生中留守兒童就有119名。學習上,於小平和伍輯燕對學生都嚴格要求,對待學困生,他們耐心講解、細心輔導。課餘時間,他們和學生一起聊天,在操場上打球、做遊戲,教他們書法,由此成了學生們的好朋友。

每天晚上,夫妻倆都會等住校學生安睡後,才回到宿舍休息。周末,他們以校為家,學生也經常來校請教,他們顧不上休息,不厭其煩地提供幫助,每個休息日都過得忙碌而充實。

為了讓父母不在身邊的學生感受到家的溫暖,他們會主動給留守學生過生日,讓孩子們圍在一起吃「壽麵」,唱生日歌。有時,他們也會讓學生與遠在外地的父母視頻聊天,慰藉心中的思念之情。

於小平和學生們在操場上玩遊戲(資料圖) 曹建華 攝

在賀炳炎紅軍小學的6年裡,於小平所教科目一直在宜都市、松木坪鎮名列前茅,他和妻子也先後獲得了全國紅軍小學優秀教師、宜昌市最美家庭、宜都市文明家庭、宜昌楷模等榮譽稱號。

支教期間,於小平夫婦始終把兩個女兒帶在身邊,每天都是忙完工作忙家務。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兩個女兒都格外懂事。「我有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和媽媽。」讀二年級的小女兒一臉自豪。

如今,已經定居宜都的於小平表示,孩子們只有學好文化知識,才能考上大學走出大山,他和妻子願意堅守初心,一直在支教的路上走下去。(完)

相關焦點

  • 教育幫扶讓更多孩子走出了大山……
    近年來,為了幫助更多大涼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樂山市帶著自己的優質教育資源和誠意攜手大涼山的美姑縣,共同推進教育協同發展。從學校結對共建到教師交流培訓再到學生異地培養,教育幫扶為大山裡更多的孩子插上了知識尋夢的翅膀。
  • 張述:一位記者眼中的鄉村支教故事
    參考文化近期採訪了於2016至2018年投身美麗中國支教採訪並著書《微光·炬火》的張述,通過他對支教有了由點到面的了解。與以往認知中一兩個月的短期支教經歷完全不同,張述持續兩年關注那些長期在廣東、廣西、雲南鄉村支教的老師。張述坦言之前對支教幾乎沒有關注,受影視劇影響,他以為自己看的會是「農村有多苦,孩子多渴望學習」。
  • 大山裡的孩子來信了
    「您來支教的那一個星期,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充滿快樂的世界。是您讓我知道了音樂的魅力,就像您所說的,唱一唱歌,心情也就能瞬間變好了。您和其他支教老師讓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有多美麗、多大,也讓我明白了,我們只能努力的讀書才能實現去外面走一走、闖一闖。」
  • 名校畢業的他毅然紮根偏遠鄉村,幫助多人走出大山
    可好事多磨,周正彬參第一次高考時因發揮失常,與心儀的學校失之交臂,但是內心強大的人,總是化悲憤為力量,經過一年時間的努力,他終如願走進了重慶師範大學。大學四年的時間過得飛快,2011年畢業時,周正彬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選擇。那年,20多歲的周正彬本應回到他生長的故鄉奉節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可機會使然,這時正好有了一個考取"特崗教師"的機會,在朋友的勸導下,周正彬決定去試試。
  • 陳宇&孫金龍:兩個「頑童」去支教
    09年,兩人的一次偶遇,便成了莫逆之交,一起創辦了鄉村兒童藝術教育公益組織——德基金,他們通過號召和組織文藝工作者到鄉村學校去支教,幫助改善及提高偏遠地區鄉村小學學生對文化藝術的認知及素質培養。不但開拓了孩子們的視野,同時也找回了他們自己的「童心」。
  • 尋找最可愛鄉村教師丨翁日新:大山裡的孩子更需要好老師
    (資料圖片)通訊員 攝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易禹琳 【微檔案】翁日新,女,1966年2月生,中學高級教師。1984年7月至今,先後在汨羅市屈子祠鎮的中心小學、楚塘中學、屈子中學任教,從教35年,其間在本市和新化山區支教五年。
  • 五峰「深山紅燭」向宏佳紮根深山24年
    在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的大山深處,有一名被譽為「深山紅燭」的英語教師。他叫向宏佳,紮根深山教書育人24載,幫助500名山裡娃走出了大山,用執著和堅守書寫了一名鄉村教師的情懷。他先後獲得全國德育先進教師、全國百佳鄉村英語教師、湖北省農村優秀教師、宜昌楷模等30多項榮譽,近日獲評2月至10月「荊楚楷模」月度人物。
  • 抖音研究生支教老師為學生送公主裙:希望我的公主可以快樂成長
    支教老師和學生的感情能有多深?近日,重慶市西沱鎮小學一年級學生因支教老師張靜宇即將離開,哭成了一片。這離別場景被張靜宇記錄在抖音短視頻後,受到近千萬網友關注。視頻中,孩子們穿著老師送給自己的白雪公主裙,輪番對著鏡頭揮手,眼裡卻全是淚水。他們捨不得張靜宇的離開。
  • 致敬鄉村教師—《我和我的家鄉》之最後一課
    ,翻箱倒櫃把以前的東西都找出來,然後進行記憶拼接,希望自己能回想起二十年前鄉村支教的記憶。輕車熟路的走進教師,開啟了鄉村支教最後一課,往日學生賣力敲打鐵板製造閃電,用水管人工降雨,淋雨的小朋友也很給力,瓢潑大雨愣是沒沒出聲也沒躲閃,配合的相當到位,氣氛還算和諧。
  • 支教老師帶山裡娃遊蘭州 夢想,不應只在山谷裡迴蕩
    8位山裡娃快樂遊蘭州蘭州市第五中學的高中政治老師顧九殷來到宕昌縣官亭鎮九年制學校支教,發現大山深處的孩子渴盼去外面看看世界。可是,由於經濟原因,他們的夢想很難實現。 於是,顧九殷老師自掏腰包,帶著8名山裡的孩子去放飛夢想。
  • 讓更多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訪2020年馬雲鄉村教師計劃提名教師...
    讓更多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訪2020年馬雲鄉村教師計劃提名教師趙仲奎趙老師給學生輔導作業「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有幸獲得2020年馬雲鄉村教師計劃提名,我很驚喜也非常激動!」1月9日,隴南市武都區三河中心小學學生們考完試已經放寒假,忙完各種工作的馬雲鄉村教師計劃提名教師趙仲奎接受採訪時這樣對記者說。「人們常說,一粒種子, 只有深深地植根於沃土,才能生機無限。我從事鄉村教育36年,今天能獲此獎是我教育生涯的結晶。我所有的努力其實都只為一件事,那就是讓更多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趙仲奎說。
  • 立邦中國為中國孩子帶去愛與色彩
    2014年7月21日, 為期五天的立邦中國(Nippon Paint china)為愛上色(color way of love)美術支教活動,在貴州省黔東南雷山縣西江鎮白碧村白碧小學正式展開。自2009年立邦發起「為愛上色」CSR計劃至今,立邦對中國美術教育支持也已經堅持做了六年。
  • 9對教師夫妻的心聲:心系深山,家在一起
    青絲變白髮青年變滄桑在這一方安靜之地為大山的美好未來堅守著教師的精神高地夫妻教學格言:  選擇了鄉村教育就是選擇了清貧,  選擇了鄉村教育就是選擇了奉獻。王美成·路英榮  孟憲河,教齡27年,校齡2年,區教學工作先進個人;李翠菊,教齡27年,校齡2年,區教學工作先進個人。家在辛莊鎮駐地,夫妻二人同時來鐵車中學支教,夫妻教學格言:每個山裡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用我們的努力讓他們成為棟梁。
  • 想念那山那教室那些孩子
    「孩子拽著我們不讓離去,可是新的地方在召喚,還有更多的孩子需要我們。」孫麗娜說,當時,在場的每個人都在抽泣,漸漸地歌聲響了起來,那是響徹大山的歌聲。我們朝著山下漸漸的遠去,可是那伴著抽泣聲的歌聲,卻環繞著山梁一直敲擊心靈,這麼多年過去了,那歌聲依然環繞。  2005年5月28日,朱敏才、孫麗娜夫婦來到貴州,2015年2月28日,朱敏才拖著癱瘓的身軀倒在家中的臥榻上。
  • 「我的扶貧故事」這裡的孩子都叫我「周媽媽」|青島即墨區來安支教...
    我叫周舒姚,2018年9月,我從青島市即墨區到貴州省安順市紫雲自治縣格凸河中學支教,如今已經兩年多時間了。  來到貴州支教以來,我克服兩地氣候和飲食習慣的差異問題,如今已儼然「半個紫雲人」,不僅如此,我還在這個學校多了一群孩子,他們都叫我「周媽媽」。
  • 「此一入山終不悔」——紮根深山教育40年,她何以堅守?
    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遠離貧困。」——江西省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鄉村教師 支月英40年前,19歲的支月英成了江西奉新縣澡下鎮貧困深山裡的一名鄉村教師,兩條麻花辮,一身無畏感。40年後,她仍如此。辮已泛白,身已疲病。她說,40年,有愧,無悔。她說,40年,很苦,很值。
  • 淘寶上的新留守青年:他們花10年走出鄉村,如今又走回了鄉村
    淘寶上的新留守青年:他們花10年走出鄉村,如今又走回了鄉村 iwangshang / 網商君 / 2020-09-02 摘要:淘寶上的「新留守青年」成為新趨勢。
  • 紮根鄉村教育 綻放最美自己——2020年「全國十大最美教師」王菲
    如果我們把教師僅僅當做一種職業,那麼它只能是我們養家餬口的工作;然而如果把教育當作一種信仰,那麼它將成為我們為之奮鬥的事業。在鄉村教育這片沃土上,我品嘗著成長的滋味,不斷創新,擁抱未來,這就是我們新時代鄉村教師最美的樣子。」這是王菲老師在參加完最美教師頒獎典禮後寫下的一段話。王菲,荊家鎮中心中學教師,是2017年馬雲鄉村教師獎的獲得者(山東獲獎的僅兩位)。
  • 讓核桃走出大山 洽洽京東駛入精準扶貧快車道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2日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而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已經進入決戰的關鍵期。距離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只有兩年時間,政府、企業乃至社會各方都在積極探索答案。
  • 「責任照亮未來」支教活動:志願者「痛」並快樂著-支教 樂吟東 毛...
    2010年,樂吟東從雲南支教回滬後,他將期間拍攝的畫面剪輯成一部短片,並打上了這樣的字幕「當你看到孩子們初見時期盼的眼神,你會感到一種責任;當看到孩子們在課堂上領悟的微笑,你會感到一種滿足;當孩子們在課間圍繞你歡歌笑語,你會感到一種快樂。」    「這樣一封家書,何止萬金」    「哪個小朋友再說話,老師就不給他郵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