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angshang / 網商君 / 2020-09-02
摘要:淘寶上的「新留守青年」成為新趨勢。
網商君
「城市套路深,不如回農村」,這句話不是玩笑。
在淘寶上,很多年輕人這麼做了。最近,淘寶商家信心報告顯示,在淘寶開店的商家中,40%創業者來自鄉鎮,他們中的大多數,是25-35歲的年輕人。
他們是一群「新留守青年」:大多出生於鄉村,並花了至少10年走出鄉村,曾承擔著改寫家庭命運的期望,在城市的縫隙中,堅韌紮根、生長。他們輾轉於城鄉之間,最終通過淘寶,找到了一條回家的路,在解決自身就業問題的同時,甚至還能為家鄉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數據顯示,淘寶上的新留守青年們為他人提供就業崗位的超過了三分之一。還有三成以上的商家因為產品的季節性因素,會在旺季招聘兼職員工,為更多人提供靈活就業的機會。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和返鄉就業創業的政策。據中國青年報調研報告,41.8%的畢業生希望返鄉就業;僅山東曹縣,就有12000名返鄉大學生。
在曹縣大集鎮「淘寶村」,生於1986年的博士胡春青,成了當地人的創業榜樣。當同齡人還在為房貸辛苦打拼、為是否逃離北上廣猶豫不決時,胡春青身上的標籤早已是「年入千萬」、「電商班老師」、「青年創業帶頭人」。
博士胡春青返鄉做淘寶
2018年底,在瀋陽讀材料加工工程專業的博士胡春青回到家鄉大集鎮,開起了淘寶店,當然也遇到了很多不理解。這是一個以做演出服聞名的鄉鎮:全國80%的演出服都來自這裡,鎮上光淘寶店就有上萬家。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線下演出少了,戲服的銷量下降90%,作為鎮上最高學歷的人,胡春青決定先做一點改變。高學歷讓他比村民有更敏銳的商業嗅覺:他把目光投向了和演出服接近、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漢服,試著做起了改良漢服,不出所料,淘寶店生意比疫情前更好了。如今他的淘寶店訂單帶動了附近十幾家工廠,給四五百人提供了就業機會,戲服村搖身一變成了時尚的「漢服村」。
和胡春青一樣,福建女孩葉婧也從大城市回到了家鄉東山島。葉婧從小吃著奶奶親手做的魚丸長大,她18歲離開家鄉,為了記憶中的味道,從大公司離職回到海島開淘寶店「魚丸奶奶」。2017年底奶奶去世,葉婧很崩潰,但慶幸的是回鄉這個決定,陪伴奶奶走過了最後的日子,而魚丸就是奶奶留給她最大的念想。
葉婧和留守奶奶一起挑魚
如今,魚丸奶奶一年銷售額超過400萬,還開了線下店,因為生意好,她帶動了島上的留守奶奶幫她做魚丸,其中不少是70多歲的奶奶。
商業基礎設施的完善讓年輕人在職業選擇上的多元化趨勢更面明顯。淘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隨著物流體系的下沉,淘寶愈發彌補了城鄉差距,讓年輕人返鄉創業成為可能。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每天有4萬人來淘寶開店,找到了另一種人生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