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個比喻,說胰腺就像紅薯「埋」在人體上腹的最深處,前面是胃,後面是脊柱,周圍有十二指腸包繞,位置很隱秘。一旦受損,不僅令人腹痛難忍,還會牽連多個器官,有可能讓生命畫上句號。記者從泰州市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市人醫」)了解到,近期該院消化內科連續接診了多位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不少是暴飲暴食引起,提醒市民不能放縱飲食傷了身。
市民張先生今年30歲,2020年12月21日他來到市人醫看急診,此時的他捂著肚子喊疼,臉色也不好。他告訴醫生,自己當天和朋友在外大吃大喝了一頓,突然腹部疼痛難忍,同時還有噁心、嘔吐等症狀,十分難受。
肚子是從橫膈膜到膀胱之間的區域,這其中包含了肝膽、脾胃、十二指腸、胰腺、小腸、大腸、闌尾等重要的器官和組織,引起肚子痛的原因非常多,需要通過疼痛部位辨認和進一步檢查來探明病因。隨後醫生發現,張先生血澱粉酶已經超過正常數值三倍以上,結合症狀,他被確診為急性胰腺炎。
依據腹部CT的檢查結果,「患者的胰腺周圍出現大量滲水情況,程度為最高級別E級,幸好他的其他臟器功能未受影響,最後確定屬於輕度重症。」為張先生展開後續治療的是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季雲,此時他心中已經有了引發病症的答案,張先生也對其坦白,前些日子朋友宴請聚會比較多,「吃得多,酒喝得也多。」
季雲告訴記者,引發胰腺炎的原因多種多樣,主要有膽源性疾病、暴飲暴食和高脂血症等,過去我國以膽源性疾病為主,但眼下因暴飲暴食引發的病例在顯著提升,與當代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密不可分。「如果之前沒有胃病,那麼吃多了傷的不是胃而是胰腺。我們人體膽管和胰管在腸道上有一個共同開口,叫十二指腸乳頭。平時胰腺分泌的胰液裡所含胰酶是沒有活性的,但和膽汁混合後能激活胰酶,從而能夠消化蛋白質脂肪等。在我們暴飲暴食後,會引起膽汁、胰液分泌增加,再加上飲酒或進食過燙食物,可導致十二指腸乳頭水腫,堵塞膽胰管,使被激活的胰液無法排出,消化胰腺自身。這個時候急性胰腺炎自然就出現了。」季雲說,春節等節假期間胰腺炎患者會明顯增多。
經過一周多的住院治療,張先生順利出院,他表示經過這次「折騰」,今後一定會「管住嘴」,不敢再暴飲暴食了。
多數患者為輕症
但隱藏致命風險
胰腺位於胃的正後方,平時雖然不容易被注意到,但是它對於人體其實很重要,是幫助我們消化和調節血糖的器官。胰腺炎主要是各種原因引起胰腺內消化酶被激活,進而侵蝕自身,這是一種化學性炎症,直白點說就是胰腺把自己給消化了。患者往往會出現上腹部疼痛、腹脹、噁心、嘔吐和發燒、寒顫、黃疸等症狀。作為全世界公認的最常見急腹症之一,急性胰腺炎有發病急、進展快、併發症多等特點。
據了解,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總體不高,但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率較高,患者往往出現休克、呼吸困難、猝死等情況,國家級的胰腺病學中心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約在10%。胰腺炎能變得如此「可怕」,主要因為胰腺不僅是一個有外分泌功能的腺體,同時也是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它的生理作用和病理變化都與生命息息相關。
國內一部著名的醫療新聞紀錄片《人間世》第二季,曾播出這樣的病例:29歲的年輕人在喝了大量的酒又吃了火鍋後腹痛難忍,說像硫酸被倒進肚子裡一樣,被送到醫院後直接住進了重症病房,昏迷了8天之久,就是得了急性胰腺炎。季雲稱,他們曾遇到過出現呼吸衰竭的患者,這是由於胰腺炎引起肺間質水腫,造成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而呼吸衰竭也是急性胰腺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病」先治病
還要控制飲食
那麼怎麼知道自己得了胰腺炎呢?季雲介紹,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腹痛,痛得可以滿地打滾的那種。疼痛部位主要在中上腹,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同時嘔吐也不能緩解腹痛。此外,有的胰腺炎患者還會有腰痛表現,因為胰腺離後背更近,滲出液體會腐蝕周圍組織,後腰部位就會有放射性疼痛,嚴重者可在兩側腰背部皮膚看到大片瘀斑。當然,依據病情輕重不同,患者的症狀也會有差異。
胰腺炎最喜歡找這兩類人:一是本身有膽道疾病的;二是經常在飯桌上應酬或飲食習慣不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進而引發胰腺炎。當然,胰腺炎也是可以預防的,關鍵在於儘早地去除病因、規律飲食,並避免勞累。
針對內因來說,膽結石患者要及時就診,處理掉膽結石;高血脂人群需要「管住嘴,邁開腿」。日常生活中堅持少吃和多動,必要時要根據醫囑服用降血脂的藥物,控制自己的血脂;長期酗酒人群最好終身戒酒,也能避免胰腺炎復發。針對外因,則要避免暴飲暴食及大量飲酒,牢記「適可而止」的道理,合理膳食;保持規律的生活習慣,減少熬夜次數。
此外,一旦確診為胰腺炎,就需要儘快到綜合性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甚至手術治療。
記者 徐瑤 通訊員 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