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拿錢你就拿一點不吵架!」孩子花錢無節制,都是父母慣的

2021-01-11 曦曦媽談教育

01

「哎,花錢如流水呀!18歲的二女兒每天問我要80元零花錢,15歲小兒子每天問我要50元零花錢。天天如此,我怎麼吃得消?每天早上他們問我要錢的時候,我就極其煩躁,也少不了嘮叨他們。

我越不想給越想嘮叨,越嘮叨越來氣,越來氣越不想給……總是在這個場景裡無限循環。很多次我一怒之下,在他們出門之前都沒有給他們,但等他們出門之後,我又轉念一想』如果我不給他們,他們出去亂來怎麼辦?』於是我又給他們發去了紅包。

現在孩子們都摸清了我的路數,上周二女兒直接讓我們三個人開了一個家庭會議。兩個孩子都說』喊你拿錢你就拿,我們一點不吵架。你每次在家裡的時候都不拿,非要弄得大家剛起床就爭吵不休,也打擾鄰居休息。但是等我們出門後,你又發給我們了,你說你是不是多此一舉了?』

嘴上說,喊我拿我就要拿,我拿著心痛呀!他們十來歲,哪裡知道掙錢辛苦,再說父母掙的錢,不可能全部拿給他們就這樣花了,還有其他開銷需要支付呀……」

上周末,在姑姑大女兒孩子的滿月宴上,姑姑崩潰地對我媽媽傾訴著。「喊父母拿錢父母就拿」,這無異於是孩子未懂事之前內心膨脹時最殷切的期盼。但其實孩子花錢無節制,都是父母慣出來的!

02

嬸嬸家有兩個孩子,而嬸嬸掌管著家裡的經濟大權。對大女兒摳門,嬸嬸認為那是當年經濟條件差;對小兒子無限滿足,嬸嬸認為那是如今條件變好了。但在我們這些旁觀者看來,其實就是重男輕女思想在作祟。

堂妹直到高中畢業都沒有一分零花錢,從三年級開始住校也只能吃最基本的套餐,全是素沒有一點油水那種。進入大學時,班裡男生最低生活費800元,女生最低生活費600元,而她所有開銷加一起只有400元。

堂弟從上幼兒園開始就有零花錢,直到高一輟學前嬸嬸都把他當富二代來養。叔叔嬸嬸和堂弟,三人商量好了一個月給堂弟多少生活費和零花錢,但嬸嬸從來不按規矩辦事。

她總是翻一倍的給堂弟,還對堂弟說:「你要悄悄的,別讓你爸知道了,不然他要跟我吵架。」嬸嬸喜歡用錢來衡量自己對兒子的愛,如今堂弟19歲了,已經輟學4年了,但每年她還是會偷偷補貼堂弟兩萬多。

堂妹因為那些年的拮据,留下很多心理陰影;而堂弟如今雖然在上班,但一邊還讓嬸嬸補貼,另一邊還到處找親戚行騙,甚至已經好幾年沒有叫叔叔一聲「爸爸」了。

03

幾乎每一個孩子小時候,都渴望掌管家裡的財政大權,因為孩子們認為掌管財政大權就可以為所欲為,買自己想買的東西,吃自己想吃的食物。關於孩子的這個想法,曦曦媽認為《少年說》裡一位媽媽的做法就特別值得提倡。

「媽媽給我五百塊錢,讓我分配一個星期內怎麼花。沒想到第一天中午,我們去一個餐廳吃了臭鱖魚,就花了兩百塊錢。後來我們三個只能用中午吃蔬菜米飯,晚上喝粥來度過生下的六天了。

這次讓我徹底體會到了金錢的寶貴,我以後要好好學習理財知識。我長大之後要當一個銀行總監,媽媽要是您願意的話,下次可不可以把家裡的財政大權真正的交給我?讓我試一試呀!」孩子站在勇氣臺上吶喊著。

媽媽微笑著回覆:「其實媽媽當時讓你支配這一個星期的開銷,就是讓你能對這個錢有一些認識,知道賺錢不容易,知道花錢是要有計劃的。

你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去超市的時候,在買麵包的時候,有時候你會比較一下,為什麼這個麵包貴一些,為什麼那個麵包便宜一些,因為一個有夾心一個沒有夾心。結帳的時候,你也會細心地拿著購物小票核對價格,你還是挺有擔當的!那我就暫時先把下個月我們家庭的財政大權交給你試試。」

金錢觀的培養,如今被很多家庭忽視,很多父母總是認為——孩子還小,買買買才應該是他們的本能;如果父母引導孩子過早地形成了金錢觀,無異於扼殺了孩子幸福的童年。

在支付越來越便捷的時代,二維碼掃一掃就能付錢,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在這種情況之下,很多孩子都對金錢沒有了概念,更別說正確的金錢觀了。

曦曦媽一直認為,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極其重要,如果小時候不重視這方面的培養,孩子後期陷入網貸、裸貸等就會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從小細節開始,讓孩子明白什麼必須買,什麼可以不買,什麼完全沒有必要買!

您認同曦曦媽的看法嗎?歡迎跟我一起探討探討哦。

相關焦點

  • 媽媽發現了孩子偷拿錢,用這幾話教育他,之後就再也沒有犯過
    幾個月前我就發現錢慢慢對孩子有了吸引力,原來孩子是拿錢當玩具,後來就知道錢的珍貴,每次都玩超市找出來的零錢。但是,沒想到孩子已經偷偷拿家裡的錢了。不過後來朋友教育孩子的話很管用,孩子再也沒有偷拿過錢。「錢很重要,不經過允許就拿就是偷,會讓人討厭」有些孩子偷拿錢,可能並不把這當做一件特別嚴重的事情。
  • 寵孩子≠慣孩子
    晚上,我們一家三口去閨女爺爺奶奶家吃飯,飯桌上圍著吃飯的時候,閨女沒吃兩口,就開始把碗裡的飯菜往我碗裡舀,勺子沒拿穩,一下子灑的到處都是。我很嚴肅的告訴她,吃飯就好好吃,不吃的就放碗裡,不要弄的到處都是。閨女沒理,還繼續倒騰。這時候,她爸爸也接話了,嚴厲的跟閨女說,不好好吃飯就到一邊去。語氣有點重了,閨女一聽,哇的一聲就哭出來了。
  • 父母吵架稱不要她,又冤枉其拿東西,四川成都一小女孩欲輕生
    父母吵架稱不要她,又冤枉其拿東西,四川成都一小女孩欲輕生孩子跳樓悲劇幾乎每年都會上演,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問題。這樣的事件也在向社會、向每一位家長敲響警鐘,孩子的教育問題必須重視。當時屋門反鎖無法迅速進入救援,眼看女孩體力不支,情緒激動,民警高佔軍立刻脫去警服在萌芽任何防護的情況下徒手爬樓。爬進窗戶後,民警將女孩抓住將女孩從窗外抱進屋內。據悉,女孩因其父母吵架稱不要她了,又冤枉其拿了家裡東西,她一時委屈,一時想不開便趁家人不在時欲跳樓。事後高佔軍稱自己當時如果不爬上去女孩隨時都可能掉下來,濃煙的話,自己內心肯定是過不去的。
  • 養廢一個孩子,慣著TA就好了!
    親戚小時候,享受了父母無盡的寵愛:好吃好喝的,都進了他的肚子。親戚要什麼,父母便給什麼。但凡沒有滿足,就以絕食威脅父母妥協。  長大後,親戚非但不懂感恩,反而對父母充滿了厭惡:嫌父母房間髒,連門檻都不會跨過。動不動就呵斥爹媽,老人被嚇得戰戰兢兢。給老人吃餿飯剩菜。老人生病搶救的時候,怕要他花錢,直接把父母拉回了家...
  •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教育路上,永遠別指望孩子「自覺」!
    孩子的身上,往往藏著一個家庭的體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了多少,孩子的言行都會表現得一清二楚。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 父母再寵愛孩子,以下習慣也不能慣著,過了6歲再糾正就晚了
    文|暖時光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再加上父母都有這樣的心態,那就是要把最好的給自己孩子,於是不自主就會對孩子很好。就這樣有時候孩子有了一些不好的言行,父母也不捨得吵他們,而是各種寵愛。寵愛孩子本身沒錯,但父母要注意,如果你真是為了孩子好。
  • 孩子不能慣?心理學研究:從小這樣慣,孩子長大更自信
    長輩傳授育兒經驗,經常說,孩子不能慣,尤其是男孩子,從小就得多摔打,長大才能更皮實。嘟嘟平時主要是我帶,有時嘟爸會說,他一哭你就哄,你就慣著他吧。有時在姑姑家,兩個孩子搶玩具,嘟嘟受了委屈會生氣,自己跑出門,我去安慰他,姑姑說,別理他,不慣著他,看他自己在外面能待到什麼時候。
  • 孩子有事只會喊媽?爸爸也是家庭C位,教育孩子不是一個人的事
    當孩子呱呱墜地之後,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要承擔起自己肩上的育兒責任,齊心協力為孩子創造更優質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但是,並非所有的父母都能夠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有的父母在家庭當中,不僅對孩子撒手不管,更把自己身上的育兒責任推卸到另一方的身上。
  • 父母吵架如何勸解
    生活中,作為兒女的難免會遇到父母吵架的情況,偶爾吵架其實也算是一種生活中該經歷的情趣,但是總吵架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不利的,那麼當我們作為兒女的遇到父母吵架該如何勸解呢?接下來,小編就談談自己的一些見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為什麼有的孩子不懂心疼父母?不是娃「白眼狼」,原因在父母身上
    文|文兒表姐昨天下班回來,感覺頭暈眼花,一點力氣都沒有,就想躺床上歇會兒。剛躺下,兒子寫完作業了,過去喊她做飯,她說不舒服,等一會兒再做飯。誰知道,兒子竟然發起脾氣,說:「媽,你也太懶了,你看幾點了,還不做飯,想餓死我啊?」表姐一聽,瞬間扎心。
  • 親愛的,我懷了你的孩子,現在你卻一分錢彩禮不給我,孩子打掉吧
    親愛的,我懷了你的孩子,現在你卻一分錢彩禮不給我,孩子打掉吧我個人說還是分手的好,我懷孕的婆家不要我開口就去我娘家提親了,我跟我男朋友的雙方家庭經濟條件一樣,我男朋友的爸爸說,如果我給你們三萬彩禮,你們就得給五六萬嫁妝,另外我是部分用戶跟你說別不信,第一次懷孕就打,有可以以後不能懷孕
  • 「暴躁女兒」在線訓父母引深思,父母吵架時,該把孩子置於何地?
    畫面上是一個東北的小女孩,手裡拿著個羽毛球拍,衝父母「訓斥」道:「為啥你倆吵架,就說一個人的錯呢?」雖然小女孩個子小小,氣勢卻很足。爸爸見狀趕緊認錯:「爸爸知道錯了!」「你知道錯了,那我媽呢?」孩子激動得一邊跺腳,一邊揮動手裡的羽毛球拍。
  • 如何解決父母吵架的問題
    家庭關係一直是一本難念的經,孩子可能從小就聽著父母的吵吵鬧鬧長大,甚至在家暴的環境下長大,可能早就厭煩了著一切,但覺得作為子女自己也無能為力,又或者自己已心灰意冷,其實這種想法是錯的,子女才是解決父母吵架的關鍵。教你怎麼一次性勸說父母不吵架。
  • 父母經常吵架,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別不信,這是孩子的心理陰影
    在恐懼不安的情緒中成長,小亞逐漸產生了自卑心理,他總覺得自己不合群,不敢接觸他人,因此在學校裡一個朋友也沒有,這樣的情況讓他更加沉浸在自己消極的情緒裡。最後,在人際交往的壓力下,小亞不堪重負,選擇割腕。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深的人,小亞也只是生活中千千萬萬要面對父母吵架的孩子之一,長期讓孩子處在吵鬧、對立的情緒環境中,孩子難免會受到影響。
  • 孩子最怕父母做的9件事,每件都影響孩子的成長,你做過幾件?
    這9件事,就會很傷害寶寶,但卻有不少父母都做過,看看你做過幾件呢?1、父母吵架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很多夫妻結婚後,花前月下變成了柴米油鹽,各種小事磕磕絆絆,生氣吵架是難免的。但是,即便再生氣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別看孩子還小,其實父母的行為都被他們看在眼裡,並在心裡記下來。父母吵架會讓家裡氣氛變得非常壓抑,長期如此的話,孩子就會變得孤獨、冷漠、粗野,而且這種性格會伴隨孩子一生。
  • 孩子十喊九不應?別急著怪孩子,如果你總這樣做,不理你也應該
    「兒子幫媽媽拿一下鑰匙。」 「兒子你怎麼又看電視離那麼近?」 孩子無動於衷…… 「說你呢?往後點兒!」
  • 夢到和父母吵架很厲害是怎麼回事 夢到和父母吵架很厲害是怎麼回事...
    夢到和父母吵架,做夢夢到和家人吵架,哭醒了夢到和父母吵架夢見父母吵架,不管有爭執或是打架,都表示一切將轉好,家運也會慢慢興盛。懷有身孕的人夢見和父母吵架,預示生女,冬佔生男。登高小心。談婚論嫁的人夢見和父母吵架,說明互相溝通之後,婚姻可成。
  • 爸媽一吵架,孩子就變「懂事」?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寶寶心智還不成熟,他的情緒和心理,很容易被外界所影響。父母的爭吵會使孩子的情緒受到巨大的衝擊,很容易讓孩子失去安全感。雖然父母都知道不應該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但有時候就是忍不住在孩子面前爆發。孩子可能會因此而受到驚嚇,轉而歇斯底裡地大哭。為此,父母應該如何應對呢?
  • 父母經常吵架,會對孩子造成四個很大的影響,每個都很嚴重
    父母經常吵架,會對孩子造成四種很大的影響,要特別注意1.安全感的缺失不管是小寶寶,還是已經懂事的孩子,父母經常在他們面前吵架,會讓孩子感到非常的恐懼和痛苦,尤其是當父母提及要分開的時候,更是特別害怕,因為他不想失去其中任何一個,更害怕爸爸和媽媽都不要自己
  • 只選最便宜的玩具,孩子懂事得讓人心痛,只因父母做對這些事
    任何人都不喜歡別人用苛責的語氣指出自己的毛病,父母的嚴厲和批評,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壓力。孩子喜歡玩「假裝遊戲」,父母用遊戲方式給孩子提意見,孩子的接受程度是比較高的。不要溺愛孩子:懂事不是每件事都順從,鄰居小薇常說:「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