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上海小區貉(hé)出沒!偶遇野生動物請這樣做→

2020-12-05 上海發布

上海動物園說,隨著本市生態環境日益變好,野生動物的蹤跡逐漸變多。近日動物園接連收容救護了4隻貉(hé,就是「一丘之貉」的「貉」),均在居民區附近出沒,包括上海南站附近、虹橋鎮某小區、青浦某小區居民家天井中等。貉是上海土生土長的野生物種,晝伏夜出,食性雜,穴居好打洞,體型短而肥壯介於浣熊和狗之間。提醒市民:若發現小區中有貉、刺蝟、黃鼠狼等野生動物出沒,建議順其自然,不打擾、不餵食。若影響正常生活,可尋求林業部門和民警的幫助。詳↓

貉是上海土生土長的野生物種,晝伏夜出,食性雜,穴居好打洞。體型短而肥壯介於浣熊和狗之間。體色烏棕。吻部白色;四肢短呈黑色;尾巴粗短。臉部有一塊黑色的「海盜似的面罩」。

近期上海動物園接連收容救護了4隻貉,均在居民區附近出沒,包括上海南站附近,虹橋鎮某小區,青浦某小區居民家天井中。6月正值繁殖產仔期,貉爸爸貉媽媽頻繁的外出覓食,由於食物緊缺,覓食範圍逐漸擴大,對周邊居民的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有小區居民反映,有些貉進入他們家中覓食,甚至與寵物狗寵物貓發生打鬥。此外,正值疫情期間,部分群眾對野生動物多了一份擔憂與恐慌。接到舉報後,在林業部門和民警的幫助下,有4隻貉被上海動物園收容救助。

動物園工作人員、飼養科、獸醫院、檢疫隊共同配合,順利完成4隻處於檢疫隔離期的貉,進行首次疫苗免疫及體檢採血工作。從體型、牙齒生長情況判斷,4隻貉是今年剛出生寶寶,差不多1個半月大。血液報告顯示4隻貉寶寶身體狀況較好、已經逐步適應在上海動物園的飼養環境。

雖然才1個半月大,它們已具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在檢疫隊的籠舍內非常活躍,上躥下跳,胃口也很好。飼養員為貉寶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一日兩餐,早餐有牛奶、熟雞蛋、熟牛肉、窩頭,下午茶有蘋果、香蕉、窩頭、熟雞蛋。在檢疫期間,為保證動物的健康安全,會定時定期對隔離檢疫籠舍進行環境消毒,並進行體內寄生蟲檢查及驅蟲工作。

提醒市民:若發現小區中有貉、刺蝟、黃鼠狼或其他野生動物出沒,可順其自然,不打擾、不餵食。若影響正常生活,可尋求林業部門和民警的幫助。

資料:上海動物園編輯:周寶平

相關焦點

  • 偶遇野生動物不恐慌,專家帶你正確認識「蝙蝠和貉」
    偶遇野生動物不恐慌,專家帶你正確認識「蝙蝠和貉」 2020-08-26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小區貉出沒,爬天井鬥貓狗?建議順其自然,不打擾不餵食
    本文圖片來自微信公號「上海發布」小區裡,馬路上,如果突然發現有貉、刺蝟、黃鼠狼等野生動物出沒,正確的做法是什麼?上海動物園的專家說,建議順其自然,不打擾、不餵食,若影響正常生活,可尋求林業部門和民警的幫助。6月23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動物園獲悉,隨著上海生態環境日益變好,野生動物的蹤跡也逐漸變多。
  • 貉出沒!現代化大都市如何與野生動物共生?
    出沒在夜上海的「一丘之貉」現代化大都市如何與野生動物共生?復旦學者在研究您正在看這則報導的時刻,在上海,80臺紅外觸發相機正日夜不停地記錄著野生動物的活動和變化。復旦大學研究員王放在上海拍攝到的貉。白天它們在居民樓的通風口和廢棄的下水道裡休息,夜晚則在小區裡覓食。野生動物是中國人越來越重視的話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城市裡,不少野生動物就在您的身邊。它們有害嗎?攜帶病毒嗎?我們該如何對待它們?如何與它們共生共存?
  • 「貉危機」爆發,上海小區遭遇野生動物「入侵」
    完美世界旗下深度資訊平臺「全現在」專稿字數 3589閱讀約8分鐘上海的米蘭諾貴都小區正在經歷一次野生動物種群爆發。7月20日晚上,生物學者王放在小區裡拍到了觸目驚心的一幕:貓糧在草坪裡的景觀石上堆成小山,十幾隻像小狗一樣的幼年貉圍過來吃食。
  • 上海男子小區遛狗發現浣熊三口之家?其實是「貉」
    最近,市民楊先生向看看新聞Knews反映,在小區遛狗時,先後發現了三隻形似浣熊的小動物,期間,還與自家小狗短暫纏鬥。這種動物是否有攻擊性,是否帶有傳染病,會不會影響小區人畜安全,它究竟是什麼動物?
  • 出沒在夜上海的「一丘之貉」
    出沒在夜上海的「一丘之貉」  現代化大都市如何與野生動物共生?復旦學者在研究  您正在看這則報導的時刻,在上海,80臺紅外觸發相機正日夜不停地記錄著野生動物的活動和變化。  無論是當前的疫情防控期,還是此前的遊園高峰,80臺紅外攝像機都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一刻不停地記錄著上海野生動物出沒在鏡頭前的每一幕。  王放的博士研究生刁奕欣和顧伯健告訴記者,項目目前在上海濱江森林公園安放的10臺紅外相機已有9臺反覆拍到黃鼠狼,有7臺記錄到貉。  「這樣的野生動物密度之前完全沒有預計到。
  • 松江一小區野生貉成群結隊出現,原因耐人尋味?
    但是,在另一部分居民看來,野生貉的出現,也證明了小區環境很好,他們希望和這些野生動物和諧共處......,如劉女士所言,小區裡的綠色植物的確非常多,高低錯落的樹木、灌木、草葉遍布在綠化帶中,每走幾十米,就能在綠化帶裡看到一則溫馨提示:野生動物貉經常出沒,請小心!
  • 被小區內餵野貓的貓糧吸引來的大量野生貉,到底是什麼樣的動物
    上新聞最近上海報導了這樣的一則新聞,說是有大量似狗非狗的野生動物出現在上海松江的一個小區內,甚至有夜晚出來散步的居民可能驚擾了它們而被攻擊。因為現在處於疫情期間,大家對於野生動物的恐懼仍然沒有消散,而小區裡的這些野生動物也讓這些居民徒增不少擔心。
  • 本市一些綠化水平較高的小區出現了貉、黃鼬、松鼠等野生動物!
    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野生動物與人類生活之間的距離不斷拉近,本市一些綠化水平較高的小區出現了貉、黃鼬、松鼠等野生動物,引起了市民的好奇和關注。>近期上海動物園接連收容救護了4隻貉,均在居民區附近出沒,包括上海南站附近,虹橋鎮某小區,青浦某小區居民家天井中。
  • 上海松江一小區竟有幾十隻貉 大搖大擺到處跑
    7月22日中午,記者來到米蘭諾貴都,小區裡綠色植物非常多,高低錯落的樹木、灌木、草葉遍布在綠化帶中,每走幾十米,就能在綠化帶裡看到一則溫馨提示:野生動物貉經常出沒,請小心! 記者在小區裡走了一圈,並沒有發現野生貉的蹤跡。 小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白天不是野生貉的活動時間,大家也找不到它們的洞穴,只有夜幕降臨之後,貉才會出來覓食。
  • 上海松江一小區驚現60隻野生貉嚇壞居民,如何請走它們成了難題
    最近,上海松江區米蘭諾貴都小區出現了約60隻野生動物「貉」。數量之龐大、活動之大膽,讓小區居民驚恐不已。包括米蘭諾貴都小區在內的許多松江區居民紛紛致電12345市民服務熱線,希望松江區林業站等野生動物保護部門及時出手,將這些貉捉住並放生到野外,「幫助」這些貉搬離小區。
  • 上海一小區野生貉泛濫:是什麼讓膽小的它們攻擊人類?
    人工投餵野生動物會使它們形成依賴性,放棄自行覓食,停止正常的擴散遷移,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類似的事情不僅發生在上海一小區的野生貉身上,也曾發生在城市裡的流浪貓、峨眉山的獼猴和其他一些地區的金絲猴身上。此次野生貉種群爆發發生在公寓區,綠化很好,多有種植柿子樹、棗樹、楊梅樹、枇杷樹等景觀樹,灌木面積也很大,還有假山和景觀水系。小區裡的野生動物種類不少,能見到野貓、刺蝟、青蛙,夏天還有螢火蟲。小區保安主管張西華告訴我,貉是上海本土的野生動物,在很多小區都有分布,一兩隻、一兩窩都很正常。早在2015年夏天,他就在西邊的別墅區看到過兩隻成年貉帶著五隻幼貉在大門附近做窩。
  • 上海一小區現大量野生貉,不給吃的就傷人
    來源標題:上海一小區現大量野生貉?還一起搶食貓糧,最新進展來了!夜間高峰期間,該小區的貉可以達到70-80隻。7月30日上午進行的《2020夏令熱線:區長訪談》廣播節目中,松江區林業站副站長顧旭忠透露,松江區全區範圍內約有70個小區都有出現貉的情況。「在這個小區,還曾出現過居民投餵食不當導致貉傷人的情況。」顧旭忠表示,今年7月1日松江區被劃定為野生動物禁獵區,而貉是國家三有類保護動物,種群比較脆弱,禁止獵捕。
  • 松江一小區驚現野生貉「鄰居」,看似萌萌也會咬人!專家提醒
    「有居民被『野獸』咬傷,小區快成野生動物園了。」松江區米蘭諾貴都的業主周女士日前致電夏令熱線,反映小區內出現較多野生動物,晚上7點後和早上8點前,經常「大搖大擺」成群結對地出沒在步道上、花園裡、水池邊,起碼有十幾隻,也有人說幾十隻,還咬人。
  • 小區貉數量激增,膽小的野生動物為何頻頻攻擊人類?
    在小區的中心地帶,它們還分為兩群激烈地打架。 在社交網絡上看到市民反映的現象,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王放一開始感到不可思議。他的研究領域是野生動物種群和群落生態學、保護生物學,從2019年底就在上海開展對野生貉的觀測研究。學界過去的共識中,貉是一種膽小怕人的動物,從來不會讓人類靠近自己;更不用說主動攻擊人類。
  • 上海一小區發生「人貉衝突」,已誘捕10隻貉逐步放歸野外
    在上海松江的一個小區,有人稱被貉「咬傷」。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王放介紹,在其7月20日拍攝的一段視頻中,十多隻野生幼貉一起搶著吃貓糧,背後還有多隻貉在黑暗中圍觀,眼睛發出亮光。王放認為,該小區的「人貉衝突」是因大規模投餵導致的偶然事件。
  • 林業部門回應小區出現野生貉:不要過多幹擾野生動物種群 可以進行...
    7月22日,記者聯繫到松江區林業站的工作人員蘇先生,針對野生貉出現的原因,對方表示,貉屬於上海本地物種,原本就在上海自然分布,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小區裡綠化環境做得很好,因此也適合野生動物生存,將小區看作是它們的棲息地。「小區裡有人投喂,造成了貉的繁殖量過大。」
  • 野生動物在城市的冒險之旅|百家故事
    上海推廣垃圾分類後,居民都定時定點扔垃圾。王放發現,黃鼠狼每天也會定點來視察垃圾桶,「我懷疑它是來看看垃圾桶周圍是不是有昆蟲,或者是不是有小老鼠這樣的東西可以抓一下。」有一天傍晚,王放在自家的小區散步,小區裡有個挺漂亮的小池塘,他碰巧看到一隻正在池塘邊找青蛙吃的黃鼠狼,他們相互對視,王放以為就像在荒野做調查時一樣,這隻黃鼠狼也會「撒丫子就逃」,但此時對方僅僅是把頭別過去,繼續覓食。後來,王放還看到過黃鼠狼們在池塘裡遊泳和洗澡,「它們總是很鎮定。」在城市裡,它們習得了迅速判斷人有沒有攻擊性的能力。
  • 松江區區長李謙:松江70多個小區出現野生動物貉,要全局統籌遷移幼貉
    節目現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就松江米蘭諾貴都小區近期出現的大量野生動物貉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向李謙提問(詳情請瀏覽報導《上海松江一小區驚現60隻野生貉嚇壞居民,如何請走它們成了難題》)。松江區多個小區貉數量均明顯增加,該如何建立機制保護野生動物,避免與人發生衝突?又應當如何引導居民投餵行為,避免幹擾野生動物自然生存狀態?
  • 上海一小區內出現大量野生貉,松江:實施誘捕後遷移至開闊地
    上海松江一小區出現大量野生貉事件有了最新進展。近半年來,越來越多的貉出現在松江米蘭諾貴都小區的步道上、花園裡、水池邊。小區居民 圖此前有媒體報導,上海松江的米蘭諾貴都小區自2016年起就出現少量貉,近兩年小區居民投餵貓糧,引起貉種群在小區內大量繁殖,甚至引來周邊小區的貉也來覓食。夜間高峰期間,該小區的貉可以達到70-80隻。7月30日上午進行的《2020夏令熱線:區長訪談》廣播節目中,松江區林業站副站長顧旭忠透露,松江區全區範圍內約有70個小區都有出現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