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民楊先生向看看新聞Knews反映,在小區遛狗時,先後發現了三隻形似浣熊的小動物,期間,還與自家小狗短暫纏鬥。這種動物是否有攻擊性,是否帶有傳染病,會不會影響小區人畜安全,它究竟是什麼動物?
在松江區華亭公寓小區內, 楊先生告訴記者,他在綠化叢中先後發現三隻灰白色動物,視頻和照片顯示,這種動物與小狗體型相當,面部樣貌頗像小浣熊。
楊先生:「在禮拜一晚上看到是一個公的,個頭比較大,比我們家狗狗還要大。然後禮拜五的晚上個頭相對小一點,但是也是成年的,類似於雌性的動物。然後我們還發現了一隻小的,類似於出生2個月的貓這樣的動物,跟著它跑。」
這究竟是什麼動物?出沒在小區附近對周邊居民來說有沒有風險呢?對此,上海動物園的專家判斷,這並不是浣熊,而是貉。成語一丘之貉中的貉就是這種小動物。雖然貉和浣熊都有大大的黑眼圈,但尾巴有明顯的區別。
上海動物園食肉部門主管助理楊慧強:「浣熊的尾巴是一般是5到6個黑白相間的條紋, 貉沒有條紋,只有尾巴末梢有一點黑的。」
貉和浣熊原產地不同,屬於不同的科目。 上海動物園的繁育中心就分別有這兩種小動物,只是貉見人就躲了起來,攝像機只拍到它躲在窩中的背影。
專家表示,野生的貉在上海城市中很少見,但在生態環境好的地方,市民或能在夜晚發現它出沒。目前沒有貉類帶入傳染病源的記載,市民如果偶遇,無須緊張。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李恩蟾、劉嵐 編輯:王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