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裡有小浣熊出沒?不,它是一隻受驚嚇的貉

2020-12-02 和訊

3月6日晚間,一隻不知名的小動物打破了和平區長白某小區的寧靜,大家都在紛紛議論,這是什麼動物?

當天19時許,有群眾在小區院內發現一隻不知名的動物,便撥打110報警求助。和平區瀋水灣派出所接到報警後,副所長劉沐晨帶領民警趕到現場,發現是一隻體長約半米、外形類似浣熊的動物,正在小區院內徘徊。民警一邊想辦法控制住小動物,一邊緊急將情況上報分局請求聯繫相關部門。小動物似乎受到過驚嚇,民警很難接近。為保證附近群眾安全,民警商議後決定先把動物趕進封閉空間再實施捕捉。最終,民警將這隻動物趕進小區某單元樓走廊裡,趁機將其捉住。

瀋陽市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趕到後,辨認出這隻動物學名叫貉。目前,這隻貉已被工作人員送到救助站,經治療後將妥善安置。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李遠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相關焦點

  • 上海男子小區遛狗發現浣熊三口之家?其實是「貉」
    最近,市民楊先生向看看新聞Knews反映,在小區遛狗時,先後發現了三隻形似浣熊的小動物,期間,還與自家小狗短暫纏鬥。這種動物是否有攻擊性,是否帶有傳染病,會不會影響小區人畜安全,它究竟是什麼動物?
  • 香爐山現小浣熊?原是「貉」出沒!
    看清楚,我是貉,不是「乾脆麵」。  長假期間,賓縣香爐山森林公園人潮如織。在山中小溪旁的一座木質棧橋下,一隻外表酷似小浣熊的生物大搖大擺地覓食,不但不怕人,還向人群湊近要食物。  香爐山小溪附近的木質棧橋是遊客上山的必經之地,很多遊客拿出手機給它拍照,一些遊客張羅著餵它麵包,甚至有人趁它不注意從背後摸它的皮毛,而「小浣熊」對這些行為似乎已經司空見慣,不僅不懼怕或者惱怒,反而向著人多的地方湊。  記者多方求證,經過辨認,這隻外表酷似小浣熊的生物很有可能是一種貉,也就是民間稱的狸或土狗子。貉體型短而肥壯,介於浣熊和狗之間。
  • 「提示」上海小區貉(hé)出沒!偶遇野生動物請這樣做→
    近日動物園接連收容救護了4隻貉(hé,就是「一丘之貉」的「貉」),均在居民區附近出沒,包括上海南站附近、虹橋鎮某小區、青浦某小區居民家天井中等。貉是上海土生土長的野生物種,晝伏夜出,食性雜,穴居好打洞,體型短而肥壯介於浣熊和狗之間。
  • 上海小區貉出沒,爬天井鬥貓狗?建議順其自然,不打擾不餵食
    本文圖片來自微信公號「上海發布」小區裡,馬路上,如果突然發現有貉、刺蝟、黃鼠狼等野生動物出沒,正確的做法是什麼?上海動物園的專家說,建議順其自然,不打擾、不餵食,若影響正常生活,可尋求林業部門和民警的幫助。6月23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動物園獲悉,隨著上海生態環境日益變好,野生動物的蹤跡也逐漸變多。
  • 出沒在夜上海的「一丘之貉」
    白天它們在居民樓的通風口和廢棄的下水道裡休息,夜晚則在小區裡覓食。  野生動物是中國人越來越重視的話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城市裡,不少野生動物就在您的身邊。它們有害嗎?攜帶病毒嗎?我們該如何對待它們?如何與它們共生共存?  從2019年起,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王放的團隊與近100名市民志願者,用80臺紅外線相機試圖尋找出答案。
  • 貉出沒!現代化大都市如何與野生動物共生?
    復旦大學研究員王放在上海拍攝到的貉。白天它們在居民樓的通風口和廢棄的下水道裡休息,夜晚則在小區裡覓食。野生動物是中國人越來越重視的話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城市裡,不少野生動物就在您的身邊。它們有害嗎?攜帶病毒嗎?我們該如何對待它們?如何與它們共生共存?
  • 居民小區貉太多,我們應該怎麼做?
    此前有媒體報導,上海松江的米蘭諾貴都小區自2016年起就出現少量貉,近兩年小區居民投餵貓糧,引起貉種群在小區內大量繁殖,甚至引來周邊小區的貉也來覓食。夜間高峰期間,該小區的貉可以達到70-80隻。貉是什麼?
  • 本市一些綠化水平較高的小區出現了貉、黃鼬、松鼠等野生動物!
    >近期上海動物園接連收容救護了4隻貉,均在居民區附近出沒,包括上海南站附近,虹橋鎮某小區,青浦某小區居民家天井中。 6月正值繁殖產仔期,貉爸爸貉媽媽頻繁的外出覓食,由於食物緊缺,覓食範圍逐漸擴大,對周邊居民的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有小區居民反映,有些貉進入他們家中覓食,甚至與寵物狗寵物貓發生打鬥。此外,正值疫情期間,部分群眾對野生動物多了一份擔憂與恐慌。
  • 小熊貓、貉、浣熊……「乾脆麵君」知多少?
    儘管外形相當霸氣,可它的臉上卻像是沒睡醒,掛著一對黑眼圈,有的亞種甚至下半張臉全都黑了。貉常在土丘上挖洞,一大家子住在裡面,「一丘之貉」這個成語,說的就是這種現象。它們吃得挺雜,從鳥蛋、蟲子、蝦、蛙到各種水果,能找到什麼就吃什麼。貉在冬天會換上一身厚而密實的絨毛,看上去胖胖的,走路時身子貼在地上,像一塊移動的肉餅。
  • 像浣熊又像狐狸,到底是個啥?徐州一小區驚現神秘動物!
    「是不是一隻體形較大的浣熊呢?」「我看更像是小熊貓。」「它會叫嗎?攻擊性強嗎?」……這隻「神秘動物」獨來獨往、晝伏夜出,經常會在晚上8點左右在小區「散步」。大家都不知道它是什麼,從哪裡來。灌木叢裡的一棵大樹下,有居民擺放的一個石板,上面放著一個食盆,旁邊的草叢裡還有一個喝水的小盆。食盆裡有一大截吃剩的骨頭,還有一些剩飯。「這些都是小區居民平時給它投餵的食物,有時是吃剩的肉或骨頭,有時是貓糧、狗糧……這些它都吃。白天基本見不到它,到了晚上7:30左右,它會過來進食,然後還在小區裡散步。」
  • 貉,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可千萬別把它和浣熊給搞混了!
    那麼貉,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呢?是古代一種已滅絕的動物?還是現今一種,已經更換了名字的動物?看到貉之後,可千萬別把它和浣熊給搞混了!1.「它,不是浣熊!」由於一些漫畫、動畫作品的火熱,讓浣熊出現在人們視線的頻次很多。所以很多人一看到那張憨憨的臉,就能認出這動物是浣熊了。貉的名氣小多了,所以臉型相似的它,只能被人們誤認了。2.「不同之處!」
  • 網友發現的「小浣熊」 其實是只「貉」
    網友發現的「小浣熊」 其實是只「貉」1/3」 其實是只「貉」 5月28日上午,網友「迷糊猴兒」發布微博稱,在洪山橋下發現有人在售賣小浣熊,微博發布後,許多網友紛紛留言稱,小浣熊是國家保護動物,需要報警。
  • 被小區內餵野貓的貓糧吸引來的大量野生貉,到底是什麼樣的動物
    上新聞最近上海報導了這樣的一則新聞,說是有大量似狗非狗的野生動物出現在上海松江的一個小區內,甚至有夜晚出來散步的居民可能驚擾了它們而被攻擊。因為現在處於疫情期間,大家對於野生動物的恐懼仍然沒有消散,而小區裡的這些野生動物也讓這些居民徒增不少擔心。
  • 上海松江一小區竟有幾十隻貉 大搖大擺到處跑
    太多了,松江一小區竟有幾十隻貉 大搖大擺到處跑,看到人也不害怕 ■城市生態環境轉好,一些野生動物悄然「回歸」 ■有人主動投餵導致貉大量繁殖,種群數量失控 見習記者 龐菁涵 陳 泉 晨報記者 鬱文豔 7月20日晚上10:30,王放正在松江區米蘭諾貴都小區觀察一隻受傷的貉
  • 浣熊?大老鼠?人家叫做貉(圖)
    浣熊?小野豬?大老鼠?大家都猜錯了,野生動物園的動物專家鑑定這隻動物是貉,是省級重點保護動物呢。「不速之客」摸黑現身  最先發現這隻小動物的是省紅十字會醫院旁一大廈的保安葉師傅。昨天凌晨2:30左右,葉師傅和同事正在值班室內值夜班,突然一個黑影以極快的速度竄到省紅十字會醫院門口,然後停了下來。
  • 小熊貓、浣熊、貉,哪個才是真正的「乾脆麵君」?
    說到小浣熊乾脆麵,想必又能引起一場回憶殺,畢竟這是我們兒時愛吃的零食之一。但是吃了這麼多年的乾脆麵,你分清楚這位「封面人物」到底是誰了嗎?看看下面的幾幅圖,你認得出誰才是我們的乾脆麵君嗎?它們好像長得都一樣,又好像不太一樣......那它們到底都是誰呢?
  • 大蜀山發現「一丘之貉」 模樣酷似小浣熊
    楊先生拍到的貉。11月11日,合肥市民楊先生在大蜀山拍鳥時偶遇了一隻體型圓潤、渾身烏棕的動物,他立刻按下快門,拍攝了兩張照片。經合肥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理事虞磊辨認,這隻毛茸茸的小傢伙就是貉。楊先生是一位拍鳥愛好者,前幾天,他聽說有鳥友在大蜀山拍到了紅嘴相思鳥,一大早便帶著攝影機來到了大蜀山。轉悠了一圈,沒發現相思鳥,可在安徽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北門的圍牆邊,楊先生卻意外發現了一隻毛茸茸的小傢伙。小傢伙嘴巴尖尖的、眼睛圓圓的,狐狸不像狐狸,狗又不像狗。
  • 松江一小區野生貉成群結隊出現,原因耐人尋味?
    近日,松江區米蘭諾貴都的居民發現,每當清晨和夜晚時分,小區裡的步道上、花園裡、水池邊經常會有野生貉出沒,它們大搖大擺地在小區裡跑動,居民就連下樓倒個垃圾,都變得心驚膽顫。 不少居民擔心,萬一這些野生貉向人們衝過來,咬一口、抓一下,那該如何是好?
  • 「貉危機」爆發,上海小區遭遇野生動物「入侵」
    它們的雙眼在夜幕裡閃閃發亮,狀若《獅子王》裡的鬣狗群。這並不尋常。王放關註上海城市內的野生貉多年,以往一個小區裡至多只有20多隻貉,而在對米蘭諾貴都小區進行地毯式搜索後,他保守估計這裡至少有60隻。一個月前接受全現在採訪時,王放曾仔細分析過這種小型犬科動物的習性a——它們溫順而害羞,即便有好奇心,也常與人類保持距離。
  • 上海一小區野生貉泛濫:是什麼讓膽小的它們攻擊人類?
    網絡上流傳的視頻中,黑夜裡,一塊大石頭的凹陷處盛滿米黃色貓糧,十餘只狀似老鼠和浣熊結合體的野生幼貉正在圍著爭食,除此之外,它們身後的灌木叢中不斷有數量可觀的幼貉躥進躥出。黑暗裡,還有十幾雙冒白光的眼睛閃動著,暗示著貉身為獸類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