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國現有的工業能力,能否建造一艘6萬噸排水量的戰列艦?

2021-01-16 網易

  以我國現有的工業能力,能否建造一艘6萬噸排水量的戰列艦?

  

  凡是玩過《大海戰》網遊的兄弟們在炮火硝煙之餘都有一絲不悅甚至一絲的痛,原因就是在這個遊戲當中所有的戰列艦都是其他海軍強國的,沒有一個型號甚至一艘戰列艦是我們的…這也是沒辦法了,歷史上的積貧積弱,使得我們沒有參與「巨艦大炮」海上決戰的年代!而現在的部分軍迷「腦洞大開」有復刻一艘戰列艦的想法來彌補這個歷史缺憾。

  那麼,以我國現在的工業能力都能能否建造一艘排水量6萬噸戰列艦呢?答案是沒有什麼技術瓶頸!因為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和造船工業能力排在世界第一位,以現有的工業體系建造一艘排水量6萬噸的戰列艦肯定要比二戰期間的戰列艦質量高的多。

  

  建造二戰標準的戰列艦先要具備強大的鋼鐵冶煉和鋼板軋制能力,當年日本在建造兩艘「大和級」戰列艦時,從德國進口了三座70噸的鹼性平爐和一臺2萬噸級別的油壓鍛造機,70噸平爐用於冶煉較為優質的軍用鋼,而油壓鍛造機用於鍛造造艦用的厚鋼板,比如說:460毫米主炮的炮塔防盾或者司令塔(指揮所)用的厚裝甲鋼。

  

  如果以現代鋼鐵工業來生產戰列艦用的鋼材則變得很容易,現代鋼鐵工業早已經淘汰平爐煉鋼這種落後生產工藝了,取而代之的是大批量的軍用鋼生產通常採用300噸轉爐冶煉和連鑄法生產鋼坯,轉爐煉鋼40分鐘一爐,效率非常高,並且採用爐外精煉工藝,使鋼液更加的純淨,冶煉缺陷更少,鋼材的質量也就越高,二戰期間的戰列艦所用的鋼材不可能與現代軍艦用鋼材相比,最多也就現代普通民用船舶16Mn低合金鋼的水平。

  

  鋼水冶煉完成後要採用連鑄工藝生產出鋼板所用的鋼坯,目前連鑄工藝可生產出最厚350毫米厚的鋼坯,適用於大部分鋼板的軋制,而戰列艦的某些位置可能需要更厚的鋼板,這就要使用鍛造方式來解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鋼板板機軋輥長度為5500毫米,它可以軋制出長度25米、寬度5.5米、厚度200毫米的鋼板,這個指標大大超過了二戰期間所以板材軋機的能力!所以,以目前的鋼鐵工業能力來說,不論是冶煉、鑄坯和軋板可以很輕鬆的滿足戰列艦對於各種鋼材的需要。

  

  建造戰列艦第二個難點就是280~460毫米的主炮,而主炮的難點在炮管,別看它只是一根管子,但它的製造技術難度和工藝要求超過了戰列艦鋼板的百倍!

  從炮管鋼冶煉的角度來說,現代鋼鐵工業生產目前採用轉爐或者電弧爐冶煉,同時也需要爐外精煉工藝去除鋼水當中的氣體、夾渣…等對鋼材質量有影響的有害物質,但製造炮管就不能採用連鑄工藝了,而是將它鑄造成一個大型的鍛造用鋼錠,為了製造出整根的炮管,鋼錠重量需要在100噸左右,要有鋼材的加工量。

  

  鍛造用巨型鋼錠生產完成後要把它放在5萬噸級別的油壓鍛造機上鍛造出炮管所用的粗坯,再將粗坯通過外表面精整和鋼坯中心穿孔,製造出來炮管精坯,為下一步製造打下基礎。

  

  現代炮管的製造代炮管的製造通常採用電弧爐+電渣重熔生產工業冶煉,圖片上就是電渣重熔爐,它不但冶煉出一個高質量的百噸、幾百噸的大型炮管用鋼錠,還可以進行電渣重熔爐內自緊工藝,可以更好的提高炮管鋼材質量和節省原材料的損耗,前面所說的只是傳統的炮管生產工藝。

  

  製造整根的戰列艦主炮炮管和現在所有大口徑火炮炮管的加工工藝流程幾乎是一樣,也得像上面圖片當中製造155毫米炮管這樣先進行外表面切削加工和中心鑽孔工藝,只不過使用的車床和鏜床要比圖片上的這個車床大了很多,但現在的巨型車床和鏜床有超過50米和20米的,車床沒問題,鏜床由於目前沒有需要深孔加工25米以上的管型零部件,如果有需要製造出來更長的鏜床也不是困難的事情。

  從目前的製造工具來說,加工一根「大和號」的94式460毫米×45倍主炮炮管(總長度21.3米)不是問題,至於說其它的發射藥室、炮栓、減震…等等零部件以目前的機械加工能力完全可以不費力的製造出來。

  

  「遼寧號」航母的輪機長正在給蒸汽輪機的鍋爐點火。戰艦進入到蒸汽機時代之後絕大多數都使用水管鍋爐來產生蒸汽,戰列艦也不例外,所謂水管鍋爐就是用煤或者重油加熱鍋爐內的水,當水溫達到100℃後產生蒸汽,但戰艦上的鍋爐為了獲得更多的蒸汽量需要對水加壓,不使其在100℃就開始蒸發,當水溫在壓力下達到300℃以後通過管道與常溫水混合後會產生更多的蒸汽,然後驅動蒸汽輪機轉動再帶動主軸和螺旋槳推進。

  現代蒸汽輪機在設計和製造方面要比二戰期間的蒸汽輪機有了較大的提高,體積的緊湊、重油的噴射和壓力均衡、功率輸出…等方面諸多方面都不是二戰時期蒸汽輪機可以比肩的!但是,蒸汽輪機的管路設計非常的複雜,整個系統比較龐大,目前僅美俄和我國可以完整的製造軍用蒸汽輪機系統,我國大馬力蒸汽輪機機組始於1970年代初給051型驅逐艦配套的工程,經過了幾十年的設計與製造工藝積累,在17號航母「山東艦」上得到了技術體現,「山東艦」供裝有8臺鍋爐帶動四臺蒸汽輪機機組,可以讓「山東艦」最高航速達到28節以上,既然6萬噸的航母可以用,它也完全可以用在戰列艦上。

  

  至於說戰列艦上的電子設備技術水平至多收音機的標準,以目前我國可以製造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技術能力,製造二戰標準的電子管通訊器和簡陋的雷達,材簡直就是小兒科!

  

  「衣阿華級」戰列艦的木質甲板,通常使用緬甸柚木或者北美紅杉這樣的變形小、耐腐蝕、隔熱、減震性好的高檔木材。

  總得來說,以我國現代工業強國的製造能力,建造二戰時期標準的戰列艦不存在技術瓶頸,建造更複雜的航母都很快,建造戰列艦有一個十萬噸級別的幹船塢,在工程管理方面充分規劃、統籌之後,完全可以在24個月的時間建造出一艘比二戰期間任何戰列艦技術水平都要高很多倍的戰列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我國海洋石油工業再添重器 最大排水量比肩3艘中型航母
    原標題:我國海洋石油工業再添重器 最大排水量比肩3艘中型航母   1月14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對外宣布,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
  • 怒海爭鋒 究竟誰是二戰最強戰列艦
    它們擁有威力巨大的巨型艦炮和堅實的裝甲,具有當時最為強大的火力和防護能力,同時也是人類製造出的結構最為龐大複雜、技術含量最高的武器系統之一。當時世界強國都以擁有戰列艦的數量來衡量海軍實力,也就催生出了眾多強大的巨獸,直到航空力量興起後,這些巨獸終於沉寂了下來。
  • 中國行我也行,國產003航母曝光後,日韓印法紛紛要下水7萬噸航母
    韓國航母還在紙面韓國民主黨主席,在2019年的一次會議中表示,未來準備建造一艘滿載排水量超過7萬噸的航空母艦,並表示在十年內,韓國新一代航空母艦會配備電磁彈射裝置。日本航母十年開建日本防衛省2018年公布的海上防務計劃中,首次公開了新一代航母的設計圖。
  • 二戰十大戰列艦,比比海軍戰鬥力
    依阿華級戰列艦美國海軍排水量最大的一級戰列艦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期間,依阿華級戰列艦主要參加太平洋海區的作戰活動,以其高速性以及強大的高射火力伴隨航空母艦特遣艦隊和支援兩棲登陸作戰。相繼參加了進攻日本的海上作戰,其中包括菲律賓海海戰、雷伊泰灣海戰,硫磺島戰役以及炮擊日本本土的戰鬥。
  • 沒牙的老虎:毀譽參半的前衛級戰列艦,是否真的不堪
    從來沒有一艘戰列艦像英國海軍的前衛號這樣毀譽參半,作為大英帝國皇家海軍最後完成的一艘戰列艦,也是排水量最大的一艘戰列艦。前衛號的設計已經完全不受海軍條約的束縛。而且作為英國最後一艘戰列艦,其設計極為均衡優秀。
  • 它是英國建造的最後一艘重巡洋艦,戰功顯赫卻難逃被擊沉的命運
    1922年華盛頓會議上簽訂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中規定,英國皇家海軍可以建造總噸位18萬噸的重巡洋艦。按照「重巡洋艦單艦排水量不得超過10160噸」的規定,英國可以建造大約18艘重巡洋艦。但是英國人最需要的卻不是安裝了203毫米重炮的重巡洋艦,而是裝備152毫米炮的輕巡洋艦,而且用於殖民地巡邏保護的輕巡洋艦也不需要有萬噸那麼大的排水量,五六千噸就足以滿足要求。
  • 伊朗造出世界最大航母,排水量高達12萬噸,卻只搭載5架直升機
    ,演習的時候,上面不斷的有直升機升起和降落,原來這居然是伊朗最新打造出的「航空母艦」,媒體稱其排水量高達12萬噸。 伊朗這首軍用船舶名字叫「莫克蘭」,其12萬噸的排水量肯定超越了美國的尼米茲和福特級航母,如果說伊朗的這艘改造的軍用船舶也是一艘航空母艦,那麼它就堪稱世界上最重的航空母艦了,但實際上它的上面只能停駐直升機
  • 先後與二戰的同盟國和軸心國交戰,法國最強戰列艦黎塞留號傳奇
    法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但是法國北部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西部戰線的主要戰場,因此法國在戰爭中的損失巨大,甚至超過了戰敗國的德國,一戰後法國雖然向德國索要了巨額的戰爭賠款,但是德國本身也沒錢還債,而法國的海軍本身造船工業在西方列強中並不是特別突出而且還特別的燒錢,因此在華盛頓會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法國一直沒有突破17.5萬噸的海軍限制,成為了華盛頓條約的模範模範」遵守國。
  • 儘管小氣,但不失為一款優秀的戰列艦:「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
    所以在1922年底,當「納爾遜」級戰列艦的開始在維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位於泰恩河畔紐卡斯爾的沃克造船廠建造時,英國皇家海軍就已經開始計劃下一代戰列艦了,初步設想新的戰列艦規格:排水量28000噸,裝備9門356毫米(14英寸)主炮。他們對戰列艦的要求就是強大、強大、更加強大。雖然海軍有建造更加強大軍艦的需求,但英國政府卻有自己的難處。
  • 俾斯麥號:擊沉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但不是戰列艦的巔峰之作
    於是,英國海軍集合出動了以2航空母艦、5艘戰列艦、3艘戰列巡洋艦為主力的42艘水面艦艇所組成的龐大艦隊,參與圍殲德國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的行動。 在大西洋上孤單的俾斯麥號,被皇家方舟號航母上起飛的劍魚式艦載機發射的2條魚雷命中,擊毀了右舷的方向舵,喪失了控制能力的俾斯麥號,被英國海軍龐大的艦隊追上。
  • 法國新航母或將開工,6萬噸排水量成為法國有史以來最大戰艦
    最近20年來,美英中先後動工建造"福特"級、"伊莉莎白女王"級以及"山東"號航空母艦的建造,率先實現了本國航空母艦的更新換代和雙航母編隊的形成,甚至於一直以模型強國著稱的俄羅斯,也於近日準備與國內的克裡米亞海灣造船廠籤訂,為俄羅斯海軍建造兩艘2.5萬噸級別的直升機航母,既傳統意義上的兩棲攻擊艦的建造合同。
  • 二戰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在戰爭中沉沒後還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這款大和號戰列艦是日本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一號艦,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這款戰列艦的艦身長度為263米,艦身寬度為38.9米,吃水深度為10.86米,標準排水量為六萬四千噸,滿載排水量為七萬兩千多噸,動力系統採用的是十二臺鍋爐以及四臺蒸汽輪機,其最大航速能夠達到二十七節。
  • 排水量就是戰鬥力?印度公布萬噸大驅計劃,紙面數據逆天
    P-18,在性能上要趕超現役的加爾各答級驅逐艦,尤其體現在排水量方面。根據該項目,新的驅逐艦排水量會遠遠超越加爾各答級的7500噸,預計將超過1.3萬噸。據了解,若這款萬噸大艦研發成功,極有可能一躍成為亞洲地區排水量最大的驅逐艦。可見印度的雄心壯志還是一如既往強大。
  • 日本「摩耶」號驅逐艦入役,排水量過萬噸,號稱戰力超055驅逐艦
    目前我國的首艘055型驅逐艦南昌艦已經在今年1月份被官宣,正式加入戰鬥序列。055型驅逐艦的服役,讓我們海軍軍事實力大幅提升。而最近附近有個國家也坐不住了,也官宣了自己國家的萬噸驅逐艦服役。想必不用說,大家都能猜到是哪個國家了,這個國家就是日本。
  • 俄羅斯核航母亮相,排水量可達10萬噸,退役上校給出答案
    俄羅斯國防部為了改變這一不利局面,準備開始建造新一代的核動力航母,從而來取代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目前俄羅斯克雷洛夫國家科研中心已經向國防部推出了暴風級核動力航母,這艘航母初步規劃將達到10萬噸,預計在2023年正式開始建造。
  • 二戰德國最好的重巡洋艦:主炮轉向只需15秒,還賣給蘇聯一艘
    在二戰時期,德國曾建造了一款性能優越的重型巡洋艦,其主炮轉向只需要15秒,其中的一艘甚至還賣給過蘇聯。在一戰結束之後,當時的戰勝國便嚴格限制了德國海軍的發展。然而在希特勒上臺之後,德國在暗地裡又重新開始了大力度的建設德國海軍。在1935年,英德海軍籤訂協議使希特勒更加明目張胆,陸續建造了當時的德意志級戰列艦和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該型巡洋艦也是當時德國海軍的主要作戰艦艇。
  • 一艘護衛艦排水量5500噸,日本到底藏什麼心思?
    而熊野號是舊日本海軍的一艘重巡洋艦,這種跨級命名,說明日本海上自衛隊對該型艦艇的期待,也為了達成兩個目的。第一是預示30FFM型新型飛彈護衛艦不簡單,二戰前期,熊野號巡洋艦一直被認為是輕型巡洋艦,然而二戰開始後,它卻通過換裝203毫米艦炮,搖身一變成為重型巡洋艦。這招也打了美國一個措手不及,如今日本海自會不會故伎重施?
  • 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和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的對空性能比較
    俾斯麥級戰列艦一、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是20世紀30年代末期英國建造的一級戰列艦,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國建造的最後一級戰列艦 ,是典型的條約型戰列艦,共建造艦5艘:喬治五世國王號、威爾斯親王號